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多变的天气相关习题_七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视频课
1.英国地理优势和劣势
2.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3.地理和衣食住行有什么联系
4.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英国地理优势和劣势
全境由靠近欧洲大陆西北部海岸的不列颠群岛的大部分岛所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同欧洲大陆相望,是一个岛国。
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比我国的黑龙江省还要偏北,但气候却温和得多,可以说是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这温和的气候首先要归功于热带的墨西哥湾暖流。
这股暖流,有好几百公里宽。
它浩浩荡荡地流向欧洲西北岸,改称大西洋暖流,为英国带来了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
以伦敦为例,冬天河湖极少结冰,一月份的平温气温在4度(摄氏)以上;而夏天又相当凉爽,七月份的平温气温只有17度,早晚常要加件线衣才行。
年降雨量约600毫米,不算太多,但分布比较均匀。
就全国来说,一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4至7度,七月份13至17度。
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区超过1000毫米,而东南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间。
英国的雾气较重,在夏季晴和的好天中,还有薄薄的烟霭;冬季则经常飞雾迷漫,似雨非雨,若烟非烟,这主要是岛国的潮气所致。
至于伦敦过去常见的浓雾,并不完全是自然现象。
由于重视环境保护,那里出现浓雾的次数已大大减少。
这个岛国的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
英国人常说:“国外有气候,在英国只有天气”,以此来表明这里天气的变化莫测。
的确,在一日之内,忽晴忽阴又忽雨的情况并不少见。
这种天气使人变得格外谨慎,看到一位英国人在阳光明媚的早上出门时穿着雨衣,带着雨伞,外国人可能会感到可笑,但是不久以后他就会为自己的“感到可笑”而后悔。
多变的天气也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话题,在英国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欢谈论天气。
受高纬度的影响,英国昼夜长短的变化特别明显。
冬季日短夜长,下午未到3点,天色已灰暗一片,夏季则正好相反,日长夜短,晚上10点多才开始入黑。
一般来说,夏天是旅游英国最好的日子。
夏季日间长,活动时间多,而且温度适中,天气清爽,人的精神也倍感充沛。
这个季节尽管也有雨,但一般不会连绵不断,影响行程。
英国海外领土分布图地理
英国位于欧洲,是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和一些小岛(海外领地)组成。
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24.36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 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 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 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 36万平方公里。
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
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
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
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
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
全境分为四部分: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
水文
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
北爱尔兰的内伊湖(Lough Neagh),面积396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气候
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
多雨雾,秋冬尤甚。
所以,伦敦有雾城之称。
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
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
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
全国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资源
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
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
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
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
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
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
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
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
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
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
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领土纠纷
英国与西班牙之间对直布罗陀的宗 *** 存有争议;与阿根廷之间对福克兰群岛与南乔治亚与南桑威奇群岛的宗 *** 存有争议。
