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武器对人的伤害_微波武器在天气恶劣时
1.两篇300字时事评论
2.天气控制仪的背景资料
3.冰袋里面是什么 这个夏天不再炎热
4.遥感地质与军事的关系
5.Haarp的项目背景
两篇300字时事评论
美国新气象武器将使地球面临毁灭危险
美国HAARP项目最新成果,科研人员成功地在电离层的极光之中制造出了人造极光-在自然极光的内部,一个个绿色的人造光斑。
如果不是2007年12月14日,西班牙《起义报》刊出长篇报道——《气象战:警惕美国的军事试验》,美国空军设在阿拉斯加半岛的“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及其负责人伯纳德·伊斯特兰,也许仍然不为人知。人们更不会知道,他正在全力推进的气象战,存在使地球被毁灭的危险。
气象战的疯狂
1994年,由美国空军和海军资助、伊斯特兰主持的HAARP试验基地,落户阿拉斯加半岛的加科纳,占地33英亩。一夜之间,在阿拉斯加半岛一望无际的荒原上,180根直插云霄的天线突然树起,每根都有十几米高。这就是伊斯特兰一手推进的HAARP项目。项目的基建工程于2002年前后完成,2003年起正式展开各种实验。
伊斯特兰和美国军方对HAARP项目讳莫如深。起先,伊斯特兰公开辩解说,该项目是利用大功率高频波,使地球电离层变热,进而改变某些区域电离层的结构,最终实现对臭氧层的修补。但后来,他又改称是为了改善无线电联络,探索新的核潜艇通信方式。
然而,在伊斯特兰向五角大楼提交的秘密报告中,HAARP的军事用途却是:除了可以为美军潜艇提供先进、便捷的通信系统外,还可侦察敌人的地下核试验情况、追踪超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及敌方战机,甚至还可利用高频波摧毁敌人的通信系统……伊斯特兰特意强调:“它能改变特定区域的气象,使敌人面临极其恶劣的气象条件,甚至可以使敌人无法采取任何反击行动!”
2005年,伊斯特兰亲率HAARP项目的科学家,在五角大楼内为将军们进行了一次模拟演习。时间设定在2030年,地点为南美X国。该国拥有数百架各型号战机,其中包括数十架俄罗斯和中国研制的最先进战机。X国准备对美国的战略目标下手,美军决定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随后,五角大楼一声令下,无人驾驶的空中飞行器在X国上空制造出漫天乌云。紧接着,该国军事基地上空下起了暴雨。与此同时,美军利用激光制造闪电,致使敌方战机根本无法起飞。就在X国军方望天兴叹之时,一架架美军轰炸机接连起飞……
演习结束后,伊斯特兰和7名军官,向五角大楼提交了一份题为《让气候成为一种力量倍加器——2025年掌握气候》的研究报告。伊斯特兰在报告中指出:“气象战技术将在今后30年里逐渐成熟。它将使美军拥有改变气候的能力……届时,美军将能通过实施人工降雨,使敌军阵地洪水肆虐;制造干旱,使敌人淡水匮乏;制造飓风,使敌国城市变成废墟;利用激光制造闪电,以击落空中的敌机或使其无法起飞;利用微波把热量传到大气中,干扰敌军的通信及雷达系统……”
看着这份报告,五角大楼的将军们给伊斯特兰起了个绰号:“气象战教父”。
痴迷“呼风唤雨”
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伊斯特兰,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科学天赋”。1956年,他考入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物理学。7年后,这个来自“牛仔之乡”的小伙子,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幷随即被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聘为“Q机器项目”主管。尽管没有任何工作经验,4名助手也都是在校研究生,伊斯特兰还是让人惊叹地只用了3年时间,就捣鼓出一项碱土金属的提纯新技术。
消息不胫而走。不久,伊斯特兰被美国核能委员会“挖”走,出任可控热核研究项目主任,负责四个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协调工作。又过了一段时间,美国FUSION系统公司开出更高的价码,将他邀至麾下,命其出任公司首席技术官。上任不久,伊斯特兰便因发明紫外线灯而名闻全球……
慢慢地,五角大楼注意上了伊斯特兰,特别是他那个“不起眼”的发明专利——地球大气层新式测量法。由于内容过于艰深,这项技术发明后鲜有人问津,就连伊斯特兰自己也没太在意。可有一天,五角大楼突然给他打来电话:“我们听说你发明了测量地球大气层的新方法,来跟我们一起工作吧,这项专利的最大用途只能是气象战。”于是,伊斯特兰征得他的雇主——“大西洋里克菲尔德公司”的同意,到五角大楼做起了兼职科学家,开始参与一个极度机密的计划——气象战计划。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大西洋里克菲尔德公司’任首席顾问,整天琢磨的只是如何有效开发阿拉斯加的天然气。那时候,我对气象战一无所知,更不清楚我的专利与气象战有什么联系。”谈起与气象战结缘的经历,伊斯特兰说,“通过五角大楼军官们的讲解,我才意识到,气象在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伊斯特兰初进五角大楼之时,没有人敢向他透露美军的整个气象战计划,但他还是了解到,美军早就有了“呼风唤雨”的方案:上世纪60年代,美国在佛罗里达建立了“麦金莱气候实验室”,专门研发气象武器,幷在越南战争中投入使用。1977年,美军又为气象战的专项研究投入了280万美元。次年,联合国通过了禁止一切涉及环境与气候试验的法案,美国政府被迫于1979年中止了所有相关试验。
