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马尼亚岛的天气_塔斯马尼亚岛介绍
1.澳大利亚的一年四季天气如何啊?
2.奥大利亚天气一年四季气温
3.英国的库克船长发现了哪些地方?
4.分别分布于东、西、北、南半球的气候有哪些?
澳大利亚的一年四季天气如何啊?
澳大利亚12-2月为夏季,3月-5月为秋季,6-8月为冬季,9-11月为春季。年平均气温北部27℃,南部14℃。
澳大利亚跨两个气候带,北部属于热带,由于靠近赤道,1月-2月是台风期。澳洲南部属于温带。澳洲中西部是荒无人烟的沙漠,干旱少雨,气温高,温差大;在沿海地带,雨量充沛,气候湿润。
澳大利亚的约70%的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中部大部分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
扩展资料:
澳大利亚干旱肆虐
久未缓解的干旱严重威胁澳大利亚的农业安全。由于降雨减少,农民面临干草和牲畜饲料不足的问题。
严重的干旱天气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澳大利亚农业研究所警告,蔬菜、肉类和加工食品等商品的价格将会飙升。历史数据表明,澳大利亚在2002年至2003年干旱暴发时,食品价格上涨4.5%,2005年至2007年旱灾期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12%。
由于干旱,越来越多的袋鼠在丛林中难以觅食,被迫成群结队前往农场甚至居民家后院寻找食物,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百度百科-澳大利亚
人民网-干旱肆虐威胁澳大利亚农业安全
奥大利亚天气一年四季气温
澳大利亚一年四季气候宜人。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外游成为游客们喜爱的休闲度方式之一,其中澳大利亚是许多人会选择去的目的地之一。这里四季皆景、气候宜人,有各种有特色的文化。澳大利亚一年四季的温度是北部27℃,南部14℃。澳大利亚12—2月为夏季,3月—5月为秋季,6—8月为冬季,9—11月为春季。
澳大利亚跨两个气候带,北部属于热带,由于靠近赤道,1月—2月是台风期。澳洲南部属于温带。澳大利亚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和魅力,让人流连忘返。无论你选择哪个季节去旅游,澳洲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澳大利亚背景简介
澳大利亚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简称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和海外领土组成。东濒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北、西、南三面临印度洋及其边缘海。总面积769200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36735千米。
澳大利亚为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国家,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和出口国。农牧业、矿业为传统产业,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发展对外贸易,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澳大利亚
英国的库克船长发现了哪些地方?
最有名的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他也进一步绘制了非洲地图,临死前发现了夏威夷。具体资料如下。詹姆斯·库克是一位因进行了三次探险航行而闻名于世的伟大探险家。他给人们关于大洋--特别是太平洋的地理学知识增添了新的内容。他还被认为在通过改善船员的饮食--包括增加水果和蔬菜等来预防长期航行中出现的坏血病方面也有所贡献。
目录
简介
库克的青年时代
第一次航行(1768~1771)起航
发现大岛
夏洛特皇后湾
返航途中
第二次航行(1772~1775)
第三次航行(1776~1780)
参考书籍简介
库克的青年时代
第一次航行(1768~1771) 起航
发现大岛
夏洛特皇后湾
返航途中
第二次航行(1772~1775)
第三次航行(1776~1780)
