浈江区天气预报15天查询_浈江区天气预卫报
1.气候变化沟通技巧
2.为什么今年冬季最低气温比往年低?
3.欧洲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有何影响?
气候变化沟通技巧
与其他任何复杂的科学与社会问题一样,有关气候变化议题的讨论也存在不确定性。但怀疑论者却常常利用(有时甚至是滥用)这点,对相关政策的出台进行阻挠。作为回应,科学家们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强调和解释这种不确定性。
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科学家之间的沟通方式往往不符合有效沟通的原则。人们很难从其错综复杂的数据中提取出简明扼要的信息。
据英国《卫报》报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与气候宣传和信息网络(Climate Outreach and Information Network)近日联合发布了《不确定性手册》一书,并总结得出了12条应当注重的沟通准则。
1.管理听众的期望
人们总是期望科学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科学其实只是一种为认识世界而发问的方式。因此传播者需要学会管理听众们的期望,并多用类比的方式讲解,从而让听众们明白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而不是气候科学的专属。
2.直入主题
传播者在进入主题之前,经常喜欢先进行一番铺垫。但实际上许多基本问题其实已经得到科学证实了,譬如“气候变化是人类造成的吗?”或者“如果我们再不减少碳排放的话,气候将会产生空前的变化吗?”
3.要明确科学共识
传播者对于气候变化领域的科学共识的.讲述应当清晰明确,且表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人们是否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迫切需要社会行动的问题。使用清晰的图表(如饼图),再找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来转播这些科学共识,并努力找到听众和传播者的价值观契合点。
4.从“不确定性”转向“风险”
大多数人都熟悉风险的概念。它是保险业、卫生部门和国家安全部门的常用语言。对于许多听众(政治家、商业领袖或军方)而言,谈论气候变化的“风险”很可能会比谈论“不确定性”更有效。
5.讲的故事着眼于人类
在未来50年里我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将决定气候的变化程度。因此,我们人类选择做什么、我们以多快的步伐携手行动,其实才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6.了解听众的观点受什么影响
在持右派政治思维的人群中,认为气候变化不确定的比例更高。现在越来越多研究为气候变化传播指明了方向,确保其所用语言更偏向中右翼。
7.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而不是“如果”
传播者在谈论气候变化的预测时,通常的表述是用“结果”不确定的格式。例如:“到2072年海平面上升幅度在25至68厘米之间,平均升幅为50厘米”。如果将其改一下,让时间成为不确定因素,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海平面在什么时候(而不是海平面是否)会上升50cm:“海平面将于2060年至2093年之间的某个时间上升至少50厘米。”
8.利用和故事
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和故事来认识世界的,而非一串数字、概率表达式或技术图表。因此关键是如何把科学报告中的技术语言“翻译”得浅显易懂。在理解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一个视觉艺术家能够把海平面上升更清楚直观地表达出来。
9.突出不确定性的优点
研究发现,如果传播者能够通过针对不确定性重新组织语言,呼吁大家提高警惕,不确定性并不会妨碍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例如,如果及时取预防措施,就可能不会产生损失。
10.有效传播气候的影响
“这一天气是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吗?”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正确。就好比免疫系统较弱的人会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入,却不曾有人问过“是否每一种疾病都是由虚弱的免疫系统所造成的。”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气候变化和一些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只可能增加天气发生的概率和剧烈程度。
11.进行对话而非争论
尽管存在媒体过于关注怀疑论者的情况,但大多数人仍然不重视气候变化这个议题。这意味着对话比辩论或反复喊口号更能有效促进公众参与。
为什么今年冬季最低气温比往年低?
在多数拉尼娜年的峰值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比较频繁,今年也是如此;而且今冬冷空气以西北路径影响我国,总体势力比较强。但具体是不是最冷,需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基于拉尼娜的形成,不少人都认为今年的冬天会比常年更冷,甚至有言论称,今冬将现60年来最冷冬天。
对于这些说法,气象专家早在10月就已经进行了辟谣并给出解释。
就今年冬天而言,专家分析,从冬季整体气温趋势来说,我国除了东北、华北东部还有西藏部分地区气温总体趋势较常年同期偏高之外,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总体接近常年或偏低,但冬季气温起伏比较大,阶段性的变化特征比较明显,冷暖波动比较大。
特别是明年1月前后,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会明显变强。北方地区有可能出现比较强的冰与雪的天气,要注意防范。南方地区受拉尼娜的影响,今年冬季出现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在西南地区的东部,还有江南西部,冬季还是会出现阶段性的雨雪天气。
虽然拉尼娜的出现会对冬季气温造成一定影响,但它想要凭借一己之力让这个冬天变成冷冬还是有点困难的。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影响我国的各个气候要素的关系非常复杂,拉尼娜只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专家分析,我国冬季不仅受到热带海洋的影响,还有冷空气来自高纬地区;而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的变化,包括海冰的变化和积雪的变化,都会对中高纬度的环流系统产生明确影响。
所以,对冬季气候的预测,不能简单凭借某种现象来下结论,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欧洲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有何影响?
2018年入夏以来,欧洲多国持续受到热浪侵袭,各地不断出现创纪录高温。
西班牙国家气象局8月1日数据显示,该国于当日记录到40摄氏度酷热高温。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测,西班牙中、南部地区将在2日和3日继续升温,最高气温可能升至42摄氏度至44摄氏度。
当地气象部门表示,由于大量热空气从非洲上升到达西班牙,导致西班牙气温持续升高。其中西南部、中部和埃布罗河地区尤为酷热。气象专家认为,升温可能一直持续到5日,已向当地居民发出健康警告。
同样受到热浪侵袭的还有瑞士。据瑞士德语广播电视(SRF)2日报道,瑞士创下历史性高温达到30摄氏度,柏油路面温度也可能达到50-55摄氏度。日前,瑞士警方发起“热狗运动”,鼓励狗主为爱犬穿上鞋子,以免在路上行走时爪子被烫伤。
据英国媒体报道,欧洲北极圈也收到极端气温侵袭。卫报援引欧洲气象网站“恶劣天气(severe-weather)”数据称,位于北极圈内的挪威班纳克7月30日测到32摄氏度的气温,挪威其它部分地区甚至测到更高温度。
自七月起,北欧诸国一直受到高温和干旱侵袭。7月18日,持续高温和干旱触发大规模森林火灾,火势绵延瑞典、芬兰、挪威和俄罗斯,以至北极圈内也发现了火情。
英国部分地区于今夏以来持续高温干旱。英国国家气象局7月23日的天气报告显示,英格兰大部分地区气温超过30摄氏度,英格兰东部萨福克郡观测到33摄氏度的高温。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天平均气温20摄氏度以上,家庭空调安装率极低。
与此同时,英格兰部分地区已连续54天没有明显降雨。气象部门数据显示,今夏以来英格兰地区的平均降雨量仅为往年的五分之一,一些地区甚至不到十分之一。国家气象局发言人称,这是英国自1961年来最干旱炎热的一个夏天。
极端炎热的天气对欧洲地区的生产生活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美联社7月31日报道,德国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升至39摄氏度,高温导致莱茵河与易北河水位大幅下降,造成大量鱼类死亡。
报道称,高温同时导致农作物枯萎,收成减少。德国农业部统计,全国不同地区的谷物和油菜收成比去年同期降低20-50%不等,畜牧业也因旱灾影响导致饲料短缺。德国农业部长克勒克纳1日表示,要等到8月底的准确数据出炉后,才能判断是否取大规模救灾行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