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雨夹雪有哪些注意事项 雨夹雪出行要注意哪些

2.零下几度高速不能通行

3.@河南车主 暴雪将至!气温下跌!上冻结冰,开车要当心了

雨夹雪有哪些注意事项 雨夹雪出行要注意哪些

雨雪天气交通安全教育教案_雨夹雪天气交通安全

雨夹雪主要就是代表雨水和一些融化之后的雪混合在一起的,并且同时降落下来后,再去形成一种非常特殊的降雨现象,发生几率还是挺高的。下面跟我一起来了解下,雨夹雪有哪些注意事项?

 开窗通风防感冒

 雨雪天气气温低,人们习惯门窗紧闭,而这样则为感冒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很快就会传入他人的呼吸道,传染感冒。

 预防感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雪后开窗通风,让雪后湿润、清新的空气进入室内,驱逐带有的混浊空气,但此时一定要注意抗寒保暖。此外,使用空调的家庭应该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6℃左右,不要太高,因为室内外温差大,频繁进出也容易引发感冒。

 雪天行走需防滑

 在下雪时行走,或走在积雪时间较长的地上,最重要的是步幅要小且保持固定步调。切忌提重物,双手不要揣在兜里,因为双手来回摆动能起到平衡作用。走路要靠马路两边,防止被侧滑的车碰到或因着急躲车而滑倒。

 雪天步行鞋子选择非常重要,高跟鞋与硬平底鞋要坚决拒绝。此外,不妨给鞋子加装“防滑链”。拿一条直径1厘米左右的粗绳子,在鞋子上面绕两圈以上,然后在脚腕处固定绑好,防滑效果非常不错。

 意外摔跤用肘撑地

 在雪天行走时如果突然摔倒,尽量别用手腕去支撑地面,因为这种摔倒姿势最容易造成手臂骨折。应尽量用双肘撑地,以减轻后背、后脑勺撞向地面的冲击力。万一摔骨折了,不要乱揉乱动,可用围巾、书本等托住骨折部位,迅速去医院。如发现自己的髋部疼痛,就更不能乱动,不要起身,最好平躺着,请求他人帮助去医院。

 今天我对雨夹雪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雨夹雪相关方面的内容,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零下几度高速不能通行

主要取决于当前的路况以及是否出现了严重的积雪、冰冻等现象,这些都与具体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道路设施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等因素紧密相关。

一、气象条件与道路状况

当气温降至零下,尤其是伴随着降雪或雨夹雪时,高速公路的路面极易结冰。此时,道路的摩擦系数会显著降低,车辆的行驶安全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气象部门会根据实时天气状况,发布道路结冰预警,提醒驾驶员注意行车安全。

同时,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路况和天气情况,取相应的管制措施。例如,在路面结冰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取限速、限行甚至封闭高速公路等措施,以确保行车安全。

二、应急处理与道路维护

为了应对低温天气对高速公路的影响,交通管理部门会加强道路巡查和维护工作。一旦发现路面结冰或积雪,会立即组织除雪、除冰作业,确保道路畅通。此外,还会在关键路段设置警示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驾驶。

同时,交通管理部门也会与气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掌握天气变化信息,以便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三、驾驶员的注意事项

在低温天气下,驾驶员应格外注意行车安全。在行驶过程中,要保持安全车速,避免急刹车、急转弯等危险操作。同时,要时刻关注路况和天气变化,做好防滑措施,如更换雪地轮胎、加装防滑链等。

综上所述:

零下几度高速不能通行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实际路况和天气情况,取相应的管制措施,以确保行车安全。驾驶员在低温天气下行驶时,也应格外注意行车安全,做好防滑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四十条规定:

遇有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重大交通事故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形,取其他措施难以保证交通安全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实行交通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八十一条规定: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能见度小于20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60公里,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

(二)能见度小于10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40公里,与同车道前车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

(三)能见度小于5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0公里,并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

@河南车主 暴雪将至!气温下跌!上冻结冰,开车要当心了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耿子腾

从周末开始,河南多地就飘起雪花,尤其是靠北的安阳等地地面已经有不同程度的积雪。随着元旦过后,一股强冷空气来袭,本周我省将会有一次明显的持续性雨雪天气。

然而

就在今晚

小雪、中雪、暴雪、雨夹雪

将纷至沓来!

