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沙好不好找工作?

2.手机短信求职你会尝试吗

3.写在被武汉大学录取之后

长沙好不好找工作?

找工作攻略武汉天气_搜武汉天气

长沙这个城市个人不喜欢,气候不好,工作机会也不多。

第一:气候。

本以为北京的空气质量已经很差了,但是来到长沙后呆到现在,发现长沙的空气质量一到11月份那每天都是灰蒙蒙的,雾霾特别严重,以前觉得北京很严重,反而这几年北京迫于舆论的压力大力治理环境,现在的北京空气质量可以说特别好。再看看长沙这空气质量真的太差了。

第二:就业环境

长沙整体还算是工业城市吧,机械制造全国前列。娱乐业消费业还可以,毕竟芒果台的娱乐基因根深蒂固,其他的产业和专业我感觉就业和一线城市比很难比。

还有就是长沙位置很尴尬,旁边就是武汉,南下就是广州深圳,所以每年大学生流失很严重,我想呆了四年这鬼天气,大学毕业肯定都跑了吧。再看看隔壁武汉的公司以及大城市深圳广州的吸引力。

离开也很正常,如果也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也没什么技术,在这边也就只能做销售了做前台了吧,整天来说:就业环境非常有限,二三线城市,编制公务员是香饽饽,没有背景奋斗肯定是一线。

手机短信求职你会尝试吗

手机短信求职你会尝试吗

手机短信求职你会尝试吗,我们在求职的过程中难免碰壁,在职场上有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工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借鉴职场同事的经验,在职场上要勇于承认错误,手机短信求职你会尝试吗,职场上的那些事。

手机短信求职你会尝试吗1

京城28岁的许**前一阵子使用手机的频率明显加快。让许**手机不停响叫的不是电话,而是手机短信。这些短信不是天气预报,不是朋友问候,而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招聘信息。在经历了10天、接收到第17条手机招聘信息后,她终于选到了称心的职业,到京城某酒店餐饮部工作。她对手机求职方式的评价是:便捷、经济、及时、准确。

自1月18日北京开通手机求职业务至今,已有近2万名求职者接受了这种服务,累计接收信息8万余条,每天在线人数达2000多人。与传统的招聘会、媒体广告、网上招聘、猎头招聘等相比,招聘短信手机增值服务更通畅、更有针对性,一些人将之称为“第五求职中介”。

手机短信息求职,就是基于GSM/CDMA接入方式并通过手机浏览而建立起来的人才招聘信息的全新发布平台,提供这种服务的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求职者先把自己的相关信息,如个人情况、需要寻找的职业等输入到北京人才移动网,计算机会自动从用人单位储存的数以万计的招聘信息中,挑选出与用户个人要求最接近的工作岗位,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发送给求职者。求职者找到工作后,不需交任何费用。但是,求职者每接收一条短信息要花0.3元。

目前电话开通这项服务的只占很少部分,大部分用户都直接用手机短信自动申请和注销,因此这项服务的成功率不太好推算。记者从他们的登记表上发现,申请这项服务项目的求职者的年龄80%以上在25至35岁之间,成功率较高的职位主要集中在物业管理、销售、会计、文秘、司机等。

据介绍,北京并不是第一个推出这种求职服务的城市。今年5月,深圳率先推出这种服务,目前他们每天的在线用户已达到了上万人;上海市紧随其后,也于9月25日起动了这项服务,目前每天发送的招聘短信息达到3000至4000条;另外,武汉、长春两市也开通了这项服务。

求职方式大比拼

招聘会的优点是现场感强,求职者对招聘单位有一个较直观的认识,同时自己也有发挥能力的渠道。缺点是必须到现场,周围拥挤,找工作就像打仗,而且有大海捞针的感觉。

报纸广告的'好处是信息量大、保留时间长。弊端是许多与自己情况适应和不适应的信息一股脑儿地出现在一个版面上,查找起来很麻烦。

网上招聘是新兴的求职方式,优点是方便,但缺点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这种服务。另外,许多信息更新太慢,影响了信息的真实性。

猎头公司近年越来越耳熟了,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招聘对象有着严格的限制,只是少数中高级人才的“俱乐部”。

