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豆气象灾害有哪些

2.巴西正式宣布减免小麦进口关税,印尼棕榈油或将恢复出口

3.天气是怎么影响大豆生长的

4.累计粮食进口额达3226.6亿元国际粮油价格重心预计下移

5.巴西大豆到港时间

巴西大豆主产区天气_巴西大豆主产区天气最新消息查询

大豆世界四大主产国:中国、美国、巴西、阿根廷。

中国大豆主要分布在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面积和总产均占全国的50%以上)以及黄淮地区的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河北(面积和总产均占全国的20%以上)等省。

美国主要集中在大湖区西南部及周围地区(艾奥瓦、依利诺斯、明尼苏达、印地安那四个州的大豆面积占全国的44%,产量占48%)。

巴西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南大河州、巴拉那州、马托格罗索州、南马托格罗索州的产量就占全国的80%)。

阿根廷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的圣菲省、科尔多瓦省、布宜诺斯艾利斯三个省(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

从面积来看,2004年美国以2994万公顷远远超过排在第二位的巴西(2147万公顷),稳居世界第一,阿根廷以1395万公顷排第三位,中国则以1058万公顷居第四,近几年我国大豆的发展一直落后于美国、巴西、阿根廷,1977年巴西大豆面积首次超过我国,2001年后阿根廷也超过了我国,尤其是巴西,2004年和2001年相比面积增加超过了50%。

从单产看,由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单产基本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总体上大大高于我国,2000—2004年五年平均排列,美国(2584kg/hm2)>巴西(2553kg/hm2)>阿根廷(2532kg/hm2)>中国(1707kg/hm2)。

从总产看,与面积、单产排列相同,2004年美国(8574万吨)>巴西(4921万吨)>阿根廷(3200万吨)>中国(1775万吨)。

从品质来看,脂肪含量阿根廷>巴西>美国>中国,蛋白质含量中国>美国>巴西>阿根廷。

豆青虫是豆天蛾的俗称,此虫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主要危害大豆、绿豆、豇豆和刺槐等。

在我国及其他三个主产国大豆生产区,均能捕获到豆天蛾幼虫及成虫。

成虫活动时间为4一10月,豆天蛾每年发生1~2代,一般黄淮流域发生一代,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发生2代。以末龄幼虫在土中9~12厘米深处越冬,越冬场所多在豆田及其附近土堆边、田埂等向阳地。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栖息于生长茂盛的作物茎秆中部,傍晚开始活动。飞翔力强,可作远距离高飞。有喜食花蜜的习性,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卵多散产于豆株叶背面,少数产在叶正面和茎秆上。每叶上可产1~2粒卵。 

初孵幼虫有背光性,白天潜伏于叶背,1~2龄幼虫一般不转株为害,3~4龄因食量增大则有转株为害习性。在2代区,第一代幼虫以为害春播大豆为主,第二代幼虫以为害夏播大豆为主。 

豆天蛾在化蛹和羽化期间,如果雨水适中,分布均匀,发生就重。雨水过多,则发生期推迟,天气干旱不利于豆天蛾的发生。在植株生长茂密,地势低洼,土壤肥沃的淤地发生较重。大豆品种不同受害程度也有异,以早熟,秆叶柔软,含蛋白质和脂肪量多的品种受害较重。豆天蛾的天敌有赤眼蜂、寄生蝇、草蛉、瓢虫等,对豆天蛾的发生有一定控制作用。

此虫现在已成特种养殖项目,利润可观。

大豆气象灾害有哪些

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消息,自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由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而因为2020年底至2021年初的冬季时,也曾发生过拉尼娜现象,因此今年年底再次出现拉尼娜就意味着,今年将会呈现2次拉尼娜现象,即称为“双拉尼娜年”。

“拉尼娜”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而对农作物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一、“拉尼娜”到底有什么影响?