但伊斯特兰知道,实际上,20年来,美国从未停止对气象战的研究。
1994年6月,伊斯特兰供职的“大西洋里克菲尔德公司”,将公司所有的专利技术及合同,转卖给了一家名为“E-系统”的神秘公司。
没有人清楚“E-系统”的真正背景,人们只知道,这家公司专门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国防情报局做生意,年合同额高达18亿美元。
“E-系统”立即对伊斯特兰委以重任,让他全面主持“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计划。这个打着“和平研究”旗号的计划,实际上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危险、最疯狂的武器研发计划之一,而且得到了美国空军和海军的大力资助。
“末日武器”的挑衅
虽然五角大楼采取了种种措施,严防伊斯特兰的计划被泄漏出去,但最终还是被一位美国参议员的儿子挖到了真相。他在震惊之余,决定将其曝光。
军事观察家指出,如果HAARP用于军事,将对人类的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幷将导致新一轮的全球军备竞赛。它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对地球的物理状态、地质和生物造成无法弥补和难以修复的破坏,最终导致地球的毁灭。
对此,伊斯特兰一再辩解说,“HAARP没有任何军事意图”,反倒是俄罗斯一直在研制气象武器。比如,1987年11月,苏联启动“水星”计划,试图通过核爆炸引发地震。1992年,俄罗斯将“水星”计划更名为“火山”计划,重启对战略性地震武器系统的研究。
事实上,由于气象条件对战争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二战以来,西方军事强国一直在进行“人工影响气象”的研究。
据透露,英国在其西海岸部署了一系列电极设备,通过向大气层输入电能,产生一个密度可变的静电屏蔽层。通过调节屏蔽层的密度,就可控制半径5000公里范围内的气候变化。
德国在气象战方面的研究起步更早。二战期间,纳粹统治下的德国,曾在意大利实施“人工降雾”,以防盟国的袭击。战后,德国在“人工控制气象”研究上进展迅速。尽管这些研究成果名为“民用”,但实际上,只要有需要,德国军方可随时将其转为军用。
专家指出,截至目前,人类对影响、改变天气的技术的研究,还很有限。贸然启用气象武器,不仅打击不了敌人,反倒可能带来一场全球性灾难。比如,人造酸雨、人造臭氧洞等,对环境的破坏是人类远远无法控制的灾难性后果。
但令人担忧的是,尽管联合国在1977年就通过了禁止将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用于军事领域的法案,但一些国家的气象武器研究从未停止,各方在禁止气象武器的研究及使用方面的努力,仍毫无进展。
历史上的气象战
人类把气象作为武器进行研究和运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军方为了保护重要工业基地和军事设施,采纳气象专家的建议,在意大利伏尔特河岸地区播洒大量造雾剂,制造出漫天浓雾,使英法盟军的战机无法靠近这一地区。还是在这里,1943年,美军利用人工造雾的方法,制造了一条长5公里、高1.6公里的雾层。浓雾为美军的行动创造了良好的掩护,使美军得以顺利渡河作战。
1966年,美国“麦金莱气候实验室”开发的气象武器,开始用于越战。其行动代号为“波普艾计划”。美军共出动2.6万架次飞机,在越南上空投放了474万枚降雨催化弹,向云层里倾泻成吨的碘化银,实施大规模人工降雨,人为地延长雨季,造成越南部分地区洪水泛滥,使大量桥梁、水坝、道路及村庄被冲毁。最重要的是,洪水使北越军队的补给线——“胡志明小道”变得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北越军队的作战行动。据统计,美军人工降雨给越南造成的损失,远比整个越战期间飞机轰炸所造成的损失大。
1970年,美苏两国在古巴展开了“干旱之战”。当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某地实施人工增雨,会造成周围地区雨量的减少。美军利用这个发现,研制出了“干旱武器”——美军在古巴周边国家实施人工降雨,使这些国家发生洪灾;而临近的古巴却出现了反常的持续干旱。后来,苏联多次派遣专家到古巴进行人工降雨,才帮助古巴克服了干旱。(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天气控制仪的背景资料
美军HAARP项目 如果不是2007年12月14日,西班牙《起义报》刊出长篇报道——《气象战:警惕美国的军事试验》,美国空军设在阿拉斯加半岛的“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及其负责人伯纳德·伊斯特兰,也许仍然不为人知。人们更不会知道,他正在全力推进的气象战,存在使地球被毁灭的危险。