虽然因为历史因素,自从1949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之后,英、爱两国之间就一直对北爱尔兰的归属存有争议甚至演变成暴力冲突。
但在1998年两国签署《贝尔法斯特协议》之后,局势就已从对立逐渐转变为区域合作。
英属南极领地与智利和阿根廷在南极大陆所宣称的领土范围有多处重叠。
但根据《南极公约》,目前各国于南极的声称领土权处于永久冻结的状态。
毛里求斯和塞舌尔也对英属印度洋领地声称占有 *** 。
古迹
为数众多的城堡和乡村宅邸是长期以来英国的土地房产都为贵族家庭所拥有的历史见证。
大量珍贵的古式建筑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当今仍然为人所用的马尔伯勒公爵的布莱尼姆宫、德文郡公爵的察兹沃斯宫(CHATSWORTH)、巴斯侯爵的朗利特庄园(LONGLEAT HOUSE),这些王公贵族在乔治王朝、都铎王朝、伊丽莎白王朝及其它历史时期修建的私人庄园和宅邸是英国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
散布在城镇乡村的很多私人庄园和宅邸以及古老的城墙、城楼、独特的建筑物和其它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都作为英国的历史遗产而得到了积极的保护,受到保护的历史建筑中还包括古老的采矿场塔楼、工业革命时期的磨房和工厂、托马斯·特尔福德修建的铁桥及其它桥梁、钢铁建筑的杰作-福斯大桥、以及造型优美的克里夫敦悬索桥等等。
伦敦大本钟园林
英国国家信托组织和苏格兰国家信托组织在英国照管大约240个园林,并对公众开发。
英国遗产保护组织也是部分英国最重要的风景胜地的监护人,其照管的园林中包括肯特郡唐豪斯的查尔斯·达尔文园林、埃塞克斯郡的奥德雷庄园由多才多艺的布朗设计的十八世纪景观园林、以及位于肯特郡的沃尔姆尔城堡,由朋尼洛普·霍布霍斯设计的伊丽莎白女王皇太后园林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设计师伊莎贝尔·冯·格罗内尼根为伦敦南部埃尔珊姆宫(ELTHAM)设计的南护城河园林、奥斯本庄园中由鲁伯特·高尔比设计的带围墙的花果园林和怀特岛维多利亚女王的家庭园林等。
英国的各大城市,特别是伦敦,都以其美丽动人、受到良好保护的公园而声名远扬。
包括海德公园、圣詹姆士公园和格林公园在内的伦敦皇家园林代表了欧洲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不仅如此,在大伦敦随处都可以看到造型优美、看护得当的园林供公众娱乐和休闲使用。
位于伦敦西南部基尤的皇家植物园收集了大量现存和被保护的树木、种子和植物,植物园本身就是一本植物王国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成为全球植物学研究的科学中心。
在康沃尔,千年委员会提供了四千万英镑的资金,用以将一个废弃的粘土坑转化成为一个全新的、在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园林,即众所周知的伊甸项目。
此外,英格兰有7个国家公园,威尔士有3个国家公园,每个国家公园内都保存有大面积的天然美景,其中大部分都属于私人所有。
苏格兰将在洛克洛蒙德(LOCH LOMOND)和托萨奇斯(TROSSACHS)建立一个国家公园,并计划在卡恩高姆斯再建立一个国家公园。
交通
英伦三岛自十四世纪以来的繁荣发展日益有赖于其国人对外征战、探索开拓、大力发展殖民地并拓展贸易的能力。
英伦三岛在海上所取得的霸权在很大的程度上赋予其国民上述的能力。
英国大规模、系统化的造船工业起始于约翰国王在位的年代,是他于公元十三世纪初就在朴次茅斯港设立了皇家海军造船厂。
之后,英国于1600年成立了东印度公司,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远东、东南亚、美洲和澳洲的远征和探险考察。
不过,与造船能力相比,对英国的海上霸权做出更大贡献的是航海技术和航海仪器的发明,其中包括用来确定经度和纬度的六分仪,该仪器是在气势磅礴的贝尔法斯特克莱德造船厂、泰恩河和维尔造船厂于十九世纪下半期成功地发明而成的。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地理学科刻不容缓的任务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消耗,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使得全球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突出。在今后的几十年内,生态环境问题将严重威胁未来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将会不断损害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将会削弱我国工业化的成果。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环保教育也是其主要目的之一。在地理教学中把环境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部分并加以强化,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地理教学应当自觉肩负起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任务,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做出贡献。
2 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方法途径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教师的教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本学期我担任本校初一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所尝试的一些方法进行介绍。
2.1 立足课堂,挖掘教材环保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环保教育
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地理学科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可以结合课本知识有关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利用多媒体、互动式、探究式等教学形式,开展形象生动的环境教育。
举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中第三个标题: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可以让学生们就如下问题展开讨论:
a. 西安的大气环境质量如何?
