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天气启蒙_自然天气儿歌
1.特别的气象员故事内容
2.科学启蒙童话:贪睡的蝉4:化茧成蝶——活着真不容易
3.启蒙运动的背景?
特别的气象员故事内容
特别的气象员故事内容如下:
《特别的气象员》涉及动物“预报”天气的科学知识。为了更好地生存,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对天气变化比人类更敏感,能更早地察觉天气的变化,就像一个个“气象员”。故事中的小山羊打算出门旅行,它先后遇到了乌龟、蜻蜓、蜘蛛,它们都告诉小山羊要下雨了。
并说明了自己是怎么知道这一点的,小山羊从怀疑到相信,终在风雨到来前跑回了家。故事巧妙地将相关科学知识融入情节发展,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中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是一个经典的科学童话。
《特别的“气象员”》是“探索吧!科学!——幼儿科学启蒙经典绘本”丛书中的一本。“探索吧!科学!——幼儿科学启蒙经典绘本”丛书共10册,分2辑,精选了10个科学启蒙经典童话。
通过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画、有趣的知识、好玩的游戏、奇妙的等,全方位地介绍发生在孩子身边的科学现象,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大自然,萌发科学探索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作者简介:
方冠琴,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曾在《父母》《幼儿教育》等杂志发表故事、童话多篇。代表作有《特别的“气象员”》等,流传广泛,深受儿童喜爱。
赵晓宇,中国新锐插画家,专注从事手绘插图和绘本的绘制,擅长水彩、国画、色粉画。曾为多家杂志报刊和出版社创作插画。作品曾入围原创图画书2016年度排行榜、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
科学启蒙童话:贪睡的蝉4:化茧成蝶——活着真不容易
破茧成蝶
终于到了第17年,它们俩感觉身体明显不一样了,仿佛不由自主要迎接新的生活了,这不是由它们想不想来决定的,而是想或不想,愿不愿意,都得出去,都会出去!这就叫“瓜熟蒂落”!
就像小孩必然会长大,江河心向着海洋!你想象一下,你17岁的时候看到的知了,有可能是和你一起出生的,只是它们在地下,你在地上;它们在黑暗里,你在光明里;它们在期待,你也在期待;它们很好吃,而你……而你也很好吃,哈哈,要好好想想怎么读这两个“好”字。
17岁的孩子已经无法无天,敢跟爸爸妈妈对着干了,17岁的蝉才刚刚开始真正的生活!
[if !vml]
[endif]
它们知道,属于自己的时刻快到了,越是临近夏天感觉越是强烈!
它们也开始兴奋又紧张起来,它们终于也体会到了这种感觉,而且更无法控制!
17年!17年!17年!
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等待和蛰伏,换来的到底会是什么?
只有出去了才知道!
一天夜里,闷热的天气让大家更焦躁,的时候终于迎来了一阵雨,空气清爽了许多,泥土也松软了起来。
大家开始做热身运动了,到了凌晨四点,就开始了“破土行动”!
小蝉和小志相互打气。然而小蝉说,“你先等着,我先出去!”
小志还没有回答,小蝉已经向上冲去,它是怕外面有危险,让小志好有准备。
果然,它正准备破土的一刹那,就听到了同伴们在凄惨地喊“救命”!然后可以看到一束束刺眼的光在薄薄的土上面晃来晃去,接着是脚步声和惊叫声,“好多呀,爸爸,快过来!”原来是正在抓“知了猴”的儿子在呼叫父亲——这是人们给它们起的名字!
[if !vml]
[endif]
连捉虫都是父子兵!
后来的生活中,它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把自己叫知了猴,既然叫“猴”,为什么只吃自己不吃猴子呢?猴子还那么大!
它赶紧缩回了头,还警告小志别动。
过了不知多久,脚步声走远了,它们俩才出来,然后迅速爬上了大树。
觉得终于脱离了危险以后,它们松了半口气,躲过了人类,还没有完呢,先休息休息再说。
休息了两个多小时,身体和心都放松下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才开始最神圣的时刻之一:蜕变!
