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天怎么会刮那么多的沙子?

2.沙尘暴有哪些危害?你想到了什么

3.沙尘暴给人类的危害

4.什么是沙土暴

5.沙尘暴 发源地

6.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 保护自然环境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7.关于现行中国农历历法推算

北京的春天怎么会刮那么多的沙子?

永昌天气预报查询_永昌天气预报一周

沙尘来源及其路径

近4年春季,我国境内共发生53次(1999年9次,2000年14次,2001年18次,2002年12次)沙尘天气,其中有33次起源于蒙古国中南部戈壁地区,换句话说,就是每年肆虐我国的沙尘,约有六成来自境外。这是7月2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向媒体公布的研究结果。他说,2002年春季,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具有出现时段集中、发生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3个特点。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源地,可分为境外和境内两种。分析表明:三分之二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地区,在途经我国北方时得到沙尘物质的补充而加强;境内沙源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发生在中亚(哈萨克斯坦)的沙尘天气,不可能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乃至华北地区。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境内的沙尘天气高发区,但一般不会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我国的沙尘天气路径可分为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北路径:西北1路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高原中西部或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西北2路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或内蒙古中西部,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偏西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区、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区,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偏北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

近年我国的大风沙尘天气

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现将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的几次主要大风和沙尘暴天气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993年:4月至5月上旬,北方多次出现大风天气。4月19日至5月8日,甘肃、宁夏、内蒙古相继遭大风和沙尘暴袭击。其中5月5日至6日,一场特大沙尘暴袭击了新疆东部、甘肃河西、宁夏大部、内蒙古西部地区,造成严重损失。1994年:4月6日开始,从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刮起大风,北部沙漠戈壁的沙尘随风而起,飘浮到河西走廊上空,漫天黄土持续数日。1995年:11月7日,山东40多个县(市)遭受暴风袭击,35人死亡,121人失踪,3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亿多元。1996年:5月29日至30日,自1965年以来最严重的强沙尘暴袭掠河西走廊西部,黑风骤起,天地闭合,沙尘弥漫,树木轰然倒下,人们呼吸困难,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酒泉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达两亿多元。1998年: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4月19日,新疆北部和东部吐鄯托盆地遭瞬间风力达12级的大风袭击,部分地区同时伴有沙尘。这次特大风灾造成大量财产损失,有6人死亡、44人失踪、256人受伤。5月19日凌晨,新疆北部地区突遭狂风袭击,阿拉山口、塔城等风口地区风力达9至10级,瞬间风速达每秒32米,其他地区风力普遍达到6至7级。狂风刮倒大树,部分地段电力线路被刮断。1999年:4月3日至4日,呼和浩特地区接连两天发生持续大风及沙尘暴天气。这次沙尘暴的范围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地区一直到东部的通辽市南部,瞬时风速为每秒16米。伊克昭盟达拉特旗风力最高达到10级。2000年:3月22日至23日,内蒙古自治区出现大面积沙尘暴天气,部分沙尘被大风携至北京上空,加重了扬沙的程度。3月27日,沙尘暴又一次袭击北京城,局部地区瞬时风力达到8至9级。正在安翔里小区一座两层楼楼顶施工的7名工人被大风刮下,两人当场死亡。一些广告牌被大风刮倒,砸伤行人,砸坏车辆。2002年:3月18日到21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沙尘天气过程袭击了我国北方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影响人口达1.3亿。

沙尘暴的概念、规定和标准

一、沙尘天气概念: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二、沙尘天气过程分类

沙尘天气过程分为四类:浮尘天气过程、扬沙天气过程、沙尘暴天气过程和强沙尘暴天气过程。

浮尘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浮尘天气;

扬沙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扬沙天气;

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

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

三、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发布标准:

1、决策服务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时,在内部公报、专报及决策服务材料中发布沙尘天气预报。

2、公众预报

国家级标准: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且影响范围较大或影响到京津地区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沙尘暴警报。;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发生,并将造成严重影响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沙尘暴警报。

省级标准:

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参照国家级标准确定。

说明:

1、省级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发布标准报中国气象局备案。

2、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应包括发生沙尘天气的区域、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对策。

3、中央气象台向公众发布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前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有关省气象台通报,省级气象台向公众发布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前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中央气象台及有关气象台站通报。

沙尘暴天气成因及物理机制

沙尘暴天气成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沙尘暴形成的物理机制

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主要危害方式

⑴ 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亡。

⑵ 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⑶ 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06~107 吨,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10微米以下,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⑷ 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以1993年“5.5”特强沙尘暴为例,甘肃省金昌市的室外空气的TSP浓度达到1016 mg/m3,室内为80 mg/m3,超过国家标准的40倍。2000年3—4月,北京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达到4级以上的有10天,同时影响到我国东部许多城市。3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18个城市的日污染指数超过4级。

黑风的危害

黑风的危害主要有两个字,一是风二是沙。

大风的危害也有两:一是风力破坏,二是刮蚀地皮。

先说风力破坏。大风破坏建筑物,吹倒或拔起树木电杆,撕毁农民塑料温室大棚和农田地膜等等。此外,由于西北地区四、五月正是瓜果、蔬菜、甜菜、棉花等经济作物出苗,生长子叶或真叶期和果树开花期,此时最不耐风吹沙打。轻则叶片蒙尘,使光合作用减弱,且影响呼吸,降低作物的产量;重则苗死花落,那就更谈不上成熟结果了。例如,993年5月5日黑风,使西北地区8.5万株果木花蕊被打落,10.94万株防护林和用材林折断或连根拔起。此外,大风刮倒电杆造成停水停电,影响工农业生产。1993年5月5日黑风造成的停电停水,仅金昌市金川公司一家就造成经济损失8300万元。

大风作用于干旱地区疏松的土壤时会将表土刮去一层,叫做风蚀。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平均风蚀深度十厘米(最多50厘米),也就是每亩地平均有60到70立方米的肥沃表土被风刮走。其实大风不仅刮走土壤中细小的黏土和有机质,而且还把带来的沙子积在土壤中,使土壤肥力大为降低。此外大风夹沙粒还会把建筑物和作物表面磨去一层,叫做磨蚀,也是一种灾害。

