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未来30天天气预报_二十号后镇安天气
1.该骄傲时就骄傲的诗句有哪些
2.明缅战争的战争过程
3.板栗发芽怎么种植说明
4.中缅战争是哪年?
该骄傲时就骄傲的诗句有哪些
1. 关于骄傲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骄傲的诗句有哪些 1.描写骄傲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骄傲的诗句有:
1.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3.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古诗: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2.关于“骄傲”的古诗有哪些
1.自卑虽是与骄傲反对,但实际却与骄傲最为接近。——斯宾诺莎
2.骄傲会使人倒霉,骄傲后面往往紧跟着毁灭和羞辱呢。——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
3.我悲伤而又骄傲,悲伤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理解我,骄傲的是我不需要别人的理解。——温瑞安
4.因为我太骄傲了,就像枯叶蝶,骄傲是我的保护色。一旦失去保护色,我就活不成了,你知道吗!——琼瑶《花非花雾非雾》
5.因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太宰治《人间失格》
6.要一个骄傲的人看清他自己的嘴脸,只有用别人的骄傲给他做镜子;倘若向他卑躬屈膝,不过添长了他的气焰,徒然自取其辱。——莎士比亚《李尔王》
7.灼伤的青春,也值得骄傲吗。——八月长安《橘生淮南·暗恋》
3.关于“骄傲”的古诗有哪些
1.自卑虽是与骄傲反对,但实际却与骄傲最为接近。
——斯宾诺莎 2.骄傲会使人倒霉,骄傲后面往往紧跟着毁灭和羞辱呢。——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 3.我悲伤而又骄傲,悲伤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理解我,骄傲的是我不需要别人的理解。
——温瑞安 4.因为我太骄傲了,就像枯叶蝶,骄傲是我的保护色。一旦失去保护色,我就活不成了,你知道吗!——琼瑶《花非花雾非雾》 5.因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
——太宰治《人间失格》 6.要一个骄傲的人看清他自己的嘴脸,只有用别人的骄傲给他做镜子;倘若向他卑躬屈膝,不过添长了他的气焰,徒然自取其辱。——莎士比亚《李尔王》 7.灼伤的青春,也值得骄傲吗。
——八月长安《橘生淮南·暗恋》。
4.形容骄傲的诗句有什么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论诗》——赵翼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 《狱中题壁》
(1)释义:
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2)作者介绍: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2.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释义:
昨天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已经不可能挽留;
今天的日子扰乱了我的心,充满了无限烦忧。
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
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
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
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
(2)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3. 《论诗》
(1)释义:
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断的运动发展,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即使能预支五百年的新意作诗,到了一千年又觉得陈旧了。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如今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华的诗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名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2)作者简介:
赵翼(1727~1814)清初诗人、著名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著有《瓯北诗钞》、《廿二史札记》。其中,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5.形容"骄傲"的句子有哪些
形容"骄傲"的句子有:
1、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2、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得为君子。
3、学人一骄便不能为学,所以第一要去骄字。
4、忘了自己的缺点,就产生骄傲自满。
5、与超过自己的人去较量的人,结果是骄傲自大得更为恶劣。--德谟克利特 骄傲的人,往往通过骄傲来掩饰自己的卑怯。
6、骄傲是无知的产物。
7、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中毁灭了自己。
8、如果说满足女性的骄傲能使男性无限喜悦的话,那么伤害男性的骄傲则能使女人欣喜若狂。
9、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10、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1、傲慢的性格只会偶尔伤害你,而傲慢的表情却会使你不断受到伤害。
12、傲慢是一种得不到支持的尊严。
13、骄傲是所有英雄人物都能受到伤害的处所。
14、风险越大,甘冒风险的自傲感也越强。
15、唯有对自己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价值有坚定、不可动摇之确信的人才被称为骄傲。
"骄傲"
读音:jiāo ào
释义:①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自满 ㄧ虚心使人进步,~使人落后。
②自豪:我们都以是炎黄子孙而感到~。
③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古代四明是中国的~。
词组:骄气、骄恣、骄横、骄矜、骄纵
6.形容表示骄傲的诗句有哪些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对着横在脖子上的大刀仰天长笑,走了的和留下来的都像昆仑山一样巍峨。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鹤冲天》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望岳》作者:杜甫朝代:唐朝体裁: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及注释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注释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⑵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⑶造化:大自然。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⑷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
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⑹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⑺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7.描写自豪的句子
1、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会保持一颗平凡的心—但不是平庸的心,心平气和地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这样我就可以无愧于心地说:我简单,我快乐;我平凡,我自豪!