参考书籍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詹姆斯·库克
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1728年10月27日-1779年2月14日),英国著名探险家、航海家和制图学家。
编辑本段库克的青年时代
库克于1728年在英国诞生。青年时期曾在运煤船上工作,后来在英国海军服役(1756—1763);在海军服役期间,他曾奉命对北美的圣劳伦斯河,纽芬兰的一部分等地进行过很多沿岸勘测工作,并在这些艰苦的工作中铸造了他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秉性。他绘制了很多地区的海岸线图,并对北美大陆东海岸很多地区作了精细的考察,这些出色的成绩使他获得了卓越的海图绘制家的声誉。 库克成长的年代,正是西方探险高潮迭起的时期。1767年发现了塔希提岛的沃利斯探险队宣称,他们曾在太平洋上的落日余辉中瞥见过南边大陆的群山;接着英国极负盛名的空想探险家亚历山大·达尔林普尔又很快计算出这个大陆的人口为五千万。这一发现震动了整个欧洲。因为很早以来,甚至远在古希腊,所谓南方大陆问题便一直是学者们长期讨论的焦点。有一种理论认为:北半球大陆较多,由此从平衡地球重量的角度来看,南半球也应有一块大的陆地。否则地球由于失去均衡,自转便必然出现左右摇晃的现象,而事实上地球自转一直很稳定,由此可以猜想:一定存在一块南方大陆。另一种理论则更进一步地发挥了这个猜想,认为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区,还有一块更大的土地。而当时一些人则认为:所谓的南方大陆就是当时已经发现的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与新西兰的综合体。英国对沃利斯探险队的这一发现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为了赶在别国之前抢先发现和占领这块大陆,扩大英帝国之版图,英国选派库克出海远航,寻找这个带有神奇色彩的南方大陆。
编辑本段第一次航行(1768~1771)
起航
库克的第一(红)、二(绿)和三次(蓝)航海路线
1768年8月25日,库克乘坐远航船努力号从英国起航。这艘船重达386吨,是曾经在北海上使用过4年的运煤船。因而,努力号稍显陈旧,装备也不令人满意,库克没有计较这些,仍对此次远航充满了信心。努力号通过普利茅斯海湾和英吉利海峡驶向大西洋。他们在马德拉群岛稍作停泊后,随即驶向南美洲,穿过合恩角,最后抵达塔希提岛。但这已经是他们从英国出发后11个月的事情了。 他们抵达塔希提岛时,正是1769年的夏季。这里阳光强烈,万里晴空,马塔维海湾水平如镜,这正是进行科学勘测的黄金时节。一天,天空中出现了极为难得的金星凌日,整个探险队都沸腾起来,队员们都竞相去观看这一稀罕的天象;岸上一群英国科学家正簇拥着两台临时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以计算日地距离;而一些海军官员也上来凑热闹,七手八脚地帮着移动望远镜。而此时的船长库克关心的却是另一件事。临行前,海军部曾给他指示,要他完成这次天文观测后,不失时机地起航去执行一项密封下达给他的更为重要的使命。他望了一眼沸腾的人群,默默地走进船舱,打开了密封文件,一行清晰的文字便立即进入了他的眼睛:“鉴于在沃利斯上校最近发现的一块土地以南还可能存在一个大陆……你应一直向南航行到南纬40°,以找到这块大陆……如在此次航行中未能发现该大陆,你应继续向西搜索。”库克看完后,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 1769年7月13日,科学家们终于结束了对金星的观测,库克便立即下令起航向南驶去。他们花了一个月时间通过了一群岛屿,这些岛屿间水面很窄,努力号不得不绕来绕去, 第一次远征
费了一个多月时间。库克把这一群岛命名为社会群岛。尽管绕过了社会群岛,然而南方大陆依然踪影全无,库克不禁暗暗着急起来。努力号船上有个僧侣对这一带海域很熟悉,但问起南方大陆时,他依然是一无所知。8月上旬一过,天气开始变冷了,努力号继续向南航行。到了11月初,努力号已通过了南纬40°,然而南方大陆仍然是毫无踪影。这时天气越来越坏,海上风浪也愈来愈大,这对努力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库克心里很清楚:如果继续南行,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下令改为向西航行。又过了一个月,他们看到洋面上漂浮着海草和木头,海鸟也成群地在天空中飞翔,显然他们前面即将出现一片陆地。库克根据地理位置很快判断出,这就是荷兰探险家在一个世纪前发现的新西兰。
