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2.《心情预报》大班活动教案

3.怎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4.如何引导小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

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天气预报崇明岛分时_崇明天气预报简笔画

新课标为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明确了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但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使我感到新课标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但没有摸索就没有进步,所以,我在一学期的教学中,小有收获。主要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挂图,来引导学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启迪学生智慧。关于天气符号的教学,在2006年我讲了一轮五遍,最初是先让学生背天气符号,再让他们读天气预报图,后来是教师指导学生边讲含义边画天气符号,赋予简单的符号以生动的内涵然,而后利用媒体进行训练,让学生以天气播报员的身份进行播报天气,开展选秀天气播报员的活动。前后对比发现,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最高,而且掌握得又牢固又灵活。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刚刚将天气符号简笔画画完,便纷纷举起手要求进行天气预报表演,学习的兴致非常高昂。在这项知识的学习上,学生似乎没有优劣之粉。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它正是我们反思和感悟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我感到我们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产生来自明确具体的目标和浓厚的兴趣。而兴趣的产生来自知识内容和教师教学的直观、形象、生动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本身的实用性(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天气预报关注,这是学习的动力,不必再说。我们仅从学习积极性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什么对画天气符号简笔画那么投入。我想,一是关注,二是经验,三是激趣,四是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这几项加起来就折射出老师教学的形象、直观、生动,教学方法的切实和灵活。因此学习效率也就非常好。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引起高度关注的。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正是激趣、启智、培养能力的切入点。多种感官并用,是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法宝和最有效的课堂互动形式。我们在备课时要记住这一点,做课件时要记住这一点,上课和辅导时千万别忘了这一点,教师在学生心中的神圣魅力也都是因为努力关注到了这一点。简单的教学内容处理起来好象比较容易,能否把复杂和深澳一点的知识也形象、直观、生动的再现出来,这正是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向优秀之处升华的关键所在,这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劳动哦。大凡优秀的教师、教授,人们喜欢听其讲课讲演,因为他们个个都能将深澳的知识和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不知不觉把人们引入了知识的殿堂。想让学生爱你的学科么,不懈的努力吧,奋力地去探索和发现吧。形象、直观、生动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多种感官并用是学生学习永远的法宝。总之,要完成新课改的使命,要提高地理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教育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且还必须再教学后用新理念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意境不断升华。这只是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点心得,今后还要不断摸索,以求有好的教学效果。

《心情预报》大班活动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心情预报》大班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情预报》大班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想想、议议、编编心情预报,帮助幼儿理解和体验别人的情绪感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互爱、互助情感。

  活动准备:

 小鸟、小兔、绵羊、松鼠、梅花鹿、小鸭动物课件;猴子、大象、青蛙、刺猬的心情图课件,天气预报。

  活动流程 :引发兴趣——理解体验——发散思维——说心情——画心情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天气,引发兴趣,提出主题。

 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的天气怎样?那明天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呢?”(引导幼儿说出观看天气预报) 师:“电视台里的天气预报是怎样播报的,谁能来模仿一下?”鼓励幼儿大胆模仿,教师给予肯定。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电视台的阿姨是怎样播报天气预报的,好吗?”观看天气预报:各位观众,大家好!现在播送天气预报,今天白天晴转多云,有时小雨,北风3到4级,天气预报播送完毕,谢谢大家收看,再见!

 提问:

 1、刚才的天气预报播报了哪几种天气情况?

 2、你还知道哪些天气情况?(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天气图示)小结:天气情况真是千奇百怪,通过天气预报我们就能预知明天的天气情况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二、通过听听、想想、说说心情预报,帮助幼儿理解他人情绪。

 师:“森林电视台不仅有天气预报,还有心情预报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请配班教师播报心情预报:“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森林电视台的主持人机灵,现在播报心情预报,今天森林里大部分小动物心情晴天,只有狮子心情雨天,并伴有八级脾气。心情预报播送完毕,谢谢大家收看,再见!”

 提问:

 1、 刚才的心情预报是怎样播报的?主持人先说了什么,又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

 小结:对了,主持人先问大家好,并和大家打招呼,然后介绍小动物的心情,最后有礼貌地和大家说再见。

 2、那心情预报说狮子今天的心情怎样?

 3、为什么说狮子的心情是雨天?说明它的心情怎样?

 4、那还可以用哪些天气情况来表示?

