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避难_天气热朱元璋怎么避暑的
1.写平坝的作文200字
2.元上都遗址怎么没了 当年被谁烧的 是不是朱元璋
3.嬴政、刘邦、李世民、忽必烈、朱元璋,他们都喜欢吃什么
写平坝的作文200字
天气渐渐转暖,万物渐渐复苏。留下的是枯萎的草,凋零的花,结了冰的小河。而这,春姑娘却不放在眼里,他把轻纱般的袖子轻轻一拂,花儿冒出了花骨朵,小草长出了嫩芽,小河里的冰也化了。啊!春天来了。
看!家里的那盆吊兰,重新开出了花,阵阵花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走出家门,我看见 院里那棵白杨树长出了的绿色的小芽,多像一个美丽的小天使啊!一阵春风拂过,树上已经长出来的嫩叶在风中轻轻浮动,好像在说:“好清凉的风呀!’
走到小河边,只见岸边的杨树也抽出了嫩绿的柳丝,正轻轻抚摸着大地,那绿油油的小草和那五彩缤纷的花儿,在杨柳妈妈的抚摸下,小草长出了嫩叶,花儿们也渐渐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一丝丝,一缕缕,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像开一个比美大会似的;河水的冰也融化了,阳光照射到水面上,河面上波光粼粼,那波纹就好像春天的五线谱,而那光芒却是跳动着的音符,他们在弹奏着一首春天的赞歌。几只小燕子在河面上掠过,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荡漾开去。
田野上,农民伯伯正在辛勤地播种,看,那一排排绿油油的麦苗在春风和阳光的照顾下,茁壮成长,有的麦苗实在是太调皮了,它居然迎着春风跳起了舞,让原本充满生机的春天更加活泼,麦田旁边是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菜花在阳光下更加灿烂。我站在这田野中,闻着泥土的芳香,赞赏着这大自然的杰作,任春风吹拂,任心潮起伏。啊!这春天真是万紫千红,美不胜收啊!
看,旭日正在升腾,让我们张开双臂,去拥抱着美丽的春天吧!追问
有多少字
游贵州平坝天台山作文到天台山时,以近7:40,这儿下着小雨。
在翠绿的叶片上的一颗颗小雨珠,它们是那样洁净、透明,像璀璨的小珍珠撒在那绿绿的叶子上。
有时,几颗调皮的雨珠或是躲进了草丛,或是跳到你的手上,你只会感觉到有一丝冰凉,却看不到那调皮的小雨珠。
现在到处都是雾,可是雾不像城里的雾那么浓,现在雾很小,像一个巧妙的化装师,让小花在雾里更加美丽,让大树在雾里更加挺拔。
过了一会,雾慢慢变浓了,大地脱下了轻柔的薄纱,披上了厚厚的绒衣裳,一些大树婀娜的枝叶也越来越模糊,若隐若现。
平坝乐平的变化作文400字平坝区 地形平坝区境内地势平坦,极端最高气温31,气候温和.34亿立方米,径流总量50,最高海拔1645、老营河、蜀粤之唇齿”之称,年均气温13、滇之喉。
主要河流有三岔河、麻线河位置境域平坝区地处黔中腹地.6米,全年无沙尘天气。
气候平坝区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
平坝气候的特点为,降水充沛、乐平河、羊昌河:冬无严寒,西南与西秀区相隔38公里,1月平均气温6,无台风影响紫外线辐射强度较低.5℃,河流纵横。
7月平均气温23。
水文境内有河流17条,素有“黔之腹.3℃,平均海拔为1250米,是安顺的东大门,四季分明.0℃,东北距省城贵阳48公里、林卡河7条。
全区总面积999平方公里,夏无酷暑,最低海拔963米.4℃,极端最低温度-7,流域面积775平方公里、马场河.8度
介绍贵州特产的作文贵州蜡染,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品。
所谓蜡染就是蜡画和染色两种工艺的简称。
贵州安顺生产的蜡染最著名,安顺蜡染花纹细致,色彩浓郁。
茅台酒,这个不用说估计都知道。
都匀毛尖,又称“鱼钩茶”、“雀舌茶”。
产于贵州都匀。
都匀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面东山屹立,西面龙山对峙。
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黄 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十六度,年平均降 水量一千四百多毫米。
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
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都匀产出“鱼钩茶”、“雀舌茶”已列为“贡品”进献朝廷。
都匀毛尖采用“清明”前后数天内刚长出的一叶或二叶未展开的叶片,要求叶片细小短薄, 嫩绿匀齐。
嫩度和长度超标准的,受病虫害的和色紫的都不能用来制作毛尖茶。
都匀毛尖茶 经过高温杀青、低温揉捻、搓团提毫、及时焙干等四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
素以“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特色著称。