气象战的疯狂 1994年,由美国空军和海军资助、伊斯特兰主持的HAARP试验基地,落户阿拉斯加半岛的加科纳,占地33英亩。一夜之间,在阿拉斯加半岛一望无际的荒原上,180根直插云霄的天
线突然树起,每根都有十几米高。这就是伊斯特兰一手推进的HAARP项目。项目的基建工程于2002年前后完成,2003年起正式展开各种实验。 伊斯特兰和美国军方对HAARP项目讳莫如深。起先,伊斯特兰公开辩解说,该项目是利用大功率高频波,使地球电离层变热,进而改变某些区域电离层的结构,最终实现对臭氧层的修补。但后来,他又改称是为了改善无线电联络,探索新的核潜艇通信方式。 然而,在伊斯特兰向五角大楼提交的秘密报告中,HAARP的军事用途却是:除了可以为美军潜艇提供先进、便捷的通信系统外,还可侦察敌人的地下核试验情况、追踪超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及敌方战机,甚至还可利用高频波摧毁敌人的通信系统……伊斯特兰特意强调:“它能改变特定区域的气象,使敌人面临极其恶劣的气象条件,甚至可以使敌人无法采取任何反击行动!” 2005年,伊斯特兰亲率HAARP项目的科学家,在五角大楼内为将军们进行了一次模拟演习。时间设定在2030年,地点为南美X国。该国拥有数百架各型号战机,其中包括数十架俄罗斯和中国研制的最先进战机。X国准备对美国的战略目标下手,美军决定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随后,五角大楼一声令下,无人驾驶的空中飞行器在X国上空制造出漫天乌云。紧接着,该国军事基地上空下起了暴雨。与此同时,美军利用激光制造闪电,致使敌方战机根本无法起飞。就在X国军方望天兴叹之时,一架架美军轰炸机接连起飞…… 演习结束后,伊斯特兰和7名军官,向五角大楼提交了一份题为《让气候成为一种力量倍加器——2025年掌握气候》的研究报告。伊斯特兰在报告中指出:“气象战技
术将在今后30年里逐渐成熟。它将使美军拥有改变气候的能力……届时,美军将能通过实施人工降雨,使敌军阵地洪水肆虐;制造干旱,使敌人淡水匮乏;制造飓风,使敌国城市变成废墟;利用激光制造闪电,以击落空中的敌机或使其无法起飞;利用微波把热量传到大气中,干扰敌军的通信及雷达系统……” 看着这份报告,五角大楼的将军们给伊斯特兰起了个绰号:“气象战教父”。
痴迷“呼风唤雨” 很明显,这种程度的龙卷风可以让一支陆军部队完全丧失战斗力。
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伊斯特兰,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科学天赋”。1956年,他考入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物理学。7年后,这个来自“牛仔之乡”的小伙子,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并随即被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聘为“Q机器项目”主管。尽管没有任何工作经验,4名助手也都是在校研究生,伊斯特兰还是让人惊叹地只用了3年时间,就捣鼓出一项碱土金属的提纯新技术。 消息不胫而走。不久,伊斯特兰被美国核能委员会“挖”走,出任可控热核研究项目主任,负责四个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协调工作。又过了一段时间,美国FUSION系统公司开出更高的价码,将他邀至麾下,命其出任公
司首席技术官。上任不久,伊斯特兰便因发明紫外线灯而名闻全球…… 慢慢地,五角大楼注意上了伊斯特兰,特别是他那个“不起眼”的发明专利——地球大气层新式测量法。由于内容过于艰深,这项技术发明后鲜有人问津,就连伊斯特兰自己也没太在意。可有一天,五角大楼突然给他打来电话:“我们听说你发明了测量地球大气层的新方法,来跟我们一起工作吧,这项专利的最大用途只能是气象战。”于是,伊斯特兰征得他的雇主——“大西洋里克菲尔德公司”的同意,到五角大楼做起了兼职科学家,开始参与一个极度机密的计划——气象战计划。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大西洋里克菲尔德公司’任首席顾问,整天琢磨的只是如何有效开发阿拉斯加的天然气。那时候,我对气象战一无所知,更不清楚我的专利与气象战有什么联系。”谈起与气象战结缘的经历,伊斯特兰说,“通过五角大楼军官们的讲解,我才意识到,气象在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伊斯特兰初进五角大楼之时,没有人敢向他透露美军的整个气象战计划,但他还是了解到,美军早就有了“呼风唤雨”的方案:上世纪60年代,美国在佛罗里达建立了“麦金莱气候实验室”,专门研发气象武器,并在越南战争中投入使用。1977年,美军又为气象战的专项研究投入了280万美元。次年,联合国通过了禁止一切涉及环境与气候试验的法案,美国政府被迫于1979年中止了所有相关试验。 但伊斯特兰知道,实际上,20年来,美国从未停止对气象战的研究。 1994年6月,伊斯特兰供职的“大西洋里克菲尔德公司”,将公司所有的专利技术及合同,转卖给了一家名为“E-系统