“拉尼娜”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正好相反。

相比厄尔尼诺,拉尼娜对气候的影响相对要温和许多,简单来说,厄尔尼诺现象常常会使一个地区的气候发生反常,例如明明是多雨的时候却变得极度的干旱,明明该低温的时候却出现异常的高温。而拉尼娜通常不会使一个地区的气候发生太大的反转,但是会使这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变得更加明显,比如会使干旱的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寒冷的天气变得更加寒冷。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厄尔尼诺由于持续的时间长,破坏力大,因此对农作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而拉尼娜则更多地是通过潜在的干旱或者洪涝,扰乱供给,从而使价格发生波动。

二、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

而研究也表明,拉尼娜的指数与农产品的价格呈正相关。根据分析,拉尼娜发生时,玉米、小麦等价格上涨的概率高达50%。那么,具体又是怎么影响的呢?

1、大豆

美洲是全球大豆的主产区,美国、巴西、阿根廷这33国的大豆产量几乎就占到了全球大豆产量的80%。而当拉尼娜在年底发生时,南美地区可能将会面临极严重的干旱,进而会影响巴西、阿根廷大豆的种植以及单产,尤其是阿根廷正处于大豆的播种和生长阶段。如果干旱较严重,可能就会引发减产。而如果拉尼娜持续到次年的春夏季时,美国中西部的大豆主产区可能也将会迎来干旱少雨的天气,进而影响大豆的生长,极易引发天气炒作。

2、玉米

拉尼娜对玉米的影响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根据历史的情况来看,拉尼娜对玉米价格影响相对较大,表现为拉尼娜强度越强,玉米价格上涨幅度越高。

国内方面,我国玉米主要种植区在华北黄淮及东北产区,受拉尼娜的影响相对有限,但是如果拉尼娜持续,可能会使次年的播种推迟,进而导致供需缺口增大。而当前情况来看,华北玉米质量分化,优势渐渐向东北玉米倾斜,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那么就会导致华北玉米价格续上升,最终也会拉高东北玉米的价格。而另一方面,今年全球化肥价格高涨使全球农民种植玉米的意愿大幅降低,因此在综合因素影响下,这也意味着明年玉米的潜力可能会增大。

3、小麦

加拿大是全球小麦的主产国之一,而俄罗斯及乌克兰也是小麦的主要生产国,但受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均可能由于干旱而减产。在2011年时,受拉尼娜影响,全球小麦就减产了3500万吨。

国内方面,由于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等部分地区小麦的冬播严重推迟,因而引发了市场对明年小麦的产量的担忧,进而引发小麦价格再次上涨。如果再加上拉尼娜的影响,小麦的走势恐也难大幅走低。

三、结语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过分夸大天气的影响,因为农产品的行情走势最终还是要依赖市场的供需,天气只是加剧或放大这一趋势。

如果作一个总结的话,总体来看,明年的玉米供需仍然会呈偏紧状态,国内玉米质量分化,而国际玉米产量增势不足。

而小麦当前全球已成供需偏紧的局面,北美地区小麦的价格已然飞涨,例如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硬质小麦出口国,而今年加拿大的硬质小麦产量缩减了近一半,而美国产量也创下60年来的最低。而受小麦价格上涨的影响,面包等发酵食品价格也面临大幅上涨。明年小麦的情况大概率会继续延续这一走势。

大豆方面,虽然拉尼娜对大豆的影响概率也很高,但随着玉米种植意愿的下降,很多农民转而种植大豆,可能会对大豆的产量有一定的补充。

巴西正式宣布减免小麦进口关税,印尼棕榈油或将恢复出口

大豆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水灾、低温、霜冻、冰雹以及引起病虫害的其他气象条件。

大豆生长时间长度为90—120天,大约3—4个月,生长周期包含4个阶段:种植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收获期。北半球大豆主产国是美国和中国,每年5—6月份播种,9—10月份收获;南半球大豆主产国是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每年主要在10—12月份播种,3—5月份收获。

异常天气会导致大豆播种、生长或收获受到影响,单产下降则直接导致大豆产量回落,引发市场对大豆产量的担忧,从而导致大豆价格上涨。

天气是怎么影响大豆生长的

种种迹象表明,印尼棕榈油出口禁令有望在2-4周内解除。

据来自印尼方面的消息显示,截止目前印尼国内棕榈油销售价格已经降至每升17600印尼盾,在短短半个月内降幅达到32%,距离印尼官方制定的恢复出口限定价格仅差3600印尼盾。

由于印尼占全球植物油,特别是棕榈油出口市场份额巨大,目前市场已经开始担心一旦印尼放松棕榈油出口,会否导致全球植物油价格大跌?

