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电场工程中有哪些有害气体及放射性?怎么处理

2.谁“偷走”了北京的风

3.风电真的没有污染吗?

4.台风是好事还是坏事?海上风电站能削弱台风吗?

风电场工程中有哪些有害气体及放射性?怎么处理

风电场应对极端大风天气_风电场各种事故预想

碰巧在华中某省做过风电项目,简单说几句:

风电场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扬尘、材料加工粉尘、施工机械尾气和混凝土拌合站废气。

⑴、施工扬尘

扬尘污染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升压站的建设、路基填筑以及施工道路车辆运输引起的扬尘和施工区堆场扬尘。

①、道路扬尘

引起道路扬尘的因素较多,主要与车辆行驶速度、风速、路面积尘量和路面积尘湿度有关,其中风速和尘粒特性还直接影响到扬尘的传输距离。通过对路面洒水,可有效抑制起尘量。据国内有关试验结果,洒水后可使近距离的TSP浓度降低80%左右,20m以远的地方可降低30%~50%,50m以外可控制在1mg/m3之内。

②、堆场扬尘

堆场扬尘的种类、性质与风速对起尘量有很大关系,比重小的物料易受扰动而起尘,物料中小颗粒比例大时,起尘量相应也大;风速大时,起尘量亦大;同时,起尘风速也对堆场扬尘起决定性的影响,在起尘风速以下的不会造成扬尘污染。

堆场扬尘包括物料堆的风吹扬尘、装卸扬尘和经过车辆引起的路面积尘再扬起等。通过洒水以及临时覆盖等措施可有效地抑制扬尘量,使扬尘量减少70%左右。同时,洒水也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堆场的起尘风速。

③、土建扬尘

土建扬尘主要为在大风天气时,没有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进行大量的土石的填、埋、搬、运等作业,这些作业将产生大量的扬尘。通过洒水、围挡施工、大风天气禁止施工情况下,可减少土建扬尘的产生。

⑵、材料加工粉尘

材料加工布置在综合加工厂内,产生的粉尘无组织排放。取加强厂房通风,可减少粉尘污染。

⑶、混凝土拌合站废气

根据相关的施工经验,一般要求施工单位对混凝土拌合站针对风向进行有选择的遮挡或封闭措施。

⑷、施工机械尾气

运输车辆及部分施工机械作业时因燃油会排出含CO、NOx、THC等污染物的废气,由于废气排放量小,故主要影响施工区内局部的环境空气。一般要求施工单位选择符合相关环保标准要求的施工机械进行作业,并对施工机械进行定期检修保养,以使施工机械保持良好的作业状态,从而减少施工机械的环境污染影响。

至于你说的放射性,这个真没有!

确切说有的是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也简单说几句好了:

电磁场由升压站内的配电装置、导线等带高压的部件,通过电容耦合,在其附近的导电物体上感应出电压和电流而产生。工频电磁场是极低频率的电磁场,也是准静态场。具体的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会由专门的电磁辐射资质的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具体影响程度和范围看项目具体分析。

谁“偷走”了北京的风

你好~

近年来,北京的雾霾可谓“八风吹不动”,究竟是谁“偷走”了北京的风呢?

令人惊诧的巧合

随着冬天的到来,大规模的雾霾又将笼罩京津冀地区。人们不断地探索消除雾霾的有效方式,但目前为止,效果最立竿见影的似乎就是等来一场呼啸而至的大风。而事与愿违的是,近年来北方的风总是非常不给力。人们一边在雾霾中自强不“吸”,一边苦苦思索着大风减弱的缘由。

京津冀地区冬季多刮偏北风,然而从2008年以来,在中国北方的“大风口”内蒙古地区,正发生着另外一场能源巨变。为发展新能源产业,内蒙古地区倾力打造“风电三峡”,装机容量从2007年底的58万千瓦,发展到目前的1848.86万千瓦,五年内暴增了近32倍,跃居全国第一,为中国的风电建设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巧合的是,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的剧增,也正是从2008年前后开始。以北京为例,根据2008年4月至2014年3月收集到的PM2.5数据显示,2028天当中,“非常不健康”天数约有311天,“有毒害”天数约94天,大大高于往年。

内蒙古的风电展与京津冀爆发大面积雾霾之间,究竟是纯粹的巧合,还是略有影响,抑或构成因果关系?目前并没有可靠的研究和确凿的结论。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此进行深入思考。毕竟,亚马逊雨林中一只蝴蝶偶扇翅膀,都可能会在大洋彼岸引发一场龙卷风,更何况是如此大规模的风力阻滞呢?