小婵说,“爸爸妈妈,我将要变成你们的样子了,我将会在天空与你们相遇!小志,我们等会见,我会在天空里等你,一切顺利!”
小志用力地点了点头,仿佛摆在它们眼前的不是一次蜕变和重生,而是一场巨大的考验,稍不留神就会九死一生,可是它们会有10条命吗?
首先,它们开始脱衣服:从硬硬的铠甲里慢慢地轻轻地钻出血肉之躯,上面还有两对薄薄的翅膀,更准确地说是羽翼。既不可以划伤身体,也不能划破羽翼,那都具有毁灭性的打击!
[if !vml]
[endif]
待身体出来一半以后,就要倒挂起来,好打开翅膀。它们壳的有力的锋利的前爪深深嵌进树皮,身体的新的嫩嫩的爪子紧紧地抓住壳,倒挂在树上。倒挂稳当以后,万分小心地一点一点地撑开翅膀,好让翅膀更快晾干变硬,绝不可以急,也不能被打扰,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触摸——哪怕是轻抚了它那娇嫩的翅膀,它们都可能再也不能起飞了!
它们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属于它们的那一刻!
而这一切,必须在黑夜的掩护下,才能得以更安全地实现。这也是为什么它们选择凌晨“拨开泥土见月光”的原因!
树上还零星地挂着其他的伙伴,虽然被抓走了很多,但还是逃脱了不少,毕竟它们花了17年的潜伏,不能在这一刻功亏一篑!
?
翱翔天空
一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它们可以感觉到自己羽翼的变化,也感觉到身体的变化,更感觉到了自己心里的变化:
羽翼越来越坚硬,身体越来越轻盈,心里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渴望!
属于它们的那一刻,已经来临,它们将真正破茧成蝶!
[if !vml]
[endif]
它们还不敢相信,或者确信,自己可以翱翔天空了,它们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端详着自己月光下透明的晶莹的闪光的羽翼,良久之后,它们温柔地晃动了两下,发现羽翼已经够柔韧有力了,然后才欢呼着互相凝视了一眼,一起飞起来!这一刻,意味着它们的一生都是属于高高的蓝天,属于热情的夏季!
它们在天空交替着上下滑翔着,穿过树梢,穿过黑暗,迎着月光,再也不没于黑暗!
虽然此时,公鸡刚刚打鸣,人们闭着眼无奈地伸着懒腰,太阳的第一道光染红了东方的云彩,而它们已经为17年的蛰伏画出了最美的惊叹号!
歌声
天亮的时候,知了的歌声已经传遍了村子,传到了河川,传到了山外山天外天。
你要是问我山的那一边会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另一群知了和它们的歌声吧!
歌声传遍了整个夏天!
村子里一个小孩扯着线奔跑着大笑着,线上的风筝飞上了蓝天,在知了的歌声里灿烂地笑着。而地上的孩子也被那嘹亮的歌声所吸引,用目光寻找着知了的踪迹。
小蝉说,“来,我们给小孩表演一下!”
小志早已准备好,它们起飞了,和风筝一起,在天空跳着舞。
它们就像两个战斗机围绕着一艘超级战舰飞一样,风筝笑得更甜了,小志的歌声也更高亢了!
地上的小孩跑得像小马笑得似莲花!
它们才明白,自己一直想要的生活,想要世界更美丽的梦想,不是吃饱了睡睡醒了吃,不是要心思挖空才能找到,而是这样简单,一点都不复杂,也不困难!
夏天,从此,不再只是躁热和聒噪!
?
?