据某知名分析师预判,一旦棕榈油出口恢复正常,全球棕榈油价格有望暴跌近40%。

据悉,为缓解这种大幅波动,目前有关方面已经在商讨调整印尼棕榈油出口恢复后的出口税和出口费制度,以便保持市场的稳定。

与此同时,目前巴西的大豆销售进度也明显慢于往年同期。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截止目前其本年度大豆交易量仅为61%,低于去年同期的71.4%。

据悉,由于旱情以及化肥农药价格的上涨,使得今年大豆生产成本成为巴西大豆史上最高,这让不少农户售卖积极性不高。

不过,日前我们从有关渠道获悉,目前全球第二大大豆生产国和全球第一大大豆进口国正在加速着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据悉,目前美国提出了一项高达330亿美元的支出计划,其中1亿美元用于鼓励小麦种植后的双季大豆种植。

此外,中国市场今年也在继续加大对大豆生产的扶持力度,目前在东北核心主产区,大豆种植补贴普遍每亩要比玉米高出200元左右,刺激更多的农户选种大豆。

至于小麦市场,我们收到的最新消息显示,为缓解该国高通胀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巴西对包括冷冻去骨牛肉、鸡肉、小麦粉、小麦、饼干、烘焙产品和糖果、硫酸及玉米粒等11项产品减免进口关税。

此外,作为当前北半球主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受高温天气影响,预计将减少5.7%。

但从印度的小麦出口数据来看,减产似乎并不影响其出口市场。

数据显示,印度4月出口小麦14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5月出口量有望继续攀升。

据印度交易商表示,今年4月签订的小麦出口协议中,小麦离岸价格在每吨295美元至340美元之间,这一价格要远远低于欧美等小麦出口报价,使得印度小麦极具市场竞争力。

当然,随着小麦出口市场的强劲,以及减产预期等影响,目前印度国内小麦价格已经攀升至10年来最高水平,同比上涨6.95%。

而在我国市场,目前随着新季小麦上市量的逐渐增加,北方各大面粉企业已经纷纷给出了新麦收购价格。

目前河北金沙河沙河公司1.545元/斤,南和公司1.55元/斤;柏乡五得利1.54元/斤;山东发达集中在1.58元/斤。

虽然价格整体较前期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区。

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时间黄淮地区的持续低温天气,恐对小麦灌浆不利。

此外,当前玉米价格也继续保持着小幅上行的态势。

只是近段时间化肥价格也继续呈现上涨势头,对玉米春播不利。

数据显示,目前港口62%白钾主流报价5300元/吨左右,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自进入5月至今的十多天时间里,尿素更是成为涨幅最大的品类,目前河北地区尿素主流出厂报价3200-3240元/吨左右,山西地区小颗粒尿素主流出厂报价3130-3140元/吨左右。

这对本就处于高位的国内粮价而言,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累计粮食进口额达3226.6亿元国际粮油价格重心预计下移

光照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减产

大豆性喜暖,种子在10-12℃开始发芽,

以15-20℃最适,生长适温20-25℃,开花结荚期适温20-28℃,低温下结荚延迟,低于14℃不能开花,温度过高植株则提前结束生长。种子发芽要求较多水份,开花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否则花蕾脱落率增加。大豆在开花前吸肥量不到总量的15%,而开花结荚期占总吸肥量的80%以上。

