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冷手掌长水痘_天气冷手长水泡
1.天气冷手掌脱皮怎么办
2.我老妈手出了点小问题:手掌(手心和手背)每年春夏季发热发痒难忍,一抓就起小水泡,皮肤增厚,变红,
3.冬春交替时节,家长如何预防孩子出现呼吸道疾病?
4.为什么天气冷了就有人会长冻疮只要长过以后也会长有的人无论多冷都不长长冻疮后骨头会变大什么药物可以治
天气冷手掌脱皮怎么办
手会脱皮,是因为进入冬季,气温逐渐下降,皮脂腺的分泌也就随之减少,再加上冬季常有冷空气侵袭,手的热量和油脂很快就会挥发掉,因此才会一到了冬天,不少人就会觉得手很干,脱皮,甚至出现裂口、流血。治疗主要以润肤为主,避免一些刺激性的外部因素。有些人可能是季节性的。 类型一:剥落脱皮 症状:双手表面脱白皮,没有瘙痒、炎症 治疗:1.医生指出,这是在初秋最常见、最易发生的手角质层剥脱症状。虽有碍外观,但一般不需要治疗,只要避免接触肥皂、洗手液等刺激性化学用品,2-3周后可自愈。 2.可配合口服药治疗:用中药苍参、黄柏、苍术各30克浸泡,涂抹于手掌,同时服用维生素C。 类型二:干燥性皮炎 症状:双手脱白皮,手指有裂口 治疗:1.秋初干燥性脱皮最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与经常用香皂洗手有关。应减少洗手次数,避免用碱性的香皂、洗手液,洗衣服时尽量戴手套。 2.到医院或药店买肤康洁等杀菌性洗液外擦。 类型三:手癣 症状:先一只手出现脱皮现象,随后发展到双手。手掌出现红斑、炎症,瘙痒明显,而且患手癣的患者大多同时患脚癣。 治疗:因为手癣可传染,所以需要到医院早诊早治,坚持涂抹医生开具的专用药膏。 类型四:汗 症状:双手同时长红色水疱,有剧烈瘙痒的感觉 治疗:和手爱出汗、敏感体质有关,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外涂、口服药。 每年初秋,各医院皮肤科因手脱皮来就医的患者就会增加。受夏末秋初季节交替、气候干燥等因素影响,人们的手掌易脱皮。一般手部脱皮有四种类型,患者可根据手部症状判断自己属哪种类型,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治疗。手脱皮也是因为日常生活的保养不当造成的,所以,一定要在平时就注意好对它们的养护。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要养成洗完手后马上抹护肤品的好习惯。而且手洗干净后不能自然风干,最好用干净、柔软的毛巾擦手。在皮肤未干时,涂抹维生素E或凡士林类的软膏,及时锁住皮肤内水分。不要觉得护肤品是女性的专利,手裂也不可能是女性的专利,所以,护肤这一点男性也同样要做好。卫生是要讲究,但最好不要太过频繁洗手。过度洗涤会将皮肤表面正常分泌的油脂彻底洗去,造成皮肤干燥、脱皮开裂。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我老妈手出了点小问题:手掌(手心和手背)每年春夏季发热发痒难忍,一抓就起小水泡,皮肤增厚,变红,
蛇胆疮的定义和概述:
带状(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带状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的终生免疫。
〖病因〗
系由水疱-带状所致。对此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后,活动繁殖而激发带状。
〖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 中老年居多。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多见。
病程 一般为半个月左右。
好发部位 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可支配的皮肤区域。
皮疹特点 潮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群集的丘疹、水疱,粟粒至绿豆大小,疱液清亮,严重时可呈血性,或坏死溃疡。皮疹单侧分布呈带状为该病的特点。
自觉症状 自觉疼痛,剧烈难忍。疼痛可发生在皮疹出现前,表现为感觉过敏,轻触诱发疼痛。疼痛常持续至皮疹完全消退后,有时可持续数月之久。
皮疹初起为皮肤发红,随之出现簇集成群的绿豆大小丘疹,1-2天后迅速演变成为水泡,水泡沿神经近端发展排列呈带状,数天后,疱壁松弛,疱液混浊,而后逐渐吸收,干痼。愈后遗留暂时性的红斑或色素沉着。
〖诊断〗
簇集成群水疱,延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
在明显的神经痛,伴局布淋巴结肿大。
中间皮肤正常。
很少复发。
〖治疗〗
原则止痛,消炎。保护局部,防止感染
〖偏方〗
蛇胆疮:用旱烟油一小团(或抽过的香烟过滤嘴3个),用适量水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连用3~5天痊愈
冬春交替时节,家长如何预防孩子出现呼吸道疾病?