 5、心情好呢,可以用哪些天气情况来表示?

 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想出这么多可以表示心情的天气,老师希望我们小朋友每天的心情都是大太阳,好吗?可是今天狮子的心情是雨天,可能因为什么事呢?(引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完整表述)

  三、通过让幼儿议议心情预报,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互爱、互助的情感。

 师:“到底因为什么事让狮子的心情是雨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出示背景图及狮子生病的。)

 提问:

 1、生病了,会是怎样的感觉啊?

 2、森林里的小动物听了这个预报后,会怎样做呢?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的互爱互助情感。教师出示小动物来看望狮子的:

 师:“小动物听到狮子生病了的消息后,急急忙忙地来到狮子家,看到它孤孤单单地躺在床上真难受,看,小鸟、小兔子给狮子唱歌;小松鼠、小绵羊给狮子跳舞;梅花鹿、小鸭子给狮子送来了礼物。你们说这时狮子的心情会不会发生变化?”

 小结:狮子看到有这么多朋友来看望它,关心它,很高兴,头也不疼了,身体也不难受了,心情就慢慢变成晴天了。

  四、学说心情预报,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心情预报真是太好了,老师这儿还有几位小动物,请你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些天气情况来表示?”

 师:“现在老师请你也来当回主持人,预报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心情吧!赶紧和你的小伙伴先说说吧!”请个别幼儿到电视机前做心情预报,体验小动物的心情。

  五、画心情,说心情。

 请幼儿将自己现在的心情或喜欢的心情画出来,并说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样的心情,为什么?

《心情预报》大班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合理的分析、推理故事情节,并根据画面内容进行讲述,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懂得要让自己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萌发互相关爱的情感。

 3、能通过绘画描述自己的心情,并能在系提前大胆讲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用硬纸做的电视机外框一个,话筒一个,猴子头饰一个、狮子生病的背景图一个,小动物及反映小动物心情的若干。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题。

 1、你们听过天气预报吗?电视里是怎么预报的?(请2-3名幼儿播报天气预报)

 2、森林电视台不仅有天气预报,还有心情预报呢,你们有没有听过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吧。

 讲述故事第一段。(教师走到电视机框后面,带上头饰播报心情预报,)

 二、分析推理故事。

 1、刚才我们听了心情预报,今天狮子的心情是怎样的?

 2、雨天是指狮子的心情怎么样?(幼儿自由讲述,最后教师小结)

 3、为什么狮子的心情是雨天?可能因为什么事?(幼儿大胆猜测)

 4、到底是什么事呢?(出示狮子生病躺在床上的)

 5、原来狮子生病了,生病时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发言)

《心情预报》大班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懂得学会让自己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萌发互相关爱的情感。

 2.通过绘画描述自己的心情,并能在大胆讲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照片—狮子1

 2.趣味练习 —各种面部表情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引题

 教师:哎哟,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

 引导幼儿说出,可以听天气预报。

 嗯!老师知道了,通过听天气预报,我们就可以知道天气情况。

 2.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心情预报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教师走到电视机框后面,带上头饰播报心情预报)

 二、展开

 1.问题讨论

 (1)刚才我们听了心情预报,今天狮子的心情是怎样的?

 (2)为什么狮子的心情是雨天?可能因为什么事?

 (幼儿大胆猜测)

 (3)到底是什么事呢?

 2.出示照片—狮子1

 (出示狮子生病躺在床上的)

 (1)原来狮子生病了,生病时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幼儿自由发言)

 (2)森林里的小动物听到狮子的心情预报后,会怎么做呢?

 (3)后来狮子的心情发生变化了吗?为什么?

 (4)如果你们的好朋友遇到困难了,你们会怎么做呢?

 3.情感教育

 出示--各种面部表情

 (1)心情预报太好了,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来当回主持人,请你来播报心情预报。

 (2)教师根据各种不同的表情图,讲解播报要点,请幼儿手拿话筒,站在电视机框后播报。

 (3)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我们的心情有时会不好,有时会好,如果一直心情不好,我们应该怎么样?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情变成晴天呢?