成品毛 尖茶芽尖细呈条索状,白毫特多,色泽鲜绿,品质润秀,香气清嫩,滋味醇厚,回味甘甜, 在国内外市场有盛誉。
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
贵州苗绣,贵州苗族刺绣产于黔东南、黔南两个民族自治州和安顺、毕节、水城等地区的苗族聚居村寨, 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苗族妇女心灵手巧,她们非常喜爱挑花、编织和刺绣。
刺绣是她们 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一个组成部分。
每逢秋收过后农闲季节她们就开始绣花和挑花,通常反 面绣花正面看,既不打样,也不画线,随手绣来,花样百出,栩栩如生。
贵州苗族刺绣有羊绣、结绣、辫绣、打糅、牵红绣、织花、抽纱等。
花样大致可分为三种类 型:一是几何图案,以果绿、翠绿为主体,用鲜艳的红色调配,构图简练,美观大方;二是 自然形态图案,色调以绿色为主,间配其他相称颜色;三是绘画形图案,以山水、花草、龙 鱼等构图,形象生动。
苗绣是指中国苗族妇女的刺绣品。
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技艺,以针法精巧,古秀文 雅、色彩丰富而闻名省内外,花纹布置严密,色彩对比强烈,图案花纹各种多样白酒类:茅台酒 董酒 青酒 贵州醇 鸭溪窖酒 珍酒 小糊涂仙 东方剑桥酒(湄窖酒) 习酒 老土酒 老土人家酒 钓鱼台国宾酒 怀酒 潭酒 金沙回沙酒 平坝酒 匀酒 安酒 毕节大曲 贵阳大曲啤酒类:茅台啤酒(高原啤酒)烟:贵烟 贵烟(遵义) 贵烟(黄果树)茶叶:都匀毛尖 遵义毛峰 湄潭翠芽 凤冈绿宝石 石阡苔茶 凤冈锌硒茶 遵义红红茶食品类: 凯里酸汤鱼 乌江豆腐鱼 老干妈辣椒 老干爹辣椒 遵义虾子朝天椒 遵义绥阳小米椒织金竹荪 赤水竹笋 贵州天麻辣得笑小吃 刘二妈米皮 黄糕粑 遵义鸡蛋糕 镇宁波波糖 威宁荞酥 牛头牌牛肉干 大方臭豆腐遵义羊肉粉 水城羊肉粉 金沙羊肉粉 花溪牛肉粉 贵阳肠旺面 遵义豆花面工艺品:安顺蜡染 大方漆器 苗族刺绣等 大到煤铁矿产,小到吃喝补养---贵州的特产很多具体的,织金天麻,贵定辣椒,贵阳老干妈 恋爱豆腐果 花溪牛肉粉 肠旺面 豆花饭 断桥手搓辣椒 留一手烤鱼,六盘水的,水城羊肉粉 老城烙锅 烙锅辣椒面 六枝九龙液 六枝堕却清水鱼,黄果树烟,茅台酒,安顺波波糖 幺铺毛肚火锅,凯里酸汤鱼,安顺蜡染,侗寨米酒,独山盐酸菜六盘水的煤,铜仁的汞矿,开阳的磷矿,铝土矿贵阳肠旺面,遵义羊肉粉、鸡蛋糕、不甩手(爆米花),安顺波波糖等等,这都是吃的,最有名的是遵义仁怀国酒茅台!
安顺锣戏作文300字安顺地戏分布于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中心及市属的平坝、普定、镇宁、关岭、紫云、开发区,以及邻近的清镇、花溪、长顺等地。
在全部300堂地戏中,仅西秀区就有190多堂。
(一个地戏队只演一部大书,称一堂)安顺地戏已有六百来年的历史,其存在与明初开发黔中安顺有关。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调集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三十万大军远征云南,一举击溃元朝盘踞云南的残余势力。
战事既平,朱元璋虑及云南地处边陲,贵州又是土司势力长期占据之地,若无重兵屯戍,“虽有云南,亦难守也。
”故把战略重点转向贵州,命征南大军沿云南到湖广驿道就地屯守,在贵州设有24个卫、26个守衙千户所,其中安顺有3个卫(普定、安庄、平坝),2个守衙千户所(关岭、柔远)。
于是,贵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了史料上称谓的“屯堡人”,地戏也就随之而来了。
地戏,俗称“跳神”,是屯堡人独有的一种头戴木刻假面的民间戏剧,其由来与屯堡人的生存选择有关。
据《续修安顺府志》记载:“当草莱开辟之后,人民习于安逸,积之既久,武事渐废,太平岂能长保?识者忧之,于是乃有跳神戏之举。
借以演习武事,不使生疏,含有寓兵于农之深意。
”安顺地戏演出以村寨为演出单位,演员的地道的农民。
一般一个村寨一堂戏,演员二、三十人,由“神头”负责。
演出时间为每年的新春佳节和农历七月稻谷扬花时节。
成年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为了祈盼一年的辛劳获得丰收,为了来年风调雨顺村寨平安,以大姓为主体的农民戏班在寨中空地围场跳起了地戏。
届时,全村男女老少兴高采烈围场观看。
娱神与娱人相得益彰。
安顺地戏是古老的戏剧,其显著特点是演出时“跳神者首蒙青巾,腰围战裙,戴假面于额前,手执戈矛刀戟之属,随口而唱,应声而舞”。
(《续修安顺府志》)。
其唱是七言和十言韵文说唱,在一锣一鼓伴奏下,一人领唱众人伴和,有弋阳老腔余韵;其舞,是表现争战格斗的打杀。
所演的三十来部大书,是屯堡人喜爱的薛家将、杨家将、岳家将、狄家将、三国英雄、瓦岗好汉。
内容单一,只有金戈铁马的征战故事,没有才子佳人戏、清官公案戏、绿林反叛戏、怪诞神话剧,只有赞美忠义、颂扬报国的忠臣良将戏。
反映的时代上至商周,下至明朝。
安顺地戏的演出程序一般分为“开箱”、“请神”、“顶神”、“扫开场”、“跳神”、“扫收场”、“封箱”等组成。