长久以来,人们的传统观念一直认为,风能是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风力发电站可以任意截留,对气候并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但近年来,中外科学家的一些研究认为,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美国斯坦福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教授Archer和Mark Jacobson的研究显示,海上的风力发电机组可以降低地球上最狂暴的飓风风速。研究人员发现,风力涡轮发电机会让飓风的外旋风波高下降,降低空气往飓风中心的运动速度,从而增加中心部位的压力,加快飓风能量的消耗,并最终导致飓风减弱。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赵宗慈也认为,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基本上一致认为,风电场对局地风速有明显影响。比如在丹麦一个风电场进行的观测表明,进入风电场的风速是8至9米/秒,经过风电场运行对风量的吸收后,在风电场的下风的风速明显减弱,其下风处6公里的风速与原有风速比率为0.86,下风11公里处的比率是0.90。研究结果与人们的常识极为相符。

有人认为,风电场最多只会影响到近地面风速,对高空的大风没有太多影响。而这也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如果风力发电机数量较少,这也许问题不大。但如果风力发电机数量极为庞大,导致近地面风速大幅降低,那么高空风能会顺势下坠成为低空风能,从而对整体风力产生削弱作用。

而关于风力发电削减整体风能的现象,最早恰恰是风电企业自己发现的。由于近地面风力衰减会在20公里范围内保持最大,而随着距离的延伸,近地面风速又会开始回升;风速衰减的距离则根据地形不同,大概会在30至60公里左右。因此,风电企业会在几个层级风电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相互干扰影响发电的效率。

断崖式的突变

北京这个超级大都市中的风力减弱的趋势,其实早就在不知不觉地发生。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科学家姜彤提供的数据,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北京城内的风速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014米每秒,其中以冬、春季节尤为明显。另有分析显示,将北京1993-2002年与2003-2012年两个10年间的1月份风力资料进行比对,年均1月风速从2.5米每秒,减至2.3米每秒;相应的,雾霾天日数从2.1天升至4.4天,霾日则从0.8天升至3.9天。

风力减弱在北京早已经是一个趋势化,但这依然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历史上,北京地区每年有大风(气象领域中将瞬间风力大于17米/秒的风称为大风,即相当于八级风力)的日子在25-30天左右,冬春季大风日数多于夏秋季,春季风力最大,其中4月份平均风力位居一年四季各月之首。

然而在今年年初,一份《北京地区2013年气候公报》却让气象学家们也迷惑不解。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地区仅有1天出现大风,比常年(12.6天)、近十年均值(7.8天)明显偏少,为1951年以来最少的年份。不出意料,这一年的霾日也暴增至223天,相比2012年(124天)明显偏多。

2013年北京的风力如同断崖式的暴减,引发了人们的诸多猜想。有人认为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始发挥作用,但整个防护林工程规划长达70年,并非什么突发件。无独有偶的是,在2012年初内蒙古电网风电装机容量尚为1004万千瓦,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骤增至2013年的1848.86万千瓦,两者之间的同步性倒是令人咋舌。更令人不安的是,在北京的上风口张家口地区,风力发电也突飞猛进,到2013年底,全市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85万千瓦,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风电第一市”。

面对2013年北京大风骤减的现象,北京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明英的气象学解释为:冷空气系统不强。一般来说,大风天的产生是由冷空气强度决定的。对气象学家来说,冷空气过境情况是无法预测的,所以人们也无法预测以后大风天的天数是否会发生新的变化。

根据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中心朱瑞兆教授的研究,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有5源地,而如果我们能像气象卫星一样置身太空,或许就能极其直观而生动地看到冷空气强力入侵的路径。

第一条路径来自俄罗斯新地岛以东附近的北冰洋,从西北方向进入蒙古国西部,再东移南下影响我国;第二条是源于新地岛以西北冰洋面,经俄罗斯、蒙古国进入我国;第三条源于地中海附近,东移到蒙古国西部再影响我国;第四条是源于太梅尔半岛附近洋面,向南移入蒙古国,然后再向东南影响我国;第五条源于贝加尔湖以东的东西伯利亚地区,进入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

可以看出,除了第五条冷空气路径由东北转入华北,其他四条冷空气路径都要经过蒙古高原。

出于对风能的研究,朱瑞兆教授也认为,风速与冷空气性质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在冷空气活动与山脉组合形成的三北地区(即西北、华北和东北),风能最为丰富。每当冷空气南下,就会伴随一次大风过程。三北地区首当其冲风速最大,但越向南寒冷的空气慢慢变性,势力变弱,风速也会越来越小。