今天白天,全省阴天,西部、北部有雨夹雪或小到中雪;其它地区有小到中雨。夜里到明天白天(6日夜里到7日白天),全省阴天,北中部有中到大雪,局部暴雪;其它地区小到中雨转中雨夹雪。受冷空气影响,全省偏北风4-5级。

具体来看,

郑州这两天是这样的↓↓↓

开车前

清理车身早预热先别急着上路

下雪后,室外停放的车辆需要注意,上车前,如果被冰雪覆盖,最先要做的是除掉前后挡风玻璃,后视镜和四周车窗上的积雪。如果没有专门的除雪工具,可以用或者等较硬的卡片刮去积雪。切勿用雨刷刮雪,强行开动被冻着的雨刷很容易烧毁电机。

为了避免停放的车辆“独自溜冰”,停车时避开坡度大的、阴冷冰雪没有融化迹象的地方,另外注意不要离建筑物、其他车子太近,以防侧滑。停车后,可在轮胎较低一边塞上石块等防滑阻挡物。另外,雨雪天停车慎用手刹,因为有些鼓刹的车型在雪地行驶后,刹车系统会进水,一旦冻住,第二天的硬拉手刹动作会对这两个位置的部件造成伤害。

及时检查轮胎胎压,胎压过低会导致刹车距离变长导致危险,轮胎也会因此过早损坏。轮胎内气体热胀冷缩导致气压下降,如果发现气压过低及时补充至规定胎压再上路。

开车中

掌握雪地开车技巧很重要

雪地湿滑路面最忌讳的就是紧急刹车,因为一旦取紧急制动,轮胎必然会打滑导致方向失控,发生危险,所以行车时首先要与前车保持好车距,应该比平常行车的间距要大一些(放心,这种天气很少会有人去强行并线的),并且注意前方情况,当前方有情况需减速时,根据实际情况及车速取必要的措施,如果车速不是很快,可以取断续刹车的方式即用脚频繁的点刹车而不是直接踩死,这也是仿照ABS的刹车原理。如车速较快则必须迅速的将挡位挂入低速挡(如4挡迅速减入3挡,3挡减入2挡),这样在车速减下来后再取断续刹车,直到将车停住。

其次,雪地起步切忌不要给大油门,这样轮胎一样会打滑导致方向失控,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轻给油门让油门保持平稳,等车起动后再慢慢给油,遇到坡起时千万不要慌,这时你越给油车越容易往后溜,首先要冷静,拉好手刹,轻给油门,当车有起动的趋势后再松开手刹,平稳地把车开起来。下雪天在市内车速不要超过40公里,快速路上不要超过60公里。

走高架按车辙,走高速控车距

交警提醒广大车主,清晨与深夜尽量少上高架桥。“根据往年经验来看,雨雪天市民尽量不要选择清晨和夜间行车,特别是在高架桥上。”

由于桥自身不接地气的特性,在其他路面没有结冰的时候,桥面总是会先结冰尤其是在夜间凌晨的时候。如果驾驶员稍不留意很容易制动不当导致车辆侧滑碰撞。交警表示,猛加速、急转弯、尾随行车,都是雨雪天行车大忌。在雨雪天的清晨和深夜,驾车人在高架桥上应当平稳驾驶,减少来回并线或超车。在上下高架转弯时,应提早减速,适当加大转弯半径,千万不要猛打方向,否则极容易发生侧滑。

记者也从河南高速交警了解到:“雨雪天上高速,行车难度非常大,应对即将到来的降雪天气,一定要拉大车距。”冰雪天的交通事故,绝大部分是驾车人应对不当引起的,除了放慢车速外,还要与前车保持足够的距离,平时安全车距是150-200米,这时最好保持在300-400米。其次,为防止车辆打滑、侧翻、方向失控,在冰冻路面上行驶时切记不可紧急制动,也不可猛打方向、猛转弯,高速上行驶速度快尤其要注意。需要停车时,应当提前取措施,使用松油门、减挡等方式,慢慢地将车速降下来。

避误区

ESP到底有没有用?四驱车真就能高枕无忧?

ESP即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在车辆经过摩擦力较小的路面,轮胎打滑导致车辆方向、速度无法受驾驶人控制时,ESP稳定系统就可以通过对没有打滑的车轮进行制动干预,从而帮助驾驶员恢复对车辆的控制,来保证行驶安全。但有两种情况则需要关闭ESP:一种是安装防滑链的车辆,可以考虑关闭ESP系统;另一种是在车轮打滑被陷的情况下也要关闭ESP系统,以使车辆脱困。

有些车主认为,我的车是四驱的,在下雪结冰的路况上,四驱车的性能会更优秀,但因此而营造出的虚安全感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

四轮驱动系统会给每个轮胎都施加所需的特定扭矩力,使其具有更大的牵引力,从而让车在雪路上能顺利前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在雪路上以很快的速度行驶,还能及时停下来。由于车轮的摩擦力不变,所以四驱车如果开得太快也未必刹的住。

想要避免车辆刹不住,两种办法最有效,控制车速、保持车距。如果要雪天开车,车距请延长至日常的两倍,稳妥起见可以增加至三倍,给自己留下最少六秒的制动时间,在20km/h的时速内相当于四个车长的距离。此外,还应该提前注意信号灯、停车标志和弯道,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刹车或转向。

车速太快不仅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在突遇车辆失控时还会减少反应和判断时间,在结冰或积雪的路面上制动所需的时间也比在干燥的沥青路上制动所需的时间长四到十倍。这就需要驾驶员给自己留足制动距离和时间,因此控制好车速就很关键。如果在开车过程中出现不可避免的碰撞,那么选择侧撞的代价会更小些。

河南交通安阳暴雪将至郑州小雪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