其中的“跳神”是正式演出,又分为“设朝”、“下战表”、“出兵”、“回朝”。
其余部分是带有驱邪纳吉成分的傩戏活动。
由于屯堡人的神灵观,更给地戏赋予“傩愿”的性质,村民还会在建房求财、祈福求子的时候请地戏队中的“神灵”(如关羽、佘太君等)去进行“开财门”、“送太子”等活动。
安顺地戏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广受海内外人士关注,曾造访法国、西班牙、韩国、日本、新加坡,多次到香港、台湾、北京、上海演出,深受欢迎,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中国戏剧历史博物馆”,是研究戏剧发生学、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美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活材料。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思维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
在多元型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地戏在逐渐萎缩,演员年龄偏大且队伍人数逐年减少。
很多有地戏队的村寨已停锣息鼓多年没有演出,如此下去,令人担忧,保护这一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戏剧转型活资料的古老剧种,已到刻不容缓之期
我的家乡织金市化起镇大山村的风景作文400字金(贵州省中部历史文化名城)织金是贵州省毕节市的一个下辖县,位贵州中部偏西,毕节市之东南。
地处乌江上游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县城东至贵阳市约157公里,南距安顺市西秀区约95公里,北距毕节市约144公里;境内东西长82.5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286公里。
东邻安顺市平坝区、清镇市;南邻普定县、安顺市西秀区;西接纳雍县、六枝特区;北接大方县、黔西县;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县人民 *** 驻双堰街道办事处。
[1]中文名称织金县外文名称ZhiJin County别 名山水之城、煤海磷都、溶洞王国、宝祯故里、山水之城、百泉古镇行政区类别县
有关布依族风俗习惯的作文500字,不要太过像直接材擦资料布依族风俗习惯布依族的服饰特色是洁净淡雅和庄重大方。
男子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包蓝色或白底蓝方格头巾。
妇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长裤,或套镶花边短褂,或系花围腰,也有着大襟大领短袄,并配蜡染百褶长裙的。
节日里还佩戴各种银质首饰。
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或建于河谷平坝上。
富有地区特点的“干栏”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圈牲畜和存放柴草。
布依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近亲不婚,但流行“姑舅表婚”。
建国前,布依族地区还盛行“赶表”习俗。
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节日、赶场或外出劳动的机会,聚集在一起对歌,女的看中男的 就把自己事先精心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如男的同意,即相约到会场不远的地方,对唱山歌,倾吐爱情。
但在封建制度下,情人们很难结成终身伴侣,建国前缔结婚姻须门当户对,重彩礼。
父母包办的早婚称“背带亲”。
布依族有些地区还盛行“转房”的婚姻制度。
流行“不落夫家”。
或称“座家”的习俗。
布依族的葬礼在近代实行棺葬,须请巫师开路,有砍牛办斋超度死者的,谓之“打嘎”。
贵州民族风情的作文熏腊肉在贵州有一种风俗就是: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熏腊肉。
好为春节做准备。
今天我和妈妈也准备熏腊肉,准备的材料有:柏丫、谷糠(kang)、桔子皮,准备的工具有:报纸、纸壳,准备工作做好了。
我们开始熏肉了,只见王姨把她拿来的钢架,搭在刚摆好的石砖上,然后倒一点谷糠,拿了一点柏丫,把它们放在砖下面,拿一张纸壳点起火,把腊肉放在钢架上然后把纸壳搭在腊肉上,就像给一个娃娃铺上了被子。
那燃起的烟子就仿佛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
我都被熏的直打呛,妈妈叫我回去休息一会儿。
我回去了。
过了一会儿,我在家里闲着没事干,就跑下楼去。
正好她们熏完了。
我想去帮忙可是,被妈妈阻拦了。
看着她们的动作我想:熏腊肉可真麻烦!!!!