沙的危害主要是沙埋。前面说过,狭管,迎风和隆起等地形下,因为风速大,风沙危害主要是风蚀,而在背风凹洼等风速较小的地形下,风沙危害主要便是沙埋了。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发生沙埋的地方,沙埋厚度平均20厘米,最厚处达到了1.2米。

此外更重要的是,人的生命的损失。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共死亡85人,伤2人,失踪31人。此外,死亡和丢失大牲畜12万头,农作物受灾560万亩,沙埋干旱地区的生命线水渠总长2000多公里,兰新铁路停运31小时。总经济损失超过5.4亿元。

沙尘暴天气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蓄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银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4、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

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沙尘暴缘起土壤风蚀

据新华社兰州电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的努力下,一项为探讨沙尘物质的启动、传输机理而专门设立的沙尘暴风洞模拟实验近日用品顺利完成。

通过实验,专家们发现,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首要环节。风是土壤最直接的动力,其中气流性质、风速大小、土壤风蚀过程中风力作用的相关条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项实验还证明,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之一。专家认为植物通常以3种形式来影响风蚀: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风动量,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

此外,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一条结论: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沙尘暴有哪些危害?你想到了什么

沙尘暴的危害一是大风,二是沙尘。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风蚀土壤,破坏植被,掩埋农田。

2. 污染空气 国家环保总局的监测网显示,3月20日强沙尘暴当天,北京每平方米的落尘量达到了20克,总悬浮颗粒物达到了每立方米11000微克,超过了国家标准的十几倍,超过正常值的100倍。

3. 影响交通 沙尘暴对交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降低能见度影响行车和飞机起降,如韩国3月22日有7个机场被迫关闭,3月21日约有70个航班被迫取消。二是沙尘掩埋路基,阻碍交通。据《华商报》报道,由于沙尘暴掩埋了部分铁路,造成乌鲁木齐开往西安的列车中途遇阻。

4. 影响精密仪器使用和生产。

5. 危害人体健康 沙尘暴引起的健康损害是多方面的,皮肤、眼、鼻和肺是最先接触沙尘的部位,受害最重。皮肤、眼、鼻、喉等直接接触部位的损害主要是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而肺部表现则更为严重和广泛。7年前美国健康学家首先提出,细微污染颗粒与肺病和心脏病死亡之间存在关系。澳大利亚《时代报》称由于土壤被风蚀而引起的沙尘暴是导致该国200万人哮喘的元凶。

6. 引起天气和气候变化 此次沙尘暴影响的范围不仅涉及到我国13个省份,而且影响到了韩国和日本;1998年9月起源于哈萨克斯坦的一次沙尘暴,经过我国北部广大地区,并将大量沙尘通过高空输送到北美洲;2001年4月起源于蒙古的强沙尘暴掠过了太平洋和美国大陆,最终消散在大西洋上空。如此大范围的沙尘,在高空形成悬浮颗粒,足以影响天气和气候。因为悬浮颗粒能够反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大气温度。随着悬浮颗粒大幅度削弱太阳辐射(约10%)地球水循环的速度可能会变慢,降水量减少;悬浮颗粒还可抑制云的形成,使云的降水率降低,减少地球的水资源。可见,沙尘可能会使干旱加剧。

再看看下面的这些统计数据,让我们意识到防治沙尘暴的紧迫性。

全国有1500公里铁路、3万公里公路和5万公里灌渠由于风沙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5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

科学家们做过推算,在一块草地上,刮走18厘米厚的表土,约需2000多年的时间;如在玉米耕作地上,刮走同样数量的表土需49年;而在裸露地上,则只需18年时间。

常年4、5月份正是我国北方沙尘暴高发期,请您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预防沙尘暴的准备。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在我国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裸露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

沙尘暴的危害有很多:1、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沙尘暴对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近5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累计遭受到的沙尘暴袭击有20多次,造成经济损失12亿多元,死亡失踪人数超过200多人。

2、大气污染、表土流失。沙尘暴降尘中至少有38种化学元素,它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大气固态污染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以及下风地区的大气环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被刮走后,贫瘠的土地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沙尘暴给人类的危害

[编辑本段]六、沙尘暴天气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银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4、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

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编辑本段]七、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沙尘暴缘起土壤风蚀

据新华社兰州电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的努力下,一项为探讨沙尘物质的启动、传输机理而专门设立的沙尘暴风洞模拟实验近日用品顺利完成。

通过实验,专家们发现,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首要环节。风是土壤最直接的动力,其中气流性质、风速大小、土壤风蚀过程中风力作用的相关条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项实验还证明,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之一。专家认为植物通常以3种形式来影响风蚀: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风动量,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

此外,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一条结论: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沙尘暴的元凶:大气环流

北京春天里发生沙尘暴的短暂一幕,只不过是中国北方连绵约3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在二三百万年中每年都要经历的天气过程,所不同的是,后者的风力更强,刮风的时间更长(可以持续几天),沙尘的来源并不是50米开外的十字路口,而是上百公里以外的沙漠和戈壁。

就如同上帝在玩一个匪夷所思的游戏:他把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沙漠和戈壁表面的沙尘抓起来往东南方向抛去,任凭沙尘落下的地方渐渐堆积起一块高地。这个游戏从大约240万年以前就开始了,上帝至今乐此不疲(2002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把其开始的时间推到了2200万年前)。

事实上,风就是上帝抛沙的那只手。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这个过程持续6000多万年以后,到了距今大约24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

地表形态的巨大变化直接改变了大气环流的格局。在此之前,中国大陆的东边是太平洋,北边的西伯利亚地区和南边喜马拉雅地区分别被浅海占据着,西边的地中海在当时也远远伸入亚洲中部,所以平坦的中国大陆大部分都能得到充足的海洋暖湿气流的滋润,气候温暖而潮湿。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大部分为亚热带地区,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沙漠和戈壁。