发现大岛
10月7日,他们终于看到了被森林覆盖的群山,这里显然是个很大的岛。是否这里便是所谓南方大陆的边缘部分,库克自己也弄不清,他决定先到岛上去看看再说。 努力号围着海岸绕了很大一阵子,最后才在一个深水湾中下了锚。他们很快发现,这里有几处烟火,在寂静的山林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有人居住,并且很可能是土著。库克命令探险队员们不要开枪,以免惊动了这些土著。他们把自己的皮带,白兰地酒等作为礼物送给这些土著;僧侣向导图派埃能听懂一些土著的话,并向土著们解释了探险队的意图。土著们也很高兴地送给了他们一些新鲜水果 库克船长铜像
和蔬菜。但第二天,糟糕事情发生了。一个队员看见一只野兔踯伏在草丛中,举枪便打,却误伤了一个土著。这一下几十个土著纷纷拿着石块、棍棒向探险员们扑来。图派埃见势不好,连忙拖着几个队员上了小舟,回到了大船上。显然,这个地方是无法登岸了,于是库克带着几个队员划着小船另寻登陆点,这时又有两只土著的独木舟向他们划来。图派埃向他们喊话,要他们靠过来,并保证不伤害他们,可是几个土著还是害怕了,掉转船头便逃。库克急了,命令开枪,最后打死了几个土著,可他们也不敢贸然登岸。10月11日,库克和船员们几经周折,终于设法上了岸。 但上岸之后,他们却大失所望,这里没有供应任何一样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更没有什么新鲜蔬菜。因此库克把这次登陆的地方叫做“贫穷湾”。 岛上有一种土著叫毛利人。他们都身材高大、体格结实、头发卷曲、肤色红综。跳舞时,毛利人挥舞着手中的武器,歪扭着嘴巴,伸出舌头,翻着白眼,有规律地从左边跳到右边。有时用粗哑的声音伴唱,意在相互打气,并恐吓敌人。毛利人这种坚韧、勇敢和率直的性格吸引了库克,他注意到这种毛利人与塔希提人有很多文化和体型上的相似性。他们甚至许多观念和风俗都相同,而且最令人吃惊的是:他们语言也有诸多类似之处。因此库克确信:毛利人和塔希提人都属于同一民族。 直至今天,毛利人的真正源地仍然是个谜。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毛利人真正源地在于塔希提北面的马克萨斯群岛。他们很早就在那里生存繁衍,后来乘坐独木舟来到了新西兰。而人种学家则认为这种土著来自于东南亚,或印度。还有些考古学家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设想:这种毛利人真正祖先在亚洲,他们在几千年前由亚洲通过白令陆桥到达美洲,再从南美的西北海岸来到了新西兰。 库克在岸上只作了短暂的停留,并作了几天的考察。他发现这里不大可能是南方大陆的延伸部分,于是决定继续南行。这样努力号又一次驶过了南纬40°;然而仍未发现这里有什么南方大陆。于是库克下令改为向北航行,最后驶到了新西兰的北角。在新西兰北角,探险队稍作休整和补足淡水后继续前进,并于12月下旬绕过了北角。 海上天气开始变坏了,海上狂风大作,巨浪滔天,船行十分困难。努力号在波浪中不断地剧烈抖动着前进,终于抵达了新西兰的西海岸。为了绘制好这一地区的海岸线图,库克不管风浪如何险恶,仍然迎着风浪向南探索。他坚持按自己测量的结果来绘制每一英里的海岸线。随着努力号的前进,渐渐地,地图上的新西兰外形越来越不像是一片大陆,而更像是一个弯刀状的岛屿。而努力号则按逆时针方向围绕着这个岛屿航行。
夏洛特皇后湾
1770年1月14日,努力号掉头向东,完成了一个圆形航线。库克忽然发现了一个很宽很深的海峡,并有一片碧绿的多山的陆地在向南边延伸。他感到很惊讶,这显然表明新西兰不是单一的岛,而是两个岛。但不久努为号就遇到了一个小障碍,船上的帆具坏了些,船速也慢了下来。库克下令把努力号开进一个被他命名为夏洛特皇后湾的小港内停泊整修。这个避风港内到处鸟语花香,清泉淙淙,遍地长满了野芹和抗坏血病的药草。库克见了,满心欢喜,他立即把夏洛特皇后湾宣布为英国所有。 在夏洛特皇后湾修整了几天后,努力号又扬帆向东,紧接着又穿过了一个狭长的大海峡,这个海峡就是现在的库克海峡。努力号朝南按顺时针方向绕新西兰的其余部分继续航行。库克想弄清楚新西兰的确切形状到底是什么样,结果他完成了一个8字形的海岸航行线。1770年3月底,库克再次回到了夏洛特皇后湾,他画出了第一张清晰的新西兰群岛图。这张图线条明朗,极为准确,为后来许多航海家所称道。 库克对他所发现的新西兰进行宣传,希望英国尽快实现对此的殖民占领。他在日记中说:“如果有一个勤劳的民族在此定居,他们不仅很快就能有生活必需品,而且还能拥有大量的奢侈品。”这实际上是在替殖民活动作宣传,也反映了当时英国隐在探险和开发新大陆背后的殖民扩张的真正目的。尽管库克作了大量鼓吹,但当时的英国仍然没有力量来新西兰进行殖民扩张。直至18世纪60年代,真正的殖民活动才开始;1840年,新西兰为英国所有,成为英国很重要的一个殖民地。
返航途中