2、在平凡的生活中,需要保持一颗平凡的心,那么我们就不会有很多的烦恼,也就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想到我们同样为祖国创造着无尽的物质财富,那么我们心中就会充满无比的自豪。
3、生活的路,风雨无阻,不管我们将要面对多么诡异的天气,请无要在一时失落中否定你自己,更不要在迷茫中迷失方向,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我能行”!!
4、扬起生活的风帆,航行在浩瀚的大海上,茫茫海面,等待我们的是惊涛骇浪让我们勇敢的接受阳光的抚摸,风雨的洗礼,让心灵得到净化;面对狂风大浪,风雨交加,百折不挠,因为我们要做乘风破浪的勇士。我们坚信,雨后见彩虹,生命之舟终将驶向成功的彼岸。
5、每当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冉冉升起的时候,我感到一种在胸中澎湃,我的心中马上会联想到祖国壮丽秀美的山川,历史悠久的文化,会想到千百年来那些为抵御外辱,振兴中华献出智慧,抛洒热血,英勇献身的英雄志士…….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6、生活的路酸,生活的路甜,生活的路—苦,生活的路辣,生活的路—风雨兼程,生活的路曲折坎坷。也许有一天会晴天霹,也许有一天会风起云涌,我都会坦然的去面对,去承受,我在最潦倒的时候,鼓足勇气,告诉自己:“我能行”!
8.关于“中国的骄傲”诗歌有哪些
有《中国,我骄傲的中国》这首诗,全文如下。出自”诗歌网“。
中国,我骄傲的中国,亲近你就是亲近我的亲人,握着你如同握着自己的血脉,阅读你泪水就涌盛涓涓的泉。中国,我骄傲的中国,你在硝烟江西,满目苍夷中诞生在华夏5000年古老文化中沐浴在长江黄河龙的精神中,脊梁坚挺。在斗天斗地征服自然中迈过苦难,在红旗招展,万马奔腾中跨越梦想。
你的骄傲藏在每个鸟啼声中,每株草木间藏在每个历史遗迹和拔地而起的高楼中,藏在每条歌唱的合理和每条奔跑的路上,藏在炎黄子孙自豪的心头,藏在世界人们青岛的眼中,中国我骄傲的中国,有多少风雨就有多少的不屈和顽强。
唐山地震,汶川大地震,没有垮塌,你的意志突袭的风暴洪流,雪灾没有阻止你前进的步伐,从与世界建交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第一颗卫星升空到载人飞船频频往返,再打开国门,改革开放到强国富民,蒸蒸日上,从呼唤和平捍卫主权到香港澳门回家,每次神勇的跃起和冲刺,都是一段美丽的。
中国,我骄傲的中国,你的每个动作和眼神延伸出最美的想象,三峡大坝是你生机勃勃的活力吗?西气东输是你气壮山河的脉搏吗?青藏铁路是你直上云天的通道吗?深圳珠海是你追赶世界的速度吗?