 三、延伸

 幼儿画心情、说心情。

《心情预报》大班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萌发互相关爱的情感。

 2、引导幼儿大胆地用画面表达自己的心情。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小朋友高兴的.情境表演。

 2、纸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萌发互相关爱的情感。

 2、引导幼儿大胆地用画面表达自己的心情。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小朋友高兴的情境表演。

 2、纸片、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引起幼儿兴趣。

 欣赏幼儿表演高兴的情景:你觉得XX小朋友的心情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可以用什么图案表示高兴的心情呢?(这样表示我们心情的卡片叫心情卡。)

 二、谈心情,设计心情卡。

 1、你们有过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你想怎样表示这种心情?

 2、我们遇到不同的事情会有不同的心情,请你画画自己的心情。

 画好后和周围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心情变化和变化的原因。

 3、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心情卡给大家谈谈自己的心情变化及原因。

 三、学习播报心情。

 1、我们不但可以跟小朋友谈谈心情,还可以通过播报心情,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我们的心情呢!谁愿意播报自己的心情?

 2、讨论:怎样把我们的心情播报的更清楚、更好听呢?

 3、尝试播报:请小朋友播报自己的心情。

 四、情感教育:

 1、XX小朋友的心情预报说今天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2、你们听到心情预报后会怎么做?

 3、这么多小朋友来关心你,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小结:心情预报节目太好了,可以让我们了解别的小朋友的心情,让我们能够相互关心。

 4、我们谈了这么多的心情,你最喜欢哪一种?如果心情不好(生气)你会怎么办?

 5、老师祝你们每天都高高兴兴的,让我们一起唱首快乐的《心情歌》!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通过情境表演为幼儿提供了凭借物,让幼儿明确讲述的中心内容。而后从孩子切身体验谈起,对心情的变化及原因展开联想,并大胆用各种图案设计自己的心情卡,了解各种心情的变化及原因,充分调动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学习心情预报的过程,是孩子学习独立思考与清楚表述的过程,是锻炼幼儿独白语言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在孩子的原有基础上有引导、有提炼,帮助幼儿清楚、完整地播报心情,可以借鉴幼儿播报天气的经验,启发幼儿用正式的语言播报心情的变化及原因,让幼儿的独白能力有所提高,实现更大的教育价值。活动中的不足可以在班级区域活动“心情预报”中逐步完善,引导孩子将心情播报的更清楚、更好听!

《心情预报》大班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萌发互相关爱情感。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3.引导幼儿合理地分析故事情节,并根据画面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用纸箱做的电视机一只,话筒一只,木偶一个,狮子生病的背景图一幅。小熊、小猪、青蛙、小鸡、小鸭等若干,小动物心情图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

 1.电视里的天气预报是怎么播报的?(请2—3名幼儿上台播报天气预报)。

 2.森林电视台不仅有天气预报还有心情预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请一名教师手拿木偶播报森林电视台的心情预报)。

 二.组织讨论

 1.心情预报说狮子今天的心情怎么样?(雨天) 为什么狮子的心情是雨天?可能因为什么事?(幼儿自由讲述,教师最后小结)。

 2.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原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事让狮子的心情是雨天。

 3.请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时的感觉(出示狮子生病躺在床上的)。

 4.你们猜一猜,森林里的小动物听到这一预报后会怎么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5.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是怎么做的?(出示小动物,放在背景图上)。

 6.狮子的心情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7.请2—3名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

 三.情感教育

 1.心情预报节目太好了,这儿还有几个小动物的心情图,请你们来当气象预报员,来播报今天的心情预报。(出示心情图,请幼儿上台播报)。

 2.刚才我们听了这么多种心情预报,你们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四.画心情,说心情请幼儿画出此时的心情,并描述自己的心情及原因。

《心情预报》大班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合理地分析故事情节,并根据画面进行讲述。

 2、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绪,萌发互相关爱情感。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用纸箱做的电视机一只,话筒一只,手偶玩具一个,狮子生病的背景图一幅。

 2、小熊、小猪、青蛙、小鸡、小狗等若干,小动物心情图若干。

 3、幼儿游戏——“小小天气播报员”的照片、电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兴趣。

 ⑴最近班里开展了一项新游戏——小小天气播报员。

 你是怎么样播报的?

 (请2—3名幼儿上台播报天气预报)

 ⑵教师操作手偶播报——“森林电视台的心情预报”。

 森林电视台不仅有天气预报还有心

 情预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结合游戏活动进行讲述。

 2、组织讨论。

 心情预报说狮子今天的心情怎么样?(雨天)

 为什么狮子的心情是雨天?可能因为什么事?

