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停气指的是什么_天气停气指的是什么生肖
1.二十四节气表是什么?
2.24节气是指什么
3.什么是天气
4.各个预警级别的表示
二十四节气表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侯
我国的农历把一年分为四个季节、二十四个节气和七十二侯。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年。气为节气,时为季节,人们常说四时八节,这里的时就是季节,四时即为四季。《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八节:古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为八节。《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孔颖达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为启,立秋立冬为闭,用此八节之日,必登观台,书其所见云物气色。”节气: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便是另一个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十二个节气,连同十二个中气,总称为二十四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
立春:每年的阳历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开始。我国习惯以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秋立夏同。”立春是正月的节气,立,开始的意思。立春即春天开始了。
雨水:每年阳历的2月19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木生者必水也,故立春之后继之雨水。”雨水是二月的中气,雨水以后,我国大部份地区雨量逐渐增加。
惊蛰:每年阳历的3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蜇虫惊而出走矣。”惊蛰是二月的节气,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冬眠动物将出土活动。我国大部份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华中有农谚云:“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春分:每年阳历的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春分点)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为之春分。”也就说春分把春季的九十天分为两半。《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是二月的中气,此日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天文学上规定春分为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份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农谚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这一天,太阳是从正东方升起,从正西方落下。春分以后至秋分前,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从正东和正西,逐渐向东北和西北偏移。
清明:每年阳历的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是三月的节气,我国大部份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这一节气开始的一日为清明节,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谷雨:每年阳历的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有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谷雨是三月的中气,谷雨前后,一般天气较暖,雨量也较以前增加,是我国北方春季作物播种、出苗的重要季节,农谚有“谷雨前后,点瓜种豆”。
立夏:每年阳历的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时开始。我国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四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假,大的意思。《易.家人》:“王假有家。”陆绩注:“假,大也。”立夏是四月的节气,是夏天的开始。这时农作物生长渐旺,田间管理日益繁忙。小麦开始吐穗,农谚“有立夏麦呲牙”。
小满:每年阳历的5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6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小满是四月的中气,这时我国北方夏熟作物籽粒渐饱满,南方进入夏收夏种季节。
芒种:每年阳历的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嫁种矣。”芒种是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的意思。种是指种子,就是说带芒的庄稼已经结了种子。芒种是五月的节气,此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在农业生产上,多忙于夏收夏种。
夏至:每年阳历的6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夏至点)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至此假大而至极也。”《汉学堂精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意思是说,至有三个含义:一是说阳气已经到了极至,二是说阴气已经开始来到,三是说太阳往北已经到了头。夏至是五月的中气,此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白昼渐短。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短期间内气温继续升高。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开始。这时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需加强田间管理。华中农谚云:“夏至棉田草,胜如毒蛇咬。”
小暑:每年阳历的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是六月的节气,还不到最热的时候。这时正值初伏前后(初伏在夏至后二十一天至三十天之间,小暑到大暑是夏至后十五至三十天),我国大部份地区进入一年最热的时期。农业生产上,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
