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西峰到环县行程码会显示

2.为什么说西峰是陇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环县和西峰冬天气温_环县和西峰冬天气温对比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没有县,截至2015年,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辖2个乡(什社乡、显胜乡),5个镇(董志镇、肖金镇、温泉镇?、后官寨镇、彭原镇),3个街道(北街街道、西街街道、南街街道)。具体介绍以下几个乡镇:

1、什社乡

什社乡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东南19公里处,东与合水交界,西与董志镇毗邻,北靠温泉、庆城赤城两乡,南与宁县接攘。

2、显胜乡

显胜乡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公里处,北纬35度29分,东经107度39分,北接肖金镇 ,东邻宁县,西、南部与泾川县隔河相望。

3、董志镇

董志镇地处甘肃省董志塬中心腹地,属庆阳市南大门和新城区域性规划区所在地,省道202线和世纪大道穿腹而过,距西峰城区7公里,是庆阳市通往兰州、西安、平凉、等大中城市的必经之道,也是西安至银川、平凉至延安的过往要道。

4、后官寨镇

后官寨镇,?坐落在有“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的董志塬腹地,地处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郊,北靠彭原镇,南接董志镇,西和镇原县毗邻,东与西峰城区相连,堪称西峰区的“西大门”。

5、彭原镇

彭原镇,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北郊,北与庆城县驿马镇接壤,东与熊家庙乡毗邻,西与镇原县太平镇隔沟相望。

百度百科-西峰区

百度百科-什社乡

百度百科-显胜乡

百度百科-董志镇

百度百科-后官寨镇

百度百科-彭原镇

从西峰到环县行程码会显示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

西峰,夏商时雍州之域,开发较早。春秋战国时期,地属义渠戎国,为西戎、北狄游牧之地。公元前272年,始入秦版图,属北地郡。西汉属郁郅县。东汉时羌戎入侵,郡县皆废。南北朝属彭阳县(县治在今董志乡南庙村)。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彭阳为彭原(县治在今彭原乡彭原村)。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彭原划归宁州管辖。元太祖至元七年(1270年),井彭原、安化入庆阳府。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复设安化县,直隶干陕西布政司。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年),设董志分县(县治在今董志乡政府所在地 )。民国2年(1913年),撤董志分县入安化县,遂改名庆阳县,隶泾源道。民国6年(1917年),西峰受陇东镇守使管辖(治所在平凉)。民国24年(1935年),国民党在西峰设甘肃第三行政督察 专员公署。1949年7月28日西峰解放后,成立军管会。1950年,陇东分区易名为庆阳分区,区署设西峰,遂成立西峰市(县级),同年5月25日改县级市为区级市,归属庆阳县。1954年改市为区,1955年改区为镇。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峰市(县级),原庆阳县南部8个乡镇及原 西峰镇辖区划归西峰市管辖,撤消西峰镇,增设寨子乡和南街、北街2个街道办事处。2002年6月,庆阳地区撤地设市,西峰随之撤市设区。

七月流火,西北高原新城西峰却一片清爽惬意。行走城中,一幅幅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历史遗迹的古朴,高楼林立的繁华,车水马龙的热闹,商业氛围的浓重,杂然交汇,彼此辉映,而来来往往的行人则是这画卷中不断变化的风景。

西峰“其地北通宁夏,东连陕西,宁夏食盐行销陕属,必经此地,故为各路运盐车辆总汇之区,商贩多设盐店于此,以粮、杂货交易。又为皮毛重要市场,陇东各县所产皮毛,多由此出口,故贸易甚盛。人口约万余,为陇东第一大镇(见《庆阳县志》张精义编)”。西峰城“周三里许”,“清同治十二年(1873)筑”(同上)。这就是西峰城肇始之原委,算来距今仅有百年之遥。

蒋介石统治时期,西峰为国民党甘肃省第三行政区专员公署驻地、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桥头堡。1949年7月,国民党西峰守敌迫于人民解放军南北夹击的威势,连夜弃城向镇原方向溃逃,28日西峰解放,其所属西峰、董志、什社、彭原共32乡56874位农民在1950年的土改中分得土地。西峰迎来了新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西峰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时期,初步具备今天城市的雏形,至1985年西峰撤镇建市,形成的城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四条大街及19条巷道。