库克感到极为失望的是:整个航行过程中,始终未找到南方大陆。他自己也开始渐渐怀疑起这个南方大陆的存在性了。库克不像哥伦布那样爱好想象,他更多地相信探险的起初结果。他想向东航行,从南太平洋回英国,以证实这个长期纷争不休的南方大陆纯属乌有;而且他自己也这么看。但当时南半球冬季即将降临,手下的海员也希望返航回家,库克权衡再三,还是决定返航。在返航中,库克又有了个新的想法,他知道他们将很快遇到澳大利亚这个未经绘制的大陆。他很想先去澳大利亚看看这块陆地的情况,因为当时还没有一个欧洲人看到过澳大利亚的东海岸。 19天之后,海平线上隐约露出了陆地的阴影。船员们顿时激动起来,因为他们又来到了一块新的大陆。为了找到一个好的海湾停泊努力号船,库克下令继续沿澳大利亚海岸向北航行。他们欣喜地看到陆上翠色喜人,显然这个新大陆是一块富饶的土地,而并不像荷兰人所说的那样荒凉。1770年4月28日,探险队终于找见了一个风平浪静的海湾,努力号便在这里停泊下来。他们在这里发现了许多鲡鱼,库克于是给它取名为鲡鱼湾;后来又更名为植物湾,因为在这里他们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 在植物湾,库克每天在海岸上升起英国国旗,以此表明这个地区归于英国所有,后来他又宣布整个澳大利亚东海岸为英国所有。为了纪念努力号第一次抵达澳大利亚大陆,他把这天的日期刻在了一棵橡胶树上。在沿澳大利亚东海岸的航行中,库克认真地描绘了海岸线图。在海岸线图中,很明显他已经注意到了悉尼这个优良港湾,可是由于时间太紧,他来不及仔细考察,便匆匆而过了。 到了5月下旬,努力号进入了太平洋上最大的暗礁区——大堡礁。这里的暗礁星罗棋布,随处可见浅滩和刀山似的珊瑚群;这个暗礁区沿着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昆士兰热带海岸延伸了1000多英里。努力号进入这片暗礁区后,其厄运就在所难免了。不久以后,努力号终于在一个巨大的珊瑚礁上搁浅了。库克想尽了一切办法,避开这个暗礁,然而由于周围暗礁分布太多,根本无法回旋,故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努力号撞在了暗礁上。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库克下令扔掉船上的一些不很必要的物件:大量的陈旧枪炮、压舱的铁块、石头和腐败食物被抛进了海里,然而却是无济于事。接着更麻烦的事情接踵而至,海水开始退潮,船更重重地压在危险的珊瑚礁上,如果再这样下去,船很可能破裂。等到海水涨潮时,海潮一股股地冲击着船的左舷,整个船身开始倾斜起来。忽然船舱裂开了一个口子,海水从口子里钻了进来,情况十分危急,库克下令开始两部抽水机来抽水,可很快漏进船舱的水便开始漫过抽水机。就在这紧急关头,库克孤注一掷,命令船员合力起锚,摆脱困境。过了一个多小时,船体终于浮了起来,水也不再漏进船舱里了,这使库克和其他船员既感兴奋又感意外。原来起锚时因为用力过猛,锚索竟勾起了一块珊瑚石,它像一个塞子堵住了船上的破洞。库克长长地舒了口气,他赶紧下令让努力号靠岸。在一个河口,船员们对努力号进行了修理。库克见这个河口条件很好,绿草成茵,野兽成群,河中游鱼历历可观,于是下令就地休整。他们在这里过得很愉快,白天上岸打猎,下海;晚上便享受这山珍海味。这里的植物种类繁多,他们集了很多标本;而且也发现了许多珍奇的动物,如大海蛎、袋鼠等。 在这个河口,探险队整整度过了7个星期。8月6日,努力号整修完毕,又开始出海航行了。这次库克吸取了教训,小心谨慎地避开了道道暗礁;终于在1770年8月21日,他们抵达了澳大利亚的北端约克角。库克高超的船海技术在这里得到了出色的发挥。约克角已很接近东南亚了,库克决定由这里通过托里斯海峡到东印度群岛去。很快他们便抵达了荷属港口巴达维亚(即今之雅加达)。库克下令再次整修努力号,努力号经过两年多的远航,损坏很多。然而船员们很不适应这里潮热的气候,一场瘟疫在船员中流行起来,一下子便死去了73人。库克悲痛不已,赶快返航回国。1771年7月13日,努力号经过了3年的远航终于回到了英国。这次航海,他们给世界地图增加了5000余英里的海岸线,这个成绩是辉煌的。
编辑本段第二次航行(1772~1775)
库克的第二次航行的目的,是再次确认南方大陆的存 第二次远征