 (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小结)

 ⑴展示“狮子”生病躺在床上的。

 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原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事让狮子的心情是雨天。

 请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时的感觉。

 你们猜一猜,森林里的小动物听到这一预报后会怎么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⑶依次展示小动物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是怎么做的?

 狮子的心情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根据播报内容,大胆想象,进行猜测,自由讲述。

 3、情感教育。

 ⑴出示心情图,请幼儿上台播报。

 心情预报节目太好了,这儿还有几个小动物的心情图,请你们来当气象预报员,来播报今天森林中其他小动物的心情预报。

 刚才我们听了这么多种心情预报,你们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迁移经验,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说说自己生病时的感受。

 观看,了解情节发展,结合自身谈谈感想。

 自由选择画面内容,进行大胆表述。

 4、画心情,说心情请幼儿画出此时

 的心情,并描述自己的心情及原因。

 尝试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心情,并进行描述。

  活动反思

 讲述活动是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幼儿创设正式的口语表达情景,使幼儿有机会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对某一、实物或情境的认识和看法等,学习表达的方式和技能,它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为基本目的的。

 “心情预报”是从班级幼儿近期开展的游戏“小小天气播报员”延续而来的,由于孩子游戏中的兴趣极高,表达的愿望较强,因此从天气的播报转向心情的播报,在活动设计上主要从四个步骤考虑。

 1、运用已有经验讲述——从幼儿生活中的游戏入手,根据已有经验进行讲述。(播报天气预报)

 2、观察理解讲述对象——借助教师示范将活动迁移到森林小动物的心情预报,组织幼儿自由讨论,大胆猜测想象。

 3、引进新的讲述经验——结合,能够自由选择主题,进行大胆表述

 4、巩固迁移新的讲述经验——自己画心情,说心情。

  我的几点思考:

 1、导入部分结合游戏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讲述,孩子的兴趣较浓,能够很快地吸引注意力,但同时也能发现孩子在表述能力的差异。

 2、教师示范(木偶操作)和的教学策略能引起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大胆的想象猜测,自由的讨论为孩子观察和理解讲述对象作了铺垫。

 3、讲述的过程是孩子学习独立思考与清楚表述的过程,孩子在自由选择主题讲述的过程中,教师的个别引导和提炼还不够,应在每个孩子的原有基础上有引导、有提炼,关注孩子表达的差异,从而帮助幼儿将语言表述更丰富、更清晰、更完整。

 4、讲述活动的开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可以融入到幼儿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讲述的主题可来源于孩子的周围生活,帮助孩子学会观察,同时可丰富孩子词汇满足每个孩子的表达愿望。

 5、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及时关注孩子在语言的发展上的差异,在孩子的原有基础上鼓励他们积极表达,善于表达。

《心情预报》大班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像力。

 2.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萌发互爱情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用纸箱做的电视机一只,话筒一只,猴子木偶一个,背景图一幅,小鸟、小老虎、小羊、小青蛙、小鸡、小鸭等若干,小动物心情图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电视里的天气预报是怎么播报的?

 2.请愿意模仿的幼儿播报天气预报;

 3.森林电视台不仅有天气预报,还有心情预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配班教师手拿猴子木偶,躲藏在电视机后播送:“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森林电视台的主持人机灵,欢迎收看心情预报。今天森林里大部分小动物心情晴天,只有狮子心情雨天,并伴有八级脾气。心情预报播送完毕,谢谢大家收看,再见。”)

 二、组织讨论

 1.心情预报说狮子今天的心情怎么样?

 2.“雨天”是指狮子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用“雨天”来表示?

 3.为什么狮子的心情是雨天?可能因为什么事?

 4.刚才你们想了这么多原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事让狮子的心情是雨天。

 5.(出示狮子生病躺在床上的)请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时的感觉。

 6.森林里的小动物听到这一预报后会怎么做?(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讲述。)

 7.(出示小动物,放在背景图上)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

 8.狮子的心情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三、情感教育

 1.心情预报节目太好了,这儿还有几位小动物的心情图,请你们来当主持人。

 2.出示心情图,请幼儿手拿话筒,站在“电视机”后面播报。

 3.刚才我们听了多种心情预报,你们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4.我们都喜欢晴天这种心情,可有时我们的心情不一定是晴天。什么情况下你的心情会不好?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情变成晴天?

