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3世界气象日手抄报的

2.诸葛亮借东风是什么原理?

3.绍兴的气候特点

4.求Ar-234的具体资料

5.历史上,有没有既神秘又玄乎的战争?

6.德令哈的气象资料

3.23世界气象日手抄报的

历史天气2345网_234历史天气查询记录

3.23世界气象日手抄报的精选01

3.23世界气象日手抄报的精选02

3.23世界气象日手抄报的精选03

 世界气象日科普知识

 2016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听云南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刘瑜老师为你解读主题了解云南气候变化。解读主题:气候变化正在影响我们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温室气候排放量持续上升,低层大气和海洋温度正在上升。现在,地球温度已比二十世纪初高了1℃。而由于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包括碳排放、土地利用变化、森林覆盖等),未来会出现更炎热的白天、温暖的夜晚和热浪,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减缓并应对这种变化。我们还必须通过综合干旱管理更主动积极地应对干旱,需要为决策者提供有关有效政策和土地管理战略的指导意见。气候变化还在增加暴雨和洪水的风险。我们在基于今天天气预报的基础上,还要加大研究力度,提升预报准确率,使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免受灾害的影响。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气象部门将尽可能提供最好的关于天气、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业务产品,支持我国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有气象记录以来云南更热、更旱、更涝的气候变化趋势1、有气象记录以来云南旱涝变化的趋势综述。

 从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云南省年均降水量是呈减少趋势,特别是2009年以来降水减少非常明显,这与全国年降水量无明显增加或减少的趋势不同。从区域分布来看,西部略增、中东部为减少分布,其中东部地区减少速率较大。从云南省年降水量的年代尺度变化来看,1961年-1970年,1991年-2000年为云南降水相对较多的时段,其它年代降水相对较少,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年降水量减少非常明显,旱情持续数年。因此云南省年降水年际振荡较大(图1),降水最多的年是2001年(1258mm),最少年是2009年(852mm),两者相差400mm以上。2000年-2014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云南降水最少的时段,年降水历史最少的前3位(2009年,2011年和2012年)均出现在这段时间内。

 2、云南气温变化趋势综述。云南省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降水变化呈相反趋势,增温趋势较为明显。从云南年平均气温变化看,云南20世纪70年代的气温最低,之后气温逐渐升高。进入21世纪后,云南的气候变暖趋势最为明显。1961年-2015年间,云南省年平均气温在17.0℃以上的11年均出现在1998年后。因此这一时段是云南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时段。从1961-2015年云南年平均气温的年代尺度变化来看,前40年年平均气温较多年平均值偏低,其中,1971年-1980年云南的年平均气温是最低的时段,较多年平均偏低0.37℃;进入21世纪后,全省年平均气温升高趋势极为明显,较常年偏高0.36℃。全省日最高温度?30.0℃站次最多的是2014年,高达7427站次。2000年-2015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云南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时段,而且1961年以来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前3位(2010年,2015年和2014年)均出现在这段时间内,因此云南气候变暖在2010年后明显加剧。3、有气象记录以来云南最热的`是哪一年,最热的是哪一天。昆明最热的是哪一年,最热的是哪一天。1961年以来,云南省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2010年,既云南最热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7.6℃,较历史同期偏高0.9℃,打破1961年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全省最热日应该数2014年6月3日了,全省125站日平均温度为26.1℃,为历史之最,日平均温度?25.0℃的站多达85个。昆明最热年也是2010年,年平均气温为17.6℃,较历史同期偏高0.9℃,为1961年以来的最高年;昆明日极端最高温度32.8℃出现在2014年5月25日,为1951年以来的最高值。但昆明的最热日则出现在2014年6月4日,日平均温度高达25.6℃。4、有气象记录以来云南干旱最严重的是哪一年,昆明干旱最严重的是哪一年。云南干旱最严重的是2009年-2014年,6年间云南年平均降水量仅为940mm,每年较常年偏少146mm(-13%)。其中干旱最为严重的是2009年,2009年全省平均降水量仅852mm,较常年偏少234mm(-22%),为1961年以来的最少年。昆明旱灾最重的也是2009年,年降水仅568.8mm,较常年偏少413.5mm(-42.2%)。5、有气象记录以来云南雨水最多是哪一年,昆明雨水最多的是哪一年;云南日降雨量最大的是哪一个地方,出现在哪一天;昆明日雨量最大的出现在哪一天。云南省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年降水量最多的一年是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258mm,较常年偏多172.0mm;昆明降水最多的一年是1999年,年降水多达1450mm,较常年偏多471mm,是2009年的2.5倍多。云南日降水量最大的是江城县,1987年6月2日24小时降水量为250.1mm。昆明日最大降水量出现在1986年6月7日,24小时降水量达165.4mm。

诸葛亮借东风是什么原理?

“借”东风的真相其实是:一个小高压在赤壁以西形成,并逐渐向东移。当此反气旋经过赤壁地区时,赤壁地区受其影响,晚上大雾,白天晴好。当此反气旋移动到赤壁地区以东时,赤壁地区在其作用下,盛行东南风。东风也就“借”来了。

总括来说有两种可能:?