在。这次他带了两艘船——决心号和探险号,准备在塔希提岛和新西兰建立两个基地。 探险队于1772年7月11日离开普利茅斯,沿一条途经马德拉群岛和开普敦的航线航行。在非洲南部洋面的搜寻发现了一些冰山。“其中一些冰山方圆有2英里,高60英尺。”当船队驶进南极海域75英里(约110公里),由于冰块的阻碍不得不放弃对这一地区的搜索。 后来,决心号和探险号由于大雾而走散,分头向新西兰行进。决心号于1773年3月23日到达了达斯基湾(Dusky Sound),并在次月与探险号会合。 库克一行从新西兰继续向东寻找南方大陆。然后向北驶向塔希提岛。船只抵达塔希提岛时,他们的新鲜食品已吃尽,探险号船员们感染了坏血病。由于塔希提岛的新鲜食品也极度匮乏,库克不得不去社会群岛为返回新西兰做充分准备。两艘船再次失去了联系。库克让托比亚斯· 弗尔诺(Tobias Furneaux)指挥探险号返航回国,而决心号再次南行。 1774年1月,库克到达了有史以来人类到过的地球最南端——南纬71°10′。然后,他又一次环游南太平洋,留迹复活节岛、塔希提岛、新赫布里群岛和新喀里多尼亚,然后再次返回新西兰。决心号于1775年7月30日返航,经开普敦抵达英国的普利茅斯。
编辑本段第三次航行(1776~1780)
库克的最后一次航行是去搜寻传说中的向西通往亚洲的西北航道。 第二次航行之后,库克以海军上校军衔领取年金,退居格林尼治医院。他就这样一边闲居,一边着手写他的回忆录。但这种幽居生活并不符合他作为一个伟大探险家的秉性,很快地库克就感到了这种生活的单调和郁闷。库克曾经凄然地说:“我的命运总是把我由一个极端推向另一 第三次远征
个极端。几个月来我觉得整个南半球都显得太小了。”1776年2月,库克被选为英国学会会员,参加了一些科学讨论会,但他始终为这种风平浪静的生活感到厌倦。海军部的一些官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又派给他一项任务,让他领导一次寻觅西北航道的探险。所谓西北航道,就是指北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神秘航道,它同所谓南方大陆一样,长期以来一直也是个未解之谜。库克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并很快作了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他准备了通常的航海仪器,还带了一本爱基斯摩语词典;他乘坐的船仍然是那艘为他屡建奇功的旧船决心号;此外另一艘重298吨的探险号船则由查尔斯·克拉克船长指挥。库克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航海1776年7月12日从英格兰启航。 1776年12月,决心号和探险号先后抵达了开普敦;在这里作了短时间休整后,两只船折向东南方向横越印度洋,驶向夏洛特皇后湾。中间,经过了塔斯马尼亚岛,库克在那里留下了一批猪供饲养繁殖;很快使这个地方的猪饲养业发展起来。在夏洛特皇后湾库克对这次探险作了周密的和大量的准备工作后,于1775年2月25日离开夏洛特皇后湾,穿过库克海峡,向东北方向驶去,经过友谊群岛抵达塔希提岛。在这里库克作了短暂停留后,又继续北上,寻找美国西北海岸的新阿尔比恩。 1778年1月18日,决心号和探险号抵达了美丽的夏威夷群岛。这里离北美大陆较远,白人还未曾问津于此,库克和他的探险队成了到达这里的第一批白人。在夏威夷停留几天后,决心号与探险号继续北上,并很快接近了阿拉斯加。当时正值北半球冬季,寒风凛冽刺骨,海上也时时出现风暴,有时也大雾漫天,这给航海造成了很多困难。尽管如此,库克仍坚持北上,穿白令海峡,进入北极区,但天气愈来愈恶劣,最后两只探险船为北冰洋上的巨大浮冰所阻,继续北上根本就不太可能。这种情况下,库克下令返航回夏威夷,以待明年夏天再去寻找这条西北航道。 这样在1779年1月17日,决心号和探险号又回到了夏威夷的基拉凯卡湾。库克再一次登上了夏威夷的土地,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受到了夏威夷人的狂热欢迎,夏威夷人把红布披在库克胸上,把椰子汁涂满了他的全身,并在他的周围载歌载舞。同时,夏威夷还把大量的猪肉和蔬菜送给了探险队。原来他们把库克看作一个归来的天神——马卡希基节的主宰神罗诺。 这之后,戏剧性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当库克他们在这里修理船只期间,岛民的礼物源源不断地送来,根本无法阻止。因语言不通,阻止很可能导致冲突。显然这里不能久呆,于是库克匆忙下令离开此地,否则岛民将变得异常贫困,他们把仅有的一点东西都送给了探险队。 可是刚启航不久,海上便起了大风,船帆让风撕开了好几个口子,一根桅杆也给吹折了,这样库克又只好下令重回基拉凯卡湾进行修理。可一回到岛上,他们便发现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岛上的土著再也不来欢迎他们,而且用敌意的眼光看着他们,为了安全起见,库克没有让船员们马上登陆。可土著们居然开始偷他们的东西,这令库克很头疼;13日夜间,探险号上唯一的一只小艇也让土著给偷走了。库克大怒,第二天便带领一批海员冲上岸去,想抓夏威夷王为人质,换回小艇。这一下激怒了土著,他们在河滩上集结起来,以石块和棍棒作为武器向库克他们扑来。情况十分危急,库克开枪打死了一个土著,试图压住土著的攻击。