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240万年以来,它的高度不断增长着。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在中国北方制造了一个黄土高原。

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的沙漠和戈壁上,由于气温的冷热剧变,这里的岩石比别处能更快地崩裂瓦解,成为碎屑,地质学家按直径大小依次把它们分成:砾(大于2毫米),沙(2—0.05毫米),粉沙(0.05—0.005毫米),黏土(小于0.005毫米)。黏土和粉沙颗粒,能被带到3500米以上的高空,进入西风带,被西风急流向东南方向搬运,直至黄河中下游一带才逐渐飘落下来。

二三百万年以来,亚洲的这片地区从西北向东南搬运沙土的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沙土大量下落的地区正好是黄土高原所在的地区,连五台山、太行山等华北许多山的顶上都有黄土堆积。当然,中国北部包括黄河在内的几条大河以及数不清的沟谷对地表的冲刷作用与黄土的堆积作用正好相反,否则的话,黄土高原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厚度不超过409.93米。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也是沙土的沉降区,但是这里是一个不断下沉的区域,同时又发育了众多河流,所以落下来的沙子要么被河流冲走,要么就被河流所带来的泥沙埋葬了。

中国古籍里有上百处关于“雨土”、“雨黄土”、“雨黄沙”、“雨霾”的记录,最早的“雨土”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50年:天空黄雾四塞,沙土从天而降如雨。这里记录的其实就是沙尘暴。

雨土的地点主要在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古人把这类事情看成是奇异的灾变现象,相信这是“天人感应”的一种征兆。晋代张华编的博物志中就记有:“夏桀之时,为长夜宫于深谷之中,男女杂处,十旬不出听政,天乃大风扬沙,一夕填此空谷。”

1966—1999年间,发生在我国的持续两天以上的沙尘暴竟达60次。中科院刘东生院士认为,黄土高原应该说是沙尘暴的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积累了过去几百万年以来沙尘暴的记录。中国西北部沙漠和戈壁的风沙漫天漫地洒过来,每年都要在黄土高原上留下一层薄薄的黄土。

什么是沙土暴

一、沙尘天气概念: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二、沙尘天气过程分类

沙尘天气过程分为四类:浮尘天气过程、扬沙天气过程、沙尘暴天气过程和强沙尘暴天气过程。

浮尘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浮尘天气;

扬沙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扬沙天气;

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

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

三、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发布标准:

1、决策服务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时,在内部公报、专报及决策服务材料中发布沙尘天气预报。

2、公众预报

国家级标准: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且影响范围较大或影响到京津地区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沙尘暴警报。;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发生,并将造成严重影响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沙尘暴警报。

省级标准:

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参照国家级标准确定。

说明:

1、省级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发布标准报中国气象局备案。

2、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应包括发生沙尘天气的区域、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对策。

3、中央气象台向公众发布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前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有关省气象台通报,省级气象台向公众发布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前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中央气象台及有关气象台站通报。

沙尘暴天气成因及物理机制

沙尘暴天气成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沙尘暴形成的物理机制

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主要危害方式

⑴ 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亡。

⑵ 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⑶ 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06~107 吨,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10微米以下,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⑷ 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以1993年“5.5”特强沙尘暴为例,甘肃省金昌市的室外空气的TSP浓度达到1016 mg/m3,室内为80 mg/m3,超过国家标准的40倍。2000年3—4月,北京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达到4级以上的有10天,同时影响到我国东部许多城市。3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18个城市的日污染指数超过4级。

黑风的危害

黑风的危害主要有两个字,一是风二是沙。

大风的危害也有两:一是风力破坏,二是刮蚀地皮。

先说风力破坏。大风破坏建筑物,吹倒或拔起树木电杆,撕毁农民塑料温室大棚和农田地膜等等。此外,由于西北地区四、五月正是瓜果、蔬菜、甜菜、棉花等经济作物出苗,生长子叶或真叶期和果树开花期,此时最不耐风吹沙打。轻则叶片蒙尘,使光合作用减弱,且影响呼吸,降低作物的产量;重则苗死花落,那就更谈不上成熟结果了。例如,993年5月5日黑风,使西北地区8.5万株果木花蕊被打落,10.94万株防护林和用材林折断或连根拔起。此外,大风刮倒电杆造成停水停电,影响工农业生产。1993年5月5日黑风造成的停电停水,仅金昌市金川公司一家就造成经济损失8300万元。

大风作用于干旱地区疏松的土壤时会将表土刮去一层,叫做风蚀。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平均风蚀深度十厘米(最多50厘米),也就是每亩地平均有60到70立方米的肥沃表土被风刮走。其实大风不仅刮走土壤中细小的黏土和有机质,而且还把带来的沙子积在土壤中,使土壤肥力大为降低。此外大风夹沙粒还会把建筑物和作物表面磨去一层,叫做磨蚀,也是一种灾害。

沙的危害主要是沙埋。前面说过,狭管,迎风和隆起等地形下,因为风速大,风沙危害主要是风蚀,而在背风凹洼等风速较小的地形下,风沙危害主要便是沙埋了。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发生沙埋的地方,沙埋厚度平均20厘米,最厚处达到了1.2米。

此外更重要的是,人的生命的损失。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共死亡85人,伤2人,失踪31人。此外,死亡和丢失大牲畜12万头,农作物受灾560万亩,沙埋干旱地区的生命线水渠总长2000多公里,兰新铁路停运31小时。总经济损失超过5.4亿元。

沙尘暴天气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蓄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银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4、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

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沙尘暴缘起土壤风蚀

据新华社兰州电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的努力下,一项为探讨沙尘物质的启动、传输机理而专门设立的沙尘暴风洞模拟实验近日用品顺利完成。

通过实验,专家们发现,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首要环节。风是土壤最直接的动力,其中气流性质、风速大小、土壤风蚀过程中风力作用的相关条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项实验还证明,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之一。专家认为植物通常以3种形式来影响风蚀: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风动量,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