大暑:每年阳历的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六月中,解见小暑。”《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夏历)。小大者,就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大暑是六月的中气,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我国大部份地区常为一年最热时期,进入汛期雨水较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之说,也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开的时期。
立秋:每年阳历的8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35°时开始。我国习惯以立秋作为秋季开始的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揫也,物于此时而揫敛也。”立秋是七月的节气,农作物开始停止生长,农谚有“立秋种啥啥不收”,此后气温开始下降。
处暑:每年阳历的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七月的中气,此后我国大部份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大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一般每侯只降半度左右,由大暑到处暑前共降温不到3度。处暑后一侯能降2度左右,因此是比较明显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
白露:每年阳历的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露是八月的节气,这时我国大部份地区天气渐凉,气温显著下降,夜间比较凉,早上露水比较多。
秋分:每年阳历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是八月的中气,此日和春分一样,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此后阳光直射更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天文学上规定秋分为北半球秋季开始。我国北方进行秋收秋种。从春分后到秋分前这一段时期,太阳是从东偏北处升起,从西偏北处落下。只有春分秋分这两天,太阳是从正东方升起,从正西方落下。此后到春分前太阳是从东偏南处升起,从西偏南处落下。
寒露:每年阳历的10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9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是九月的节气,这时我国大部份地区天气凉爽,进行秋收秋种,寒露是表示气温很低,露水很凉,将要结霜。所以有“一场秋雨一场凉,三场白露一场霜”的说法。
霜降:每年阳历的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是九月的中气,霜降前后我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我国各地出现初霜的日期不同,一般北方早南方迟,山地早平地迟,其出现早晚受地理条件和地形的影响很大。我国南方地区进入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
立冬:每年阳历的11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我国习惯以立冬作为冬季开始的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十月的节气,冬天开始了,这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小雪:每年阳历的11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词。”小雪是十月的中气,这时黄河流域一般开始下雪,地开始封冻,农谚有“小雪封地,大雪封河”之说。
大雪:每年阳历的12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5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是十一月的节气,黄河流域一带见有积雪,河流开始结冰。即便是气温偏高的的年份,到了大雪土地也要封冻了,所以农谚有“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的说法。
冬至:每年阳历的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0°(冬至点)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阴极而阳始之,日至南,渐长至也。”唐朝诗人杜甫有诗“冬至阳生春又来”,就是指阴极阳来。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此日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白昼渐长。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然必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少,故在短期间内气温继续降低。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
小寒:每年阳历的1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8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是十二月的节气,这时正值三九前后,我国大部份地区进入严冬时期。
大寒:每年阳历的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为大寒。”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气,这时我国大部份地区唯一年的最冷时期。
二、七十二侯
我国古代黄河流域的物侯历,以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气,共七十二侯。每侯以一个物侯现象相应,叫“侯应”,表示一年中物侯和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七十二侯的侯应有两类:一类是生物侯,其中有动物的,如鸿雁来、寒蝉鸣、蚯蚓出等。也有植物的,如桃始华、萍始生、禾乃登等。另一类是非生物侯,如水始冰、雷乃发声、土润溽暑等,内容非常广泛。但是其中也有观察错误,不合于科学事实的情况,如鹰化为鸠、雀入水为蛤等。七十二侯的起源甚早,在先秦古籍《逸周书》中所记载的已告完全确立,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由于侯的时间单位较小,而气候的年际及地区差别很大,故难以广泛运用。现将根据《农桑通诀》所载七十二侯列出,以作大家茶余饭后的闲资。
春季:
立春:第一侯,东风解冻。第二侯,蜇虫始震。第三侯,鱼陟负冰。
雨水:第一侯,獭祭鱼。第二侯,侯雁北。第三侯,草木萌动。
惊蛰:第一侯,桃始华。第二侯,仓庚鸣。第三侯,鹰化为鸠。
春分:第一侯,玄鸟至。第二侯,雷乃发声。第三侯,始电。
清明:第一侯,桐始华。第二侯,田鼠化鴽。第三侯,虹始现。
谷雨:第一侯,萍始生。第二侯,鸣鸠拂羽。第三侯,戴胜降于桑。
夏季:
立夏:第一侯,蝼蝈鸣。第二侯,蚯蚓出。第三侯,王瓜生。
小满:第一侯,苦菜秀。第二侯,蘼。第三侯,麦秋至。
芒种:第一侯,螳螂生。第二侯,鵙始鸣。第三侯,反舌无声。