但双方仍然是杀气腾腾。船上的探险队员也拿出枪来助战,为了不扩大事态,库克回头向船员喊话,命令停止射击。正在这时,一个土著忽然冲到他的背后,用长刀深深地戳进了他的背部,库克顿时落到水里,鲜血染红了他身边的海水。夏威夷人和探险队员们都为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呆了! 库克牺牲后,船员们继续了他的未竟之业。再次北上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后来取道好望角回到了英国。库克的死讯传到英国时,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英王乔治三世失声恸哭,为失去这样一位曾为大英帝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伟大探险家而悲痛不已。库克,这位杰出的探险家以他辉煌的业绩永垂青史。 (还有一种说法,在他的第三次航行到太平洋,他被包围在夏威夷的沙滩由一群僵尸,他已经被误认为是祝福晚会,除此,还有麦哲伦,他死于僵尸在菲律宾) 库克死后,他身后留下的记载着每日行程的航海日志,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精确真实的航海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显露出库克船长具有的敏锐特性。库克船长是一位给人类探险考察和制图技艺带来严格标准的杰出科学家。库克的航海实践,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海洋地理知识,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海洋和发生在海洋中多种自然现象的认识。他是继哥伦布之后,在海洋地理方面拥有奠基性发现的航海家。同时,他向人们证实,在远程航海中,水手们并非注定就是坏血病魔的牺牲品。库克在长时期的远航实践中,总结出了通过改善船员的饮食--包括增加水果和蔬菜等方法,来预防由于长期航行船员缺乏维生素C等营养出现的坏血病。这是库克在航海医学上的重大贡献。
分别分布于东、西、北、南半球的气候有哪些?
气候类型 由于热量与水分结合状况的差异,或水分季节分配不同,或有巨大的山地、高原存在,有的同一个气候带内其内部气候仍有一定差异,可进一步划分若干气候类型。例如,大气环流条件不同,同是亚热带气候带,亚欧大陆的东岸是季风气候类型,西岸是地中海气候类型。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 12℃。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成层。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干湿季气候(也称热带草原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干季和湿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带荒漠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干燥。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热带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降水极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其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旱季和雨季。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气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温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即少雨)。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较多,但无明显干季。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较高,年降水量增多.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 亚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内部,包括西亚的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以及南美的格栏查科等地。