此外,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一条结论: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沙尘暴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因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来源。

5.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6.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四道防线阻击沙尘暴

第一,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边地区建立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屏障;

第二,在内蒙古浑善达克中西部地区建起以退耕还林为中心的生态恢复保护带;

第三,在河套和黄沙地区建起以黄灌带和毛乌素沙地为中心的鄂尔多斯生态屏障;

第四,尽快与蒙古国建立长期合作防治沙尘暴的计划框架,设置到蒙古国的保护屏障。

沙尘暴 发源地

一、源地

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源地主要有撒哈拉沙漠,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也是沙尘暴天气的源地之一。

二、原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5、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6、在沙漠地区种植适宜沙漠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如沙棘等,形成地被植物层,从而改善地被环境,固定土壤,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小气候环境。

7、在沙漠边缘种植乡土品种的低矮灌木和小乔木,改善植被分布。

扩展资料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世纪~1949年的2154年间,我国发生沙尘暴70次,平均31年发生一次。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沙尘暴发生次数却迅速增加,并且我国沙尘暴出现了发生时间早、影响范围大等新动向。

我国沙尘暴发生的空间规律是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和华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沙尘暴在发生时间上表现为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据赵景波等对我国494例载有月份的沙尘暴记录统计表明,沙尘暴主要出现在2~5月份,占总数的78. 3%,其中又以3~4月份最频繁,占总数的49.2%,2月、5月次之,其它月份较少。沙尘暴发生的日变化表现为主要集中在中午至傍晚,夜间至午前则相对较少。

作为一个深受沙尘暴之害的国家,中国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沙尘暴监测站。这个监测站位于中国西部省份宁夏,占地2平方公里。据称,这个监测站将在沙尘和沙漠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百度百科-沙尘暴

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 保护自然环境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沙尘来源及其路径

近4年春季,我国境内共发生53次(1999年9次,2000年14次,2001年18次,2002年12次)沙尘天气,其中有33次起源于蒙古国中南部戈壁地区,换句话说,就是每年肆虐我国的沙尘,约有六成来自境外。这是7月2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向媒体公布的研究结果。他说,2002年春季,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具有出现时段集中、发生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3个特点。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源地,可分为境外和境内两种。分析表明:三分之二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地区,在途经我国北方时得到沙尘物质的补充而加强;境内沙源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发生在中亚(哈萨克斯坦)的沙尘天气,不可能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乃至华北地区。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境内的沙尘天气高发区,但一般不会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我国的沙尘天气路径可分为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北路径:西北1路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高原中西部或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西北2路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或内蒙古中西部,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偏西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区、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区,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偏北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

近年我国的大风沙尘天气

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现将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的几次主要大风和沙尘暴天气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993年:4月至5月上旬,北方多次出现大风天气。4月19日至5月8日,甘肃、宁夏、内蒙古相继遭大风和沙尘暴袭击。其中5月5日至6日,一场特大沙尘暴袭击了新疆东部、甘肃河西、宁夏大部、内蒙古西部地区,造成严重损失。1994年:4月6日开始,从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刮起大风,北部沙漠戈壁的沙尘随风而起,飘浮到河西走廊上空,漫天黄土持续数日。1995年:11月7日,山东40多个县(市)遭受暴风袭击,35人死亡,121人失踪,3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亿多元。1996年:5月29日至30日,自1965年以来最严重的强沙尘暴袭掠河西走廊西部,黑风骤起,天地闭合,沙尘弥漫,树木轰然倒下,人们呼吸困难,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酒泉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达两亿多元。1998年: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4月19日,新疆北部和东部吐鄯托盆地遭瞬间风力达12级的大风袭击,部分地区同时伴有沙尘。这次特大风灾造成大量财产损失,有6人死亡、44人失踪、256人受伤。5月19日凌晨,新疆北部地区突遭狂风袭击,阿拉山口、塔城等风口地区风力达9至10级,瞬间风速达每秒32米,其他地区风力普遍达到6至7级。狂风刮倒大树,部分地段电力线路被刮断。1999年:4月3日至4日,呼和浩特地区接连两天发生持续大风及沙尘暴天气。这次沙尘暴的范围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地区一直到东部的通辽市南部,瞬时风速为每秒16米。伊克昭盟达拉特旗风力最高达到10级。2000年:3月22日至23日,内蒙古自治区出现大面积沙尘暴天气,部分沙尘被大风携至北京上空,加重了扬沙的程度。3月27日,沙尘暴又一次袭击北京城,局部地区瞬时风力达到8至9级。正在安翔里小区一座两层楼楼顶施工的7名工人被大风刮下,两人当场死亡。一些广告牌被大风刮倒,砸伤行人,砸坏车辆。2002年:3月18日到21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沙尘天气过程袭击了我国北方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影响人口达1.3亿。

沙尘暴的概念、规定和标准

一、沙尘天气概念: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二、沙尘天气过程分类

沙尘天气过程分为四类:浮尘天气过程、扬沙天气过程、沙尘暴天气过程和强沙尘暴天气过程。

浮尘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浮尘天气;

扬沙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扬沙天气;

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

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

三、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发布标准:

1、决策服务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时,在内部公报、专报及决策服务材料中发布沙尘天气预报。

2、公众预报

国家级标准: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且影响范围较大或影响到京津地区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沙尘暴警报。;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发生,并将造成严重影响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沙尘暴警报。

省级标准:

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参照国家级标准确定。

说明:

1、省级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发布标准报中国气象局备案。

2、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应包括发生沙尘天气的区域、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对策。

3、中央气象台向公众发布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前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有关省气象台通报,省级气象台向公众发布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前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中央气象台及有关气象台站通报。