夏至:第一侯,鹿角解。第二侯,蜩始鸣。第三侯,半夏生。
小暑:第一侯,温风至。第二侯,蟋蟀居壁。第三侯,鹰始挚。
大暑:第一侯,腐草为萤。第二侯,土润溽暑。第三侯,大雨时行。
秋季:
立秋:第一侯,凉风至。第二侯,白露降。第三侯,寒蝉鸣。
处暑:第一侯,鹰乃祭鸟。第二侯,天地始肃。第三侯,禾乃登。
白露:第一侯,鸿雁来。第二侯,玄鸟归。第三侯,群鸟养羞。
秋分:第一侯,雷始收声。第二侯,蜇虫坏户。第三侯,水始涸。
寒露:第一侯,鸿雁来宾。第二侯,雀入大水为蛤。第三侯,菊有黄华。
霜降:第一侯,豺乃祭兽。第二侯,草木黄落。第三侯,蜇虫咸俯。
冬季:
立冬:第一侯,水始冰。第二侯,地始冻。第三侯,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第一侯,虹藏不见。第二侯,天气上升。第三侯,闭塞成冬。
大雪:第一侯,鹖鴠不鸣。第二侯,虎始交。第三侯,荔挺出。
冬至:第一侯,蚯蚓结。第二侯,麋角解。第三侯,水泉动。
小寒:第一侯,雁北乡。第二侯,鹊始巢。第三侯,雉始雏。
大寒:第一侯,鸡始乳。第二侯,征鸟厉疾。第三侯,水泽腹坚。
24节气是指什么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都指导着农民农业生产的某个时节,是勤劳的劳动人民长期经验与智慧的结晶,也给农业的带来了及时的农时提醒与气候。
一、立春:
2月6日左右,象征着春季的开始,气温回升,大地回春。雨水:2月21日左右,降雪停止,开始下雨,雨量逐渐增加,生产上主要指导农户抓好小春作物的田间肥水管理及中耕除草,屯集农家肥,制定大春生产工作计划。
二、惊蛰:
3月6日左右,开始雷鸣,蛰伏地下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和出土活动,树木生根发芽,是林果嫁接的最佳时期。
三、春分:
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白天黑夜各占一半,是气候温暖的春季,生产上主要抓好小春作物的中后期田间肥水管理,翻犁冬闲田地,筹备种子、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进入春耕备耕工作。
四、谷雨:
4月20日左右。雨量显着增加,适宜谷物生长。生产上指导农户进入水稻育秧,早播玉米,春耕备耕。同时注意观察天气气候,农彦上有“大旱不过五月十三”之说,若雨水至谷雨都不降雨或少降雨,则是干旱的征找兆,应作好遇旱的准备。
扩展资料:
一、节气划分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是五天。
古人称节气为“气”,二十四节气就是24个“气”,有“节气”和“中气”之分:每月第一个即月首的“气”,称为“节气”;第二个即月中的“气”称为“中气”。这样,全年共有12个节气、12个中气,合起来正好是“二十四节气”。
二、规律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人们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确定。其也与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有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
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什么是天气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
天气
英文:weather
地理知识
天气是指经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状态,既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也是大气状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连续变化。所以可以理解为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统称。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经过。
天气景观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天气系统通常是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
天气
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因而一个地区的天气和天气变化是同天气系统及其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是大气的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的综合结果。
各类天气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发展和演变着的,都反映着一定地区的环境特性。比如:极区及其周围终年覆盖着冰雪,空气严寒、干燥,这一特有的地理环境成为极区低空冷高压和高空极涡、低槽形成、发展的背景条件。赤道和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潮湿,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是对流性天气系统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中高纬度是冷、暖气流经常交绥地带,不仅冷暖气团你来我往交替频繁,而且其斜压不稳定,是锋面、气旋系统得以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活动反过来又会给地理环境的结构和演变以深刻影响。因而认识和掌握天气系统的形成、结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同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了解天气、气候的形成、特征、变化和预测地理环境的演变都是十分重要的。
天气预报是人类预报天气的发展的科学。从谚语开始到今天使用计算机进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式等等的运算,数值预报这门科学的历史长久。今天的天气预报可以对一星期内的天气做比较准确的预报。现在气预报大都播报最高、最低气温;降雨机率,雨量的大小;晴天,阴天和紫外线指数,寒冷指数等等。
“返潮”天气巧防潮尽量缩小室内外温差
专家说,这种“返潮”天气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易使食品、衣物、家具和其他物品发霉。使用暖气、电烘箱等热源设备加热室内,使室内温度等于或稍高于室外温度;二是尽量隔绝暖湿气流的侵入。使用有除湿功能的设备。
春季多雨,往往一下就是几天,甚至十来天。而且这个时候,只要天气转为“南风天”,贴了瓷砖的地面、墙面,油漆的家具面就会湿漉漉的“出汗”。这是一种典型的“返潮”现象。
面对潮湿天气,可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或减轻:一是尽量缩小室内、外的温差。使用暖气、电烘箱等热源设
返潮
备加热室内,使室内温度等于或稍高于室外温度;二是尽量隔绝暖湿气流的侵入。一旦发现风向由北转南时应及时关闭门窗,室内的衣柜、橱柜门也要紧闭,以减少室外暖湿空气的进入;三是在室内放些吸湿吸潮物质。比较经济和理想的是生石灰(块状石灰),石灰溶化时要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并释放出热量,对室内有增温作用;四是利用设备进行除湿。有除湿功能的空调要立即开启;有条件的还可用吸湿机(器)过滤室内空气,进行“脱水”.