”的神秘公司。 没有人清楚“E-系统”的真正背景,人们只知道,这家公司专门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国防情报局做生意,年合同额高达18亿美元。 “E-系统”立即对伊斯特兰委以重任,让他全面主持“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计划。这个打着“和平研究”旗号的计划,实际上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危险、最疯狂的武器研发计划之一,而且得到了美国空军和海军的大力资助。
“末日武器”的挑衅 美军“呼风唤雨”几十年 多场战争用气象武器
气象战,其实就是对局部天气施加人工影响,以便创造对己方有利、对敌方不利的战争条件,来赢得战争的胜利。
人工降水、人工造雾和消雾、人工防雷电、人工影响台风等,这些技术既可以作为民用,同时也是气象战中常用的手段。
在气象战的历史中,有规模地将人工影响局部天气技术用于战场,发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二战中有了较大发展。而美军钻研“呼风唤雨”术的气候实验室,迄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
在二战期间,美军曾多次进行气象战。其中,一些美军机场经常因天气原因而雾气重重,战机难以起降作战。美军就在跑道上点火驱雾,成功地为战机起降作战提供了方便。
1943年9月,美国第五集团军用飞机播撒造雾剂,在意大利沃尔图诺河上制造了一条约为5000米长、1600米宽的雾层,成功地掩护了部队渡河。1946年11月,美国青年工程师谢菲尔和冯尼格特分别试验成功了人工降雨,为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上世纪60年代初,长达10年的越战开始。1967年初,侵越美军为了阻止胡志明部队利用胡志明小道向南方游击队运送补给,秘密实施代号为“突眼”的气象战行动。美国空军第54气象侦察中队不时出动战机,在胡志明小道上空播散催云剂,人为造雨,导致一些地区洪灾发生,补给线上的一些桥梁
被冲垮,许多路段遭淹。美军整个空中造雨工程一直进行了7年,耗资达2100多万美元,给越南游击队的后勤补给造成很大困难。
据美国《空军》杂志报道,在冷战结束以来的几次战争中,拥有世界最强全天候作战能力的美国空军大打气象战。海湾战争于1991年1月17日打响前,负责全球空中气象情报搜集的美国空军气象局向海湾地区派出了一支由500人组成的气象部队,成为最先部署海湾地区的美军部队之一。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空军首次使用不受天气影响的新型卫星制导炸弹,获得很大成功。
在美军平时的训练中,同样利用气候实验室来制造“逼真”的场景。风雨雷雹、酷热和严寒等等,美国可以随时制造出不同的天气,为部队进行适应性训练提供条件。
国际公约已明令禁止 美仍搞最大型气象武器。
多年来,美军一直进行大气层作战研究。其中,在北太平洋的阿拉斯加地区,美军大力开发“高频主动式极光研究项目”(HAARP),试图利用高频电磁波束控制高层大气。美军称,这是国家反导系统的一部分,如果俄罗斯或其它国家洲际导弹空袭美国本土,就会在北极地区上空电离层遭到美军强大电磁波束拦截,电子制导系统就会因过热而烧毁,洲际导弹将无法继续飞行。美军声称,该项目符合国际有关规定,并非气象武器项目。
1975年,美苏开始就禁止改造气象用作军事作战问题进行谈判。1976年10月10日,联合国明确提出“禁止军事上或者任何其它敌对性利用环境改造”条约。1978年10月5日,该条约正式生效。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再次肯定禁止改造气象用于军事条约的内容及其意义。
然而,有美国物理学家认为,HAARP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离层改造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气象战武器,可以人为操控当地天气,破坏其它国家飞船和运载火箭的飞行,扰乱其它国家的通讯往来。俄罗斯《真理报》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虽然在联合国禁止研制气象武器条约上签字,但阿拉斯加美军电磁拦截工程明显是利用科学研究的幌子或者是以双重技术为掩护进行军事项目开发。
最重要的是,联合国条约并没有禁止改造气象为商用服务。多年来,美国一些公司一直进行改造气象的民用研究和试验。然而,一旦需要,民用气象改造成果随时可以转为军用。从1987年到1993年,美国公司在北达科他州进行了“造云项目”试验。1998年,美国气象协会承认,他们一直在进行闪电方面的研究。美国空军气象战研究小组顾问、菲利普斯实验室资深科学家巴恩斯认为,闪电可直接用于军事。其中,激光闪电棒可引发空中闪电,造成敌方战机或者洲际导弹等飞行器的破坏,有利于美军机载激光武器的开发。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感叹说,技术使一切成为可能,气象改造技术可延长一个地区的干旱或暴风雨。
秘密研究核辐射雨 增强杀伤力 美军认为,在未来战争中,气象战仍将是重要的作战部分,随时可以影响战争的进程,甚至结局。一旦作战一方人为制造暴雨,对方地面装甲部队就可能无法行进,战机可能无法飞行,导致战局的扭转,一方就可能走向战败。美国政界一些人甚至认为,与其使用导弹等现代化武器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不如使用气象武器减少人员的伤亡。
