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高温天气有几天

2.高温天气,如何防暑、降暑?

3.国家规定温度多少度停工

4.人体是37度,为什么当气温达到36度的时候人就受不了了?

2013年高温天气有几天

36度高温天气如何计算_36度高温吗

2013年6月高温超过35度的天数:2天(6月17日36℃,6月18日35℃)。

2013年7月高温不超过35度的天数:3天(7月6日30℃,7月13日33℃,7月14日34℃),即高温28天。

2013年8月高温不超过35度的天数:10天(8月18-22日,8月25-27日,8月30-31日),即高温21天。

所以2013年35度以上的天数:51天。

高温天气,如何防暑、降暑?

夏天防暑降温小常识 以下为一些生活小常识,供大家参考,提醒广大住户做好防暑降温措施,注意身体健康。

一、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饮料。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 二、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三、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 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 四、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五、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六、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七、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八、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九、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佩戴时,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十、8种人易中暑: 1、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问题,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2、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 3、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4、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5、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易引起中暑。 6、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7、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中暑。 8、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产生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十一、多喝淡盐水午后少外出: 此外,年老体弱、孕妇、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极易发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现头昏眼花、乏力、口干、恶心呕吐、发烧、惊厥、抽搐、无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应马上在阴凉通风处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湿敷,随后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合并症,甚至死亡。 要预防中暑的发生,除了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外出,还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① 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温,室内起码要有电扇通风、降温;② 高温下工作时间不宜过久,每天尽量不要超过8小时;③ 降低劳动强度,备好防暑降温饮料,尽量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④ 保证充足睡眠,多吃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⑤ 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 降温食疗兼药补 夏季防暑全攻略 导语:夏天,往往气温过高,此时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痛、胸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为避免夏季不适,可以在饮食和生活中有所调理。 夏季遇上高温天气时,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午后高温时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躺下休息,给病人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头上和颈部,然后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 夏季防暑9个小窍门 夏季少食多餐 1、少吃多餐: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 2、吃辛辣食物:医生认为,尽管大热天里吃这些东西难以想象,但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内的热量接收,提高血液循环,导致大量出汗,这些有助于降低体温; 3、温水冲澡:最好是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 4、多喝水:医生建议少饮酒多喝水,因为酒精可能导致身体缺水,矿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选择; 5、避免剧烈运动:剧烈活动将激活身体能量,增加内部温度; 6、使用冰袋:可重复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肤温度的工具,里面预充的液体有降温效果; 7、选好枕具:使用羽毛或绒毛枕头,枕套最好是棉质的,合成纤维的枕套会积累热量; 8、喝菊花茶:菊花茶能够降温醒脑; 9、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5秒,因为手腕是动脉流过的地方,这样可降低血液温度。 预防中暑除了要注意身体状况、环境、饮食和常备一些防暑药品外,多喝防暑降温饮料也是预防中暑的最佳方法之一。以下介绍6种降温饮品: 1、山楂汤:山楂片100克、酸梅50克加3.5千克水煮烂,放入白菊花100克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2、冰镇西瓜露:西瓜去皮、去子,瓜瓤切丁,连汁倒入盆内冰镇。然后用适量冰糖、白糖加水煮开,撇去浮沫,置于冰箱冷藏。食用时将西瓜丁倒入冰镇糖水中即可。 3、绿豆酸梅汤:绿豆150克、酸梅100克加水煮烂,加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4、金银花(或菊花)汤:金银花(或菊花)30克,加适量白糖,开水冲泡,凉后即可饮用。 5、西瓜翠衣汤:西瓜洗净后切下薄绿皮,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加适量白糖,凉后饮用。 6、椰汁银耳羹:银耳30克洗净后用温水发开,除去硬皮,与椰汁125克、冰糖及水适量,煮沸即成。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药物有: 1、仁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2、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3、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 4、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5、无极丹:能清热祛暑、镇静止吐。 6、避瘟散:为防暑解热良药。能祛暑化浊、芳香开窍、止痛。 7、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 8、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9、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国家规定温度多少度停工

国家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1、气温高于35℃,工地要采取间歇性施工作业;气温高于36℃,要立即停止露天施工作业;气温达到40℃以上,当日应当停止工作。

2、按照要求,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当日应当停止工作;当气温高于36℃时,要立即停止露天施工作业;当气温高于35℃时,11:00至15:00间不得在阳光直射下施工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至37℃以下,应当采取措施缩短连续作业时间,且不得安排户外露天加班作业。

3、施工应为一线施工人员购置配备透气性好的安全帽、毛巾、清凉油等必要的防暑降温用品,并保证每天供给绿豆汤、茶水等清凉解暑饮品。

法律依据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第八条 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

(一)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

1.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二)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用人单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三)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四)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第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和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

人体是37度,为什么当气温达到36度的时候人就受不了了?

一个人的体温不是体表温度。一个人的体表温度只有15度左右,不同部位有差异。当环境温度达到37度时,自然会感觉到明显的温差。

当温度达到37度时,人体很难散热,人们会感到非常热。正常情况下,人体温度保持在36.5℃至37℃之间,而外界温度通常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人体能始终保持恒温的原因是它有一个恒温机制,可以调节或与外界交换体温。有几种方法,一种是传导,它需要某种介质,如空气、水、金属等。但是空气不是主要的散热方法,因为它的导电性差。第二种是热辐射,主要通过皮肤直接散热。当体温高于外界温度时,它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第三是蒸发,包括出汗和呼吸。当然排便也会释放一些热量。

然而,在高温天气下,只有蒸发的散热方法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所以我们经常大量出汗,热量是通过大量出汗来实现的。同时,人体肌肉将处于放松状态,减少热量积聚,从而将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这些生理反应实际上是由下丘脑的所谓“体温中心”控制的,它通过全身的神经控制身体如何随着外部温度的变化调节体温。当超过人体能够调节的极限时,人们会中暑或体温下降,器官功能下降,甚至死亡。

然而,就耐高温性而言,已经进行了实验。在相当干燥的空气中,健康的人可以在50℃下呆两个小时,70℃下呆15分钟,100℃下呆1分钟,没有任何损伤。然而,如果你在45℃的潮湿空气中停留1小时,你会中暑昏迷。因此,可以确定人体的耐高温极限受到湿度的影响。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低,水蒸发得越快,反之亦然。当温度和湿度达到一定限度时,人体的热量无法消散,体温会上升,超过人体的耐受极限,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