沙尘暴天气成因及物理机制

沙尘暴天气成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沙尘暴形成的物理机制

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主要危害方式

⑴ 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亡。

⑵ 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⑶ 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06~107 吨,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10微米以下,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⑷ 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以1993年“5.5”特强沙尘暴为例,甘肃省金昌市的室外空气的TSP浓度达到1016 mg/m3,室内为80 mg/m3,超过国家标准的40倍。2000年3—4月,北京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达到4级以上的有10天,同时影响到我国东部许多城市。3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18个城市的日污染指数超过4级。

黑风的危害

黑风的危害主要有两个字,一是风二是沙。

大风的危害也有两:一是风力破坏,二是刮蚀地皮。

先说风力破坏。大风破坏建筑物,吹倒或拔起树木电杆,撕毁农民塑料温室大棚和农田地膜等等。此外,由于西北地区四、五月正是瓜果、蔬菜、甜菜、棉花等经济作物出苗,生长子叶或真叶期和果树开花期,此时最不耐风吹沙打。轻则叶片蒙尘,使光合作用减弱,且影响呼吸,降低作物的产量;重则苗死花落,那就更谈不上成熟结果了。例如,993年5月5日黑风,使西北地区8.5万株果木花蕊被打落,10.94万株防护林和用材林折断或连根拔起。此外,大风刮倒电杆造成停水停电,影响工农业生产。1993年5月5日黑风造成的停电停水,仅金昌市金川公司一家就造成经济损失8300万元。

大风作用于干旱地区疏松的土壤时会将表土刮去一层,叫做风蚀。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平均风蚀深度十厘米(最多50厘米),也就是每亩地平均有60到70立方米的肥沃表土被风刮走。其实大风不仅刮走土壤中细小的黏土和有机质,而且还把带来的沙子积在土壤中,使土壤肥力大为降低。此外大风夹沙粒还会把建筑物和作物表面磨去一层,叫做磨蚀,也是一种灾害。

沙的危害主要是沙埋。前面说过,狭管,迎风和隆起等地形下,因为风速大,风沙危害主要是风蚀,而在背风凹洼等风速较小的地形下,风沙危害主要便是沙埋了。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发生沙埋的地方,沙埋厚度平均20厘米,最厚处达到了1.2米。

此外更重要的是,人的生命的损失。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共死亡85人,伤2人,失踪31人。此外,死亡和丢失大牲畜12万头,农作物受灾560万亩,沙埋干旱地区的生命线水渠总长2000多公里,兰新铁路停运31小时。总经济损失超过5.4亿元。

沙尘暴天气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蓄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银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4、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

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沙尘暴缘起土壤风蚀

据新华社兰州电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的努力下,一项为探讨沙尘物质的启动、传输机理而专门设立的沙尘暴风洞模拟实验近日用品顺利完成。

通过实验,专家们发现,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首要环节。风是土壤最直接的动力,其中气流性质、风速大小、土壤风蚀过程中风力作用的相关条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项实验还证明,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之一。专家认为植物通常以3种形式来影响风蚀: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风动量,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

此外,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一条结论: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关于现行中国农历历法推算

历法知识百问百答(一):

1)有哪些基本历法性质?

答:太阴历,太阳历,阴阳历;

2)农历是“阴历”吗?

答:不确切,农历是阴阳历;

3)阳历是公历吗?

答:不正确,公历只是阳历(太阳历)中的一员,不能是整个太阳历性质;

4)农历是“迷信”吗?

答:农历是科学,它本身不是迷信;

5)公历(格里历)是何年使用的?

答:1582年由教皇格里高利13世颁布的,我国是在1912年使用的;

6)现行农历历法的版本是什么?

答:是明末清初的《时宪历》法,于15年农历乙酉鸡年(今年是360周年)正式使用的;

7)现今农历是用清代的历算方法推算的吗?

答:不是的,现今农历是由我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利用现今最精确的农历数据算出和排出的,他们使用的是现代先进轨道计算方法计算的,不再是清代的算法了;

8)现今农历数据哪的才是最精确的?

答: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是目前最准确的数据,不过我国紫金山天文台的数据和它相差无几(这些也是载人航天必要的数据);

9)有人称农历为“置闰太阴历”是确切的吗?

答:把农历称为“置闰太阴历”,我不敢苟同,我个人认为是不准确的,回历才是置闰太阴历(它有闰日),农历是阴阳历,阴阳历要求月数只能是12或13,而不是其它数,所以把农历称为“置闰月太阴历”也不准确,因为置闰月太阴历既然是太阴历,所以它就没有天文意义上的“年”即回归年,它的历年只是月的整数倍的积累,所以就可以一年有几个闰月(古罗马改阳历前就有过这样的事),而阴阳历的年是有明确天文意义上的“年”即回归年的约束,所以其历年月数只能是12或 13,而不能是其它数字;

10)

11)有人称现行农历为“假农历”是对不对?

答:有人称现行农历为“假农历”,还说什么要给农民一个“真农历”,我个人不能苟同他们的说法;

因为农历是一部特殊的阴阳合历(它是普通阴阳历性质和特殊的太阳历性质的集合),之所以说它特殊,就是因为普通的阴阳历只有闰月和固定的闰周(属于平气),而我们的农历则包含有太阳历性质的二十四节气,它是一个特殊的太阳历(特殊之处就是直接用太阳高度作为制历标准)另外还从节气引出的七十候(气候历)一起成为农历的一部分。我国农历还包含干支历(节气历)就是有关人所说的真农历;他们称农历是“假农历”的理由之一是说,农历有包含阴历的历月(即农历不是太阳历的),按传统的观点是和气候无关的,但现代科学发现,月相同样影响气候,所以在作精确的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预报时一定要考虑月相,现阶段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级;且不说这个,我国劳动人民积累的各种谚语(是农业生产中经验的总结)都是以农历(节气的和历月历日的)为准的。另外,阴历月在农村生活中也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所以本人认为,现行农历已包含节气和节气历,成为一部综合历,称它为农历也未尝不可;

12)现行农历的置闰(闰章)是“十九年七闰”吗?