危险
有一天,天刚亮,刚要开始唱歌,就有一只在茂密的树叶后面埋伏的鸟发现了它们,那只鸟的眼睛明亮又犀利,直直地看着它们的方向,嘴巴尖锐又锋利,可以一下就把它们穿透,也可以一口就吃下一个知了,如果吃两个,它也没意见。它的羽毛鲜亮绚丽,翅膀强健有力,飞行时比还快。
它们立即停止了歌唱,躲在了树枝的另外一面,颤抖地看着彼此。
但鸟并没有离开,游弋着寻找它们,这时,在另外一个方向,又有一只知了唱了起来,它并没有发现鸟在附近,于是鸟转身飞去,那知了闻声而逃。它们在树叶枝杈之间穿梭,有时会弄出哗啦啦地响声不绝于耳,但无法掩盖知了的绝望地恐惧的尖叫声!
最后,知了的声音从鸟的嘴里凄厉地发出,接着是一声闷闷的,像密室里发出的求救声,而密室的墙有十米厚,然后就安静了下来!最后一声是“嗝”,不过显然并不是饱嗝,而是被噎住了的声音。
它们侥幸逃过了一劫!
但是这样的危险,时刻相随如影,活着对知了来说,可一点都不轻松和可以掉以轻心,是要努力活着和好好活着,还是要活在恐惧里绝望里阴暗里呢?!
其实活着对谁都不容易,蚂蚁会被食蚁兽、疣猪、穿山甲、刺猬等等嘎吱嘎吱;小鱼会被大鱼、鲨鱼生吞,甚至天上的鸟都要来分一杯羹,别忘了,你也吃的;草会被羊、牛、马风卷残云,冬天来了还有一把火焚烧;猪过得安逸,可它听不到辞旧迎新的鞭炮声,看不到来年的迎春花,被大卸八块,做成火腿、熏肉、腊肠、红烧肉、饺子馅,你都流口水了吧!想来想去,谁都不好过啊!
启蒙运动的背景?
启蒙运动的背景
启蒙运动的现象并不是偶然的。首先、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17、18世纪西欧的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垂死的封建专制制度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推翻这个“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便是在这个要求下产生的。其次,启蒙运动之发生,也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的武器,因为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的。谈到这个时期科学的发展,不能不提到笛卡尔、培根和牛顿三位伟大的科学家。笛卡尔和培根已在第一章第二节中介绍过了,不再重复。我们知道,他们二人有力地粉碎了束缚人们头脑的中世纪经院哲学枷锁,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笛卡尔认为认识世界和取得知识的惟一方法是数学推理,培根则提出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
艾萨克·牛顿(1642一1727)出身于英国自耕农家庭,自幼使颖悟异常,在剑桥大学读书时,由于数学上的非凡成就而使教授们刮目相看,因之在23岁就被聘为教授。
在数学上,牛顿发明了微积分,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发展了方程式理论。在应用科学方面他完成了多项重明创造。但是他最大的贡献是在物理学方面。如果说伽利略的成就是在地球的运动方面的话,牛顿的成就是发现了宇宙的法则。
伽利略发现动体始终如一地沿直线移动,除非有一种力量使它偏离亘线轨道。但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既然这样,为什么行星不是沿直线飞动而是围绕太阳转动(沿椭圆形轨),为什么月球同样围绕地球转动?牛顿由于看到苹果从树上落在地上而得到启发,因而解答了上述难题。牛顿的一位朋友记载了这件事的经过:
“在晚餐后,天气很暖和,于是我们就走进花园,在苹果树下饮茶,当时只有他和我二人。在闲谈中他告诉我说他正在思考引力的问题。事情的起因是:当他坐着冥想时突然苹果掉下来。他心里想:为什么那个苹果总是垂直地掉在地上。为什么它不斜着掉下,或者往上飞去,而是固定不变地往下落?无疑地,原因在于:地球在吸引它。一定存在着一个吸引的力量:而吸引的力量一定在地球的中心,而不是在地球的任何一侧。因此,这个苹果才垂直落下,或者朝向地球中心落。如果说物质这样吸引物质,这个吸引力一定与它的量成正比例。因此,正如地球吸引苹果一样,苹果也吸引地球。有一个力量,亦即我们在这里称之为引力的那种力量遍及整个宇宙。”
牛顿在1687年发表了一部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他根据大量的数学上的证据提出了引力的法则。按照这个法则,“宇宙中的每一个物质的颗粒都吸引其他每一个颗粒,其吸引力的大小与二者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例,而与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例。”