1、由于大气运动是复杂而多变的,很可能在赤壁地区西边偶然地出现了一个小低压。北半球的低压为气旋,气流逆时针流入。这样,在低压东部的赤壁就正好吹起东南风。

2、也有可能是在赤壁东边出现了一个小高压。北半球的高压为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流出。这样,高压西部的赤壁地区就正好吹起东南风。

借东风

《三国演义》本属小说,此段诸葛亮神坛作法借东风一事,后世有两种看法:

一方认为是书中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作者编撰以塑造丰满其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

另一方认为书中实际上并未正面直接明言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只是以丰富的气象学知识预测到会有东风,因此诸葛亮在七星坛上只是装腔作势装作使用法术,同时震慑江东。

绍兴的气候特点

绍兴,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但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形较复杂,小气候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频繁。

1、春季,冬、夏季风交替,太阳辐射增强,气温渐升,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春雨连绵,雨水增多,风向多变,天气变化大,常有倒春寒、大风冰雹出现。

2、秋季,北方冷空气逐渐影响,气温开始下降,常常是”一阵秋雨一阵凉”。暑热渐消,多数年份秋高气爽,”十月小阳春”,但常受台风影响,狂风暴雨,有些年也会出现”秋拉撒”天气,因此,秋季也是第二雨季。

3、冬季受冬季风控制,盛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天气稳定,是一年中温度最低、降水最少的季节。

扩展资料:

1、地名由来

夏称“於越”,亦称大越,简称"越"。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国,称"越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降越君,称会稽郡。晋称会稽国,南朝时为东扬州治所。

隋开皇九年(589),改置吴州总管府,治会稽县。大业元年(605)起称越州,此后越州与会稽郡名称交替使用。

南宋高宗赵构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于建炎五年(1131)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并沿用至今。

2、历史文化

绍兴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绍兴话是绍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剧起源于绍兴。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社戏是流行于绍兴的传统民间娱乐风俗,是旧时绍兴城乡春秋两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社戏源于该地农村春秋两季祭祀社神(土地神)习俗。