根据能量守恒定理,架在内蒙古地区的无数风机必然要截取巨量的风能。对风力风能造成哪些影响,人们尚且不能确定,但对冷空气气流的消耗,很多人却是有着切身的感受的。

不难想象,由于超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厂的消耗,很大一部分冷空气已经很难像以往那样越过陕西、山西,到达中部的河南,形成降雨。它们骤然停滞在了华北平原,再与京津超级城市群中的热空气发生强烈对流作用,形成突如其来的降雨,却使得中东部地区遭遇连绵干旱。

近年来,中国遭遇的各类极端气候灾害,似乎正是这一运转模式的翻版。特别是2011年,北京市年降雨量突破700毫米,创13年来之最;2012年夏季,北京又遭遇1951年以来最大降雨,城区平均降雨量达215毫米。北京这些标志性的突发气候,或许并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

全球“风情”有

由于在北京城饱受雾霾,人们已经切身感受到风力变小之苦,并开始探究在北京这样的超级城市中筹建“城市风道”的可行性。内蒙古的风电场也时有弃风停机之举,令风力阻隔也有间断喘息。但令人意外的是,“风变小了”的情况,让依靠迎风取电的大型风电场也“笑不起来”了。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江滢曾到辉腾锡勒等国内几家起步较早的风电场考察,在昔日著名的风电场,工作人员对风的减弱有了更直观感受。江滢表示,近年来连寒潮、沙尘暴、温带气旋等天气都逐年减少,这也是风速大范围减小的一大佐证。

实际上,由于注意力盲点,人们更关注的是京津冀这样重点地区的雾霾,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即便是在内蒙古、张家口这样昔日的“大风口”,如今也难逃雾霾“魔爪”。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都是越来越小的,年平均风速每10年就会减小0.12米/秒。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一份由美国科学家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自13年以来,美国的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均出现了明显下降。某些中西部地区,风速甚至在10年内减缓超过10%。计算机模拟更显示,未来40年内美国风速还将下降10%。

毫无疑问,对于气象学家们来说,北京风力减弱的现象,不过是全球风速趋缓的一个非典型故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是造成这一恶果的罪魁祸首。

有气象学家表示,正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得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海陆温差不断缩小,两者间的气压差也一降再降,导致空气流动动力不足,中国乃至亚洲的大气环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即便在城市高楼根本无法企及的中低对流层,风力也越吹越慢了,更何况面对风电阻滞和大规模城镇化的北京城呢?

时至今日,科学家们基本认同风能开发会导致局部地区风速减慢的观点,但是否会减弱大气环流,目前尚没有定论。但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始终认为,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风能也并非可供挥霍滥用的,过度利用风能,同样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令人忧虑的是,中国的风能开发在缺乏对于气候影响的整体性评价的前提下仍在突飞猛进。2005年,我国风电装机只有120万千瓦。此后,我国风电吊装规模高速增长,到2013年底,装机总量已经超过9000万千瓦,雄踞世界第一。如此高的发展速度,在世界风电发展史上可谓空前。

虽然人们开发风能的初衷是为了绿色环保,但如果开发缺乏科学的论证,过度利用风能发电也可能导致南辕北辙,必须慎重行事。不管如何,凡事皆有度,即便是开发绿色风能,也应如此。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望纳哦~谢谢~

风电真的没有污染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早在唐朝,风的能量已被察觉,但风的潜力却是无限。

在十八世纪初,一次狂暴大风横扫英法两国,刹那间,二十五万株大树被连根拔起,数秒内迸发的风能可达一千万马力(750万千瓦)。

工业革命后,化石燃料燃烧量骤增,加剧了温室效应。与化石能源相比,风能不产生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微粒和其他形式的空气污染。与常规能源相比,风能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并且是消耗水最少的一种发电形式。因此,从环境友好和健康的角度来说,风能是最具有优势的能源。

然而,风力发电真的没有污染吗?