一篇山水游记作文琳琅山游记阳春三月,风和日丽。
从仪陇县城乘车向东北行50公里,在群山环抱的马鞍山脚下,就是中国军队之父——总司令的故乡马鞍镇。
从马鞍镇向西一公里多,有一座突起的高山,一峰屹立,青松翠柏,林密草茂,四季葱茏,这就是国家AAAA级琳琅山风景名胜区。
走进她,就像走进了一个大花园。
迈着轻盈的步履,走上琳琅山头,极目远眺,花团锦簇;菜花黄了,桃花红了,梨花白了,春天更美了。
宽阔的柏油路像一条玉带环绕琳琅山水。
附近的村庄,果林绕宅,粉墙碧瓦,好一派田园风光。
海拔600米的琳琅山,高出周围群山,从山顶分出五个整齐的小山梁,从各方缓缓向下延伸,成了琳琅山的楞角,这使琳琅山成了一个自然生成的五角星。
在山顶上有一小平坝。
稍事小憩,见坝中竖着一块《琳琅寨记》的石碑,碑文说:“琳琅,古寨也。
……山高而秀,林参蓝天……”顺着小道向前走就是寨门,名曰“琳琅寨”。
寨门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天外云峰新壁垒”;下联是“山巅武曲化干戈。
”据同行者讲:过去山顶南面有一花园是清代秀才丁绍鸿所建,故名“丁家花园”。
花园内草木繁多,并修有亭台、水榭,石桥,假山,显得十分别致,堪称寨之胜景。
但那时只有富人才能进园观赏,而穷人只得望园兴叹。
欣赏了山寨风光,站在遮天蔽日的树木中,远望周围众多的小山,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下山来就到了同志旧居纪念馆和纪念园区。
1886年12月1日,同志就诞生在琳琅山下李家大湾。
在这里他度过了14年之久的少年时代。
20世纪60年代,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的“同志旧居”匾额,悬挂在旧居大门上方。
旧居左侧是丁家花园私塾,右侧是药铺垭私塾,都是少年读书的地方。
听老人们讲,小时的喜欢同小朋友一道去琳琅山树林中玩耍,他喜欢这山的几个楞角。
有时一天他们要把几个小山梁都跑完,在山上听鸟声,学鸟唱,采山花……他浇灌过的土地,游泳过的小河,亲手栽植的树木,都在琳琅山的环抱里。
从军后,他也特别喜爱五星。
抗日战争时期,朱总司令在山西武功县栽植的一棵杨树,树干、树枝横截面都是一颗五星,当地人称它为“红星杨”。
在故居纪念园区,你处处感到此地的奇异和灵气,可以尽情领略到大自然赋予的美景。
马鞍,地灵人杰,山水形胜。
在故居纪念园区参观,总司令那“仗剑山河动,挥毫日月明”的气概;那运筹帷幄,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帅风豪气,令人浮想联翩,让人流连忘返。
总司令一生是一首诗,琳琅山孕育了他特有的气质,在朱总故里让人倍加怀念他那高大光辉的形象。
他永远是人民心中的一座巍巍丰碑。
我的家乡作文400字嵩明《我的家乡作文嵩明》新世纪的春风,吹拂着嵩明1357平方公里的大地,"滇中明珠"生机勃勃,一片春意。
嵩明是云南省昆明市辖近郊县,踞牛栏江、盘龙江、南盘江"三江之源",地处滇中腹地,为云南省北部的交通枢纽,是未来新昆明国际机场所在地,县城距昆明43公里,下辖嵩阳、杨林、小街、杨桥、四营、小新街、白邑、阿子营、大哨9个乡镇,106个村委会。
全县人口33.96万人,主要民族为汉、回、苗、彝。
全县国土总面积1357.29平方公里,为云南第七、昆明第二大平坝。
近几年,全县紧紧围绕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以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改善发展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重点,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环境创新为动力,在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科教兴县和非公经济富县上有突破性进展,县域经济基本实现了健康有序地发展。
到2003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3187万元(可比价),其中,第一产业完成44891万元,第二产业完成55698万元,三产业完成42598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92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98元。
县域经济基本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县乡工业为主导,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良性格局,为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嵩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十分明显:一是拥有立体便捷的现代交通,不仅距离昆明主城近,而且具有“四线出省”(贵昆铁路、320国道、213国道、嵩待高速)“五路通昆”(贵昆铁路、昆曲高速、213国道、320国道、7204线)的便捷交通优势,境内乡乡通柏油路,60%以上的村子通水泥路,随着新昆明国际机场在境内的建设和几条高等级公路的拟建,嵩明作为昆明主城门户、西南最重要的内陆大码头的功能日益凸现。
二是拥有宽阔平旷的土地资源,坝区、缓坝区丘陵区集中连片,未利用土地达20574.40公顷,田畴平阔、土地肥沃、山川秀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和主城50公里以内任何地方不可比拟的自然条件。
三是生态环境良好,可以说是“天蓝、水碧、山青、树绿、花鲜、果甜”,典型的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混合类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oC,无霜期222天,森林覆盖率为44.6%,环境空气质量达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所规定的一级标准。
四是嵩明自古以来就有“滇中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烤烟生产重点县、云南省商品猪基地县等,也是鲜切花、干花生产大县,各种农产品深得国内外商家的赞誉。
五是积累了深厚的人文资源,2000多年的农耕文化,演绎出灿若星河的古迹文物。
