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煲汤不健康,为什么很多南方省份的人认为养生?

2.谷雨时节里的养生须知

3.三伏天虽然是养生黄金期,但是也存在很多养生误区,你知道有哪些吗?

4.四季养生常识有哪些?

煲汤不健康,为什么很多南方省份的人认为养生?

天气和气候条件对健康的影响_健康养生与天气有关吗

因为南方的气候比较湿润炎热,空气比较潮湿,在这种天气下会给人一种食欲不振的感觉,特别是在夏天,因为气候过于炎热,导致人们的食欲下降,这时候喝点汤汤水水的比较开胃,能够缓解人体的不适,让身体保证充足的营养,在这个季节,对于南方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一碗汤来的实在。

南方人喜欢煲汤虽说有气候的关系,但这其实也有几百年的传承了,一开始南方人只是想要通过煲汤来抵抗湿热的环境带给身体的影响,后来习惯之后,煲汤也就一直传承下去。

现在也会随着季节的更替,南方人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选择煲汤的食材,给身体补充充足的营养,同时在冬天也能够抵御身体的寒冷。

在南方人眼中,煲汤所用到的食材都是会精挑细选的,毕竟汤水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喝汤虽然可以给身体带来一定的益处,能够起到滋补的作用,不过汤水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在喝汤的时候,有些人还是要尽量少喝一些。

一、尿酸偏高的人

在煲汤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海鲜、动物内脏、肉类还有菌菇等食材放在一起熬制,经过几小时的炖煮之后,汤水会变得非常鲜美。

不过,经过了长时间熬制的汤水味道虽然好,因为其中含有的嘌呤非常高,对于尿酸高的人来说,如果经常喝的话,很容易给身体带来一些伤害,严重的话还会出现疼痛的情况,因此这类人是不适合喝汤的。

二、肠胃不好的人

肠胃不好的人经常喝汤的话,容易稀释胃部里面的消化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喝吸收。肠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喝汤,如果实在想喝的话可以选择一些清淡的汤水,尽量在饭前喝比较好。

三、喜欢汤泡饭的人

很多人在喝汤的时候会喜欢用汤来泡饭,这样的吃饭方式并不好,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咀嚼功能,导致消化功能减弱,还会影响到身体其它器官的健康。因此,在喝汤的时候,最好在饭前或者是饭后喝汤,不仅暖胃,还能够给身体带来足够的营养,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没有什么是一碗汤不能解决的。

其实,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气候的差异会影响到饮食习惯,在北方人眼中,也许煲汤并不能养生,但这对于生活在气候湿润潮湿的南方人来说,煲汤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这就足以说明煲汤具备一党的养生作用。

谷雨时节里的养生须知

谷雨时节,万物生机盎然,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气息。在这美好的季节里,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可以帮助我们增强体质,为一年的健康奠定基础。

调养脾胃,祛除体内湿气

谷雨时节,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加大。人体容易受湿邪侵扰,造成脾胃不适。因此,在这个时节,调养脾胃尤为重要。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红豆、山药等。日常饮食宜清淡,少吃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减轻脾胃负担。

养护肝脏,疏肝利胆

春季养生,养肝也是重中之重。谷雨时节,肝气旺盛,容易出现肝火上炎的情况。因此,要注重疏肝利胆。可以多吃一些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等。还可以泡一些菊花茶或绿茶饮用,有清肝明目之效。

养心安神,远离烦躁

谷雨时节,万物复苏,景色宜人。但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个时节也容易心神不宁,烦躁不安。这是由于肝气过旺,扰动心神所致。因此,在谷雨时节,要注重养心安神。可以多吃一些安神助眠的食物,如莲子、百合等。也可以进行一些舒缓身心的活动,如散步、听音乐等。

养肺益气,润肺清燥

谷雨时节,空气干燥,容易伤肺气。因此,在这个时节,要注重养肺益气。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还可以适当进补一些中药材,如太子参、黄芪等。避免吸烟和二手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护肤保湿,*肌肤