你阳光般的温暖,照耀每寸土地,春风般的爱抚吹绿山河厅啊,滔滔江海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这是大地对你公正永久的奖赏,中国我骄傲的中国,我要和13亿儿女一起亲近你,留成你血管中的一滴血,用滚烫赤诚奉献与爱,并肩,与你傲立世界,无畏的迎接一切挑战。
明缅战争的战争过程
明初,明在云南极边之地设有六宣慰使司,即孟养军民宣慰使司(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开泰以北,伊洛瓦底江以西,那伽山脉以东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孟养)、木邦军民宣慰使司(辖境相当于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兴威)、缅甸军民宣慰司(即阿瓦王朝,曾臣属于明朝,其地在木邦以西,孟养以南,今缅甸曼德勒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车里军民宣慰使司(辖境相当于今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老挝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老挝境内)。当时明授与当地上层分子以宣慰使的职衔,这些土司则接受明朝的封号,服从云南三司(即都挥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但是,由于这些地区皆在西南极边,明朝的统治常常是鞭长莫及,当地土司有相当大的独立性。由于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一些宣慰使司如缅甸、八百、老挝,实际上成了独立国家。由于东吁王朝的侵袭,到1575年,木邦、蛮莫都已处于在缅甸控制之下。
万历四年(1576),缅甸又大举进攻孟养。面对缅军的入侵,孟养土司思个一面积极准备抵抗,一面向明朝的地方告急。金腾屯田副使罗汝芳得到皑告,要求思个坚守待援,同时准备部署军事行动。他用重金招募往来于中缅边境的商人,派他们深入缅人控制地区,侦察其山川道路、兵马粮响等情况,又传檄邻近的各土司依期增援孟养。在摸清缅军方面的情况后,即发兵前往增援。十二月,官军到达腾越(今云南腾冲)。思个得知援军即将赶到,极为振奋,命令手下头目乌禄刺率一万多人马深入缅军后方,绝其粮道。他自己则率兵埋伏在戛撒(在今缅甸杰沙)地势险隘之处,引诱缅军深入。缅军果然进攻戛撒,思个坚壁固守,不与之战。缅军欲进不能,粮道又被截断,陷入了困境,“饥甚,以摄金易合米,始屠象马,既剥树皮,掘草根,军中疫作,死者山积”。走投无路的缅军只得向思个求和,遭到拒绝。思个派出使者,要求援兵迅速赶来,歼灭缅军。但是,当时的云南巡抚王凝“防边将喜事,遂一切以镇静待之”。他根本不谙边情,对于抗击缅军入侵取了消极的态度,害怕“兵兴祸速”,急忙传罗汝芳,不准他发兵增援思个。“汝芳接檄愤恨,投债于地,大骂而罢”,只得撤兵。思个久等而不见援兵来,大为失望,又得知陷于困境的缅军逃跑,“率兵追之,且追且杀,缅兵大败,生还者什不一二”。缅军这次进犯孟养虽然遭到惨败,但是,由于明朝的军未能增援思个,全歼入侵的缅军,“一时士民以为大失机会”。尽管缅军不断入侵,已经控制了云南边境的许多地区,但是明朝对于云南边境的军事形势却昏昏然,既没有支持边境地区积极抗击缅军进犯的土司,也没有纳有识之士的建议。