 四、画心情

 请幼儿画出此时的心情,并尝试描述自己的心情及原因。

 附:心情预报“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森林电视台的主持人机灵,欢迎收看心情预报。今天森林里大部分小动物心情晴天,只有狮子心情雨天,并伴有八级脾气。心情预报播送完毕,谢谢大家收看,再见。”

 森林里的小动物每天都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心情预报,心情预报对它们来说非常重要。小动物们听到狮子的心情是雨天的预报后,都急急忙忙来到狮子家。原来狮子今天生病了,孤孤单单地躺在床上,真难受。小鸟、小老虎给狮子唱歌,小羊、小青蛙给狮子跳舞,小鸡、小鸭给狮子送来了礼物。狮子看到这么多朋友来看它,头也不痛了,身体也不难过了。狮子的心情慢慢变成晴天了。心情预报节目太好了,小动物们都喜欢它。

怎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1、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创设直观情境?

如在教授教室里的东西时,我请学生们指着自己身边的东西来一一跟读chair,?desk,?teacher等单词,利用身边的实物使抽象的声音与形象得到很好的结合。当在教授学生打招呼时,我又利用了多媒体这一,用动画生动呈现了“Hello!”?“Good?morning.?How?are?you?”的场景。

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操练阶段,出示了很多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学生在一声声地惊叹中操练了很多遍的“Hello!”,“Good?morning.?How?are?you?”。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跟那些人物用学过的语言来打招呼,有效的情境充分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游戏、角色扮演等创设生活情境?

如在教授“What?time?is?it?”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一儿童常做的游戏。先由教师当Mr.?wolf,其他学生一同来问:What?time?is?it?学生根据Mr.?wolf回答的不同时间来做不同的事情,再由学生来扮演Mr.?wolf进行游戏。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这一新授句型的练习率和面都很广,整节课都在学生大声地问答中进行,效果非常理想。?

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生活情景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在教授2AUnit2?Snack?Bar中的购物对话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商店的场景,又制作了“营业员”的工作胸卡,请学生来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的角色,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学生就在生活体验中完成了一次次的对话练习,理解和掌握了对话的内容。?

3、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等创设心理情境?

教师亲切而充满肯定的目光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课堂上,教师要注意鼓励和表扬学生。当学生听不懂时,教师要辅以身体语言的解释;当学生说错或者答不出时,教师应该宽容地告诉他:“Please?follow?me?again.”。在教师语言的调节下,儿童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这种融洽的情境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得到和谐与发展。?

4、通过趣味游戏教学创设情境?

(1)、趣味导入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趣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再配以投影片、录音机等所承载的视听材料、歌曲、**录音剪辑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民族小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句型?:I?like?basketball?的时候,我一边走进教室一边拍着篮球,并跟着节拍唱着?I?like?basketball?。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全被吸引过来,部分学生还不自觉地跟着我哼了起来。我再把篮球换成了乒乓球和足球,所有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2)、歌曲教学法?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我们英语教师应针对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唱的特点,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创造快乐的学习方法。唱歌曲可以满足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保持稳定、持久,思维活跃。

扩展资料: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学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以教材安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学生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基本不需或很少创设与教材不同的教学情境,因而,创设教学情境在传统课程的条件下还不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基于问题情境,以问题研究为平台的建构性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主流,教师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创造教学情境

如何引导小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

《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这里的“探究”包含探究活动和探究技能。教学中应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兴趣之目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小学科学教学就在于适应这种需要,让学生成为科学现象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如何落实这种教学理念呢?结合我们自身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领发现

探究是每一个人天生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而发现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又能够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它的根本点在于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回归于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以自身的积极思考为前提,常言说得好,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如在教学《哪杯水更热》一课时,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的:一上课,就为学生准备了两烧杯同样多、但温差很小的热水(杯子上方还飘着白气),并提出问题:仔细观察桌面上的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再用手试一试杯子的外壁,感觉到了什么?仔细体会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了“看——摸——体会——比较——总结”逐层深入的五个过程,学生经过看、摸,体会到“这两杯水都是热水,两杯水的温度不一样,”有的学生认为1号杯里的水热,有的则认为2号杯中的水热,从而引发了矛盾争执,在争执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要“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的时机。当这个时机成熟的时候,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到底哪杯水更热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学生一下子从对体验结果的争执转移到寻找问题的办法上来。有的说用手仔细摸,有的说喝一口感觉一下进行比较,还有的说用温度计测量……,因为学生寻找了众多的方法再一次引起了学生的争论,互相指出对方方法的缺点。大家认为用手摸会有误差,用眼看冒出的热气量又不稳定,喝一口既怕受到伤害又担心难以分辨,只有用温度计测量才能得到准确、科学的结论,最后学生统一了意见,决定用温度计来测量到底哪一杯水更热,这样在不断的认识过程中学生自己逐步生成“借助科学仪器测量更加准确、科学”的观点。