主要天气要素: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
2天气种类
编辑
晴 多云 阴 阵雨 雷阵雨 雷阵雨伴有冰雹 雨夹雪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阵雪 小雪 中雪 大雪 暴雪 雾 冻雨 沙尘暴 小到中雨 中到大雨 大到暴雨 暴雨-大暴雨 大暴雨-特大暴雨 小到中雪 中到大雪 大到暴雪 浮尘 扬沙 沙尘暴 强沙尘暴 特强沙尘暴 晴转多云,多云转阴,阴转多云,雾霾。
3风
编辑
风的成因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在水平方向分布的不均匀导致的。风受大气环流、地形、水域等不同因素的
风
综合影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季风、地方性的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等。简单地说,风是空气分子的定向运动。要理解风的成因,先要弄清两个关键的概念:空气和气压。空气的构成包括:氮分子(占空气总体积的78%)、氧分子(约占21%)、水蒸汽和其他微量成分。所有空气分子以很快的速度移动着,彼此之间迅速碰撞,并和地平线上任何物体发生碰撞。
气压
可以定义为:在一个给定区域内,空气分子在该区域施加的压力大小。一般而言,在某个区域空气分子存在越多,这个区域的气压就越大。相应来说,风是气压梯度力作用的结果。而气压的变化,有些是风暴引起的,有些是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的,有些是在一定的水平区域上,大气分子被迫从气压相对较高的地带流向
气压场的几种基本型式
低气压地带引起的。大部分显示在气象图上的高压带和低压带,只是形成了伴随我们的温和的微风。而产生微风所需的气压差仅占大气压力本身的1%,许多区域范围内都会发生这种气压变化。相对而言,强风暴的形成源于更大、更集中的气压区域的变化。
风的影响
风是农业生产的环境因子之一。风速适度对改善农田环境条件起着重要作用。近地层热量交换、农田蒸散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等输送过程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加快或加强。风可传播植物花粉、种子,帮助植
风
物授粉和繁殖。风能是分布广泛、用之不竭的能源。中国盛行季风,对作物生长有利。在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东南沿海以及内陆高山,都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可作为能源开发利用。
风对农业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它能传播病原体,蔓延植物病害。高空风是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飞蝗等害虫长距离迁飞的气象条件。大风使叶片机械擦伤、作物倒伏、树木断折、落花落果而影响产量。大风还造成土壤风蚀、沙丘移动,而毁坏农田。在干旱地区盲目垦荒,风将导致土地沙漠化。牧区的大风和暴风雪可吹散畜群,加重冻害。地方性风的某些特殊性质,也常造成风害。由海上吹来含盐分较多的海潮风,高温低温的焚风和干热风,都严重影响果树的开花、座果和谷类作物的灌浆。防御风害,多采用培育矮化、抗倒伏、耐摩擦的抗风品种。营造防风林,设置风障等更是有效的防风方法。
风的能量
空气流动所形成的动能即为风能。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
太阳的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引起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均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形风。风的形成乃是空气流动的结果。风能利用形成主要是将大气运动时所具有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强,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多、温度较高;再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小,温度低。这种高纬度与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了南北之间的气压梯度,使空气作水平运动,风应沿水平气压梯度方向吹,即垂直与等压线从高压向低压吹。地球在自转,使空气水平运动发生偏向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这种力使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右偏转,所以地球大气运动除受气压梯度力外,还要受地转偏向里的影响。大气真实运动是这两力综合影响的结果。