预防冬春呼吸道传染病取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做好家庭环境卫生工作,保持室内及周围环境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喝酒。经常锻炼,保持饮食平衡,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根据天气换衣服,以免着凉。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需要做到:保持生活、工作场所的通风,保持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细菌、的密度,减少呼吸道疾病的感染;适当增减异物,注意防寒保暖;适当的体育锻炼,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个人体质,提高免疫力。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多喝水;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口稠密的地方,注意个人防护,戴口罩,注意公共卫生,不要随地吐痰;老年人、儿童和低抵抗力人群可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疫苗。
为什么天气冷了就有人会长冻疮只要长过以后也会长有的人无论多冷都不长长冻疮后骨头会变大什么药物可以治
冻疮是冬天极为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外露的皮肤受到冷冻的刺激,时间一长,皮下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产生血液瘀滞,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到损害。
损害初为局限性蚕豆或指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对称性好发于四肢远端,以手背及手指伸侧、足缘及足趾伸侧、下肢、面颊、耳廓等处多见。自觉局部有胀痛感,瘙痒,遇热后更甚,溃烂后疼痛。
遭受寒冷侵袭,受冻皮肤出现苍白、红肿、紫斑、灼痒、麻木、皮肤水疱、溃烂。这些症状可延续1-2个月直至天气转暖方痊愈,一些患者来年冬天会在原部位再度复发。中医认为,冻疮是由于暴露部位御寒不够、寒邪侵犯、气血运行凝滞引起。此外,还与患者体质较差不耐寒冷及少动久坐、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潮湿可以加速体表散热,故手足多汗者也容易发生冻疮。
自疗注意事项
(1)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加速气血运行,以利疮面修复。也可预防冻疮新发。
(2) 寒冷季节注意防寒保暖。
(3) 衣服鞋袜宜宽松干燥。
(4) 年年复发者,可在夏季开始逐步养成冷水洗脸、洗足、擦身、洗澡习惯,以提高耐寒能力。
(5) 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热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姜、肉桂。
(6) 每年发病者,可冬病夏治。在伏天进行几次外擦药物自疗有条件的加做红外线理疗则效果更佳。入冬前宜提早内外治疗。
自治疗法
1、 验方自疗法
(1) 桂枝6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生姜3片、红枣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2) 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5克、木通6克、吴茱萸3克、生姜9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3) 紫皮蒜适量,入冬前将蒜捣烂,擦在常患冻疮处,每日1次,连擦5-7天,如皮肤起泡,可暂停用。本方适用于冻疮的预防。
(4) 生姜25克、白萝卜1个、白附子0.5克、桂枝25克。上药一同水煎,趁热洗过,连洗2天,即可痊愈,以上为`1天的量,早晚各1次。本方适用于冻疮未溃时的治疗。
(5) 生姜的自然汁,熬膏涂之。此法对于手、足冻疮均治。此外,用生姜汁时时漱吐,还可治疗口疮。
2、 饮食自疗方
(1) 羊肉500克、花椒3克、生姜15克、当归30克、煮食。
(2) 生姜、当归、红花、川芎各10克,同浸于500毫升白酒中,一周后即可服用,每次饮酒10毫升,每日2-3次。
(3) 山楂15克、当归15克、红枣10克、煮食。
3、 外治自疗法
(1) 伤湿止痛膏、紫归治裂膏外贴患处。
(2) 皮硝煎水外洗患处。
(3) 红霜茄子秸连根拔起洗净。煎汤泡洗患处约半小时左右,每日2次。
(4) 姜汁或辣椒水外擦患处。
(5) 胡椒10克、浸入100毫升95%的酒精中,1周后外擦患处。
(6) 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患处,3天后更换。以上疗法适合未溃者。
(7) 云南白药撒于冻疮溃烂处并包扎。
(8) 螳螂子(即桑螵蛸)切开,取其中黄汁涂破溃处,每日1次。
(9) 用马勃一块外敷溃处,每日更换。
4、 夏季伏天外治自疗法
(1) 大蒜头捣烂涂擦老疤处,每日1次,连续1周。
(2) 鲜芝麻叶捣烂涂擦易患处,1小时后洗净,每日多次。
避免误诊
受冻后,不宜用热水温暖,或用火烘烤,否则冻处会溃烂。
受冻后皮肤瘙搔,不能用手抓搔,否则易使表皮破烂感染。
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以揉法、摩法、擦法等在患处的局部进行操作,时间为5~10分钟。要轻快柔和,切忌生硬粗暴。
(2)如果局部发生了水疱或溃疡,在操作时要避开局部,先在其四周操作,待局部溃疡愈合、血脉流通后,再在局部进行操作。
(3)患儿仰卧,家长以掌心对准关元穴,逆时针摩动2~5分钟,以温阳散寒。
2.随证加减
(1)耳部冻疮者加
①按揉外关、翳风穴各1分钟。
②家长以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搓擦患儿的耳部,时间为2~5分钟。
(2)鼻尖处发生冻疮者加
①按揉迎香穴1分钟。
②拿合谷1分钟。
③家长以大拇指指腹轻擦鼻部,以透热为度。
(3)面部发生冻疮者加
①按揉合谷穴2分钟。
②按揉下关、牙关颊车等穴各20次。
③家长以大鱼际轻擦面部,以透热为度。
(4)手部发生冻疮者加
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②家长以大拇指指腹按压患侧的缺盆穴处、约1分钟,然后慢慢松手,患儿自觉有热流向手部传导。
③以两手掌相对,横搓上肢1~3分钟。
(5)足部发生冻疮者加
①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②家长以单掌搓擦患儿患侧的足底,以局部发热为度。
③患儿侧卧位,两腿前后分开,患侧在下面,然后,家长以掌根按压屈、肢的大腿内侧面,持续按压1分钟,然后,慢慢松开手,患儿自觉有股热流冲向足部,用同样的方法操作另一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