百度百科--绍兴

求Ar-234的具体资料

德国Ar-234轰炸机

“闪电”一词被二战很多国家用来命名不同类型的飞机,但我始终认为,其更适合于在1944年下半年中肆无忌惮地横行于诺曼底及英国东海岸各港口从事侦察任务的阿拉多( Arado ) Ar234 。当时负责拦截任务的盟军战斗机飞行员只能望之兴叹,事实上,除期待其发生机械故障而损失飞行高度及速度外,盟军拿它毫无办法。 与Ar234 同时出现的德国飞机中,确有不少很符合空气动力学标准,并配备先进喷气发动机的优秀机种,但却鲜有外形协调美观的。我首次于丹麦的格鲁维(Grove)见到具有纤薄上单翼、光滑机身以及流线形发动机罩的Ar234 时,即坚信其精致的外表下必然蕴藏着优异的飞行性能。 Ar234 型侦察/轰炸机与梅塞施密特Me262 型战斗机的发展几乎同步,采用类似的喷气发动机,也都经历了量产时起落架的布置与原型机完全不同的设计变更,但Ar234 的载油量超过Me262 两倍。体型也大很多。 一开始,Ar234 因细长的上单翼无法容纳起落架及其驱动机构,而若收纳于机身中,又影响弹舱的布置,故只得采用弹射式滑车起飞方式。这是该机设计之初,阿拉多公司设计人员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以及所被迫采用的权宜措施。滑车安装1 只可操纵的前轮和只带液压刹车的主轮。当飞机离地期间,滑车在飞行员操作下脱离飞机这时,车上配备的阻力板会自动展开使之停止滑行。飞机降落则借助安维于机身下部中央及发动机罩下的滑橇。600 公斤的滑车足以承受Ar23 的重量且滑橇重量仅为飞机重量白3 % ,比正常轮式起落架装置(飞机重量的5 % )还轻。 虽然滑车与滑橇组合,使用还算便利,但飞机着陆后无法滑行,需地勤人员将其架在滑车上才能拖离现场,这使Ar234 极易遭受盟军飞机攻击,因此阿拉多公司改良的重点于将机身腾出足够的空间以容纳大型的起落架,后将原为油箱的中间机身增加盒形纵梁以扩大截面积,终于可储存起落架了,并相应扩大了机身后的燃油箱容量。单轮的2 具主起架由液压控制向后、向内收回,鼻轮则朝后收回,置于驾驶员座位下。 1945 年5 月初,德国已经投降,我抵达停满各种先进飞机的前纳粹空军基地格鲁维,检查所缴获的战利品,并准备将Ar234 转场飞往英国。德国人将此地建设成一个极为完善的大型基地,机场中不少飞机是在二战结束前数日才由德国工厂飞来的崭新产品。当时因时间匆忙,未能详细了解Ar234 。 同年5 月底我返回英国后,曾审问了一位极具Ar234 试飞经验的德国飞行员约克姆卡尔(Joachim Cari)。卡尔于1936 年起任德国航空部试飞员,曾在瑞赫林(Recbljrl )测试中心飞过60 多种飞机,并于1941 年派至阿拉多飞机制造厂担任产品试飞员,在这里他还验收过委托生产的Ju88A-4 、Ju88A6 及He177 等不同飞机。 卡尔从1944 年5 月起接替瑟雷担任阿拉多公司试飞部总监及首度试飞员(瑟雷在试飞Ar234v7 号原型机降落时,因左发动机突然失火.导致人机俱毁),并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的第三天,即1944 年6 月8 日,试飞了首批先期量产的Ar234 “闪电”轰炸机。因为卡尔很熟悉Ar234 且具有工程师身份,故对我后来的工作给予了很大帮助。1945 年6 月6 日,我与马丁少校受命将2 架Ar234 飞回英国。第1 架Ar234B 到达范堡罗后, 我发现驾驶员离大量使用镶嵌玻璃的机首太近,易发生意外,巨狭窄的轮辐与高耸的机尾影响飞机于侧风中起降的操纵性。6 月23 日搭乘“威灵顿”式轰炸机重返格鲁维,准备转场第三架Ar234B 。 部分以战俘身份工作的前纳粹空军地勤人员已将2 架Ar234B 备妥,但当我试图与德国地勤人员交换心得时,他们却不太配合。是日傍晚,我决定在机场附近试飞一圈,于是先将“闪电”轰炸机滑行至跑道,并将发动机置于满功率状态。一切情况均很正常,正想放松刹车准备起飞时,右发动机突然猛烈爆炸,几乎脱离机身,变形的涡轮叶片散布于跑道尽头,我立即关闭左发动机,迅速逃离飞机。 在审问曾经保养该机的德国地勤人员后,将涉嫌破坏者遣返战俘营拘禁,且严格监视其他人员保养其余2 架飞机。 25 日晨,我驾驶曾于阿登地区作战的Ar234B (生产编号14008 )顺利飞抵什列斯威,途中感觉其飞行性能甚佳。当天下午,随即继续转飞英国我保持7620 米高度,向南飞经荷兰后,直赴范堡罗在飞临北海上空时,飞机氧气供应系统发生故障,只得降低高度至3050 米,飞完余下的150公里。航程耗时1 小时55分,抵达范堡罗时燃油余量仍然充足。 Ar234 驾驶舱体积比Me262 宽敞,因此各种控制机件得以合理安排,其中操纵与启动等控制开关也较Me262 简单。其Jumo004B 发动机启动系统与Me262 相似,操纵节流阀宜轻缓,以防发动机熄火。大型透明座舱使我感觉仿佛驾驶直升机一般,可以自由地俯瞰大地。但Ar234B 未配备弹射座椅,因此在紧急时,只有自行跳伞逃生。 起飞时,将襟翼置于“起动”位置,时速达180公里后,鼻轮离地,并以时速200 公里缓缓爬升收回起落架及襟翼。Ar234B 的平衡系统较为特殊,其包括指示器、选择钮及控制手柄.起飞时平衡器设定于“零”,选择钮指于“前”(即机首加重),当速度增加后,需推杆以使机首进一步加重起飞的滑行距离相当长,时速达250 公里后,襟翼完全收回,时速达到400 公里后开始爬升,至8000 米高空时,时速降至380 公里。其初始 爬升率为127 米/秒,到达3050 米高度时降为914 米/秒,到达6095 米高度更降至58 米/秒。此爬升胜能对于1945 年的轰炸机而言实属难得,而其765 公里之时速更为它赢得了“闪电”的美名。Ar234B 胜能超出“蚊”式甚多,而且飞机的高空操纵性、三轴方向稳定性以及控制协调性均极为优越。综合其特性,Ar234B 的确是一流的照相侦察与轰炸的飞行平台。 由于盟军夜以继日地轮番轰炸,扰乱了纳粹德国航空工业的正常作业程序,因而质量管制大不如前,所以并非每架Ar234B 的操纵性能均如前述不少飞机的襟翼往往存在制造瑕疵,当时速超过600 公里时经常出现襟翼快速振动,除导致操纵杆左右晃动之外,也可能发生其它严重失控现象。据卡尔说,工厂人员从来都仔细调整间隙,但飞行10小时后,还要重新调整襟翼。Ar234B 也有同时代喷气机的通病——飞行时左右晃动。这是方向 舵比垂直安定面薄的缘故,阿拉多公司不像梅塞施密特公司那样.仔细检查并重视此问题,而仅靠锁紧方向舵铰链或反方向调整其配重来解决。 纳粹空军试飞员从未测试Ar234 的高速飞行特性,虽然工厂试飞时,曾有自3000 米高度俯冲时速达到850 公里的记录,但似乎未出现空气压缩效应。我在范堡罗几次从9145 米高空俯冲下滑、以测试其接近音速时的飞行特性。由于Ar234B 于高空的加速性能不如所期,且避免高度不足,故需以30度俯冲角度进入,同时要调整机首下垂,否则就需极大的推力才能维持俯冲角度。当达076 马赫时,机首开始下沉,升降舵反应迟缓,此现 象随时速增加而严重。至082 马赫时,应将操纵杆往后拉到底,以维持俯冲角度。 Ar234B 单发飞行的安全时速为250 公里,但飞行时会轻微摆动及倾斜,经修正后即可直飞,且能保持高度其顺畅特性远优于Me262 的单发飞行。担负侦察/轰炸任务的Ar234B 的作战时速为075 马赫,于9145 米高空的最高时速为072 马赫这已优于1944 至1945 年间的大部分盟国战斗机。 Ar234B 的失速现象较为缓和,降落时失速时速为180 公里,因驾驶舱视界极佳,故降落非常容易,但曾有数次严重凝结水气,如同置身不透明的金鱼缸中。此时应立即降低飞行高度,以扫清水气,但在恶劣天气及燃油不足时,不宜以上述方法处理此外,德国喷气机的座舱暖气系统功能极强,热得令人窒息,所以我往往尽量不用。 起落架下放的最大时速为400 公里,在时速320 公里时将襟翼下放25" ,最后进场前,时速降至280 公里,襟翼全放至45"。对正跑道后再减速至210 公里/小时,飞越机场并将节流阀调至4000 转/分的惰速状态,使飞机时速最后降至200 公里。因飞机刹车性能不佳,故降落滑行很长。Ar 234 均配备阻力伞,但我仅用过一次。 英军后来无意中在挪威斯塔文杰的索罗拉机场发现整个中队的Ar234B ,我奉派将其悉数飞返英伦,因此我在转场Ar234B 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经验。 当我抵达挪威后,挑选一名曾担任机场维修试飞员的纳粹上尉军官及两名维修士兵为助手,其后经常指派这名德国上尉军官担任转场飞行任务,但每次飞行仅提供航向及高度而不配备地图,以防止其逃到中立的瑞典去。 虽有时因天气恶劣而暂时降落在在格鲁维基地,但大部分飞行工作都极为顺利。第二次阶段的工作,是将集中在什列斯威的飞机于天气情况良好时分批经布鲁塞尔(Brussels)飞赴范堡罗,此段航程德国上尉作为我的僚机,但仍不提供地图。 1945 年10 月3 日,在第二阶段某一次飞行中,我于17 时15 分自什列斯威起飞,因气象预报沿途夭气极佳,故深信可以在日落前的18 时45 分抵达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于是沿须德海(zuider Zee )东岸而下,但抵南岸时,遭遇大雾,我立即打开翼端航行灯,以便德国上尉跟随飞行。后来因为无法确定后续肮程的天气,且不了解上尉的夜航经验,只得调头返航。可是当我穿出浓雾后,僚机已不知去向,我绕飞数圈寻找僚机,后因燃 油不足以单发飞至北海边沿岸的诺德荷尔兹(Nordholz )机场18 时50 分,夜幕已经降临,我在探照灯的指引下准备降落在无夜航设备的机场。 因跑道无照明,且无法单引擎降落,故重新起动原先为减少油耗而关闭的一具发动机。终于,在美军吉普车头灯的照明协助下得以安全落地,此时燃油仅剩120 公升这天傍晚驻德之英陆军部队通知艾尔德(Eelde)机场降落1 架Ar234B ,人机均遭扣留,这正是在迷雾中走失的僚机。次日我飞抵艾尔德,经协调后上尉获得释放。 1945 年10 月25 日我们重返诺德荷兹机场在以后同心协力之下,终于将所有Ar234B 飞返英国Ar234 轰炸机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它做工精良,性能在当时也称得上非常优异,但问世太晚、数量亦少,实不足以影响战局。不过,我可以权威地说,在1945 年,盟军无任何飞机可与其抗衡,“闪电”在当时确实是无与伦比。