实际上,地面风不仅受这两个力的支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洋、地形的影响,山隘和海峡能改变气流运动的方向,还能使风速增大,而丘陵、山地却摩擦大使风速减少,孤立山峰却因海拔高使风速增大。因此,风向和风速的时空分布较为复杂。
在有海陆差异对气流运动的影响,在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大陆气压比海洋高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相反,大陆比海洋热,风从海洋吹向内陆。这种随季节转换的风,我们称为季风。所谓的海陆风也是白昼时,大陆上的气流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流向海洋,到海洋上空冷却下沉,在近地层海洋上的气流吹向大陆,补偿大陆的上升气流,低层风从海洋吹向大陆称为海风,夜间(冬季)时,情况相反,低层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称为陆风。在山区由于热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平原或山坡,夜间由平原或山坡吹向,前者称谷风,后者称为山风。这是由于白天山坡受热快,温度温度高于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坡地上的暖空气从山坡流向谷地上方,谷地的空气则沿着山坡向上补充流失的空气,这时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交快,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山谷,称为山风。当太阳辐射能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大气层约吸收2*10^16W的能量,其中一小部分转变成空气的动能。因为热带比极带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能,产生大气压力差导致空气流动而产生「风」。至于局部地区,例如,在高山和深谷,在白天,高山顶上空气受到阳光加热而上升,深谷中冷空气取而代之,因此,风由深谷吹向高山;夜晚,高山上空气散热较快,于是风由高山吹向深谷。另一例子,如在沿海地区,白天由于陆地与海洋的温度差,而形成海风吹向陆地;反之,晚上陆风吹向海上。
风的分类
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流动的水平距离。根据风对地上物体所引起的现象将风的大小分为13个等级,称为风力等级,简称风级。以0~12等级数字记载。
风力等级表 风级和符号名称风速(米)*陆地物象海面波浪浪高(米)风
0无风0.0-0.2烟直上平静0.0
1软风0.3-1.5烟示风向微波峰无飞沫0.1
天气
2轻风1.6-3.3感觉有风小波峰未破碎0.2
3微风3.4-5.4旌旗展开小波峰顶破裂0.6
4和风5.5-7.9吹起尘土小浪白沫波峰1.0
5劲风8.0-10.7小树摇摆中浪折沫峰群2.0
6强风10.8-13.8电线有声大浪到个飞沫3.0
7疾风13.9-17.1步行困难破峰白沫成条4.0
8大风17.2-20.7折毁树枝浪长高有浪花5.5
9烈风20.8-24.4小损房屋浪峰倒卷7.0
10狂风24.5-28.4拔起树木海浪翻滚咆哮9.0
11暴风28.5-32.6损毁普遍波峰全呈飞沫11.5
12台风32.7-摧毁巨大海浪滔天14.0
注:本表所列风速是指平地上离地10米处的风速值
风向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就是指空气自北向南流动。风向一般用8个方位表示。分别为: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
常见风
阵风:当空气的流动速度时大时小时,会使风变得忽而大,忽而小,吹在人的身上有一阵阵的感觉,这就是阵风。
旋风:当空气携带灰尘在空中飞舞形成漩涡时,这就是旋风。
焚风:当空气跨越山脊时,背风面上容易发生一种热而干燥的风,就叫焚风。
龙卷风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个猛烈旋转的圆形空气柱。远远看去,就像一个摆动不停的大象鼻子或吊在空中的巨蟒。
风力歌
零级烟柱直冲天 一级轻烟随风偏 二级轻风吹脸面
三级叶动红旗展 四级枝摇飞纸片 五级带叶小树摇
六级举伞步行难 七级迎风走不便 八级风吹树枝断
九级屋顶飞瓦片 十级拔树又倒屋 十一十二级陆上很少见
云
云的成因
人们对云并不陌生,晴朗天空里那白白的,和阴雨天那乌黑的都称作云。它们让天空变化莫测。人们常常看到天空有时碧空无云,有时白云朵朵,有时又是乌云密布。为什么天上有时有云,有时又没有云呢?云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又是由有什么组成的?