据美国媒体披露,美国空军曾于冷战结束后拟订21世纪气象战规划,它就是“2025年全范围控制计划”,企图设法通过气象战确保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能力。1997年3月,巴恩斯在一次座谈会上透露说,空军的未来气象战规划认为,开发军事应用的气象控制系统的风险“极高”,然而,“太空给予我们新的场所,技术给予我们新的机会”,气象开发拥有“巨大的军事潜力”,可以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控制战场。
据美国有关文件显示,美军曾有人提议使用进行气象战:在暴风雨催生系统或者云中引爆,以形成辐射雨,产生比正常核爆炸还要大的辐射污染区,对敌方造成更大范围的杀伤。
冰袋里面是什么 这个夏天不再炎热
在炎炎夏日里,人们想要的就是能够让自己凉爽些,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降署武器。现在这个已经不是奢望了。拥有一个冰袋,不仅可以冷敷也可以热敷。使用起来也非常的方便有效。但是,冰袋里面是呢?是什么物质有这么大的神奇作用呢?今天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冰袋里面是什么。
冰袋里面是什么
化学冰袋:本品是于不透水的软制合成树脂包装袋中,利用冷却剂的A组分(十水硫酸钠),同B组中3种成分连锁溶解反应发生的负溶解热,来持续发挥冷却作用的便携式化学冰袋,是利用冷却剂十水硫酸钠同另外3种盐类的连锁溶解反应发生的负溶解热来挥冷却作用。
原材料?1.十水硫酸钠?俗称芒硝,2.硫酸氢铵,3.硫酸氢钠,4.硝酸铵?,将A组分(十水硫酸钠)同B组分(硫酸氢铵、硫酸氢钠和硝酸铵)分别包装于软质塑料袋中,或隔离包装于一个塑料袋中,即得成品化学冰袋。使用时,用手揉和,使袋中A、B两组分接触,即可发挥冷却作用。用于医疗保健(如用于降温退烧、止血、止痛),或用于食品的短时间保鲜,或用于药品,生鲜品的低温运输或携运等,都有良好效果。特别用于医疗保健,从本剂的体积、重量、冷却温度和持续时间等考虑,均极适宜。
此种冰袋见效快,可以快速降温,但维持时间较短(当然,冰袋越大时间会越长),而且不能反复使用。
另一种是物理制冷,就是将冰袋冷冻后,再使用,这种可以反复使用。这种冰袋的样式就多了,可以用水,水和乙醇,凝胶剂等作为蓄冷剂。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1.水,这种其实就是冰块;
2.水和乙醇,水和乙醇在不同比例的配比下释放冷量的速度不同,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放冷,放冷时始终保持雪融状,比较温柔。比冰块蓄冷多,放冷慢,维持时间长。
3.凝胶型的比较复杂,配方基本都是厂家自有的,本人没找到。其原理就是用高蓄能的材料,如聚乙烯醇等高分子材料,加入交联剂,如CMC,形成凝胶状,装袋,冷冻后使用,在融化的时候手感软绵绵的。该产品特点是蓄能高,维持时间长(根据蓄能材料会有不同)
冰袋的使用方法
一般冰袋都是可以冷热敷一体
热敷:
方法一:在锅中加入足以浸泡敷袋的水,待水烧开,将锅从炉上移开,将敷袋浸泡(小号为1分钟,中号大号为2分钟),擦干后放入捆扎布包中使用,请勿将敷袋从冰箱取出后直接加热,捆扎布包勿捆过紧以免烫伤。
方法二:将敷袋展平放入850瓦(高火)的微波炉加热(小号为15秒,中号为35秒,大号为50秒),搓揉敷袋,以便均匀热量,如有需要,隔五秒再次加热敷袋(小号总时长勿超过35秒,中号75秒,大号210秒),加热完成后放入捆扎布包中使用。请勿使用烤盘烤箱加热。
冷敷:放入摄氏-18度冰箱至少1小时,将敷袋放置在捆扎布包内,使用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间隔20分钟后再次使用
注意事项:请勿将敷袋直接放在皮肤上,始终使用捆扎布包。仅限成人使用,儿童或有认知障碍人士请在监督下使用。如果感到不适或过敏,请立即停止使用。如敷袋破裂,请勿使用。请勿在睡觉时使用敷袋。
冰袋可否多次使用
一次性型
标准型科技冰一面是高密度塑料?一面是无纺布
主要是用于对易腐产品、生物制剂及所有需要冷藏运输的产品(如果运输?时科技冰随产品一起运走,不能收回来重复使用,建议用标准型二层的)?标准型的科技冰虽然设计的是一次性使用,但是在仔细谨慎的使用情况下,也可使用多次(注:但是不能和HDR型四层的科技冰相比,HDR型四层的?,重复使用,冷热双用)。
重复使用型
四层科技冰由两个非编织的纺织材料层组成,它们结合商业机密公式,压?缩成一个特殊形式的交链的,多元丙烯酸多元醇的聚合体制冷剂。在里面?的两个起关键作用的塑料层运用了单向的细微穿孔技术,使得塑料层结合?到纺织材料层上,确保这个新模型可以抵挡运输过程中最恶劣的天气,这?种性能无疑是一种革新。
1、冰袋是一种冰块的升级替代产品,有更多的适用性,其使用方便、卫?生、用途广泛。
2、用于医疗高烧降温退热,消炎止痛,冷敷美容、扭伤、止血、化脓、?护肤等辅助理疗
3、冷藏运输各种生物冷冻试剂,锡膏、禽药、药品、血浆、疫苗、水产?、家禽、观赏鱼及外贸保鲜食品的长距离冷藏运输。
4、用于体育界运动员训练及比赛过程中以外碰伤、扭伤、摔伤等使用。
5、日常生活蓄冷节电,在冰箱断电时维持低温、食品保鲜、冰镇饮料、?旅游携带。
6、?其有效使用冷容量为同体积冰的6倍。
冰袋厂家