县城北面凤凰窝汉墓群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证实嵩明是滇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与孟获结盟的“古盟台”至今尚存;明代著名医药学家、音韵学家、诗人兰茂的一首《早梅诗》将中原音韵引入南疆,开云南普通话之先河,比《本草纲目》还早120余年的《滇南本草》,更是誉满全滇,流传百世。
嵩明花灯源远流长,绚丽多姿,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一朵艳丽的山茶花。
积累深厚的人文资源和崇尚教育、文化的社会风尚,传承着别具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审美情思,有“龙狮之乡”、“花灯之乡”的美名。
民风民俗的作文 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平坝,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建有多种居民,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
石头房:多建于山区,镇巴、安康、西乡山区很普通遍,顾名思义,石头房以石为基本材料。
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油页石板。
石头房经风耐雨,造价低廉。
竹木房:四壁用圆木垒成,并留有门窗。
屋顶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条结成以蓼叶覆盖。
有的人家在横梁上架木,上铺密竹,抹上灰泥,成为顶楼,上置火塘,用以炽烤和存放粮食。
竹木房多建于抹边及山坳,南郑、宁强和城固等山区常见。
吊脚楼:多建于沿江集镇。
吊脚楼以木桩或石为支撑,上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
屋顶铺瓦或茅草。
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
吊脚楼是远古巢居的发展。
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见于平坝城镇。
三合院有正房3间,中间为堂屋,东西为厢房2-3间。
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来吃饭、歇脚。
厢房开间比正房小,两端有围墙相连,墙中间朝南开门。
四合院由正房、厢房和过门房组成,中间有一天井,比三合院更讲究。
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砖石、木料为基本材料,大门多向南。
忌朝西。
随着款方经济的发展,农村砖房和城市楼房日益多起来。
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分,不得过满。
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在用饭过程中,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只顾自己吃饱。
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
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喷喷作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
不要专据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囵的喝汤,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菜汤。
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瞻渍的肉酱。
夏至北海人习俗,都会买荔枝跟狗肉来吃。
北海每逢大的节日或庆功典,都有舞龙、舞狮、烧炮助兴及送红包的习俗,为的是讨个吉利和讨个热闹。
交通。
北海的交通四通八达,交通工具也是多样化、现代化和豪华化。
婚俗。
北海旧的婚俗和家一样,也有哭嫁的习惯,并且还充满了迷信色彩,只能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来回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的婚嫁实行的是新人新风尚。
7月14鬼节---北海风俗. 北海每年的农历7月14,称为鬼节。
家家户户杀鸡杀鸭烧香拜神拜祖宗。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写平坝的作文200字
元上都遗址怎么没了 当年被谁烧的 是不是朱元璋
元上都遗址还在的,元上都遗址位于锡林浩特市南面的正蓝旗。
元上都遗址呈方形,站在城外的台基上,依稀可以辨认出房屋当年的格局。上都城周长约9公里,分为外城、内城、宫城三重,其中宫城是整个建筑的重中之重,是皇帝和后妃们夏季避暑时的居住之地,风格以自然为主。
内城和外城则是官吏们的居住地。此外,在都城附近还有一座面积很大的御花园,有竹经楼台,大理石宫殿,奇花异卉,原本还放养了一些麋鹿等动物,以供帝王游猎。
扩展资料:
元上都遗址的文物遗存
外城
外城整体呈曲尺形,围绕于皇城之西、北两面扩建而成,西、北两面墙长2220米,东墙长815米,南墙长820米。?
占地面积约288公顷 现存城墙底基宽10米,顶宽2米,存高约为3-6米。外城自西门北侧225米处,斜向修一条东西向的隔墙至皇城北门瓮城西墙,将外城分为皇城以西、以北两部分。隔墙基宽3米,残高0.7-0.8米,顶宽2.05米。?
城墙均为黄土夯筑,夯层厚约20厘米左右,薄厚不均,夯实程度不若皇城,外表未有砖石包砌。 共辟有四门,南墙一门,西墙一门,北墙两门。 外城四周围绕有护城河遗迹。
皇城
皇城平面近方形。东墙长1410米,西墙长1415米,北墙长1395米,南墙长1400米。占地面积约164公顷现存高度多在6—7米左右,墙基宽12米,顶宽约5米,向上渐斜收。四墙外侧筑有马面,每面墙6个,共24个。
马面底宽12米,凸出墙体约5.4米,现存高度约5.8米中间为黄土夯筑,内外两侧均用自然石块包砌,石墙约厚0.5-0.6米,外侧石块略平整。
石砌墙体底部挖有基槽并建有斜坡状墙基。皇城城垣辟有六座城门,南北墙正中各开一门,皇城东西墙对称各开二门。皇城西墙和北墙瓮城门西侧外,发现有明显的河沟遗迹。河沟距城墙约25米,宽约10米。
宫城
宫城平面近方形。东墙长605米,西墙长605.5米,北墙长542.5米,南墙长542米。占地面积约32公顷四面均存有高度不同的夯土墙体,最高5米,墙基宽10米,顶宽5米。
部分墙体存有包砖中间为黄土夯筑,内外两侧包砌青砖。砖墙底部垫有石条或片岩做基础。有东、西、南3座城门城墙外侧挖有闭合壕沟。?