历史上,有没有既神秘又玄乎的战争?

《晋书卷十三·志第三·天文下》: “蜀后主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帅大众伐魏,屯于渭南。有长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大军讨伐魏国,驻扎在渭水之南。此时怪异的事情发生了,一颗红色的流星从东北方向袭来,一下子砸进了诸葛亮的大营之中。这颗陨石似乎有人控制一样,砸完之后又回去,再砸一次,一共砸了三次。更奇怪的是,砸过来的时候很大,回去的时候小。

这如果是陨石,威力比刘秀召唤的厉害多了,还能多次利用,不知道是哪位魔法师的绝招。

(萧衍)

王茂是南北朝时南梁的开国功臣,萧衍十分信任他。公元501年2月,萧衍亲自率军出征,命令王茂和曹景宗为先锋。五月,萧宝卷派遣吴子阳、光子衿率军救援郢城。六月的时候,吴子阳等占据加湖,筑城防守。

七月,因为水面干涸,王茂水军无法进攻,一时没了办法。结果一天晚上,忽然有流星砸进了城中。没过一会儿, 在不下雨的情况下,忽然间水位暴涨。 王茂立刻让水军全部出动,攻打吴子阳,一举成功。

这个也很神吧,不仅“召唤”了陨石攻击对方营地,还凭空召唤了大水,这可不是常识能解释的。

据《隋书》记载,都蓝可汗觉得自己势力大了,于是不想朝贡隋朝,造反了。隋文帝能饶了他?于是派兵征讨。隋朝大将长孙晟派了一个投降的俘虏,到都蓝可汗那里探探消息。

俘虏回来之后说:他们遇到大麻烦了,半夜出现奇怪的红光,照亮了天空。而且天降血雨三日,后来陨石坠落,直接砸到了都蓝可汗的营地里。这事儿把他们都吓坏了,都蓝可汗天天摸着胸口说:我滴乖乖来,吓死人了,是隋朝的大军快到了吧?

难道隋军之中带着大魔法师,远远的先来一顿魔法攻击,把对方吓破胆再打?