云
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厚度。
云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结造成的。
从地面向上十几公里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随时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或凝聚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又再蒸发(汽化),再凝结(凝华)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水汽从蒸发表面进入低层大气后,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如果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化为小冰晶。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云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汽经由各种原因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发生凝结的过程。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是形成云的一个必要条件,其主要方式有:
(1)水汽含量不变,空气降温冷却
(2)温度不变,增加水汽含量
(3)既增加水汽含量,又降低温度。
但对云的形成来说,降温过程是最主要的过程。而降温冷却过程中又以上升运动而引起的降温冷却作用最为普遍。
云的成因分类
云形成于当潮湿空气上升并遇冷时的区域。这可能发生在:
云
云
锋面云 锋面上暖气团抬升成云
地形云 当空气沿着正地形上升时
平流云 当气团经过一个较冷的下垫面时,例如一个冷的水体
对流云 因为空气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云
气旋云 因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而产生的云
云的形态分类
简单来说,云主要有三种形态:一大团的积云、一大片的层云和纤维状的卷云。
而科学上云的分类最早是由法国博物学家尚·拉马克(JeanLamarck)于1801年提出的。1929年,国际气象组织以英国科学家路克·何华特(LukeHoward)于1803年制定的分类法为基础,按云的形状、组成、形成原因等把云分为十大云属。而这十大云属则可按其云底高度把它们划入三个云族:高云族、中云族、低云族。另一种分法则将积云与积雨云从低云族中分出,称为直展云族。这里使用的云底高度仅适用于中纬度地区。(除英美等国外,世气组织与各国一般采用国际单位制。)
高云族:高云形成于六千米以上高空,对流层较冷的部份。分三属,都是卷云类的。在这高度的水都会凝固结晶,所以这族的云都是由冰晶体所组成的。高云一般呈纤维状,薄薄的并多数会透明。
卷云(Ci,Cirrus): 云体具有纤维状结构,色白无影且有光泽,日出前及日落后带**或红色,云层较厚
卷云
时为灰白色。卷云又分成4类:
毛卷云(Cs fil):云丝分散,纤维结构明晰,状如乱丝、羽毛、尾等。
密卷云 (Ci dens):云丝密集、聚合成片。
钩卷云 (Cirrus uncinus):云丝平行排列,顶端有小钩成小团,类似逗号。
伪卷云:已脱离母体之积雨云顶部冰晶部分,云体大而浓密,经常呈铁砧状。
卷层云(Cs,Cirrostratus): 云体均勾成层、透明或乳白色,透过云层日、月轮廓清晰可见,地物有影,常有晕。卷层云又可分成2类:
均卷层云:云幕薄而均匀,看不出明显的结构。
毛卷层云:云幕的厚度不均匀,丝状纤维组织明显。
卷积云(Cc,Cirrocumulus):云块很小,呈白色细鳞、片状,常成行或成群,排列整齐,似微风吹过水面所引起的小波纹。卷积云只有1类。
中层云
中云族
中云于二千五百米至六千米的高空形成。它们是由过度冷冻的小水点组成。
高层云(As,Altostratus):云体均匀成层,呈灰白色或灰色,布满全天。高层云又可分成2类:
透光高层云:云层较薄,厚度均匀,呈灰白色,日、月被掩轮廓模糊,似隔一层毛玻璃。
蔽光高层云 (As op):云层较厚,足灰色,底部可见明暗相间的条纹结构,日、月被掩,不见其轮廓。
高积云(Ac,Altocumulus):云块较小,轮廓分明。薄云块呈白色,能见日、月轮廓;厚云块呈灰暗色,日、月轮廓不辩。呈扁圆形、瓦块状、鱼鳞或水波状的密集云条。成群、成行、成波状沿一个或两个方向整齐排列。高积云又可分成6类:
透光高积云 (Altocumulus translucidus):云块较薄,个体分离、排列整齐,云缝处可见蓝天;即使无缝隙,云层薄的部分,也比较明亮。
蔽光高积云 (Ac op):云块较厚,排列密集,云块间无缝隙,日、月位置不辨。