答:这是不正确的,这种观点一定要纠正。因为虽然现行农历的置闰和“十九七闰”法大部分吻合,但由于十九年七闰法是平气法,和回归年还有很大的误差,所以现行农历早已不用了;

正确的是现行农历是“中气置闰”法,更准确地说是“定冬至”法(定冬至所在月为十一月法),所以农历的平均历年长度就是最新的回归年数(这个数也是变化的),约为365.24219日,利用这种置闰法的好处就是能永远与回归年对应,而不会产生误差;

13)农历是特殊的阴阳历吗?

答:是的。这是因为普通的阴阳历并不是与太阳历性质明显结合的,而农历则是把普通的阴阳历(农历的历年月日)和特殊的太阳历的二十四节气(用太阳黄经度数计,专为农历所用,完全是农历的一部分)相互有机的结合,从而形成一有机的整体的特殊的阴阳历(实际上是综合历);

14)有人称农历为混合历法,对吗?

答:这是正确的,但农历又不是简单的混合历法,广义的回历(它包括太阴历,即狭义的回历和太阳历,即十二宫历)才是简单的混合历(它们之间自成体系,互不联系),而农历是特殊的混合历(即普通的阴阳历和特殊的太阳历的有机结合统一的整体);

15)研究农历时要注意什么?

答:要正确地,整体地看待农历中的各部分,包括二十四节气(太阳轨道的定位,农历中的阳历部分),历月(月亮和太阳的位置差,有月相功能,阴历的),干支历(不是历年,历月干支,而是中国的从立春节气开始的节月,是中国的太阳十二宫,阳历的。),历年(阴阳历的,具有阳年的特性,又具体阴月特,所以是阴阳历的。)和它们在农历中的关系以及各天体的轨道计算等;

16)公历(格里历)的闰周是什么?

答:400年97闰日法,具体是:加在公元年号能被4整除的年份(世纪年除外),世纪年被400整除的年份;

17)历法和历算是一回事吗?

答:历法和历算不是一回事。历法是制历的规则,是制历的灵魂;历算是为制历而进行的推算方法,是历法的实现;它们统称历书;我国的农历的历法来源于《时宪历》,但其现今的历算却是现今最先进的数据和公式和理论;

18)中国古代的历法都有哪些?

答:包括已颁行的和未颁行的有可考的有这些:

有名称可考的中国古代历法,据汪曰桢《历代长术考》、朱文鑫《历法通志》、毋苟先生《中国历法制度沿革史》三书记载,有115种。

1、黄帝历

2、颛顼历

3、夏历

4、殷历

5、周历

6、鲁历

7、历术甲子历

8、太初历

9、三统历

10、四分历

11、七曜术

12、乾象历

13、黄初历

14、太和历

15、景初历

16、泰始历

17、刘智历

18、乾度历

19、通历

20、永和历

21、三纪甲子历

22、玄始历

23、永初历

24、三宣元历

25、既往七曜历

26、元嘉历

27、建元历

28、大明历

29、景明历

30、神龟历

31、正光历

32、兴和历

33、大同历

34、九宫行答历

35、七曜律历

36、天保历

37、北周历

38、灵宪历

39、天和历

40、刘孝孙历

41、甲寅元历

42、孟宾历

43、大象历

44、开皇历

45、七曜新术

46、张胄玄历

47、皇极历

48、大业历

49、戊寅元历

50、符天历

51、麟德历

52、经纬历

53、光宅历

54、神龙历

55、九执历

56、大衍历

57、千岁历

58、七曜历

59、至德历

60、五纪历

61、正元历

62、观象历

63、宣明历

、崇元历

65、万分历

66、永昌历

67、正象历

68、调元历

69、中正历

70、齐政历

71、明元历

72、钦天历

73、应天历

74、乾元历

75、至道历

76、辽大明历

77、仪天历

78、乾兴历

79、崇天历

80、明天历

81、奉元历

82、十二气历

83、观天历

84、占天历

85、纪元历

86、大明历

87、大明历

88、统元历

89、乾道历

90、淳熙历

91、知微历

92、乙未元历

93、五星再聚历

94、会元历

95、统天历

96、开禧历

97、西征戊午元历

98、淳佑历

99、会天历

100、万元历

101、成天历

102、本天历

103、授时历

104、宝鉴历

105、回回历

106、大统历

107、圣寿万年历

108、黄钟历

109、西域历

110、新法历

111、晓庵历

112、顺治历

113、时宪历

114、癸卯元历

115、天历

19)“定正朔”真的是皇权的象征吗?

答:历法本没有封建性,但在封建社会时由封建主控制历法的制定,但现在封建制度已经被废除了,所以现在就不是皇权的象征了。

现在人民当家作主了,人民有权使用或修定自已的传统历法-----农历。

20)郑和下西洋第一次起航的农历日期是什么?

答:1405年农历(应是授时历即统天历)六月十五日(公历7月11日);

21)现行农历闰月中还包含哪些天文意义?

答:由于现行农历的节气是定气,而农历又是中气置闰法,所以农历闰月也有其天文意义,农历闰月出现的次数间接体现一个不明显的天文量即近点年和地球近日点的反映;

大多数农历闰月每隔约19年就后移充分体现了地球近日点的东移和春分点的西移,而农历闰五月特别多和农历的十二月现今没闰月的事实体现了近日点在农历的十一月或十二月而远日点在农历五月或六月;

22)现阶段个人推算农历是可能的吗?

答:是可能的。因为随着天文学的普及和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农历的推算不再是十分神秘的了,现在就有天文爱好者利用天文计算出精确度很高并很出色的电子农历了。

23)天文计算距离常用哪种制度?

答:角度制即天文上的方位和距离都常用角度表示。

24)天文计算中所涉及的“三差”者是什么?

答:蒙气差(大气不均匀折射所至),视差(由观测者位置变化而引起的),光行差(由观测者的运动速度变化而引起的。

25)有人说二十四在农历是附属地位,二十四节气真的是在农历是附属地位吗?