公元954年4月23日,周世宗柴荣亲自出征,在高平对阵北汉刘崇,《旧五代史》记载: “战之前夕,有星大如日,流行数丈,坠于贼营之上。”

看吧,又是大战之前,召唤了陨石,先把对方砸蒙了,再上去一顿砍……

话说,如果大家看史书的话,这类召唤陨石攻击的情况,非常多。正常来说,有这么多陨石在战争中出现吗?大多数的不都是没落地之前就烧光了吗?

所以,你们信不信中国古代有大魔法师?

陈庆之千军万马避白袍,陈庆之本是一个文士 历史 记载他身体文弱,难以拉开弓箭,也不擅长骑马,但富有胆略,善筹谋。陈庆之41岁之前只能算一个普通人,但41岁之后开启了他仿佛开挂般的人生,以少胜多不稀奇,稀奇的是一直以少胜多。

陈庆之超神第一战,魏军十五万增援涡阳,当时梁军主将韦放认为敌人前锋必定是精锐,不可正面相战。陈庆之认为敌军长途跋涉,而且心怀轻视是一个出击的良机,于是率领200人突袭魏军,大破之,魏军震恐。200人赶几万头猪也得赶半天吧,我要是魏军我也震恐。之后又在劣势下连破魏军想要控制梁军修建的十三座城堡,反败为胜,攻破涡阳。

陈庆之超神第二战,跳过前言,直接说陈庆之率7000人北伐,一日破三城,魏军两万来救,大破之,主将被俘。陈庆之率这7000人一路北上,直逼魏国都城,魏军惊恐,在陈庆之攻打荥阳城的时候派30万大军将其包围,试图里应外合消灭陈庆之。陈庆之200人就敢冲15万魏军的人会怕吗?当即对部下说,我们一路走来攻城掠地,杀了无数的魏国平民,已经同他们成了死敌,现在退无可退,只能向前攻破城池。7000人一股作气攻下荥阳城,然后陈庆之率领3000骑兵背城而战30万大军,是的,3000骑兵以一击百,魏军溃败而逃。

陈庆之北伐共破32城,作战47次,无一不胜。但因为陈庆之太过刚猛,打下洛阳后南梁支援延后。洛阳被破元颢被擒后陈庆之准备撤退南梁,但到了嵩高碰到山洪爆发,正在渡河的梁军全部被洪水吞没,只有陈庆之一人得以幸免。是的没错,那只百战百胜的部队被山洪吞没了。

因陈庆之与其部下皆穿白袍,所以当时洛阳城内流唱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哪怕现在再来看陈庆之的战绩,也非常的不科学。

历史 上不乏有一些离奇的神秘战争事件,到如今也无法解释。有些由于年代久远无法考证,只存在 历史 记录中,有些发生在近代,今天我来盘点一番 历史 上一些神秘又玄乎的战争吧

第一,殷商时期的神秘消失的勤王军

公元前1045年,武王伐纣,攸侯喜勤王未果,之后中国史书上就没有记载过了,根据相关的 历史 记载,殷商重臣箕子逃去了朝鲜,之后被追封,纣王的兄长微子也被封为诸侯,那么勤王未果攸侯喜及10万大军都哪里去了?

殷商末期,商军主力军东征东夷地区,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跟各路诸侯,举世伐商攻破了殷都朝歌,最后的下场是纣王自焚,商朝也就灭亡了,而留在东夷地区的25万殷商军队和家属却神秘消失不见了,这成为了中华民族 历史 上的一个重大悬疑案件。

第二,消失在沙漠绿洲的5万波斯帝国远征军

根据欧洲的相关 历史 记载,曾有一支5万多人的波斯军队,从底比斯出发向阿蒙进军,途中经过一个沙漠中的绿洲小镇,这个小镇用希腊语叫的话叫幸福之岛,在出发后第七天这支军队就跟总部断了联系了。

有人说波斯军团到了这个小镇之后的开始肚子饿了,然后吃饭,这个时候突然刮起了沙尘暴,把这支5万军队活埋了,从此消失在人间,当然这只是一个推测而已,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谜题。

第三,一夜之间4000西班牙士兵人间蒸发

1711年,西班牙的先头部队驻扎在一个太连山上过夜,等待他们的援军到来,不过,令人惊讶的是第二天援军到达宿营地时,营地中火还在燃烧,但是人却消失无踪了,战争物资马,大炮都原封未动,这支西班牙军队消失案件清清楚楚地记载于西班牙 历史 失踪案件上。

第四:被迷雾吞吃的英军士兵

这件事情发生在1915年8月28日那天,当时英军和新西兰部队部署在土耳其嘉里玻里地区。

白天一支800多人的英军向一个高地前进,进入了一个迷雾区域,当时跟英军一起驻守的22名新西兰士兵了,亲眼目睹了,800英军走进迷雾,从此消失在人间,不知所踪。战争结束后,英国要求土耳其遣返800俘虏士兵,但土耳其官方却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这一支部队,难道这支部队穿越到了异界?因此也成为英国军事 历史 上的一大谜题!

第五,消失在丛林的国军部队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中,国军集结了20万军队跟小日本打,此役国军损失惨重,特别是远道来助阵的川军团某师,这支部队当时主要担任的是警戒任务,所以也没有参与战斗,战争失利之后,为了保全最后的力量,全团两千多人,向绵延十里的茂密深林青龙山地区撤退,进入青龙山后,这支部队从此人间蒸发!