万历五年(1577),陈文遂出任云南巡抚,鉴于边境的严重局势,提出“檄诸夷,抚三宣,设将领,筑城垣”等十策,“锐意请上经营”,“然与时见相抵悟,事亦寝”。万历六年(1578)明朝又“遣使将迄西(孟养)所俘瑞体(按:这时的缅甸国王应为莽应龙,这里记载有误,下同)兵象,俏以金币诸物还瑞体”,还“好言慰谕之”。但是,缅王却不领明朝的这番情,“使回,缅不称谢”。由于明朝对东吁势力的扩张取了姑息政策,又不加强边防,这就使云南边境的抗缅爱国土司陷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处境,而缅军则得以卷土重来,乘虚而入。万历七年(1579),缅军再次进攻孟养,“思个以无援败,将走腾越,中途为其下断执,送瑞体”,“不屈遇害”。于是,缅甸“尽并孟养地”。至此,孟密、木邦、孟养等大片土地都沦于东吁王朝统治之下,尽管如此,明朝还是没有取积极的反击措施,相反,万历八年(1580),云南巡抚饶仁侃又派人去招抚缅甸,但是缅王不予理睬。明万历九年(1581),缅王莽应龙死去,其子莽应里继承王位。他继承王位后,继续竭力向北扩张。
万历十一年(1583)正月,缅军焚掠施甸(今云南施甸),进攻顺宁(今云南凤庆)、盏达(今云南盈江县莲花街),所到之处“杀掠无算”,给当地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破坏。缅甸军队在云南境内攻城掠地,放火,而且居然深入到顺宁府境,窥视腾越、永昌、大理(今云南大理)、蒙化(今云南魏山)、景东(今云南景东)等地,明廷为之震动。云南地方当局急忙取行动,对付缅军入侵。镇守云南总兵官沐昌柞从昆明移驻洱海,巡抚都御史刘世曾也移驻楚雄(今云南楚雄),调动数万军队,命令参政赵睿驻蒙化、副使胡心得驻腾冲、金事杨际熙驻永昌、陆通霄驻赵州(今云南凤仪),与监军副使付宠江、忻督参将胡大宾等分道出击。同时,云南巡抚刘世曾、巡按董裕一起上疏朝廷,请求以南坐营中军刘綎为腾越游击,武寻参将邓子龙为永昌参将,赶赴前线,全力反击。这时,缅王“应里亦西会缅甸、孟养、孟密、蛮莫、陇川兵于孟卯(今云南瑞丽),东会车里及八百、孟良(今缅甸东北部,府治在今缅甸景栋)、木邦兵于孟炎(在今缅甸兴威以北),复并众入犯姚关”。刘蜓和邓子龙的部队“会诸夷兵”,在当地土司军队的配合下,大破缅军于姚关以南的攀枝花地,杀死耿马土司罕虔和湾甸州土司景宗真,俘虏景真宗之弟宗材。
攀枝花大捷后,邓子龙发布“告各土司檄”的文告,号召各土司“与我同仇”、“奋身立功”,“慕义效忠,谬力赴敌,或助兵以隶行,或助晌以奉战士;为我侦候得其声息,为我反间携其党与,为我挟刀刺之帐中,为我遮截遇之关外,为我特角击其侵轶,为我设履绝其归路”。罕虔的儿子招罕、招色等逃往三尖山(在今耿马西),与他们的叔叔一起,布置了五百多名药弩手,凭借险要的山势负隅顽抗。邓子龙从当地蒲人那儿得知上山小道,命令裨将邓勇等率领少数民族军队直捣敌军老巢,又在山后设下伏兵,前后夹击,活捉了招罕、招色、罕老等30多人,杀敌500余。接着邓子龙的军队收复了湾甸、耿马。刘缀率领的军队长驱直入,于1583年12月逼近岳风盘踞的陇川。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岳风知道大势已去,命令妻子及部曲先来投降。刘蜓以送岳风的妻子回陇川为名,派兵直趋陇川以东的沙木笼山,占领险要之处,亲率大军进抵陇川。岳风知道已无法逃脱,于万历十二年(1584)正月到刘挺军中投降,“尽献所受缅书、缅银及缅赐伞袱器、甲枪鞍、马蟒衣,并伪给关防一颗”。在此前几天,缅将散夺已骑象逃走,仅留数十缅人留守陇川。刘綎的部队顺利地占领了陇川,“夺获缅书、缅碗、缅银、缅伞、缅服、蟒牙、衣甲、刀枪、鞍马等衣物甚众”o。刘挺的军队占领陇川后,乘胜前进,分兵三路进攻蛮莫,蛮莫土司兵败乞降。刘綎提出五项条件,要他在五天内作出答复:一是擒送陪臣;二是交出罕氏和干崖印信;三是献出缅王发给的印篆;四是交回被俘的居民;五是招降孟养。蛮莫土司只得接受投降条件,“擒献缅人一十八人,象一头,马五匹,并缅酋给伪关防一颗,诣军前投献”。接着,刘綎的军队又收复了孟养和孟琏(今云南孟连)。刘綎击败缅军,收降岳风后“夷缅畏蜓,望风内附者踵至”,木邦罕凤、巡西(孟养)思义,都杀了缅甸使者,投归明朝。孟密思混也派他的弟弟前来投降,献出了大象和缅王发给的印章。万历十二年(1584)二月,刘挺在威运营(今缅甸曼昌瑞亨山)筑坛誓众,受誓的有孟养、木邦、陇川三地的宣慰使和孟密安抚使,誓词是: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赋洗甲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至此,明军已收复了被缅军占领的全部领土。刘缀“纠合诸夷,献血剖符,定纵连横,合营进讨,”进兵阿瓦(今缅甸曼德勒附近)。阿瓦缅军守将莽灼与缅王有矛盾,就投降了刘綎。