在这个环节中,之所以为学生提供温差很小(差别在2℃左右)的两杯水,就是为了创设“引发学生的争执”的问题情景,便于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分歧,在争执的过程中产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行探究。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学生才能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真正地自主、探究和发现,整个的教学过程才能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需要像上述的事例一样,需要教师利用实验器材创设问题情境。有时,还可以利用提供探索性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如青岛版教材中的《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我们这样引导学生探究:

1.将两团大小不同的橡皮泥(差距大些)浸入两个放等量水的烧杯(烧杯也是一样大的)中,观察水位的变化,体验:物体的体积不同,在水中占据空间的大小也不同;

2.用弹簧称测出同一块橡皮泥在不同形状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重量,从中发现船形、空心饺子状的橡皮泥在水中能上浮。从而得出结论:增大橡皮泥的体积,让橡皮泥的中间变为空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

3.承接上面的实验,启发学生思考:铁块在水中下沉,为什么钢铁制造的大轮船却能在水面上航行?之后,利用四个分别装有水、沙、空气、盐水的乒乓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把装有砂、空气、盐水的乒乓球与装水的乒乓球用天平比较出轻重,再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最终得出结论: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上浮,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下沉。钢铁制造的大轮船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就是因为它比同体积的水轻。

至此,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秘密得到最彻底的答案。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使沉入水中的塑料牙膏皮浮起来”的方法,讨论“怎样让土豆浮在水上”。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学生非常顺利地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并且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既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认识了物体沉浮的秘密,又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自主探索并发现自然奥秘的能力。

总之,在科学课的探究过程中,创设情景的方法有很多,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教学情景,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积累一定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二、强化合作,共同探究

科学发展的历程证明,许多的科学研究成果都是众多科学家们的合作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取得的,而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组合作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合作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倾听别人的见解,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和喜悦,体验合作的意义和价值。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在探究学习中发挥着它独特的魅力。

1.激发兴趣,创设合作探究的氛围

大家都知道,每一位学生并不是带着一个空白的头脑走进教室的,他(她)是带着六年的生活经历来到教室的,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也就不同,这些“经验”和“差距”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学习。教师必须乐于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小组学习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科学探究的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如在研究《土壤》一课时,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里的花坛内实地观察土壤,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的仔细,用的方法多,发现的问题多。之后,对学生自带的不同的土壤先在小组内进行观察、比较,再在班内进行比较、交流,找出每种土壤的特点。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得不发挥集体的智慧,团结协作,才能胜过其他小组。同时也分享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倾听了他人的发现,交流了自己的观点,收获了大家的果实,体验了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长此以往,何愁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与人合作的意识又得不到加强呢!

2.精心准备,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

学生有权获得、使用多种器材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特征。教师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和基础。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能激发学生们的灵感,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从而创造性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否则,科学探究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了。在材料的准备上,教师应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选择易于揭示科学概念、容易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与学生探究能力相适应的材料。如《跷跷板》一课,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剪子、指甲刀、锤子,其次,我又为学生准备了杠杆尺、钳子、镊子、起钉锤等工具,学生通过讨论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又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了这些工具都是杠杆原理的应用,其中镊子属于费力杠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交流、实验等形式,认识了生活中杠杆原理的使用,为学生加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建立合作,科学搭配探究的伙伴

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易于生成新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所以,在科学探究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不同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竟争”的氛围。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各组进行制订、实验和调查、研讨和综合意见等合作学习,共同经历成功与失败,共享,共同提高。但同时也应注意,合作小组内的成员必须注意男女生合理搭配,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也要进行协调,以防出现自认为“我能行”的学生越来越行,自认为“我不行”的学生越来越差的现象,不但合作意识没有培养好,反而出现了探究结果、探究能力上的两极分化。