谷雨时节,空气湿度低,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这个时节,要注重护肤保湿。可以选择一些补水保湿效果较好的护肤品。日常生活中,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长时间暴晒,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谷雨时节,万物生机勃勃,正是适宜运动的时节。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充足睡眠,养精蓄锐

谷雨时节,天气多变,容易影响睡眠。因此,在这个时节,要注重保证充足的睡眠。成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睡前可以泡脚或按摩足底,有助于放松身体,促进睡眠。

保持乐观,怡养心性

谷雨时节,万物更新,也是调整心态的好时候。保持乐观的心态,怡养心性,有助于身心健康。可以多接触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也可以多与亲友交流,分享喜悦。

三伏天虽然是养生黄金期,但是也存在很多养生误区,你知道有哪些吗?

三伏天是中国传统的高温时期,尤其是农历七月间。在这个时期,气温高、湿度大,容易出现中暑、中暑等健康问题。因此,很多人会利用三伏天来进行养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然而,有些养生方法存在一些误区,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生误区:

首先,误认为多喝冷饮可以降温。很多人在三伏天喜欢喝冷饮来减轻高温带来的不适感。然而,事实上,多喝冷饮会使体内的血管收缩,而身体在热天需要通过汗腺排汗来调节体温。因此,多喝冷饮会影响身体的散热效果,反而容易引起中暑。

其次,误认为狂吃水果可以补充水分和营养。水果虽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但水分和营养并不能完全通过水果来补充。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因此,及时补充水分是十分重要的。而水果中的水分比例较低,并不能有效地满足身体的需要。

另外,误认为三伏天适合锻炼。三伏天气温高,容易引起人体出汗过多和体力下降。因此,如果在高温环境下过度锻炼,无法及时补充失去的水分和电解质,容易导致中暑和脱水。因此,三伏天应该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运动。

此外,误认为三伏天需要多喝凉茶。很多人在夏天会选择喝凉茶来 解暑降温。然而,凉茶中含有较多的草本成分,如罗汉果、薄荷等,这些成分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药理作用。如果过量饮用凉茶,容易导致胃肠不适和药物过敏等问题。

最后,误认为三伏天可以吃辛辣食物来开胃。虽然辛辣食物可以促进食欲和增加口味,但过度食用辛辣食物容易引发胃肠不适和消化问题。在高温环境下,身体本身的消化功能已经有所下降,过量食用辛辣食物会增加胃肠负担,并可能导致胃炎、胃溃疡等问题。

综上所述,三伏天虽然是养生黄金期,但仍存在一些养生误区。多喝冷饮、狂吃水果、过度锻炼、多喝凉茶和食用辛辣食物都是一些养生误区。为了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饮食和运动方式,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此外,在高温环境下,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免中暑和脱水。最重要的是,养生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实际情况来调整,如果有不适感,应及时就医。只有科学合理地养生,才能够真正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四季养生常识有哪些?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中,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人类为了适应自然变化,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因此,人们既要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又要主动地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素问·移精变气论篇》指出“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

春天,万物生发向上,处于复苏过程之中,于五脏属肝,适宜升补,以调肝柔肝、顺应肝脏升发元气。

夏天,天气炎热,人体喜凉,这时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以养心清火扶脏祛邪。

长夏,于五脏属脾,宜淡补,可选用药膳苡仁猪蹄等。

秋天,气候渐爽但时有燥邪,这时于五脏属肺,适宜平补,以益肺润燥。

冬天,气候寒冷,人体收敛潜藏,这时于五脏属肾,适宜温补,以原味滋肾填精、温而不燥。

春天,天气慢慢暖和,万物开始复苏,人体内的变化也与自然气候变化相一致,由冬季的固密收敛慢慢变为阳气初升,所以人的活动也多起来。中医认为,“由静转动、阳气渐升”是人体在春季的重要生理变化,是“人与天应”的结果。此变化能够正常进行则人体就健康无病,若进行得不正常则机体内的平衡就被破坏,人体就易患病。中医还认为,春天阳气升发,树木萌芽,与五脏中“肝”的性质相呼应,有“在脏为肝”之说,而“肝克脾”,春季肝气升发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脾的运化,所以有很多人在春季胃口不佳、饭量减少,倘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进行饮食调理。无论是比较健康的人士,还是有宿疾的患者,在春季进行饮食调养都必须顺应自然与人体的变化,不能再像冬季寒冷天气那样进食太多厚味温补的食物,这样不仅会增加肠胃的负担,而且会扰乱人体阴阳平衡,哪怕服食了厚味温补的药膳,也不一定能起到补益的作用,而且很多人吃完后还有胃肠不适的反应。