缅王得知后,就发兵进攻莽灼。这时明兵已返回,莽灼力不能敌,弃城内奔,途中病死于襄朴寨(属干崖宣抚司,在今云南盈江县境内)。缅王莽应里派他的儿子莽时据守阿瓦。万历十二年(1854)五月,缅军再次入侵,攻占孟密,包围五章。明军把总高国春率五百人前去救援,击败数万敌军,立了一大功。万历十一年到十二年(1583-1584)明军的自卫反击,以胜利而告结束,东吁王朝的势力基本上被赶出了木邦、孟养、蛮莫等广大地区,叛国投缅的岳风及其子襄乌被押送北京处死,边境地区的土司纷纷重新归顺明朝。万历十二年九月,朝升孟密安抚司为宣抚司,添设了蛮莫、耿马两安抚司,孟琏、孟养两长官司,姚关、孟淋寨两千户数(都名为镇安),并在蛮莫设立了大将行署,任命刘綎以副总兵署临元参将,移镇蛮莫。为了对付缅军的象阵,刘挺还买了大象,“冲演兵马”。这些措施巩固了云南边防,加强了抵御缅军入侵的力量。
万历十三年(1585),明命令元江土司那恕去招抚车里宣慰刀糯猛。嘉靖年间,车里曾“以大车里应缅,而以小车里应中国”。在明军对缅自卫反击取得胜利的形势下,“糯猛复归,献训象,金屏、象牙诸物,谢罪”。在这种情况下,明朝恢复了他的车里宣慰使的职务。
万历十三年(1585)冬,蛮莫安抚使思顺由于对刘綎及其部将的贪贿勒索不满,叛投缅甸东吁王朝。缅王派出大襄长等占据蛮莫。孟养也在暗中依附于缅甸。明朝在云南的地方官员按察使李材认为,不收复蛮莫、孟养两地就无法制止缅军入侵,于是他派人成功地招抚了这两个地方的土司。孟养境内有密堵、送速两城(两城都在今缅甸孟养以南),这时仍为缅军占据。万历十五年(1587),孟养土司思威想要收复这两座城市,便联络了孟密思化、蛮莫思顺一起进兵,并要求明军援助。按察使李材、游击刘天傣派出明军前去配合作战,明军把总杜斌、李朝带兵不多,就把许多面明军的旗帜授与孟养兵,虚张声势,迷惑敌人。两军相遇于遮浪。缅军看到到处是明军的旗帜,“以为汉(这里指明朝的正规军)大兵至,惊溃”,明军与土司兵乘胜追击,杀敌千余,斩杀缅将大襄长。收复密堵、送速两城。另一名缅将散铎逃回阿瓦。万历十六年(1588),孟密思忠、蛮莫思顺又叛投缅甸,在此之前,明已决定以思忠为孟密宣抚使、思顺为蛮莫安抚使。由于这两人已投缅,明就让思忠的母亲罕洪、思顺的母亲罕送代替他们的儿子领印章。这年九月,缅军入侵,占领了孟密。十七年(1589),孟养土司思威死去,明朝任命他的儿子思远为孟养宣慰使。次年缅军进兵孟养,攻破猛拱(今缅甸猛拱),思远和他的儿子逃入盏达(今云南盈江县境内)。十一月,缅军又攻破孟密宣抚司管辖的孟广(在今缅甸境内),罕烘等逃入陇川。缅军进攻陇川,被击退。十九年(1591)二月,明朝鉴于缅军频频入侵,“诸夷力不能敌,纷纷求救,永腾震动”,重新起用了“先年破缅有功,谙熟夷情”的邓子龙。当时缅军包围了蛮莫,蛮莫土司思化向明廷告急。邓子龙率兵前往,赶到罗卜思庄(在今云南梁河县以南)。由于天气酷热,大军行动不便,裨将万国春在夜间率兵赶到蛮莫,到处燃起火炬。缅军以为明军大队人马赶到,就退走了。万历二十年(1592),缅军再次入侵蛮莫,思化逃到等炼山(在今云南陇川县境内),邓子龙驻兵等炼,缅军则进抵遮放(今云南遮放)。邓子龙与缅军大战于控哈,杀敌数百。明军把总李朝、岳顺战死。缅军退到沙州。明军因为没有船只,无法进攻。两军相持了一个月,缅军退去。