关厢
东关长约800米,并向东北方延伸;南关长约600米,与滦河南面的建筑相连,今河岸还存有连接两岸的石桥基础;西关向西延伸约1000米;北城墙外侧无建筑及街道遗迹,因外城北部为帝王游幸的宫苑之故。
在距离北墙一公里以外的山麓,有大片建筑遗迹,多为整齐排列的小型建筑物,有的各自组成一个建筑区,建筑区内有主要干道及小路整齐布局。在这些建筑址内仅可看到用石块垒砌的墙基,地表很少有遗物,仅在靠南边的一些建筑物内见有残瓦及泥塑佛像碎片,应是一座小佛寺遗址。
百度百科--元上都遗址
嬴政、刘邦、李世民、忽必烈、朱元璋,他们都喜欢吃什么
中国的饮食文化渊源流长,承载着各地的风土人情、 历史 人文、烹饪特色、味蕾喜好和乡愁记忆……那些被老百姓以 美食 的方式纪念颂扬的圣皇名臣,流芳百世,家喻户晓;那些被帝王亲自品尝、称赞推荐的佳肴,不断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具有千年不衰的强大生命力,广受民众欢迎。
秦始皇与凉皮
凉皮很多地方都有,但为什么陕西凉皮这么出名的好吃呢?因为那里是凉皮的发源地,由于秦始皇的青睐而成为皇家贡品,制作工艺不断改进,花样多而精,风靡三秦,继而飘香中原、大江南北两千多年。
秦镇,又名秦渡镇,位于西安鄠邑区(户县),曾是西周的京畿之地。相传,有一年秦镇一带大旱,稻谷枯萎,收割后的大米又小又干巴,无法纳贡。有个叫李十二的农民把这种米碾磨成米浆,上笼蒸制出米皮,切细条加调料,进献朝廷。秦始皇尝后龙颜大悦,免去了当地的年赋税,指定秦镇凉皮为贡品,日久天长成了久负盛名的传统小吃。《长安县志》和《留坝县志》描述(陕南)汉中米皮的起源也有类似与秦始皇相关的故事。
凉皮分为米皮和面皮两大类,米皮是用大米磨浆蒸成,面皮是用麦面洗浆蒸成。凉皮开胃除腻,去湿消暑,降火解乏。《本草纲目》上说:米能养脾,麦能补心。脾好了,人健朗;心好则人实诚,自古秦人就得天独厚。
白如玉的皮子浇上红亮的油泼辣子,再佐以脆嫩的豆芽、黄瓜丝或芹菜,色香味俱全。柔滑爽口的秦镇米皮用当地出产的籼米制成,汉中热米皮则软糯香辣。沃野千里的关中多是小麦做的面皮,弹牙耐嚼,有的还混搭蜂窝状吸满了汤汁的面筋(呱呱),酸辣鲜香。韧性十足的宝鸡岐山擀面皮,真可谓够味带劲儿!还有烙面皮、麻酱凉皮、魔芋凉皮、黑米凉皮、绿豆凉皮……在甘肃、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这种用面粉浆汁蒸出来的面皮,称为酿皮,是颇受喜爱的特色 美食 。
凉皮价廉物美,方便快捷,可凉拌,也可热炒,四季可食。婚丧嫁娶,或是各种喜庆节日,凉皮是当地宴席中必不可少的。凉皮投资小、利润大、回报快,成为小吃经营的主项之一。祖传秘方,民间高手,调味因地因人而异,各有千秋。
刘邦与紫阳蒸盆子
紫阳蒸盆子是最早发源于陕西省紫阳县汉王镇的著名传统小吃。流传甚广的是其始创于汉刘邦时期的传说。当年刘邦带军夜行至汉王城,乡民们准备大摆宴席款待,可是军队第二天就要出发,按部就班地烹饪已来不及了。聪明的厨师将猪蹄、母鸡、鱿鱼和黑木耳、莲菜等加入调料,一起放入大乌盆,用大火蒸制一夜。清晨,士兵们闻香而醒,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吃了个底朝天,个个精神焕发。刘邦大为赞赏,问此菜为何名。厨师以前也从未这样做过,正为难时,看见桌上的大乌盆,灵机一动说菜名叫“蒸盆子”。
紫阳蒸盆子先是汉江艄工歇脚欢聚时的烩菜,后来发展成为除夕团圆饭上的压轴菜。选材讲究,做工精细,程序复杂。主要用料全部来自当地土产,全鸡(土鸡)、猪蹄、莲藕、红白萝卜、黄花、木耳、香菇、蛋饺、水发墨鱼及其它干菜,主要用具为当地产的大乌盆,蒸煮时必须用土灶、竹柴火,蒸煮时间必须达到8小时以上。
万种滋味汇于一盆,醇厚鲜美。元宝形的蛋饺,寓意“四季发财”,做成“金鱼”型,寓意“连年有余”,蒸盆子象征团圆吉祥、富裕兴旺。招待贵宾、操办红白喜事,宴席上才有这独占鳌头的贵重菜。为至亲好友归来接风,或出远门壮行,也做蒸盆子表达盛情厚意。
唐太宗的笋宴、美酒和汤面
“尝鲜无不道春笋”,自古被视为“菜中珍品”的它,肥嫩鲜脆,营养可口。唐太宗很喜欢吃笋,每逢春笋上市,总要召集群臣吃笋,谓之“笋宴”。他还用笋来象征国事兴旺、人才辈出,犹如“雨后春笋”。贞观一朝,猛将谋士,人才济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皆为其中的佼佼者,史称中国最清明王朝的宰辅将相群英会。唐太宗“驱驾英材,推心待士”,纳谏如流,唯才是举,君臣关系极为融洽。柳宗元的《龙城录》载,太宗在宴席上特赐“醋芹”给魏徵,因为那是他最爱的小菜。平素不苟言笑、直言进谏的魏徵大喜,饭还没吃,就把醋芹吃个精光,眉飞色舞,谈笑风生。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从高昌国(吐鲁番)获得马乳葡萄和葡萄酒酿造法后,不仅在皇宫御苑里种葡萄,还亲自参与酿制,酿出了八种色泽的葡萄酒。“芳辛酷烈,味兼缇盎。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宋《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葡萄酒的酿造从宫廷走向民间,葡萄的栽种随之普及。大唐是中国葡萄酒酿造史上的辉煌时期,之前常喝米酒的唐人都爱上了这保健养颜的葡萄美酒。