《后汉书》上曾经记载过这么一句话:

这件事发生于王莽大军围困昆阳城的时候,史称“昆阳之战”。

在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不仅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 历史 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

而这件事玄乎的地方就在于《后汉书》里的记载,王莽军的兵力有四十二万人,而更始起义军守城和外援的总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过二万人。然而在兵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起义军竟能取得全歼敌人的辉煌胜利。

最初,昆阳守军只有八千多人,面对王莽方面四十二万大军,士气低落,刘秀便劝说昆阳守军顽强抵抗,自己出城去拉援兵,然后带着十三名士兵乘夜出城冲出了重围,赴定陵县、郾县调集援兵,之后带着步兵、骑兵一万七千精兵赴援昆阳。

此时,昆阳守军加上援兵达到了两万余人,但即使兵力增强,却还是一样无法面对四十万大军的进攻。

就在这时,天上突然出现流星,迎着王莽的军营便坠落了下了,王莽军队震惊大乱,随后,刘秀亲率千余精锐为前锋,反复冲杀,斩杀王莽军千余人,随后又以勇士三千人,迂回到敌军的侧后,偷渡昆水向王莽军大本营发起猛烈的攻击,击杀了将领王寻,城中守军看到城外军队取胜,士气大振,乘势出击,王莽大军土崩瓦解,士兵们四散奔逃。

而恰巧此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滍水暴涨,王莽军万余人涉水被淹死,滍水为之不流。

先是流星,然后是暴雨,王莽四十二万大军顷刻间所剩无几。

其实关于流星的记载,只有《后汉书》里存在,而《汉书》里并没有提到,但共同点是,两本书里都记载了突发暴雨这一点。

是否确有“夜有流星坠营中”这件事我们不得而知,但刘秀方面以二万余人兵力大破王莽四十二万大军,确是一场不可思议的胜利。

最神秘的战争莫过于南宋明帝刘彧的平叛战争了。

宋明帝的皇位来的并不正当,是通过击杀其侄子而得来的。所以等他登上皇位之后,反对他的人,是一批又一批。

在这些人的打击下,宋明帝渐渐招架不住,起先还能抗几下,之后就不行了。

就在宋明帝的“王师”渐显败相,叛军蜂拥而至,江山即将再度易主之际,突然有一支“鬼部队”横空出世。这支“鬼部队”由已死了一百三十多年的苏峻指挥。部队有三千多人,将士都身穿东晋军服,个个面如锅底,往往在夜间向叛军发起攻击。“鬼部队”在冲锋陷阵时每人都从嘴里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叫,个个刀枪不入,使人不由想起传说中的“森森阴兵”。别看这支“鬼部队”只有区区三千之众,但其战斗力却天下无敌。所以自“鬼部队”参战以来,战必克,攻必胜,很快就协助“王师”扫灭各路叛军,宋明帝也因此坐稳了皇位。

在平叛成功后,宋明帝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建安王刘休仁写了表彰“鬼部队”最高指挥官苏峻的诏书。宋明帝还从国库拨出专款,为苏峻建了座规模宏大的“苏大将军庙”,此庙位于南京下关老虎山西麓。苏峻是何许人也?此人乃东晋名将,曾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拥兵自重。公元328年春,他与祖约起兵反晋,打败了独揽朝纲的庾亮,挥师杀入京师建康(今南京)。这年九月,东晋名将温峤、陶侃率部将苏峻击败并杀死。既然苏峻在一百多年前就已成泉下之鬼,那么他是如何在阴间招集旧部杀入阳间的呢?这件怪事还得从王智借“阴兵”说起。

且说当天下烽烟四起,宋明帝朝不保夕之时,突然有人向王献出一张《藏宝图》。通过这张《藏宝图》可以得知,早在一百三十多年前,东晋叛将苏峻为了夺天下,准备组建一支具备超强战斗力的特种部队——“哑兵营”,为此,他秘密筹措了“哑兵营”所有的装备。后因温峤、陶侃等部迅速击败苏峻,导致苏峻拟成立“哑兵营”的计划胎死腹中。苏峻在兵败身亡之前,将“哑兵营”的所有装备都秘藏在位于建康青龙山的一个隐秘的山洞里,企图卷土重来时再取用这批装备。

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传说,人死是不可能复生的,更不可能组建一只强大的鬼兵部队帮助皇帝杀敌。有后人分析其中的缘由,认为是宋明帝特意安排了一只部队,部队的将领化妆成苏峻,部队的士兵都涂抹白色的粉末,看起来就像鬼一样,之后又用特殊手段把他们弄成哑巴,这才有了鬼兵一说。

虽然鬼兵不是真的,但是后世的人们还是十分为之神往的。现在电视荧幕上的所谓的“北魏不言骑”,其实借鉴的 历史 模板就是这只鬼兵

在中国古代,经常会发生战争,无论是抢地盘,还是因为有叛军,各种事情都会发生。可是一般来讲,发生战争,就会有死伤,而且有一句话叫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是在明朝发生了这样一场战争,双方加在一起几十万人,却最后史书记载,敌军只死了16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聊聊应州大捷的故事。

说的朱厚照,大家可能不记得这个名字,但是提到正德皇帝,估计大家会想到何炅主演的《正德演义》,那里面其实就是明朝皇帝朱厚照,这个皇帝真是非常神奇,天生爱玩,而且在京城搞了一个豹房,收集各种猛兽,还喜欢到处寻花问柳,反正就不喜欢朝政就是了。就是这样一位皇帝,却搞了一个御驾亲征的战争,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到底战争的结果怎么样呢?