万历二十一年(1593)底,缅军大举入犯,号称有大军三十万,战象百头。缅军在侵占蛮莫后,分兵三路,一路进攻腊撒(在今云南陇川县境内),一路进攻遮放、芒市(今云南潞西),一路进攻杉木龙。陇川土司多思顺抵不住,退入孟卯(今云南瑞丽)。当时云南巡抚陈用宾锐意经营边防。缅军大举入侵时,他正在永昌。为了击退缅军,他率兵直入陇川,命令参将王一麟夺回等炼,中军芦承爵出雷哈,都指挥钱中选、张先声出蛮哈,守备张光吟出打线(雷哈、蛮哈、打线三地都在蛮莫安抚司境内)。明军师出顺利,收复了蛮莫,但由于产生了轻敌思想,急于向前推进,受到缅军伏击,损兵折将。宁州(今云南华宁)目把坐骑陷入泥中,被缅军杀死。前锋既失利,后两营只得退回。缅军也无力追击。万历二十二年(1594),陈用宾为了加强边防,在腾越州西北至西南边界筑八关,0关址距当时的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这八关就是神护关(故址在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孟卡山上)、万初关(故址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上)、巨石关(故址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北息马山上)、铜壁关(故址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上)、铁壁关(故址在今云南陇川县西北)和虎踞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定滇缅边界时,这三关被划属缅甸)。缅军数扰八关,叛投缅甸的孟卯土司多俺“杀天马、汉龙两关工役”。广南(今云南广南)知府漆文昌派木邦土司罕钦杀了多俺,并在猛卯大兴屯田。在加强边防的同时,陈用宾又派人联络逼罗夹攻缅甸,逼罗方面口头上答应了,但摄于缅甸还很强大,未敢出兵。
万历二十三年(1595),缅军入侵蛮莫被击退,明军参将吴显忠斩杀缅将丙测。明朝仍然任命思化为蛮莫安抚使。从万历二十四年到二十六年(2596-1598)莽应里的统治陷入危机,中缅边境一度趋于平静。由于莽应里在派兵侵犯中国的同时,从1584年到1593年连续五次发动侵略逼罗的战争但都遭到失败,1596年,逼罗军队开始反攻。在此后的几年中,缅甸南部的孟族起来反抗莽应里的统治,阿瓦、东吁、卑谬、良渊等地的封建领主,也纷纷宣告独立。莽应里的统治陷入危机无力侵扰我云南边境。这就是包见捷在(缅略)中所说的:“自后(缅甸)屡为逼罗、得楞(孟族所攻,疲于奔命,不复内犯矣!”
在莽应里统治陷入危机时,莽应里的弟弟良渊侯趁机在北方扩大自己的势力,并向北扩张,侵犯中国云南。万历二十七年(1599),他的军队进攻孟养,被明军击退。此后,孟养土司思轰和蛮莫思正“据险抗缅”。万历三十年(1602),缅军为了夺取孟密等地的宝井(开玉石的矿井),出动十几万军队进攻蛮莫。蛮莫思正力不能敌,逃入腾越求援。缅军追至离腾越只有三十里的黄连关。在缅军兵临城下、城内守军人少无力击退敌军的情况下,云南副使漆文昌、参将孔宪卿出于无奈,只得杀了思正,并把他的一只胳膊呈送缅军。缅军进攻思正时,孟养思轰曾兴兵救援,但是他的军队赶到时,思正已被杀。缅军又占据了蛮莫。
万历三十二年(1604),缅军进攻孟密,向孟养思轰征兵。思轰拒绝了缅方的要求,并且逮捕了来使。于是缅军进攻孟养,思轰兵败身死。万历三十四年(1606),缅军30万进攻木邦,明军救兵不至,木邦失陷。陈用宾因此下狱被杀。万历三十四年以后,中缅战争之间基本上停止了。这是因为:在中国方面,明朝的统治已陷于危机,再也无力收复被缅甸占领的广大地区;在缅甸方面,万历三十三年(1605)良渊侯死去,其子阿那毕隆继位,在侵占中国的木邦后,即挥戈南下,进行再次统一缅甸的战争。
嘉靖到万历年间的中缅战争,前前后后持续了半个世纪,这场战争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古代中国同邻国之间持续时间较长的一场战争。主要战场是在当时中国的“西南极边之地”。
板栗发芽怎么种植说明
1、板栗育种发芽不需要特别处理,关键是要注意冬季储藏,一般取沙藏方式,就是将沙子和板栗,进行1:2混合,然后在冬季不积水的地方挖坑,放进去上面覆土40公分,最好在盖上秸秆保温,在春季3-4月份播种时取出,筛出。