答:这种说法不妥,不够准确。二十四节在农历中真的是主要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在推算农历时“冬至”是处于首地位的,确定了冬至也就是确定了农历的年长(是12个月还是13个月)在现今的农历计算中“春分”也是非常重要(回归年是以它起点定义的)的。

另外12中气都是农历历月的标志,都是农历置闰的重要依据。

12节气中的“四立”是我国传统的四季的正式起点。

在农历历月中标注节气其本身就体现了节气的主要作用,这是农历有别于国外的其它阴阳合历的标志。

12节气是我国传统历法中(中国的十二宫历,其本身是农历的一部分,类似西方太阳十二宫)的起点。

另外,农历节气是直接以黄经度数计算的“真节气”,其精度很高。

26)农历历法和历算为什么到今还不被人们所了解?

答:农历之所以“神秘”的原因有下面几点:

1,这是因为农历历法和历算是很复杂的,是精确度很高的天文工作,一般人难以计算和掌握。但这一点随着天文历法和数学的普用和计算机的应用也不是主要问题;

2)农历有天象预报的功能,它的计算需要很精确的天文常数和行星轨道计算和观测,这需要专业的天文台执行并公布天文常数;

3,因为农历曾在封建社会被统治阶级的垄断,所以就很神秘,现在封建制度被废除了,所以农历又回到了广大人民之中;

27)天文计算中常用到哪些天球坐标?

答:地平坐标系,时角坐标系,赤道坐标系,黄道坐标系。

28)发生“日食”“月食”的天文条件是什么?

答:黄(道)白(道)交点和日月合朔,日月交望点会合。

29)“太阳年”和“地球年”是怎么回事?

答:太阳年是以地球为扩展的天球坐标来称视太阳在天球上的一周的时间(可能是某个特定位置如春分点,或同一个位置);

地球年是以更客观的体现来称呼上面的“太阳年”。

30)什么是黄道,白道,赤道?

答:黄道是在天球上视太阳的运行轨道;

白道是月球在天球上的运行轨道;

赤道是以地球的自转轴和地心向两侧90度 的平面和地球或天球相割的闭合曲线(椭圆或圆);

31)什么是岁差和章动?

答:由于地球的自转轴的指向绕黄道极缓慢旋转,所以使春分点(黄赤升交点)相对于黄道同一点不断西移,即形成岁差;在地球的自转轴的指向绕黄道极缓慢旋转过程中,由于地球上物质分布不均匀性和月球及其它行星的摄动力造成轻微抖动,称为章动;

32)推算农历需要具备哪些数学基础知识?

答:微积分学,级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学(包含球面三角学)等;

33)农历的推算需要哪些天文点?

答:因为现行农历是定历,所以农历的推算需要以下天文点的时刻和黄经:

月球近地点,月球远地点,日月合朔点,地球近日点,地球远日点,24节气各点,上弦月点,望月点,下弦月点;此外还有地球公转到某特定点的时刻等;

34)农历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日(太阳日),朔(农历中的阴历成份),气(农历中的阳历成份);

35)定历和平历有什么不同?

答:平历是以天体的各种平均运动周期来计算的,对于太阴历来说是平朔(平上弦,平望,平下弦),对于太阳历来说是平气,对于阴阳历是平朔平气;

平历所用到的周期通常有回归年,朔望月,近点年,近点月,恒星年,恒星月,分点月等;

平历不涉及天体的具体的轨道计算,故较定历简单。

定历是以天体的各种特殊的点来计算的,对于太阴历来说是定朔(定上弦,定望,定下弦);对于太阳历来说是定气;对于阴阳历来说是定朔定气(阴阳历中只使用定朔,定气二者之一的是半定历);

关于定历所需的特殊的天文点我在第33)问“农历的推算需要哪些天文点?”中介绍了;

定历涉及天体的具体轨道计算,较平历繁琐,但它有较强的天象预报的功能。

回历是平太阴历,公历(格里历)是平太阳历,中国农历(广义农历)中的古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是平阴阳历;

中国现行农历是定阴阳历(其中的干支历是定太阳历);

36)什么是规范历?

答:规范历就是明确规定各月的日数,并用固定的闰周来协调相应的天文周期,这种历法具有很强的数学性,和天文量的关系较少,所以历法是透明的,便于记忆和推算,它属于平历;

回历,公历都是规范历;

37)现阶段,有人还把公历称为“新历”,而把我国的传统历----农历称为“旧历”恰当吗?

答:不恰当。把公历称为“新历”,而相对于把现行农历称为“旧历”是民国初年的称法,但在当明这样称呼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公历对国人相说是一种新历法,事实上它并不新,运比我国的现行农历要旧),但是了解格里历的历史后这样称就恰当了;

现行公历(格里历)是1582年实行的,而我国的现行农历(时宪历,又叫新法历)是14年实行的,这比公历要晚;所以“旧历”(民初称现行农历)不旧,“新历”(民初称现行公历)不新。我国之所以要使用它,是看中它的通用性;

同时把农历称为“阴历”(这也不恰当)也是民初的称法,这个称法为只是相对于把公历称为“阳历”的。

38)积累纪年和循环纪年是怎么回事?

答:积累纪年法就是设立一个起算年(历元),然后就是数字不间断不重复的纪年法;

循环纪年就是用一组序数(个数有限固定)循环不断的纪年法;

现行的公元纪年就是积累纪年法,历元为公元元年;我国的农历一直采用循环纪年中的干支纪年法;

这两种纪年的方法各有特点。另外在民国初年也有人给出了我国农历的积累纪年法的黄帝纪年法(它以春节为起点),现在主要在国外实行,2005年春节后就是农历的4703年,是我国农历48世纪的第三年;

39)我国现行农历包含哪几部分?