当时在明朝,虽然蒙古人很多年没有动静了,但是后来蒙古的王子伯颜,却想统一蒙古,所以经常骚扰边境,烧杀抢夺,这种事情我想发生在任何时期,皇帝都不会坐视不理的,而朱厚照之前还没打过仗,他想来这个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于是皇帝想御驾亲征,可是大臣们纷纷劝阻,毕竟这不是儿戏,而且几十年前的战场上之前还发生过皇帝被抓住的情况,可是无论大臣怎么劝阻,皇帝好像吃了什么定心丸一样,就是不改,大家没办法,最后就想出来一个“大将军朱寿”的名义出兵作战。

公元1517年,参加战争的守将们没收到圣旨,说皇帝御驾亲征,可是皇帝却来了,大家想既然皇帝都来了,我们也不能逃跑啊,否则到时候皇帝被抓了怎么办?于是,大家就在战场坚持厮杀,之前其实蒙古王子已经和明朝军队打过了几次,可是每次这帮人都是打了就跑,也没像现在这样殊死搏斗,蒙古小王子还有些奇怪,当然他不知道正德皇帝来到了战场,估计他如果知道了,就不会是这个结果了。打了几天之后,蒙古王子都没有占领上风,后来就把兵撤退了。

朱厚照亲自指挥的这场战争,史书是怎么说的呢?在《武宗实录》记载“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大家看到这句话是不是觉得有点好笑,当时参与战争的双方有十几万人,打了好几天,可是蒙古军队只死了16人,而且当时还号称应州大捷,也许是史官们觉得一开始就没打着御驾亲征的名义,只是正德皇帝偷偷跑出去的,所以才这样写的吧。

大家是不是也觉得很有意思,也许有时候我们看史书的记载,也不能很客观的看了,毕竟 历史 的记载总是有利于当时的统治者,所以有些野史才会被大家喜欢吧。

光武帝刘秀,毛主席评价他是最会打仗的皇帝,而王夫之更评价他是“三代以下,允冠百王”。

当然,说到打仗,就要说那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昆阳之战。

刘玄称帝后,新朝震动,王莽派王邑、王寻为帅,征42万大军,限期到达昆阳,意图一举消灭刘玄。

昆阳守军只有一万人左右,王邑、王寻先是10万大军围城不克。没多久,42万大军已经到齐。

刘秀率13人出城,后率领步骑万余人驰援昆阳,却只能在外围。

为鼓舞士气,刘秀自率步骑兵1000人冲杀,刘秀自己杀了几十人,部下也都拼命,此战杀死王莽军一千多人。 围城一个月来,刘秀赢了好几次,汉军士气高昂。又碰到“夜有流星坠营中”,王莽军死伤颇多,士气大降。刘秀组建3000人的敢死队,王邑、王寻很轻视,只带万余人迎战,命令部下不准出战。结果刘秀杀死王寻,击垮王邑中军。王莽军大乱,城内趁势杀出,于是乎,42万大军溃逃。

其实两军作战,并非人数越多越好,战术、天气、地理、士气等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昆阳之战,刘秀破了对方中军,使其群龙无首,因此能赢。

当然,流星确是史书记载,只是碰巧。但还说雷电、河水只对刘秀有利,就很假了。

德令哈的气象资料

2006年冬季(2005年12月~2006年2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是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冬季,也是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降水除东部农业区、海北东部、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偏多外,其余地区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8.2%;日照时数除青南高原大部偏多以外,其余地区偏少,冬季平均日照时数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了4%。

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是玉树称多等地、都兰、门源的雪灾,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等。

1 基本气候概况

1.1 气温

2005年12月,全省月平均气温南部偏高,北部以偏低为主。

与历年同期相比,青南地区的清水河、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和东南部、祁连山区以及我省东部农业区偏低0.1℃~1.7℃,其中都兰、祁连、西宁、民和、大通、化隆、清水河等地偏低1℃以上,西宁偏低1.7℃,是全省气温偏低幅度最大的地区;刚察、贵德接近常年;省内其余地区气温偏高,其中玉树大部、果洛、黄南南部及沱沱河等地偏高1℃以上,玉树、杂多、玛多三站则偏高2℃以上,是全省气温偏高幅度最大的地区。

月平均气温全省平均值-9.6℃,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高0.2℃,是2000年以来同期气温最低的一年。

2006年1月,月平均气温南部地区偏高幅度大于北部。

与历年同期相比,青海南部地区及门源、托勒、大柴旦、德令哈偏高4.4~7.5℃,其中,贵南偏高幅度最小,为4.4℃,杂多偏高幅度为7.5℃,最大;北部地区均偏高1.9~4.3℃,其中诺木洪偏高幅度最大,为4.3℃。

全省月平均气温为-6.8℃,较历年平均值偏高4.2℃,偏高幅度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1位。