陕西周至县翠峰山下为秦王李世民遇仙之地,“索姑青茶恭迎唐王”的传说就源自这里。太宗登基后赦封索姑为“全贞娘娘”,而索姑为他做的翠峰饦饦(面片汤),也成为宫廷的御宴之品,在西北地区广受欢迎。这位修道成仙的索姑,在《关中胜迹图志》、《陕西通志》、清代周至县令邹儒的《恒州偶纪》中都有记载。索姑坐化古崖的蜕骨洞遗址尚存,翠峰山顶的索圣母祠从唐至今香火不断,民间称仙姑为“送子娘娘”。
太宗对“少林八宝酥”情有独钟,赞其为“稀世奇味”,可惜八宝酥的精髓秘方在唐以后就失传了。
唐太宗到麟游九成宫避暑,去乡间视察民情时,很爱吃细劲滑润的血条面。此面因选取新鲜猪血(或羊血)和面制成,上笼蒸熟后晾干保存,故风味独特。也因制作过程复杂麻烦,其它地方没人能做。由于皇上喜欢,当地百姓更珍惜。千百年来,麟游县人把血条面的手艺代代传承了下来,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
宋太祖与羊肉泡馍
最具关中风味的美馔,是大名鼎鼎的羊肉泡馍,浓香扑鼻,肉嫩汤醇,馍韧入味,暖胃耐饥,补气强身。豪爽的西北汉子端着大海碗,一个个吸溜着埋头苦干,酣畅淋漓的吃相羡煞旁人。
西周时曾将牛羊肉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古称“羊羹”。牛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唐肃宗(757年)借来大食(阿拉伯)军队与唐军一道平息了“安史之乱”。长安人看到大食兵常以羊肉汤拌“饦尔木”(Turml)饼吃,这大概是(羊肉泡馍)“饦饦馍”的前身吧?但最为人津津乐道且影响广泛的是宋朝皇帝赵匡胤无意中发明羊肉汤泡馍的故事。
宋太祖赵匡胤年轻未得志时曾有一段艰难岁月。相传在某个冬天,他流落到长安,身无分文,只剩下两块干馍,硬得咯牙、难以下咽。恰巧,街边有家小店正在煮羊肉,他向店主讨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把馍掰碎泡软,这鲜美的“汤泡馍”,让赵匡胤浑身发热,饥寒全无,精神大振。
十年后,赵匡胤当了大宋的开国皇帝,尝遍世间美味,却唯独忘不了那碗香到心里、暖透全身的羊肉汤泡馍,他让御厨做了几次,总觉得不是当年的那个味儿。
赵匡胤外出巡察,行至长安,又来到曾流浪的那条街,他下御辇直奔店铺,吩咐来一碗羊肉汤泡馍。皇上驾到,惊喜慌张了小民。店主把妻子匆忙中烙的死(未发酵)面饼掰碎,浇上羊肉汤又煮了煮,放入菠菜、粉丝,又加上几片羊肉,配好调料,端给皇上香气四溢的满满一大碗。赵匡胤尝了一下,久违的味道找回来了,立刻大快朵颐。吃完后全身舒畅,心满意足的皇上当即重赏了店家。
很快,皇帝来吃羊肉泡馍的事传遍了长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尝美味。很多饭店也如法炮制,生意火爆。尤其寒冬之际,人们都想像赵匡胤那样暖和暖和身子,提一提精气神,再加上流传的故事颇为励志,羊肉泡馍成了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喜爱的 美食 。看上去简单粗犷,实则从高汤的调制、煮肉的工艺到干馍的制作都特别讲究,被誉为“天下第一碗”。连大文豪、 美食 家苏东坡都夸赞:“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和子由除日见寄》)。
忽必烈与涮羊肉
凛冬寒夜,罡风飞雪,屋内热气氤氲,鲜香扑鼻。亲朋好友围坐着吃火锅涮羊肉,喝酒话家常,既暖身滋补又温馨惬意。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周代的鼎器应是火锅最早的雏形。三国魏文帝曹丕的“五熟釜”,即分五格同时煮不同食材的锅,堪称“鸳鸯锅”始祖。至唐朝已有了铜制的“暖锅”。之后千百年遍及大江南北,四川的麻辣,闽粤的海鲜,湖北的野味,北京的涮锅……火锅融合著千家万户团圆的年节气氛,被誉为寒冬里的“席上春风”。
羊肉暖心胃,壮元阳,补气血,祛寒健身,是冬令进补的好食材。“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乃北方游牧遗风……”(《旧都百话》)。据考证,内蒙赤峰出土的古人围着火锅席地而坐的壁画,画的正是辽代初期契丹人吃涮羊肉的情景。澶渊之盟后宋辽百年无战事,经贸往来频繁,北宋出口茶叶丝绸,肥美的辽羊颇受大宋官民喜爱,东京开封城的酒馆冬天就有火锅应市。南宋文人林洪的《山家清供》详细写了涮兔肉的过程,并强调涮猪羊肉的方法亦同。蒙元入主中原后,带来了中国食用羊肉的高峰,羊肉的做法也多样化,其中的“生爨(音cuàn)羊”即是现今涮羊肉的前身。清朝乾隆皇帝每到冬至,都要吃鸡、羊肉和口蘑的火锅,这位长寿帝办的“千叟宴”就有1550多个火锅。羊肉火锅也是充满市井烟火气的平民化饮食,《清稗类钞》载:“京师冬日……均以涮羊肉为快。”