自?20世纪 70年代开始,国外的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大规模风电场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有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运算,发现当风力发电足够美国总电力的需求时,发电机在大气层中散发出极大热量,足以让美国大陆的气温上升0.24℃左右。

这是因为当风力穿过风机叶片时,风的动能相当大一部分被涡轮机提取而转化为电能。这种能量之间的转换影响到了陆地表面和大气层之间的自然能量交换扰动和循环模式,从而改变风电场及其周边地区的天气和局地气候,从而影响全球气候。

并且,随着装机容量增加,风电场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也会随之增大。经过测试,地表温度的变化可达1 ℃,在数千公里以外的非风电场区域也可以观察到与之相同的温度变化。

与陆上风电场相反,海上风机装置导致近海区域出现地表冷却效应,这种冷却效应主要是由于风机引起的湍流混合增加不能被平均风动能的减少完全抵消,导致从海洋表面到低层大气的潜热通量增强。与陆上风电场相比,海上风机的大规模部署对全球气候的扰动相对较小。

大规模风电场可能会导致区域气候变化,但是对全球平均影响很小,其影响远远小于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预期变化和自然气候的年际变化。并且,观测全球范围内,风电场对气候的影响很难,因为相关的现场观测资料很难获取。在研究过程中,目前主要通过在全球气候模型和大气环流模式中增加地表粗糙度,使用理想化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进行模拟评估,未考虑地形、环境、风电场设备及湍流和风切变的影响,因此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风力发电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闽东沿海地区位于中国福建东北沿海,风能开发潜能巨大。沿海风电场风机多分布于山脊和山顶,工程挖填量大,地表扰动剧烈,植被破坏点多,原有植被破坏后恢复难度较平原地区大,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

其中,90%以上的风电场项目水土流失发生在场区道路和风机安装平台区域,是风电场水土流失的重点突出问题。由于风能的分布特点,风电场风机一般呈点状分布在山顶或山脊处,需要通过场区道路和集电线路将各风电机组连接升压站和外界,在施工期间通过载重车辆在场区道路上运输风机设备,运行期检修设备时也需通过场区道路; 风机安装平台则用于安装风电机组,由于风机塔筒、叶片、机舱设备超长、超重,为保证风电机组顺利吊装,风机安装场地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大于设计面积。

据统计,沿海风电场场区道路和风机安装平台占地比例一般在80% 以上,其工程量在风电项目中占比很大,施工期基本覆盖总工期的 4 /5 以上,是沿海风电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中之重。若水土保持防护和治理措施布设不够科学合理,则水土保持效果不尽人意,对生态环境形成较大隐患。

[1]?陈仲永.闽东沿海风电场水土流失突出问题及防治对策——以霞浦马耳山、浮鹰岛风电场为例[J].亚热带水土保持,2020,32(02):62-65.

[2]?蒋俊霞,杨丽薇,李振朝,高晓清.风电场对气候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9,34(10):1038-1049.

| 海上风电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 “弃风”制氢如何破局?(内含大纲)

| 专家们对于新能源发展与消纳提出哪些建议?

| 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原理与应用

台风是好事还是坏事?海上风电站能削弱台风吗?

台风是好事还是坏事?

台风是好事,也是坏事。 台风的过去可以为人们带来丰富的淡水。 台风还可以增加渔业产量。 但台风也是一种极具破坏性和灾难性的天气系统,可以带来风暴,但有时也可以在消除干旱方面发挥有益作用。

台风经过会带来大风,热带气旋中心附近达到台风级的最大风力超过12级。台风是暴雨天气系统之一。 少数150~300毫米的台风可能直接或间接产生1万毫米以上的大雨。

台风经常带来暴风雨天气并引起海浪,严重威胁航行安全。 台风登陆后的风暴潮可能破坏农作物和各种建筑设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 海上风电场能减弱台风吗? 近年来,斯坦福大学和特拉华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模拟来确定拥有数千台风力涡轮机的海上风电场可能会削弱现实飓风的威力,从而显着降低其风力发电量和由此产生的风暴潮。

一般来说,风电场下游几十公里处的风速基本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因此,利用风电场来减少台风造成的危害的范围可能非常有限。

退一步说,海上风电场要想有效,也需要提前建设。 在台风可能造访的海面上提前布置风力发电场的成本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更何况,大多数时候,台风的脾气变幻莫测,很可能会临时改变路线,不经过预先设定的风电场。

在历史上,这些试图控制和消除台风的想法和实验确实令人兴奋和勇敢。虽然目前控制台风还只是一种科学设,但正如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毛杰泰教授所说,“如果你推不动火车,你可以考虑做开关的人。” 基于之前的尝试,人工干预台风是可能的。 从“开关开关”的角度可以找到一个焦点。

然而,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也有一系列的道岔。 如何“让他们走上正轨”,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自然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检验科学设的科学性,减少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