干旱气候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或因有山地阻挡,湿润的涵养气流难以到达,又兼这里地处亚热带,鼓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半干旱气候属于由干旱气候向其他气候的过度类型。这里的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亚热带草原气候 特点基本与热带草原气候相同,但分布在亚热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稀少。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这种气候在气温、降水的变化上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明显。冬季由于气旋活动影响,降水稍多;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也很大。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温带阔叶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西欧、东亚和北美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也称温带森林气候。 温带草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温带换摸和温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等地。亚洲和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深入内陆,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一般而言,干旱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为250mm以下,半干旱气候则为250~500mm。南美的此类气候区地处西风带的大陆东岸,是西风带的雨影区域,且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西风过山以后下沉,绝热增温,干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降水稀少。 温带沙漠气候 又称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1) 温带大陆腹地沙漠地区的气候。极端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 ,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无雨。夏季炎热,白昼最高气温可达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气温年较差较大,日较差也较大。云量少,相对日照长,太阳辐射强。自然景观多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中亚和中国塔里木盆地属沙漠气候。 (2)温带半干旱气候在干旱气候的,夏季温度比温带干旱气候低,降雨量也比温带干旱气候大。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也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 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极地苔原气候 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极地冰原气候 极地冰原气候。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系、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结构。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出气候带结构,即或是同一个山地或高原,由于其内部坡向、高度与位置等的差异,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