流传最广的还是元世祖忽必烈与涮羊肉的传说。当年忽必烈率军南下,正安营扎寨、准备晚餐之际,前线传来战报,来不及炖羊肉了,但也总不能饿着肚子打仗啊!在忽必烈催促下,厨师飞刀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到沸水里一涮,捞出来撒上盐。将士们飞快吃完,匆匆上马迎敌。忽必烈对此做法大为赞赏,不仅快熟不延误战机,而且格外鲜嫩好吃,从此军中常做涮羊肉。
忽必烈定都北京,他喜爱的涮羊肉上了豪华的宫宴。涮羊肉的铜锅,盖上盖儿如蒙古包,打开盖儿又如蒙古骑兵的军盔。据说马可?波罗在元朝皇宫里吃过这种蒙古火锅,所以英文对涮羊肉的翻译就是Mongolian(Hot Pot),而日本人、韩国人则干脆把火锅叫做“忽必烈”。
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又译为《东方见闻录》),提到宴饮器具非常之多又“极其精致”、“东方的黄金国里,居民们喜欢吃奶冰”,还有“面条”,可惜查无火锅的记载,也可能不同版本有删节,这部奇书尚存争议,但民间传说的强劲力量也不可小觑,具有补充参考的史学价值。
涮羊肉不是乱炖慢煮,肉片切得薄如纸又匀溜,烫熟变色,即可夹出蘸芝麻酱等调料吃。正宗的涮羊肉讲究铜锅清汤,底汤里就放点葱、姜、枸杞、海米而已,吃的是羊肉的鲜,大自然的味道。最后再涮点白菜、豆腐、粉丝清口。所以涮羊肉对肉质要求非常高,早年间老北京好的羊肉馆选的都是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羊,醇香不膻,细嫩鲜美。
朱元璋与白银如意
他是穷苦的放牛娃,家破人亡的孤儿,四处讨饭的小和尚,一次竟饿晕在路边,幸亏一位好心老婆婆救了他,这碗用烂菜叶、馊豆腐和剩饭粒儿做的食物,成了他心中的美味——珍珠翡翠白玉汤。
这位风餐露宿的云游和尚,后来成了一统天下的开国皇帝,南征北伐,收复了中原汉人丢失四百年之久的北方屏障——燕云十六州,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1398年6月)。
这一切是在他40岁生日前夕(1368年秋)实现的。在犒劳群臣的庆功宴上,朱元璋点名要吃“白银如意”。御厨一下子懵了,从没听说过,也不知怎么做,只有熟知皇上生活习惯与饮食爱好的皇后马娘娘明白,便把具体做法告诉了御厨。
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的义军,因其面相奇异、作战勇猛又粗通文墨,得到郭子兴的赏识,成为元帅的亲兵九夫长。派他带兵打仗则每战必胜,有勇有谋,能力非凡,乃奇才福将也!于是,郭子兴将养女马大**(马秀英,即后来的马皇后)许配给他,25岁的朱元璋成了元帅的上门女婿。
帅府的家厨做得一手好面食,其中有一款就叫“白银如意”,是用发酵的面粉和碱水揉匀揉透,去掉酸味再掺上白糖急火蒸熟的。雪白如银,形似棉桃,柔润丰盈,顶部“开口笑”,如花蕾绽放,又名“开花馍”、“开花馒头”。
饱受饥寒之苦的朱元璋从没吃过这么好的蒸食,暄软细腻又柔韧筋道,越嚼越爱,有浓郁的麦香,淡淡的清甜。搭配菜和稀粥来吃,也是有滋有味。这寓意吉祥美好的“白银如意”就像他面如满月的新娘,颠沛流离、一无所有的他终于迎来了生命的春天,从此有了温暖的家。
实诚贤明的妻子始终竭力辅助支持他,不仅体贴入微、婉言规劝,还一心为他排忧解难。马秀英“怀饼救夫”传为佳话,马大脚(没缠足)背着受伤的丈夫逃离险境更是感人,出生入死,患难与共,夫妻恩爱,情深义重。登上帝位,朱元璋多次向群臣称道皇后的淑德,将之比作“芜蒌豆粥”、“滹沱麦饭”(《后汉书·冯异传》)。虽已是九五之尊,但仍是家常的平民饭菜吃了更舒服,踏实自在。
庆功宴将近尾声时,皇上爱的“白银如意开花馍”端出来了。大臣们品尝,连连夸好。朱元璋望着马秀英,点这款面食也是对旺夫的贤内助的敬意,心领神会的发妻向夫君含笑点头……
传说馒头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晋书·何曾传》中就有“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的记载,意思就是蒸饼上不蒸出十字裂纹就不吃。这种发酵后蒸开裂纹的“开花馍”,其实更像开心果。明代彭大翼在《山堂肆考·饮食卷二》中提到了,唐代武则天令宫女采百花和米蒸糕,以赐重臣。 清末慈禧太后每日的早点还离不开“白银如意”呢!开花馒头是开封人节日和宴席点心,是陕西村民馈赠亲朋的礼品,山西的一些村县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蒸开花馍。
开花馒头的制作工艺相当严格。要做出蒸制中自然开瓣的正宗花馍,讲究的是一个“发”字,发酵充分是关键(面发到原来的两倍大),面和好后还需经过两次发酵。和面的手艺、揉面的力道也很重要。不用酵母、不用泡打粉,采用古法的老肥(面引子)发面,传统的风味天然香醇,更有嚼劲儿。越是看似简朴、无花哨的面食,越能考验功夫是否到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