巴西大豆到港时间

据中国海关总署8月7日发布数据,今年1月至7月,中国累计粮食进口量达9207.8万吨,同比减少7.1%,累计粮食进口额达3226.6亿元,同比增长15.9%;累计大豆进口量达5416.7万吨,同比减少5.9%,累计大豆进口金额达2322.4亿元,同比增长18.1%;累计食用植物油进口量达240.8万吨,同比减少63.6%,累计食用植物油进口金额达248.2亿元,同比减少41.8%。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中国粮食进口量减少主要源于大豆进口量的减少,不过尚处于合理波动区间。大豆占中国粮食进口比重达近60%。上半年中国大豆进口主要来自巴西,而巴西等拉美国家此前因干旱天气影响导致减产,大豆出口量有所下降。

中国粮食进口金额的增加则主要受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能源、化肥价格上涨导致运输、农业种植成本上升的影响。司伟称,综合考虑俄乌达成粮食运输协议、中国夏粮丰收、玉米进口配额政策等情况,今年全年中国粮食进口量预计接近去年1.65亿吨的数值,同比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就大豆而言,考虑到国内供给小幅提升、上半年从巴西和阿根廷进口量同比下降等因素,今年全年中国大豆进口量预计低于1亿吨。

中国粮食进口量缘何下降

广州期货农产品研究员唐楚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中国粮食进口量减少、进口金额上涨主要受俄乌冲突和南美干旱减产的影响。一方面,俄罗斯和乌克兰是玉米、小麦等谷物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2月末俄乌冲突升级导致黑海港口运输停滞,从而使得这些地区的粮食出口减少。并且,受俄乌局势等影响,今年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加强,美国、巴西等国家通胀高企,美元和巴西雷亚尔汇率处于历年来高位,这也导致中国粮食进口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中国上半年粮食进口中大豆进口占比较大,而大豆进口来源国巴西等南美国家受干旱天气导致2021/22年度大豆出现不同程度减产,使得这些国家今年3-4月出口窗口期的大豆出口量同比下降。在减产背景下,南美农户惜售停供的心理导致这些国家大豆出口价格上涨。

粮食、油籽及其他农产品进口量同比减少、金额同比上升意味着单价的提高。这主要受CF报价和汇率变化的影响。中泰期货研究所油脂油料首席分析师史恒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一方面,以美元计价的CF报价提高。以大豆为例,2021年上半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新作合约价格基本围绕13.5美元/蒲式耳为中轴宽幅震荡,2022年1-7月价格水平上移至15美元/蒲式耳附近。另一方面,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化幅度比较显著。受全球货币政策变动等因素影响,去年同期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6.45上下,而今年5月后汇率在6.7以上。

成本单价的提升造成中国国内下游产业需求进一步走弱,随着价格的上涨,渠道和终端库存持续处于偏低水平,采购积极性较弱,这是造成上游原料进口量下跌的直接原因。史恒昱指出。

2021年全年,中国粮食进口量达1.65亿吨,其中大豆进口量达9651.8万吨。今年全年,中国粮食进口量预计如何?

此前,受进口价格高企的影响,中国对进口大豆的需求受到抑制。唐楚轩称,中国进口的大豆主要用于压榨出豆粕和豆油,油粕比约为2:8。豆粕的下游需求主要在养殖端,占比最大的是生猪,此前因养殖利润处于亏损导致对于豆粕需求偏弱。自第三季度伊始,生猪价格上涨,养殖利润转亏为盈,因此,预计第四季度饲料端对于大豆的消费需求会有所回暖,但鉴于下游养殖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考虑,可能会考虑替代配方,豆粕的需求增量可能相对有限。而国内油厂压榨利润不佳,第四季度之前的采购进度偏慢,但后续随着榨利好转,采购需求仍较大。整体来看,由于供需缺口仍存,后续中国粮食进口需求预计有所回暖,不过幅度可能不大。

国际粮油价格重心预计下移

自2020年中以来,包括粮油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快速上行。近3月,国际粮油价格整体呈现下行态势,联合国粮农组织7月食品价格指数环比下降8.6%,自3月创下历史高点以来连续第四个月下降,为2008年10月以来最大月度跌幅,大幅领跌的分别为植物油和谷物指数,均出现两位数的百分比降幅。