b. 污染的大气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c. 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d. 我们应该怎么做?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加上多媒体展示的被人类活动污染的景观,学生很容易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影响因素,进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2 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进行环保宣传
这学期我带初一年级的地理课。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材内容涉及环保知识的地方并不多。仅仅利用教材内容传授环保知识并不够。环保教育是平常的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预备铃后的几分钟进行环保教育。我在初一1班布置了写环保演讲稿的作业,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仍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因为不知道该写什么没能完成作业。说明部分学生对环境保护没有深刻的认识理解。我让学生们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做环保演讲,这样不光让环保意识深入学生心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
2.3 举办环保讲座,让学生较系统的掌握环保知识,进而提高环保意识
学校可以请专家或相关教师举行环保讲座,这样可以让学生较系统和较全面的掌握环保知识,对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现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等内容理解的更加深刻,让学生产生一种环境危机感,从内心深处自觉保护环境。
2.4 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并且还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仅靠课堂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来提高环保意识。
我在2班布置了“废物利用”DIY 制作的作业,参与的学生们制作得很认真,有的用废旧纸板制作了中国地图的拼图,有的用废旧饮料瓶制作了笔筒,有的制作了小收纳盒等。部分学生还写了制作感言。我在课堂上展示了部分作品,并且告诉他们废物在某些方面仍有价值。
我在3班布置了“节约用水——做家庭小主人”的任务,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注意节约用水,并在家里监督爸爸妈妈是否有浪费水的行为。还要求学生们在家中坚持用淘米水浇花。如果能在课堂上给他们放一些缺水地区的视频资料,效果应该会更好。
我在4班布置了制作环保手抄报的任务。我把部分手抄报在本班后面的黑板上进行了展示。没参与的同学看到展出的环保手抄报也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2.5 参加有关环保的公益活动
利用节假日,可以让学生们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街道小卫士”活动。让几个学生负责某条街道的卫生,主要是监督路人不要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在监督别人的同时,自己自然不会那样做。还有,当善意的提醒路人时,路人也会不好意思,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可以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并付诸行动。
2.6 教师的榜样力量,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去影响学生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老师要时时做好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看到纸屑丢在地上,带头去捡;提倡节约水电,自己做到人离关灯、随手关水龙头。即使学生看到默不作声,也会在心里留下印象。
3 初中学生环保意识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期接近尾声,我对本校初一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环保问卷调查。调查的100个学生当中有91%的学生表示对环保问题有兴趣,其中35%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100个学生当中有47个学生表示学校课堂是其环保知识的主要来源。9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将环境教育编入初级中学课程计划。85%的学生能认识到我国环境总体仍在恶化。77%的学生认为环境保护与自己关系密切。70%的学生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较大。52%的学生最乐意接受的环境教育方式是活动参与式,27%的学生乐意选择课堂讲座。73%的学生表示会尽可能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活动。71%的学生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周围不爱护环境的人。
调查数据表明:第一,学生对环保教育感兴趣,并且觉得有必要进行环保教育。第二,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让他们从感兴趣变成行动还需要较多努力。第三,笔者对初中学生进行的环保教育工作是有成效的。
面对目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应该肩负起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责任。地理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地理和衣食住行有什么联系
吃饭穿衣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1.对衣着的影响:气候的不同,会影响穿衣的多少和布料等等。
2.对食品的影响:由于土壤和气候不同,造成了东方吃辣除湿,西方吃酸中和碱土的现象,南方作物和北方作物不同,南甜北咸。
3.对住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水热条件不同,南方以竹楼或墙体较薄的楼为主,楼间距较小,北方墙体较厚,楼间距较大,更看重风水,吸收阳光。
4.对行的影响:南方河网密布,主要以船和其他工具为主,北方河流较少,主要以各种陆上交通为主。
扩展资料:
人们的穿着与地理知识中的“气候”有关。
气候炎热时,人们会穿薄点。
气候寒冷时,人们会穿厚点。
补充:自然地理知识包括 地质学、地貌学、岩层学、矿物学、气象学、气候学 、 水文地理学 、 土壤地理学 、 生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 化学地理学 、 医学地理学、冰川学 、冻土学、 物候学 、火山学 、地震学等。
因为气候是自然科学,文化是社会科学,经济建设、衣食住行和健康都受气候影响。
地理气候环境所提供的生存条件和发展基础中孕育、产生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和其他事业,
这也就是在一个较大的国家里也会有较大差异的地方文化的原因。
因此,地理气候对文化影响的部分则是相对恒定的。只要这种条件继续存在,其影响就不会消失(当然可以发展)。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认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学生“想学”
许多学生认为 地理 是“副科”,学不学问题不大,临近考试“抱佛脚”突击一下就能过关。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观点,每学期开学伊始我都会精心准备一堂序言课,告诉学生: 地理 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横跨文理两大科学领域,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又有社会科学的内容。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地理 与生物、数学、物理、 化学 、历史、政治等学科均有联系,学好 地理 有利于学生各学科基本能力的提升。
地理知识对生活有用。 地理 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地理 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我们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汶川的大地震、国庆黄金周的旅游、环境保护以及人类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学习这些内容,既可帮助同学们揭开 地理 知识奥秘,又可增加生活情趣。
地理学科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一个人不管将来从事资源开发、交通建设、商业活动、旅游业、农业甚至从政,扎实的地理功底对这些职业都有莫大的帮助。比如农业种植要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安排生产;交通建设要注意各地的地质构造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客货流)等;商业活动要讲求地域优势;资源开发利用要注意合理有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总之,学习地理可以为学生们将来就业提供丰富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
上好序言课,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并不是有些同学所说的“副科”,它是一部知识丰富的“百科全书”。地理也并不是简单背就能掌握的。地理占着个“理”字,只有理解了才能牢牢掌握。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摆正地理学科的位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喜爱这门学科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想学”。
