1.雾凇是什么现象

2.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3.雪凇与雾凇的区别

4.雾凇是怎么形成的?这三个条件是必须的

5.吉林市雾凇能提前查询吗

雾凇是什么现象

福建雾凇预报天气_福建雾凇预报天气情况

雾凇是水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自然景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宋吕忱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

形成原因:

它也是由过冷水滴凝结而成。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当空气中的水蒸气碰上物体马上凝华成固态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雾凇层由小冰粒构成,在它们之间有气孔,这样便造成典型的白色外表和粒状结构。

由于各个过冷水滴的迅速冻结,相邻冰粒之间的内聚力较差,易于从附着物上脱落。被过冷却云环绕的山顶上最容易形成雾凇,它也是屋檐上常见的冰冻形式,在寒冷的天气里泉水、河流、大海或池塘附近的蒸雾也可形成雾凇。

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吉林雾凇的形成原理是吉林市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地处盆地之中,江中蒸发的水汽不易消散,这些便是形成雾凇的有利条件。

吉林雾凇是大气中的一种物理现象,它不像雨和雪从天降落,而和露、霜一样属于地面凝结物。由于它的结构比较疏松,风力稍大或受到一点震动就脱落,如若不脱落,当日出后经太阳照射,也会融化掉了。

在万木凋零的寒冷里,冻树银花虽没有艳丽的色彩和醉人的芳香,却能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不但为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情趣,而且又能为人们预报天气和预兆年景!“一日有挂三日晴”、“冬季树挂多,夏季天炎热”、“隆冬树挂连,明年是丰年”等气象谚语,便是多年经验的总结。

观赏过程:

1、夜看雾

夜看雾是指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松花江上出现的江雾景观。该景一般会在夜里10时左右出现,松花江上开始有缕缕雾气出现,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雾气升腾着、翻滚着涌向松花江两岸。

霎时间,江边的街路、建筑都被大雾所笼罩,游人将置身于浓重的云雾之中,江边的建筑物、树木也在雾中若隐若现,灯光也变得扑朔迷离,整个街路仿佛成为云海仙境一般。一般来说,当夜的江雾越是浓重,次日的雾凇景观越是壮观,这也成为了吉林雾凇预报的重要征兆。

2、晨看挂

是说清晨起来看“树挂”(雾凇)。经过一夜的浓雾,清晨当人们再次来到雾凇观赏区时,前夜那十里江堤上黑森森的柳树、松柏和千年榆树,居然在一夜之间被江雾染得一片银白,在眼前豁然呈现出一个银色梦幻般的奇妙世界。

江边的树木凝结了厚厚的雾凇,太阳被晨雾遮住。每一棵垂柳的枝条都晶莹闪烁,宛若玉枝垂挂,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株株被雾凇所装扮的松柏都似银菊牡丹盛开、寒冬腊梅怒放,就连路边的小草,也被雾凇包裹得毛茸茸的。

3、待到近午赏落花

“待到近午赏落花”是描述观赏雾凇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9点以后,阳光、微风怀着对雾凇的妒忌,促使凝结在树枝上的雾凇开始脱落。

最初只是一点一片的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的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在空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雪帘。纷飞的雾凇似雪花一样落到人们的头上、肩上,使人感到格外凉爽、清新。雾凇的历史记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吉林雾凇

雪凇与雾凇的区别

雪凇与雾凇的区别:形成温度不同、密度不同、形成天气不同,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雪凇与雾凇的区别

1、形成温度不同:雨凇为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2、密度不同:雨凇比其他形式的冰粒坚硬、透明而且密度大为0.85克/立方厘米,雨凇相似的雾凇密度为0.25克/立方厘米。

3、形成天气不同:雨凇形成时为典型天气是微寒且有雨,风力强、雾滴大,多在冷空气与暖空气交锋,而且暖空气势力较强的情况下才会发生。雾凇形成的苛刻条件首先是,既要求冬季寒冷漫长,又要求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既天晴少云,又静风,或是风速很小。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

什么是雨凇

雨凇是在特定的天气背景下产生的降水现象。

形成雨凇时的典型天气是微寒(0-3摄氏度)且有雨,风力强、雾滴大,多在冷空气与暖空气交锋,而且暖空气势力较强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在此期间,江淮流域上空的西北气流和西南气流都很强,地面有冷空气侵入,这时靠近地面一层的空气温度较低(稍低于摄氏零度),1500至3000米上空又有温度高于摄氏零度的暖气流北上,形成一个暖空气层或云层,再往上3000米以上则是高空大气,温度低于摄氏零度,云层温度往往在-10摄氏度以下,即2000米左右高空,大气温度一般为0摄氏度左右,而2000米以下温度又低于0摄氏度。

也就是近地面存在一个逆温层。

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自上而下分别为冰晶层、暖层和冷层。

从冰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时融化成雨滴,接着当它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成为过冷却雨滴(大气中有这样的物理特性:气温在零下几十度(摄氏度)时,仍呈液态,被称为“过冷却”水滴,如过冷却雨滴、过冷却雾滴)。

形成雨凇的雾滴、水滴均较大,而且凝结的速度也快。

由于这些雨滴的直径很小,温度虽然降到摄氏零度以下,但还来不及冻结便掉了下来。

当这些过冷雨滴降至温度低于0摄氏度的地面及树枝、电线等物体上时,便集聚起来布满物体表面,并立即冻结。

冻结成毛玻璃状透明或半透明的冰层,使树枝或电线变成粗粗的冰棍,一般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

有时还边滴淌、边冻结,结成一条条长长的冰柱。

就变成了我们所说的"雨凇"。

雾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雾凇,其实也是霜的一种,是由冰晶在温度低于冰点以下的物体上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粒状结构沉积物。其形成过程是:当过冷水雾(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

雾凇可分为两种,晶状雾凇是过冷却雾滴在温度低于0℃的物体迎风面撞冻而形成的,呈半透明毛玻璃状,密度比较大,形成时风速较大;粒状雾凇是由于冰面与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差,使得过冷却雾滴蒸发,雾凇凝华增长而形成的,呈乳白色松脆粒状起伏,密度比较小,形成时风速不大。过冷却水比较充足一般形成晶状雾凇,过冷却水比较少一般形成粒状雾凇。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宋·吕忱(公元420年—479年)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

雾凇是怎么形成的?这三个条件是必须的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种雾凇风光,很多地方都有,但是有时候也遇不到,所以很多人都问,这种雾凇是怎么形成的?都说雾凇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那么这三个条件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雾凇的形成很简单,就是在低温天气下,空气中的水分在低温下遇到树枝或其他低温物体,然后凝结在物体上,逐渐积累形成雾凇。

所以雾凇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温度足够低,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接触的物体温度足够低。

雾凇也不简单。有两种,一种是这种硬雾凇,一种是这种软雾凇。其实它形成的核心原因是地面和空气的温差,仅此而已。雾凇的形成不同于霜和露的形成。雾凇是天气变暖造成的,霜是地表辐射差异造成的。

雾凇一般出现在迎风面,一些电线杆上,一些树上,一些房子的一些电线杆上等等。

吉林市雾凇能提前查询吗

吉林市的雾凇可以提前查询。

吉林市的雾凇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出现与否取决于多种气象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为了方便游客,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在其官方微信公共平台“吉林市行”上,每天清晨6点左右推送当日雾凇景观信息。游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观赏地点。此外,还有一些天气预报网站,也提供了吉林雾凇岛的天气预报,可以帮助游客提前了解雾凇的可能出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