2006年2月,我省气温普遍偏高,偏高幅度在0.4~5.3℃之间,偏高幅度基本上呈西高东低,其中茫崖、沱沱河偏高幅度>5℃;西宁偏高幅度最小,偏高0.4℃。

2006年2月气温全省平均值-4.5℃,高出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3.0℃,与1999年2月一起居我省有气象资料以来同期气温最高值。

2006年冬季气温除西宁、尖扎分别偏低0.7℃、0.6℃外,其余地区偏高,偏高幅度在0.5~4.5℃之间,偏高幅度基本上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其中沱沱河偏高幅度最大,达4.5℃。

全省平均气温-6.9℃,高出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2.5℃,冬季气温继去年冬季又一次突破历史同期平均气温最高值。

今冬是我省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一个冬季,也是自1998年以来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

1.2 降水

2005年12月,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沱沱河偏多6成;玉树东北部、果洛的玛多和甘德、黄南的泽库、柴达木盆地东部、青海湖北部的刚察和东部的海晏、海东的互助和湟中等地偏少3~9成;省内其余地区月内无降水。

全省平均降水量0.3mm,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3mm,是1997年以来同期降水量最少的一年。

2006年1月,全省大部月降水量偏少。

与历年同期相比,环青海湖地区、海西西部、湟源、互助、门源、德令哈等地的降水量为1.0~5.0mm,偏多1成~3.3倍,其中柴达木盆地西沿及刚察偏多最多,为1.4~3.3倍;湟中、大通、乌兰等地接近常年值;省内其余地区偏少2成以上,其中海南大部、黄南大部、玛沁、达日、囊谦、曲麻莱、沱沱河、循化等12站整月无降水。

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1mm,比多年平均值少1.2mm,处在历史同期降水量偏少第10位,比2005年同期少0.9mm。

2006年2月,我省降水分布不均,柴达木中西部、海北东部和东部农业区、果洛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偏多幅度在6%~400%,其中乐都、冷湖偏多幅度最大,达400%。

其余地区偏少,其中兴海全月无降水。

我省2月平均降水量4.5mm, 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多1.2mm。

2006年冬季,我省降水除东部农业区、海北东部、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偏多外,其余地区偏少。

门源、冷湖偏多幅度最大,分别偏多168.2%,141.7%,兴海整个冬季无降水。

我省平均降水量11.5mm, 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8.2%。

1.3日照

2005年12月,日照时数在192~263h之间,其中杂多、循化、诺木洪等地略少,西宁、乌兰、沱沱河、玉树、囊谦等地特多,日照距平百分率在10%~13%之间;省内其余地区略多或偏多。

日照时数全省平均值234h,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多10h,是2000年以来同期日照时数最多的一年。

2006年1月,全省日照时数在140.0~249.0h之间,较多年平均值偏少21.7h。

与历年同期相比,除五道梁、清水河、玉树、玛多、达日、曲麻莱、沱沱河偏多2%~14%外,其余地区偏少2%~32%,其中西宁、湟源、民和、乐都、门源等地偏少22%以上。

全省日照时数平均值为195.2h,处在历史同期最少第3位。

2006年2月,全省日照时数在139~239h之间,平均日照时数192.2h,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3.3h。

与历年同期相比,青海西南部、海北北部、果洛部分地区日照时数较历年偏多,沱沱河偏多最多,达43%,其余地区偏少,偏少幅度在2%~40%之间,其中都兰偏少幅度最大,达40%。

2006年冬季,我省日照时数在534.0~701.0h之间,除青南高原大部偏多以外,其余地区偏少,其中海西东部,海南部分地区,东部农业区大部偏少幅度较大,湟中偏少幅度最大,偏少15.6%。

玉树偏多幅度最大,偏多8.2%(附图3)。

我省冬季平均日照时数为620.1h,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25.9h,偏少了4%。

2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2006年冬季的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是玉树称多等地、都兰、门源的雪灾,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

2.1 雪灾

称多雪灾、都兰雪灾、门源雪灾

2.2 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

2.3 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

2.4 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

3.气候条件对农牧业的影响评价

3.1 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评价

2006年冬季又是一个明显的暖冬,气温较历年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害虫越冬。

3.2 气候条件对畜牧业的影响评价

自10月下旬清水河地区形成特大雪灾以来,由于气温较低,积雪融化缓慢,积雪深度长期维持在12~16cm之间,积雪深度到2006年1月24日才降到1cm左右。

此次雪灾给当地牧业造成较大损失。

2006年2月13~23日,都兰发生后冬轻雪灾,据调查都兰县沟里乡和热水乡发生中度雪灾,局部地方达到重灾。

4.气候预评估和对策建议

据青海省气象台预测:春季降水总量海西东部不足13mm,青南大部在80~140mm之间,东部农业区及省内其余地区在30~100mm之间,与历年同期比较,海西西部及农业区大部偏少1~2成,果洛、黄南南部及清水河偏多1~2成,省内其余各地接近常年。

气温较历年同期略偏高。

根据今年春季我省东部农业区的黄河河谷和湟水河谷的大部地区春季降水总量较历史同期偏少1~2成,透雨、雨季开始日期基本接近常年等预测结果,预计春季农业区的湟中、贵德、化隆将出现中度旱情,大通、湟源、平安、乐都、互助、循化、民和、尖扎将出现阶段性的轻度旱情,请有关部门及早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春季牧区大部降水仍将继续偏多,部分地区仍将出现短时积雪,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