虽然7月国际粮油价格环比跌幅较大,不过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展望后市,司伟称,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所引发的市场担忧情绪有所缓解,加之粮食主产国并未出现大幅减产迹象,后续国际粮油价格上涨动能明显减弱。

近段时间,为了调控物价、平抑通胀,全球各国政府和央行普遍采取收紧货币政策的举措,市场利率不断提升造成的累积效应,导致包括粮食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很难再创新高。同时,随着三季度末以后新作的陆续上市,短期内供给端紧张的情况将大为缓解,届时市场的关注点可能更多聚焦在需求端是否回暖。基于此,史恒昱预计,国际粮价在未来3-6个月预计处于偏弱震荡态势,进入四季度后下行压力可能加大。

唐楚轩也表示,伴随黑海港口运输逐渐恢复正常,且市场对2022/23年度全球粮食增产预期较强,长期来看,国际粮油价格重心预计逐渐下移。

需要注意的是,也有一些因素对国际粮油价格起到支撑。史恒昱告诉记者,从库存来看,主要农产品产地和销区的库存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很多商品的短期库存消费比仍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从供应来看,海运物流的运力受限,发运执行的顺畅程度尚未恢复至比较理想的状态。此外,今年北美新作生长期内普遍遭遇高温和旱涝不均等异常天气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市场对新作的单产和产量判断产生一丝担忧,这些情绪也反馈到远月FOB的报价上,建立了一定的天气升水。多方因素共振,国际粮油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存在难度。

就大豆而言,短期需考虑天气炒作因素对价格的影响。

进入6月,美国D2级别以上干旱指数有所上升,且美国农业部(USDA)作物进度报告大豆优良率持续下调。截至7月31日,美国大豆优良率为60%,7月美国农业部对美国大豆单产预估为51.5蒲式耳/英亩。目前,市场普遍预计,美国农业部8月12日公布的供需报告可能将美国大豆单产预估下调至51蒲式耳/英亩。也有机构预计大豆单产可能降至49蒲式耳/英亩。

如若美国大豆单产预测降至50蒲式耳/英亩以下,短期内将对豆类品种价格起到较强支撑。史恒昱指出。

距离北美新作大豆收获还有一个多月,天气还存在一定变数。史恒昱告诉记者,后续需紧密关注降水、气温和优良率等高频数据对单产、收获面积和价格的影响。南美市场现在以旧作合同的执行为主,新作的播种前景需等到12月之后再做判断。

从干旱影响范围来看,美国干旱主要在西部和南部,大豆主产区主要在中西部。主产州中,干旱对爱荷华州大豆影响稍微大一些。唐楚轩称,短期来看,考虑到天气炒作和9月中旬定产情况仍存在不确定,国际大豆价格预计呈现小幅波动态势;长期来看,考虑到大豆新作播种面积有所增加,如若不出现极端天气冲击,供应边际变宽松,国际大豆价格重心会逐渐下移。

目前来看,2022/23年度美国大豆平衡表仍然处于偏紧状态,如果单产出现显著下调,紧张状态可能加剧。但全球大豆平衡表相对宽松,尤其是如果价格依旧处在较高水平,需求可能会低于目前市场的预估。整体来说,豆类基本面缺乏短期的显著变化,单边价格的中长期走势方向和节奏将主要取决于宏观及其他大宗商品的整体走势,更多体现其金融属性。史恒昱指出。

就中国大豆市场而言,考虑到中国粮食和油籽进口高度市场化,关注利润、按需定采是大多数原料进口企业持续遵循的原则,史恒昱建议,如果上游成本持续居高不下,企业可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做好套期保值,及时锁定价格大幅波动的市场风险。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大约30至40天。巴西大豆到港时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船只的航行速度、航线、天气、海况、港口的通关速度等等,因此大约30至40天。5-6月份巴西大豆到国内港口的高峰期,依次是7-8月阿根廷大豆到港,国内大豆11月份左右可以上市,美国大豆11-12月份左右也可以到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