建市后,西峰坚持改革开放,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并举,共同发展”的路子,迎来城市建设最辉煌的发展时期,仅二十年发展,昔日的边陲村镇己迅速崛起,成为黄土高原上的一座新兴城市。

如今的西峰,仅城区面积已达13.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2万余,大街20多条,道路笔直,路面宽阔,已不可与二十年前的街区同日而语。2004年仅一年,就有10条大街在西峰找好自己理想的位置,至于楼群、商产、市场、工贸,同样都得到迅速发展。

城市化为工业化的伴生现象,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西峰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物质文明建设突飞猛进。1985年西峰人口不足23万,非农业人口仅3.72万,工业总产值6425万元,社会消费为零售总额仅74万多元(见1986《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年鉴》),而2003年人口已突破32万,国内生产总值达13.5亿元。仅200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即达13亿多元,社会消费的零售总额达4.59亿元。

伴随着西峰油田的开发,正宁、环县、西峰煤田的勘探,以项目带动、促进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西峰人宣称:五年再造一个新西峰!

为什么说西峰是陇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不会显示。因为行程码是以市为单位的,西峰和环县都属于庆阳市,所以从西峰到环县行程码不会显示,只会显示途径庆阳市。环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介于北纬36°1'—37°9',东经106°21'—107°44'之间。

1.地理位置西峰位于甘肃省东部(即陇东地区)的西峰塬上。历史上的西峰镇属于庆阳县的一个区。西峰位于周围四个县城的中心位置:庆阳县在西峰之北(大约60千米),南有宁县,东有合水县,西有镇原县。

陇东地区素有“甘肃粮仓”之称。连绵百里的黄土塬表层为“黑垆土”,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均较高,适于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产品为小麦、玉米,人民以面食为主。

西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向南可达西安、咸阳、宝鸡的关中地区,向北可达环县及宁夏地区,是古往今来南北通衢的交通要道。西峰城北20千米的驿马关是通往北方的咽喉之地,自古是西峰的北部屏障。

皆因交通便利,西峰自古就是经济贸易的集中地。宁夏的食盐行销陕西必经此地,因此运盐车辆总汇西峰,明清时期西峰街上开有许多盐店。而附近各县所产皮毛也经西峰运出。

因其商贸繁盛,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始建城墙,此为旧城,有东西二门。1916年(民国5年)又筑新城,将老城包括于内。现在新旧城墙已不存在,唯旧时街道名称尚沿袭至今。

在一马平川的黄土塬上,西峰附近既没有山也没有峰。人们不禁要问那为什么叫“西峰”呢?有一种说法是因其在马莲河之西所以叫西峰。今人考证相传明代有个叫张西峰的官员年老退休后定居在此,此公在当地村民中颇有口碑,遂以人名为地名。

西峰土地丰产、交通便捷,但为什么在古代没有发展成为重镇名城?这应当是古代对城池的功能要求与今不同所致。这里缺乏山水的依托,既无有山势的怀抱,又无有河流的环绕,从军事上看属于易攻难守的地方。所以尽管其处于交通要道,在古代一直只是个小乡镇而已。这从西峰的周围各县城均建在黄土塬边缘的河流旁可以证明。

2.历史沿革西峰历史上属庆阳县管辖。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甘肃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西峰,这里逐渐变成陇东的行政中心。1936年国共合作后,***的庆阳县委设在庆阳城,国民党的庆阳县党部设在西峰镇,两者以驿马关为界。国民政府军政部将驿马关以北划归为八路军募补区。当时国共双方互有来往,1936年第三区公署在西峰举行第一届陇东八县运动会,有国共双方军民五千多人参加,张学良将军飞抵西峰,接见运动员,赠“汉卿杯”(冠军队奖杯)。但是后来国共双方也闹过一些摩擦。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以西峰为中心陈设重兵。1947年2月28日,胡宗南部进攻解放军驻驿马的警三旅,驿马失守。3月1日庆阳城被占。1949年5月19日第一野战军光复庆阳。国民党西峰守军连夜潜逃,西峰空虚。5月28日刀枪未动解放了西峰。