答:最根本包含两部分,即农历历月和节气,其它的部分是由这两部分派生出来的,把这些也算在内主要包括下面几部分:

第一,农历的历月部分(也包括历月干支,和后面所述的干支历不同);第二,节气和七十二候;第三,杂节气;第四,干支历[中国农历中的十二宫历(十二节月,即中国的黄道十二宫),是农历的一部分,是基于宋朝沈括的《十二气历》思想的。];

注,农历历月对应十二中气的太阳黄经度数。

农历中的干支历算法是:以农历立春发生时刻(注意,不是立春日的0时)为年干支的起点;各月干支以十二节时刻(注意,不一定是各节气日的0时)为月干支起点;纪日使用长期不间断的干支纪日法(我国已经使用几千年了);时辰则12地支是固定的,时天干则由日天干推出。

自从农历节气使用定气后,它从春分起和黄经的0度对应,以后每一个节气为15度,黄道一周24介节气共为360度

40)农历中的候应是怎么回事?

答:候是在24节气之后,我国人民又节气细化为候,是我国农历中的更小的阳历单位;

最早,从立春开始以5天为一候,一年共有73候(最后一候为6天或7天)是一种简单的平候(类似平气);

后来它和24节气相结合便去掉1候就成了从立春开始的72候即“一(节)气管3候”,成为节气的细化单位,这样平气对应平候;以定气对应的平候为半定候;

古代历法家刘焯提出了定候,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黄道上每隔黄经5度就是1候,而不一定是5天了;

我国现行农历使用定气和定候;

以上各种候虽然不一定都是5天,但“候”作为时间单位就是5天。

我个人认为还有一种“规范候”,就象现在的“旬”一样,一气为三候,前两候为5天,后1候到下个节气日前1日。

候是节气的必要补充,它和24节气一起构成了我国农历中阳历成分,是我国农历中的特殊的太阳历系统,是我国农历的重要思想和我们精神财富

41)古罗马也使用过阴阳合历吗?

答:他们也使用过,不过他们使用的阴阳历非常的简单(不能很好地和月相对应,也没有类似我国的二十四节气的太阳历系统。

42)“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时间单位为什么是“寸”?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明时间的宝贵;但时间用寸是因为古代人用日晷来测时间或用立竿测其影长的方法来测算时间,时间的单位当然就用寸啦。

43)黄道十三星座是怎么回事?

答:由于岁差和章动的影响,视太阳所经过的星座如今已不是十二个了,蛇夫座已经入围了,这样就由“黄道十二星座”变成了“黄道十三星座”了。新增的蛇夫座在太阳两次经过天蝎座的时间中间。具体可参考中国科学院的相关资料。

事实上,星座是以视太阳运动到同一点的时间(就是恒星年)为对应点的,是以恒星年为周期的,是约365日6小时9秒;它和回归年的差就是“岁差”;

44)航海中的“海里”是怎么规定的?

答:因为航海经常用到经度,所以就规定在地球赤道上每1角分为1海里,即地球赤道长度(约40076公里)的360*60分之一的长度,约为1.852公里。

45)人们常说“地球绕太阳转一周就是一年”的说法确切吗?

答:严格来说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是近似的模糊的说法,因为我们常用历法的平均历年都是和“回归年”相靠近的,而“地球绕太阳转一周”实际上指“恒星年”(为365日6时6分9秒而言,它和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56秒)有一个岁差的存在,所这种说法就不严格了。

46)现阶段,格里历(公历)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现行公历的改革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闰周的改革,闰周由400年97闰日,改为更为精确的128年31闰或其它的方案;

第二,各月的固定天数的改革,一般应采用30日和31日两种月法或其它的方案;

第三,年首的改革,年首定在立春,冬至的平均日期上;(注本人还有一个方案就是定在春分的平均日期上);

第四,纪元的改革,现行的公元纪元(公元元年)处于人类历史发展的中期,这给向上推算带来了不便,并且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建议改在整个人类文明的早期;

第五,星期的改革,这也是一争论的焦点,很多方案则取消星期的连续,而是采用“空日”或“准周”或改成五天制(这在闰年时也要准周日)一周制;

47)完善现行农历的目标有哪些?

答:农历在我国已经不是官方历法,而是民间历法,保留它主是官方历法(公历)的补充和保护我国民族民俗文化,所以它应强调它的优势,使它更加和天象的一一对应;

改革完善的目标有以下几点:

第一,置闰法,采用历理中气置闰法;

第二,历算方法应用现今最前沿的理论和算法,如采用相对论算法等;

第三,正式推出农历的积累纪年和农历历元(黄帝纪元)和干支生肖综合纪年,例如今年即“公历2005年”春节后为“农历4703乙酉鸡年”,2006年为“农历4704丙戌狗年”等;

第四,72候中的一些候名(这些候名难懂,古怪或不合时宜)可更换新候名(要求简洁明了);

第五,增加用经纬度标注的晨昏蒙影,日出日落表,日月食的预报等;

48)为什么农历月中有时会有三个连续的大月?

答:因为现行农历是采定朔即严格按照日月合朔之日(这是具体天象,这天是没有月亮的)为初一日,所以两个初一日之间的天数是由天象定的,是不固定的,所以就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农历月在极少数还有连续四个大月出现过。

农历的月的日数虽然由定朔来确定而给人们的记忆带来一些不便,但它更符合天象,在天文学上经平朔更有进步性。

49)如何在农历的初二确定本月的大小?

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在初二的日落后(傍晚)观察西边的天空有没有很细的月牙出现,如果有月牙出现,则说明初一的日月交朔时刻发生较晚,所以这个月应较长,是大月为30天;

没有月牙出现就说明初一的日月交朔时刻发生较早,这个就较短,是小月,为29日;

这个方法在大多数都是准确的,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例外;

农历大月时,月亮一般是十六圆(望日),小月时一般是十五圆(望日);

50)为什么朔望月要比恒星月要长二天多?

答:1 朔望月(月相周期)约等于29.53059日,而恒星月(月球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约等于27.32166日,两者相差二日多,这是因为在月球绕地球旋转一周的同时,地球还带着它绕太阳旋转了一定的角度的缘故,可见朔望月是并不是月亮自己决定而是由太阳黄经和月亮黄经的差来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