荚状高积云:云块呈白色,中间厚,边缘薄,轮廓分明,孤立分散,形如豆荚或呈柠檬状。
堡状高积云 (Ac cast):云块底部平坦,顶部突起成若干小云塔,类似远望的城堡。
絮状高积云 (Altocumulus floccus):云块边缘破碎,很象破碎的棉絮团。
积云性高积云 (Ac cug):云块大小不一,呈灰白色,外形略有积云特性,由衰退的浓积云或积雨云扩展而成。
低云族:包括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五属(类),其中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由水滴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2,500米以下。大部分低云都可能下雨,雨层云还常有连续性雨、雪。而积云、积雨云由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混合组成,云底高度一般也常在2,500米以下,但云顶很高。积雨云多下雷阵雨,有时伴有狂风、冰雹。
层积云(Sc,Stratocumulus):云块一般较大,其薄厚或形状有很大差异,常呈灰臼色或灰色,结构较松散。薄云块可辨出日、月位置;厚云块则较阴暗。有时零星散布,大多成群、成行、成波状沿一个或两个方向整齐排列。层积云又可分成5类:
透光层积云:云块较薄,呈灰白色,排列整齐,缝隙处可以看见蓝天,即使无缝隙,云块边缘也较明亮。
蔽光层积云:云块较厚;显暗灰色,云块间无缝隙,常密集成层,布满全天,底部有明显的波状起伏。
积云性层积云:云块大小不一,呈灰白或暗灰色条状,顶部有积云特征,由衰退的积云或积雨云展平而成。
荚状层积云:云体扁平,常由傍晚地面四散的受热空气上升而直接形成。
堡状层积云:云块顶部突起,云底连在一条水平线上,类似远处城堡。
层云(St,Stratus):云体均勾成层,呈灰色,似雾,但不与地接,常笼罩山腰。层云又可分成2类:
层云:云体均勾成层,呈灰色,似雾,但不与地接,常笼罩山腰。
碎层云 (Fs):由层云分裂或浓雾抬升而形成的支离破碎的层云小片。
雨层云(Ns,Nimbostratus):云体均匀成层,布满全天,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云底常伴有碎雨云,降连续性雨雪。雨层云又可分成2类:
雨层云:云体均匀成层,布满全天,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云底常伴有碎雨云,降连续性雨雪。
碎雨云:云体低而破碎,形状多变,呈灰色或暗灰色,常出现在雨层云、积雨云及蔽光高层云下,系降水物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凝结而形成。
直展云族
直展云有非常强的上升气流,所以它们可以一直从底部长到更高处。带有大量降雨和雷暴的积雨云就可以从接近地面的高度开始,然后一直发展到七万五千尺的高空。在积雨云的底部,当下降中较冷的空气与上升中较暖的空气相遇就会形成像一个个小袋的乳状云。薄薄的幞状云则会在积雨云膨胀时于其顶部形成。
积云(Cu,Cumulus):个体明显,底部较平,顶部凸起,云块之间多不相连,云体受光部分洁白光亮,云底较暗。积云又可分成3类:
淡积云 (Cu hum):个体不大,轮廓清晰,底部平坦,顶部呈圆弧形凸起,状如馒头,其厚度小于水平宽度。
浓积云:个体高大,轮廓清晰,底部平而暗,顶部圆弧状重叠,似花椰菜,其厚度超过水平宽度。
碎积云 (Fc):个体小,轮廓不完整,形状多变,多为白色碎块,系破碎或初生积云。
积雨云(Cb,Cumulonimbus):云浓而厚,云体庞大如高耸的山岳,顶部开始冻结,轮廓模糊,有纤维结构,底部十分阴暗,常有雨幡及碎雨云。积雨云又可分成2类:
秃积雨云:云顶开始冻结,圆弧形重叠,轮廓模糊,但尚未向外展。
鬃积雨云 (Cb cap):云顶有白色丝状纤维结构,并扩展成为马鬃状或铁砧状,云底阴暗混乱。
其他
凝结尾迹是指当喷射飞机在高空划过时所形成的细长而稀薄的云。
夜光云非常罕见,它形成于大气层的中间层,只能在高纬度地区看到。
每一种云都有它的特殊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这一种云可以转变为那一种云,那一种云又可以转变为另一种云。例如淡积云可以发展成浓积云,再发展成积雨云;积雨云顶部脱离成为伪卷
夜光云
民间早就认识到可以通过观运来预测天气变化。1802年,英国博物学家卢克·霍华德提出了著名的云的分类法,是观云测天气更加准确。霍华德将云分为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这三类云加上表示高度的词和表示降雨的词,产生了十种云的基本类型。根据这些云相,人们掌握了一些比较可靠的预测未来12个小时天气变化的经验。比如:绒毛状的积云如果分布非常分散,可表示为好天气,但是如果云块扩大或有新的发展,则意味着会突降暴雨。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云吸收从地面散发的热量,并将其反射回地面,这有助于使地球保温。但是云同时也将太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这样便有降温作用。哪种作用占上风取决于云的形状和位置。