新中国成立后,西峰为中共庆阳地委、庆阳地区专员公署所在地。当时西峰是庆阳县的一个镇,全镇有三千三百多户,1.7万人,城内大小商铺八百余家。1955年庆阳、平凉两专区合并,区署设在平凉。1961年再分开,恢复到合并以前的建制。

1985年,国务院决定析出庆阳县南部九个乡镇,设立西峰市。2002年决定撤销庆阳专区改为庆阳市,市府设在西峰。西峰经过二十多年的市政建设,现已成为陇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布艺之乡西峰布艺五彩缤纷,十分俊美。品种有刺绣(袖边、鞋尖、肚兜、枕套等)、荷包(又叫香包)、人形动物等。刺绣俗称“扎花”,乡村妇女大都会刺绣,是传统的民间工艺。民间把刺绣技能作为品评媳妇们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志。刺绣有不同的技法:用丝线平扎叫扎花;用丝线挽结、结结相靠叫打花;扎花打花相间叫挑花。用布缝制的人形、动物是又一种技法。除了通常见到的布老虎一类以外,还有更为奇巧的微型布艺,用布缝制的小兔子只有杏核大小,头尾俱全,十分可爱。加上丝线作穗子挂在胸前,在节日中平添了许多喜庆气氛。

西峰妇女颇具聪明才智,富有生活情趣。旧时女子不能出头露面,尽把才气展现在手工布艺之中,各出巧思佳作竞相比美,各家常有新奇异趣推出,从而促进了西峰布艺的不断创新与持续发展。西峰的布艺荷包、壁挂等全国闻名,并已远销到日本、欧美各地。

4.古钱币收藏西峰在西安的西北方向,两地相距约260千米。汉唐时期的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在长安,使得西峰地区古来就处于近水楼台的有利地位。到了宋代,由于范仲淹镇守庆阳有效地阻止了西夏的侵犯,更使西峰一带获得了和平发展的有利环境。到南宋时期,元军铁骑大举向中原侵入,当时统治北方的金朝与从蒙古南下的元军在西峰塬对阵,金兵大破元铁骑兵,蒙古人只得从左右两路打进中原,不敢从塬上踏过,致使西峰避免了一次历史浩劫。西峰地区的历代兴衰于今已难以追述,但从古钱币的大量出土可以窥测曾经的富庶景象。

西峰是古钱币出土最多的地方之一。位于西峰城东约20千米的温泉乡温泉村发掘过一个周代遗址,从遗址内发掘出陶片、青铜器,还挖出来37枚贝币,这是在西峰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古钱币。西峰挖出的各朝各代的铸币不胜计数。其中以北宋铜钱和清代铜钱为数最多,而且大多以斤论价,西峰物资公司仓库常有几麻袋古钱币等待回炉炼铜。1968年“文革”期间,庆阳县自定政策进行过一次“深挖底财”、“金银大扫除”运动,共查抄950户,抄没黄金白银等价值十几万元,可见民间金银不在少数。一位母亲积攒有银元数十枚,东躲西藏居然逃过了这一关。后来老人将银元平分给了女儿、儿子。这些溶入了母亲的心血并寄托着对子女的深切关爱的古钱币,儿女们视为传家之宝悉心收藏。

文革后古钱币出土仍然不断,这就令人难以猜测到底西峰地下还埋有多少财宝?出土众多的古钱币成就了西峰众多的古钱币收藏者。至今西峰的收藏家仍以古币收藏为最多,而且颇具水准。笔者前些年也一度喜好古钱币。北宋铸造的铜钱文字书法很美,同一种面值同一年号的铜钱有篆书、隶书、瘦金书数种,可以组成系列欣赏。特别是大钱“崇宁通宝”文字清晰、制作精良,艺术价值很高。笔者在收集大钱时竟无意中得到一枚“崇通通宝”,钱的表面生了一层锈,与其他钱币混在一起并无两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枚“错铸币”?有可能是铸币人跑神无意中弄错了字。也有可能是铸币人用错一字以取乐。但不大可能是当时某个制币者故意铸个错币以牟取暴利,因为它是混在一般的钱币之中,所以故意的成分应当很小。但此币能埋在地下数百年于今面市却应当属于收藏中之奇遇,钱币中之珍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