二、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愿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想使学生愿学地理,就必须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用鼓励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用老师的真情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一个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课后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愿学老师所教的课。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爱学”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他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托尔斯泰告诫我们:“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提高课堂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用丰富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而“追新求异,探索自然奥秘”是人类的本性。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我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满足学生的猎奇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少年思维活跃,好胜心强,富有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所以我们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组织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综合竞赛,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情境过程中学习地理,发展地理,体验地理价值。因此,我在教学中着重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眼、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中去探索新知,获取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一节时,恰巧我们这里出现了大雾天气,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机会,一上课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今天早上出现了什么天气?”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回答:“大雾天气。”“谁说一说:在这样的大雾天气,你今天在上学的路上有什么感觉?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离校较远的王超同学抢先站起来说:“这种天气,能见度特别低,上学骑车很不方便,应注意交通安全。”“由此可见,天气的变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遇有这种天气,同学们上学的路上可要注意交通安全,你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有关天气的知识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想。”这样,巧妙地联系实际,借景导入课题,缩短了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听老师讲课,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
4、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幅挂图来授课,手段单调,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利用电化教学可以化静态地图为动态地图,同时艳丽的色彩、明快的光线和生动的声音效果既可刺激学生的感官,又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识记我国某些省份的轮廓时,我们可以在展示各省的轮廓的同时,把各省的轮廓形象的比喻成某种动物或植物的轮廓,(广东省比喻成大象的头,海南省比喻成菠萝,四川省像一只蝴蝶等)加深学生对各省的认识,从片面的单调的几何图形转变成生动的具有活性的事物加以记忆,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也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利用视觉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很快掌握知识。
5、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如:“为什么我们的作息时间有变动,夏天放学晚而冬天放学早?”学生回答:“夏天时白昼时间长而冬天白昼时间变短。”而昼夜长短的变化又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有关。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地理就如同身边常见的事一般鲜活、亲切,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
四、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会学”
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只有“会学”才能“学会”。 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地理学科兼跨文理两大学科,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成绩一直不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1、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有一句话叫“高度决定视野”。如果没有地理知识的积累,地理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地理学习要从基础知识着手,扎扎实实地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这样分析问题就有了依据,解题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2、指导学生构建“脑图”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在某种意义上,地图可以称得上是地理的灵魂。所以要求学生平日学习时,要用眼看图,用脑记图,动手画图,将各种地理事物在脑海中进行准确“定位”,构建“脑图”,逐步在大脑中形成“经纬网”。脑中有图,在地图上对应知识点,图文结合,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成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地图。学习地理就会变得轻松、有趣。
3、学会“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应用能力,也是地理综合性思维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才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
4、学会自学
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果我们地理教师都能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发掘知识的宝藏。 就会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地理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
5、学以致用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讲城市交通时,可以联系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学生说一说对改善北京交通有什么好的建议。讲旅游地理时,引导学生列举威海有哪些旅游资源并进行归类,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求学生帮助外地来的游客设计一条威海“一日游”的旅游线路。
6、列表比较
地理学科中有许多知识,学生在记忆时往往相互混淆,采用列表比较,找出异同之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经线和纬线的形状、长度、指示方向、0度线时可用此法。
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确定课堂教学结构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古人云: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就是指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授课内容要安排得当,难易适中,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知识的难度正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接受能力上,这样才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授业有方”。首先地理课堂教学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旧模式,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重在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次课堂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呆板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厌烦和不满的情绪。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其知识水平,不断地变革,完善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总之,地理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45分钟的地理课堂上,只要我们善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想学、愿学、爱学、会学。同时教师对教学过程加以有效调控,让课堂“动”起来,学生“活”起来。就一定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受用、系统全面的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和地理智能,为今后升学或就业奠定坚实的地理基础,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地理素质的公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