上海景堃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坐落于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新桥工业园区,是一家专门从事冷和热,致力于物理降温和加温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的民营企业,主要有一次性速冷冰袋、生物冰袋、冷敷理疗袋、热敷理疗袋、冷热敷理疗袋、一次性速热袋、金属片热袋、多用途凉垫(宠物凉垫、汽车凉垫、沙发及睡眠凉垫)、铁粉热袋(俗称暖宝宝、速热贴)、冷链冰盒冰袋等。
医用冰袋哪里有卖
1、一般药房都有的买
2、淘宝网
3、家器械店
亲们,看完小编以上对冰袋里面液体物质的详细讲解,是不是觉得自己瞬间涨姿势了呢。原来冰袋里面装的是这么一些物质,所以才如此的神奇。希望以上的内容对你们有所帮助。祝大家生活愉快。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就能免费领取哦~
遥感地质与军事的关系
从军事地质学角度分析遥感地质与军事的关系
根据张庆祥博士的军事地质学理论:
在军事需求牵引和科学技术推动下,军事高科技获得了迅速发展,一系列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不断涌现,谁拥有先进的军事高科技,在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军事斗争中,谁就拥有更强的战斗力和更大的主动权。在这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先进武器装备层出不穷,具有一双千里眼无疑给自己的胜利加重了一个砝码。遥感技术便是这双千里眼。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本世纪60年代出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即使年的发展,目前遥感技术以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使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可获取大范围的数据资料;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象,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象,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象。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象。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且获取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的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
根据遥感技术如此优越的特点。遥感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是显然的,因为可以远距离的观察目标,而且可以获得相对宏观的分析数据。在军事上,遥感的用途大致有:首先是对目标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状况的监视,通过有效的监视资源及其变化,可以帮助确定战略的目标。其次,监视对方军事部署和大规模的军事移动。许多军事部署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高精度的卫星遥感获得,大规模的军事移动也容易在遥感器上留下痕迹,这些都对于对应国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了快速而有效的信息。再者,在具体的作战当中,遥感可以帮助分析局部的地形,资源状况,从而帮助己方进行战术行动方案判断。各种军用卫星的发射,也是全方位的监视目标提供了基础。现代战争为数字化的战争,信息在战争中是至关重要的,遥感作为一项能够大范围,高精度,快速的信息的技术,必然能够在未来的战争中获取更多的应用。
军事侦察,监视与制导已完全离不开遥感技术。
①侦察:侦察是指获取教国的军事政治情况、武装力量和军事经济潜力,军队的编成、态势、状况、行动性质与企图、战区地形以及其它情报所采取的行动。诸如摄影、红外、多波段、雷达、电视、激光等遥感技术是实施侦察所必需的手段,其发展对加快获取情报的速度,提高情报的可靠性和效率都有重要作用。
②监视:可以用遥感成像等手段来对敌空中,太空、地(下)面、地(水)下区域、地点、人员等实施有计划的观察。
③制导:制导是指导弹、太空飞行器以及炮弹,鱼雷等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需的信息的搜集变换和执行过程。尤以各种导弹武器而著称。绝大多数战术导弹或精制导武器,常利用目标的反射或辐射特征测量其位置或相对位置参数,因而光学,微波和激光遥感技术在制导系统中得以广泛使用。