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伟现,它揭开了宇宙的面纱,把它的秘密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他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宇宙的法则,这个法则既支配了整个宇宙,也支配了最微小的物体。这样一来,自然界俨然成为一架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庞大的机械装置,这一架机械装置可以靠观察。实验、测量及计算被人们所认识。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及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到18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的成就比17世纪要小的多,但是由于应用新的实验方法,在某些科学领域内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比如,对于静电作了实验,而且在1746年莱顿的两名教授发明了所谓莱顿蓄电瓶,供储藏电能及放电之用。美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意识到电瓶的瞬间放电与天空闪电之间的类似,于是便使用风筝作实验证实了他的设想。1753年,他制出避雷针,以防止雷击。他后来又发表了关于电的全面的理论,这个早期理论至今仍在使用。
18世纪早期,对植物学感兴趣成为一时的风气。人们热心集矿石、昆虫、化石等物,并且加以分类编目。新大陆的发现及异邦物种的出现,也刺激了人们在这方面的兴趣。
对于各种动植物的集和分类编目,导致了植物学和动物学的形成。这些领域的拓荒者是约翰·雷(1627-1705),他是《植物的历史》、《昆虫的历史》的作者,他也写过关于动物、鸟类、爬虫类及鱼类的提纲。关于植物,他根据果、花、叶等所有的特点及亲缘关系对
它们加以分类。在他的全部工作中,他严格地使用了科学方法,一切依靠观察,坚决地摈弃了巫术及迷信的成分。他又写了一部著作《上帝在创造工作中的智慧》,在该书中他放弃了从奥古斯丁到路德一再重复的观点:自然即使不是与宗教对立,也是与它不相干的,它的美是一种诱惑,研究它是浪费时间。他写道:“没有一个职业,比研究自然的美丽的业绩和歌颂上帝的无限的智慧与善行更有价值,更有趣的了。”
在植物学方面继承约翰·雷的是瑞典的李纳乌斯(1707—1778)教授。他发明了植物分类的第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法,他也把动物分类为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及昆虫类。此后,人们才有可能系统地研究植物和动物,并且用比较结构及功能的方法。李纳乌斯的分类,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
植物学方面的另一位杰出的人物是法国贵族布封伯爵(1707一1788)。他写了36卷本《博物学》,他把有关自然科学的信息都汇编 在书中。他驳倒了关于地球只有5000年历史的古老的观点,认为地球一开始是一团熔化了的物体,它逐步地冷却,表面形成硬壳,硬壳上面最后生长出植物和动物。他估计那个过程需要10万的,这个估计要比近代科学所确定的30-50亿年要少得多,但是布封走的路子毕竟是对的。这位法国博物学家不能不注意到人与低级动物之间的动物学上的显著的相似,而且他还大胆地表示,如《圣经》不明确表示出来的话,人们会去为巴和驴,猴子和人寻找共同的起源。不过他后来把这句话收回了。
大约也是在这个时期,在地理学方面也取得长足的发展。人们开始有系统地探测和矾究地球。1672年法国派冉·里歇尔到法属圭亚那去“做天文学的观测,以利于航海。”1698年,英国海军部委派威廉·丹皮尔到澳大利亚去探险。丹皮尔不仅记录了对于地理、植物群、动物群的精确的观察,而且也增加了关于水文、气象及地磁的知识。1768年,詹姆士·库克在学会的请求下,前往南太平洋观察太白星的经过。库克在以后的航海中得到有科学价值的其他信息,也取得有关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海岸及太平洋的新知识。
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蒙思想家之相信进步,即来源于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