各个预警级别的表示
各个预警级别的表示
各个预警级别的表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预警信息,对我们的生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以下各个预警级别的表示。
各个预警级别的表示1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预警颜色:一般都有蓝、黄、橙、红四种颜色等级,严重程度依次加重,分别表示一般、较重、严重、 特别严重,蓝色为最低级别预警,红色为最高级别预警。
蓝色预警:
暴雪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各个预警级别的表示2天气的预警信号有哪几种颜色,分别代表什么等级。
天气的预警信号有蓝色、**、橙色和红色4种颜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天气警报级别是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设定,以特定标识表示的预警等级。
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十一类。
根据不同的灾种特征、预警能力等,确定不同灾种的预警分级及标准。
当同时出现或预报可能出现多种气象灾害时,可按照相对应的标准同时发布多种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的地区特点:
全国各地预警管理方案总体相同。但不同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对于同一或不同的预警类型也有不同的标准。
当一气象要素在某地构成了气象灾害时,在另一地却不一定是气象灾害,这可能是预警规定的种类、时间等不同造成的。寒潮、霜冻、低温预警标准地方差异较大。
预警生效时,以气象台发布的具体措施为准,按照电视、广播等指示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除预警信号之外,各地有其他不同的预警,如寒冷预警(广东等)、雪灾预警(青海等)、大雪预警与道路冰雪预警(东北地区)以及其他预警信号。
沿海地区的气象台还会发布专门用于海洋地区的海上气象预警。具体含义应对措施及具体含义请查询省(直辖市、自治区)气象部门网站。
除了气象预警信号,由于不少地区的预警发布平台在气象台,因此气象台还可能发布环境、地质、森林、海洋、健康等类型的预警信号。
各个预警级别的表示3天气预警分为几个等级
天气预警预警信号分别有台风、暴雨、雷电、高温等十三种预警,分别为蓝黄橙红四种等级。蓝色等级最低,红色最高,意味着天气恶劣成都最为严重,依次从低到高的排序。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有不同的天气预警。
一、以夏天高温预警为例,一般发布蓝黄橙红四个等级
夏天高温预警为例,一般发布黄橙红三个等级,橙色是指二十四小时之内最高气温升至到达37摄氏度以上,红色预警时最热的时候,容易出现晒伤,火灾隐患,温度最高气温升至40摄氏度以上,所以当大家看到气象部门发布的通知时就要注意提高警惕,防范恶劣天气导致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问题,注意防晒,注意火灾隐患。
二、以暴雨预警为例,一般发布蓝黄橙红四个等级
当暴雨达到预警信号红色时,说明在三小时之内,累计降雨量有可能达到超过100毫米或者已经超过100毫米并且可能持续上升,而100毫米的水深基本已经没过了成人的脚踝骨位置,事实上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累计降雨量达到100毫米以上就达到了特大暴雨的级别,而暴雨红色预警发布时,说明这一天的降雨量在3个小时之内会完成,可见雨势来之汹涌,
雨量之大,这时候山区沟谷的泥土就会在雨水冲刷之下,变得松软,容易造成第二次伤害,泥石流,山土滑坡登灾害。水库也将会告急,所以部门应该做好暴雨的应急和抢险工作,在范围内,所有单位、学校、公司等等都应该立即停止营业,做好应对措施。
三、以台风预警为例,一般发布蓝黄橙红四个等级
当台风到来时达到红色预警,说明将有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登陆我国,一旦发布台风预警就说明了进入了紧急防风状态,需要做好应对措施,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
天气预警达到红色预警时,大家都要主要防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