2、播种时取垄播,在垄上用镢头豁沟10公分宽,10公分深,散播底肥,一般用二铵或复合肥,然后用脚踩一下平整,在沟里布种,二十公分距离,平放,上面覆土5公分,压实即可。
3、注意刚播种时保持土壤湿润,选取做种的板栗最好使用每斤50-60个头的,太小出来的苗木也不会壮,50个头的一般当年出苗率可达到95以上,一级苗可以达到60以上。板栗约10天后就会出芽。
扩展资料:
板栗是壳斗科属中的乔木或灌木总称,约有7-9种。我国一般分为2种:野生板栗和杂交改良板栗。我国普遍种植的是杂交培养后的改良品种,因个大、味甜、抗病性强被我国广泛种植。
坚果包藏在密生尖刺的总苞内,总苞直径5~11厘米,一个总苞内有1~7个坚果。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板栗年平均温度10.5~21.8℃均适宜,绝对最高温度不超过41.6℃,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零24.5℃。 板栗对湿度的适应性较强,一般在年降水量1000mm以上,年降水量500-2000mm均可栽培。
板栗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高的砂壤土上生长,土壤腐殖质多有利菌根生长,以PH值5~6为宜。
参考资料:
中缅战争是哪年?
中缅战争是1762年—1769年。
这场战争以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以1769年11月16日双方签订停战合约收场。历时7年,清朝虽然取得了缅甸名义上的臣服,但是并未能获得战争的真正胜利且损失惨重。
时隔18年后,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缅甸国王孟云为应付周边暹罗等国的压力,主动改善对华关系,派出使节奉表纳贡,此事才结束。
清缅临时和约的正式文本没有保留下来,而双方向各自国君禀报的内容又有出入,双方战后交涉还因此拖延了二十年。
扩展资料中缅战争的影响:
造成中南半岛上的重大政局变动:清缅战争爆发的时候,缅甸正和它历史上的死敌暹罗交战,刚灭了暹罗就遇上清朝军队进攻。国内空虚的缅甸被迫只留下九千兵力驻扎暹罗,全军归国抵御清朝进攻。暹罗的郑信由此得以击败国内其他割据势力,击退缅兵,重建暹罗。
清缅战争造成中南半岛上发生了一大变局,缅甸被战争削弱,暹罗得以复国。缅甸战后十年主动求贡,重新被纳入东亚朝贡体系。
一些参加过清缅战争的将领,目睹了部分缅兵所持火器威力之大,有感自身的火器技术落后。返回后曾上书乾隆皇帝,提议向西方购置先进的,雇佣西方军事技术人员,仿制,增强自身国力。
但乾隆皇帝受“骑射乃建州之本”祖训的影响,认为发展火器将会导致本来入关后因腐化导致骑射和冷兵器作战技艺松弛的八旗军依赖火器,其该方面技艺进一步松弛,所以未予以重视。
十八世纪中缅战争,总体而言,没有胜利者。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在晚年也承认,“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但此战造成东南亚一大变局,暹罗因此而复国;缅甸也重新认识到中国的力量,由此建立了与中国绵延二百多年的睦邻关系。这又是当事者所始料不及的。
虽然清缅战争以缅甸入侵中国为开端,但却是一场双方以争夺地区利益与霸权为目的的战争,战争以中缅议和、缅甸名义上对中国称臣为结局,两个国家都没能达到自己的期望,清朝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大量兵员,耗费大量白银,最终也没能征服缅甸。
而当时在东南亚称霸一方的缅甸也因为这场战争元气大伤,整个国家的路线发生了变化,对泰国的吞并战争也因为清国的巨大军事压力由接近完成最终化为泡影,而这也是清国对缅战争对东南亚产生的深远影响之一。
百度百科-清缅战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