遥感技术在现代战争中不止一次被证明是一种可靠而且有效的的武器装备,在伊拉克战争中,遥感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打击目标的确定,水源的发现,全球定位测宇宙战的定位,地下坑道的发现,隐藏所的目标所定等。为战争的战略指挥和后勤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最大限度的发挥攻击效益,极大的增强了军队战斗力。自动化侦察系统,搜集预处理情报系统,自动化通信系统,气象侦察预天气预报等,充分保障了空中,地面作战的进行。对地方实施彻底有力的打击。
遥感技术在军事上如此神通,我们在充分认识并应用遥感技术使也不能忽略其两面性。既要发展我军传统作战理论方法和作战形式,又要创造新的作战理论,方法和形式,有针对性的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传感武器的作战效能,如何在敌高清晰度的侦察监视下,有效隐蔽我军的行动企图;如何有效地进行反制导攻击;如何诱惑敌军,使其无法正确定位攻击……在各种优势上找到对策,寻找自己的克星,并有效防止它,扬我之长,避我之短,用敌之短,避敌之长。
Haarp的项目背景
如果不是2007年12月14日,西班牙《起义报》刊出长篇报道——《气象战:警惕美国的军事试验》,美空军设在阿拉斯加半岛的“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及其负责人伯纳德·伊斯特兰,也许仍然不为人知。人们更不会知道,他正在全力推进的气象战,存在使地球被毁灭的危险。
气象战的疯狂
1994年,由美国空军和海军资助、伊斯特兰主持的HAARP试验基地,落户阿拉斯加半岛的加科纳,占地33英亩。一夜之间,在阿拉斯加半岛一望无际的荒原上,180根直插云霄的天线突然树起,每根都有十几米高。这就是伊斯特兰一手推进的HAARP项目。项目的基建工程于2002年前后完成,2003年起正式展开各种实验。
伊斯特兰和美国军方对HAARP项目讳莫如深。起先,伊斯特兰公开辩解说,该项目是利用大功率高频波,使地球电离层变热,进而改变某些区域电离层的结构,最终实现对臭氧层的修补。但后来,他又改称是为了改善无线电联络,探索新的核潜艇通信方式。
然而,在伊斯特兰向五角大楼提交的秘密报告中,HAARP的军事用途却是:除了可以为美军潜艇提供先进、便捷的通信系统外,还可侦察敌人的地下核试验情况、追踪超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及敌方战机,甚至还可利用高频波摧毁敌人的通信系统……伊斯特兰特意强调:“它能改变特定区域的气象,使敌人面临极其恶劣的气象条件,甚至可以使敌人无法采取任何反击行动!”
2005年,伊斯特兰亲率HAARP项目的科学家,在五角大楼内为将军们进行了一次模拟演习。时间设定在2030年,地点为南美X国。该国拥有数百架各型号战机,其中包括数十架俄罗斯和中国研制的最先进战机。X国准备对美国的战略目标下手,美军决定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随后,五角大楼一声令下,无人驾驶的空中飞行器在X国上空制造出漫天乌云。紧接着,该国军事基地上空下起了暴雨。与此同时,美军利用激光制造闪电,致使敌方战机根本无法起飞。就在X国军方望天兴叹之时,一架架美军轰炸机接连起飞……
演习结束后,伊斯特兰和7名军官,向五角大楼提交了一份题为《让气候成为一种力量倍加器——2025年掌握气候》的研究报告。伊斯特兰在报告中指出:“气象战技术将在今后30年里逐渐成熟。它将使美军拥有改变气候的能力……届时,美军将能通过实施人工降雨,使敌军阵地洪水肆虐;制造干旱,使敌人淡水匮乏;制造飓风,使敌国城市变成废墟;利用激光制造闪电,以击落空中的敌机或使其无法起飞;利用微波把热量传到大气中,干扰敌军的通信及雷达系统……”
看着这份报告,五角大楼的将军们给伊斯特兰起了个绰号:“气象战教父”。
痴迷“呼风唤雨”
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伊斯特兰,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科学天赋”。1956年,他考入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物理学。7年后,这个来自“牛仔之乡”的小伙子,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并随即被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聘为“Q机器项目”主管。尽管没有任何工作经验,4名助手也都是在校研究生,伊斯特兰还是让人惊叹地只用了3年时间,就捣鼓出一项碱土金属的提纯新技术。
消息不胫而走。不久,伊斯特兰被美国核能委员会“挖”走,出任可控热核研究项目主任,负责四个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协调工作。又过了一段时间,美国FUSION系统公司开出更高的价码,将他邀至麾下,命其出任公司首席技术官。上任不久,伊斯特兰便因发明紫外线灯而名闻全球……