夏天,天气炎热,万物都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人体在此时的代谢也是一年之中最旺盛的时期。中医认为,夏天大自然的热气火气最大,人体的“阳气”最旺盛,容易伤害心脏,出现心烦、失眠,所以夏天要留心养心安神。

长夏(农历6月,阳历7、8月)因为天气炎热或暑湿过重,容易脾为湿困,出现头痛、头昏,不欲饮食。夏季暑热过盛,容易耗气伤阴,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和阴阳平衡。养生调补方面,原则上以清补为主,所选药膳性质偏凉或平和,以清火养阴,使阴阳平衡。甘凉、利湿清暑、少油腻为夏季常用药膳的主要特点。人体自然喜凉爽,饮食上也多愿意吃一些清淡少油腻的食物。对于部分在夏季贪凉或过食生冷寒凉之物导致脾胃受伤、腹泻发热、感冒的人来说,在患病期间这些药膳饮食就不宜过多服用,因为此时人体的阳气已经因寒凉而受伤、不再旺盛了,清养的时候不宜太过。

秋天,天气慢慢由热转凉、转燥,人体的代谢也渐趋平缓,养生进补也要依据这些规律进行。天气转燥转凉固然再无夏日炎热潮湿之弊,令人感到舒适,但倘若转化太快太剧烈的话,人体也会适应不了,体内的阴阳平衡就会被破坏,表现出凉燥之邪伤人为患,所以《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食”。另一方面,秋季虽然由热转凉,但夏季余热时有反复,部分人群由于夏季调理不当或受暑热太过,到秋天后体内仍有夏季余火未消,当气候转燥后,变成燥火为患,出现口干、咽燥、咳嗽、皮肤干燥等症状。对这样的情况,就需以清平滋润为主进行调理,不宜过食煎炸动火之品。中医还认为,秋季天气肃杀,“在脏属肺”,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无论是初秋温燥,还是深秋凉燥,都容易伤肺致病,调理进补当以滋润为主,并根据天气寒温及个人身体状况选择相应凉性、温性或平膳,以收到滋润益肺,祛邪强身之效。虽然如此,但因为肺脏属金,恶热喜凉,故秋季养生调理药膳还是以平性和凉性为多,温补之品相对较少用。

冬天,天气寒冷,“寒主收引”,人与自然相应,机体也处于收敛潜藏阶段,代谢水平降低,消耗减少,吸收能力增强,所以冬季是传统的最佳调补季节。

冬季调补的历史在中国由来已久,其基本原则能够归纳为四个字:厚味温补。厚味不单是指冬季所服食的膳食味道浓郁,更是指膳食营养丰富,味道甘美。中医认为,“厚味填精”,意指滋味浓郁甘美的饮食补充人体所需的精华营养。温补的意思很好理解,因为冬季寒冷,阴气盛,人体需要服食一些温热性膳食来驱寒温阳。这两个特点结合在一起,就是厚味温补的冬季养生调补原则。从另一方面看,中医认为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元气推动的,而元气主要由肾化生,冬季“在脏属肾”,“肾主藏精”,通过冬季补益肾精能够促进元气的生成,所以冬季调补的另一原则特点能够归纳为“补肾填精益元气。”“厚味温补”与“补肾填精益元气”是冬季养生调补的原则,其中“厚味温补”是从人们服药膳的性、味方面归纳的,而“补肾填精益元气”则是从所服药膳的功能作用上归纳的,两者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