4.开展小课题研究,加强课外学习的合作

科学教材的内容有很多是适合短期、中期、长期考察的,课堂40分钟完不成教学任务,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围绕一个主课题,确定几个小的研究专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分工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研究性和发现的能力。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学期《天气》单元后,我们和学生一起确立了以下几个研究专题:①持续观察一个周或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并做好记录;②天气与气象有什么不同;③搜集我市一年的天气预报情况,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我市不同县区在同一季节天气情况的不同点;④人类在生活中哪些活动影响了当地的天气;⑤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又带来了哪些不便?人们取了哪些措施克服不便?⑥什么是季风?⑦电视中“卫星气象云图”中各种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并与学生一起制订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开展社会调研、辩论会、结题交流(开信息发布会)、总结反思,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再次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进一步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初步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志、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实践应用,获取体验

“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科学探究要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真正探究了科学,真正实现了动手更动脑,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丰富的财富,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如:教学《关节》一课中研究关节的连接方式时,我们先引导学生对其连接方式进行猜测、讨论,联系生活中相似的结构,进而再让学生利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自己的猜想画出来,学生经历了这样逐步深入的探究过程,对关节连接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尽管这喜悦在心中是有些不踏实的。当老师利用大屏幕展示出六大关节真实的连接方式后,尤其又利用骨骼模型展示了立体的关节以后,学生通过对比,对自己画出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画对的体验了成功,画的不对的体验了失败,在失败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又获得了正确的认识。

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这是由自然科学的实践性特点所决定的,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必然要全力以赴,积极动脑,想尽一切可能,创造性地运用种种条件,解决困难,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如学习完《植物的“分身术”》一课后,生物实践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参观木瓜基地的机会,动手练习了木瓜的扦插技术,同时还了解了扦插以后的木瓜在保养、生长、移植、栽培的密度、对阳光的需求量等方面的知识。从这项活动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自觉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探究新的问题,这也正反映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重要性。

四、张扬个性,发展独创

“教育是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唱主角的过程,教育应该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思考,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思维定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花,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独创性,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儿童个性,千万不可以用成年人的所谓理智去律令孩子们。引导学生批判地接受前人的各种成果,形成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观念,不断超越自我,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在教学《电磁铁》一课中,当学生探究电磁铁的磁极改变的原因是与线圈缠绕方向有关时,大部分学生都用拆下导线重新缠绕的方法,惟独六年级五班的王金铭和王禹昆两位同学直接把铁芯抽出来,反方向插入线圈中,取得了同样的学习效果。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再如,学习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之后,大部分学生在研究了“不同的土壤中植物生长情况的特点”之后,对种植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有个学生告诉我“老师,我种的土豆结了两个小土豆,而且还是绿色的”,明天又会有个学生把他种植的韭菜苗端进办公室,还大声地嚷着“这个韭菜叶怎么这么细呀!”后天就会有几篇观察日记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从这些现象看,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五、引导反思,及时评价

科学课堂的评价既包括学生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还包括社会的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评价上要体现多元化,强调评价的促进功能。青岛版科学教材为评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评价的方式机会是非常灵活的:可以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评价,可以将评价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表现;不仅要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做出评价,也要对学生课前准备做出评价;不仅对学生的小论文或研究报告进行评价,还要关注学生得到这些结果的方法及其间的经历;不仅有学生的自评、互评,还有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如他们提出研究的和设,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何,在活动中是否表现出兴趣、责任感、创造性与合作精神等等,都是评价学生不可多得的契机;一个新颖的设计方案,一个大胆的设,一次与教材不同的设想,一个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活动,意见精美的手工制作,一次愉快的合作,一次有意义的调查……,都是给予学生评价的大好机会。其实,教师的评价不单是语言上的激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次不经意的摸头,对学生来说,都是无价的表扬,都是一种激励。学生自评、互评的效果也是相当有效的,这样学生会感到自己进步了,今后要比现在更有进步才对。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注意发动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这样会使学生的进步更加透明,学生会感到都在关注他,关心他,从而会使他更加有信心,进步的更快,更加有兴趣的学习,探究能力也就逐步的得到提高。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各个侧面的发展变化,即经过一个时间段后对学生在科学探究的不同方面的表现进行不断地比较,借此判断学生在该领域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尚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的发展。

陶行之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得到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能自己处理生活中的事情,正确的分析、认识社会,使自己更好地生存。小学科学课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倡导“真情实感,亲身体验”。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探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