慢慢地,五角大楼注意上了伊斯特兰,特别是他那个“不起眼”的发明专利——地球大气层新式测量法。由于内容过于艰深,这项技术发明后鲜有人问津,就连伊斯特兰自己也没太在意。可有一天,五角大楼突然给他打来电话:“我们听说你发明了测量地球大气层的新方法,来跟我们一起工作吧,这项专利的最大用途只能是气象战。”于是,伊斯特兰征得他的雇主——“大西洋里克菲尔德公司”的同意,到五角大楼做起了兼职科学家,开始参与一个极度机密的计划——气象战计划。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大西洋里克菲尔德公司’任首席顾问,整天琢磨的只是如何有效开发阿拉斯加的天然气。那时候,我对气象战一无所知,更不清楚我的专利与气象战有什么联系。”谈起与气象战结缘的经历,伊斯特兰说,“通过五角大楼军官们的讲解,我才意识到,气象在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伊斯特兰初进五角大楼之时,没有人敢向他透露美军的整个气象战计划,但他还是了解到,美军早就有了“呼风唤雨”的方案:上世纪60年代,美国在佛罗里达建立了“麦金莱气候实验室”,专门研发气象武器,并在越南战争中投入使用。1977年,美军又为气象战的专项研究投入了280万美元。次年,联合国通过了禁止一切涉及环境与气候试验的法案,美国政府被迫于1979年中止了所有相关试验。
但伊斯特兰知道,实际上,20年来,美国从未停止对气象战的研究。
1994年6月,伊斯特兰供职的“大西洋里克菲尔德公司”,将公司所有的专利技术及合同,转卖给了一家名为“E-系统”的神秘公司。
没有人清楚“E-系统”的真正背景,人们只知道,这家公司专门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国防情报局做生意,年合同额高达18亿美元。
“E-系统”立即对伊斯特兰委以重任,让他全面主持“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计划。这个打着“和平研究”旗号的计划,实际上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危险、最疯狂的武器研发计划之一,而且得到了美国空军和海军的大力资助。
“末日武器”的挑衅
虽然五角大楼采取了种种措施,严防伊斯特兰的计划被泄漏出去,但最终还是被一位美国参议员的儿子挖到了真相。他在震惊之余,决定将其曝光。
军事观察家指出,如果HAARP用于军事,将对人类的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并将导致新一轮的全球军备竞赛。它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对地球的物理状态、地质和生物造成无法弥补和难以修复的破坏,最终导致地球的毁灭。
对此,伊斯特兰一再辩解说,“HAARP没有任何军事意图”,反倒是俄罗斯一直在研制气象武器。比如,1987年11月,苏联启动“水星”计划,试图通过核爆炸引发地震。1992年,俄罗斯将“水星”计划更名为“火山”计划,重启对战略性地震武器系统的研究。
事实上,由于气象条件对战争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二战以来,西方军事强国一直在进行“人工影响气象”的研究。
据透露,英国在其西海岸部署了一系列电极设备,通过向大气层输入电能,产生一个密度可变的静电屏蔽层。通过调节屏蔽层的密度,就可控制半径5000公里范围内的气候变化。
德国在气象战方面的研究起步更早。二战期间,纳粹统治下的德国,曾在意大利实施“人工降雾”,以防盟国的袭击。战后,德国在“人工控制气象”研究上进展迅速。尽管这些研究成果名为“民用”,但实际上,只要有需要,德国军方可随时将其转为军用。
专家指出,截至目前,人类对影响、改变天气的技术的研究,还很有限。贸然启用气象武器,不仅打击不了敌人,反倒可能带来一场全球性灾难。比如,人造酸雨、人造臭氧洞等,对环境的破坏是人类远远无法控制的灾难性后果。
但令人担忧的是,尽管联合国在1977年就通过了禁止将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用于军事领域的法案,但一些国家的气象武器研究从未停止,各方在禁止气象武器的研究及使用方面的努力,仍毫无进展。
历史上的气象战
人类把气象作为武器进行研究和运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军方为了保护重要工业基地和军事设施,采纳气象专家的建议,在意大利伏尔特河岸地区播洒大量造雾剂,制造出漫天浓雾,使英法盟军的战机无法靠近这一地区。还是在这里,1943年,美军利用人工造雾的方法,制造了一条长5公里、高1.6公里的雾层。浓雾为美军的行动创造了良好的掩护,使美军得以顺利渡河作战。
1966年,美国“麦金莱气候实验室”开发的气象武器,开始用于越战。其行动代号为“波普艾计划”。美军共出动2.6万架次飞机,在越南上空投放了474万枚降雨催化弹,向云层里倾泻成吨的碘化银,实施大规模人工降雨,人为地延长雨季,造成越南部分地区洪水泛滥,使大量桥梁、水坝、道路及村庄被冲毁。最重要的是,洪水使北越军队的补给线——“胡志明小道”变得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北越军队的作战行动。据统计,美军人工降雨给越南造成的损失,远比整个越战期间飞机轰炸所造成的损失大。
1970年,美苏两国在古巴展开了“干旱之战”。当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某地实施人工增雨,会造成周围地区雨量的减少。美军利用这个发现,研制出了“干旱武器”——美军在古巴周边国家实施人工降雨,使这些国家发生洪灾;而临近的古巴却出现了反常的持续干旱。后来,苏联多次派遣专家到古巴进行人工降雨,才帮助古巴克服了干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