手机求职也只是“手机一族”的专利,而且其信息源的水准和准确性都有待检验,估计对于高学历的年轻人吸引力有限。

手机短信求职你会尝试吗2

所谓短信求职,是在固定的网站或相关单位申请此项服务。并将自己的基本条件及应聘要求编辑成短信,发送到指定的号码或信息平台,该号码或信息平台会将条件符合的单位的情况以短信的形式发给该用户。据了解,目前已有本地人才市场与山东、黑龙江等地的人才网开通了此项服务,日发信息2至5条不等,收费多在0.3元至0.5元之间。

今年3月,江汉大学的小王给一个武汉某人才网站发去短信求职信息:将自己情况编成短信发出去后,她陆续接到6条左右用工信息,她选择了一家私营企业的文秘岗位前去应聘,不久前面试通过了,只等用人单位的最后结果。

华中师范大学的小肖认为,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短信作为一种求职方式显得很新潮,年轻人爱赶时髦,都很愿意接受它。江汉大学的小李则不肯赶这种时髦,他认为短信求职成本较高,而且信息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成功率不会很高。武汉大学的小陈持观望态度,他说,如果是在非常时期,如“非典”时期,用这种方式未尝不可,但一般来说他还是会采取常规方式,如参加招聘会等。

对此,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胡老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应一分为二地看。现代人求职手段日益多样化,有利于求职者扩大自己的求职范围,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供求双方不见面,个人有可能虚报简历,而对方也有可能提供虚假信息,学生尤其应当谨慎。也许短信求职迎合年轻人的心理,但代替不了主流的求职方式。而江汉大学张老师则认为,当初网络求职也不为人看好,但现在已被很多人接受,尽管存在一些问题,短信求职仍有其发展的空间。

写在被武汉大学录取之后

这个标题太宏大了, 如果要细说被武大录取后的事,那么在被录取之前,经历的一切都是铺垫。 明天就是6月1日,是2020年下半年的开端,上半年因为疫情一直待在家里,导致这半年的性价比极低,好多待办事项一拖再拖,家中嘈杂的环境也令我时常感到窒息。我的2020年好像是从武汉大学的拟录取通知下来的那一刻被分成两段的,正值半年这一个时间点,让我去梳理前半年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同时做好下半年的生活规划。

1月放寒假回到家,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催得紧,在1月底我就写好了论文初稿。说来奇怪,我写论文算是顺利的,在初稿与二稿之间,老师帮我梳理了论文的整体框架与思路,也就这一次我的论文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之后直到六稿,也就是定稿,我的论文都只是进行添加数据、调整格式之类的小修改,或许也与我的论文选题较为简单有关。

2月是我上半年最为快乐的一个月。每天的生活都很规律,看自己喜欢的书,学习一些新的技能,与好朋友闲聊,心灵上是极为充实的。2月底,考研成绩就出来了,236分,大概能够猜到复试分数线会在235-240之间。 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我始终遵守着尽人事听天命的原则。 于是在3月份,我不得不做着好几手的打算,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省考,同时关注着武大的复试线并修改着自己的毕业论文,生活的压力真的太大了。每一个都是小概率事件,但又不得不为之努力。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也并不是一无所得,构写简历是一个倒逼着自己去反思的过程,大学四年来自己所做的还是太少了,所幸又充值了两年大学时光,还可以进行补救。

3月底出了复试线,235分,我低分飘过。4月就被找工作、准备省考、准备复试、修改论文安排得明明白白,压力越来越大。 我不去猜测什么,也不对生活有着什么明媚的期待,只是做着应该做的事然后安然地等待结果,好的结果与坏的结果我都能坦然接受。 5月,我停下了手上的事,专心准备复试和答辩。毕业答辩在复试前一天,整个5月,我的神经都是紧绷的。答辩算是顺利,最后的论文成绩85+。但我的复试过程一点都不顺利,复试前两天雷雨天气把家里的网劈了,模拟复试时老师通知我的PPT无法放映,整个人都是懵的,这一刻我真的想过放弃,但因为是最喜欢的大学,即使不被能录取,我也想见一见武大德高望重的老师, 是非常喜欢让我捱过了放弃的念头。 而在正式复试时,我被老师移出会议室并无法再次进入,调试了大概十多分钟,我被移到了另一组进行复试。太背了,怎么步步都不顺呢。

复试结束到出结果有大概十天的时间,这十天里我不停地想着二战,为喜欢的大学多拼一年还是挺值的。况且我评估了自己的情况,觉得再来一年应该是有胜算的,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老话也时常敲打着我的信心,思绪就像钟摆一样左摇右晃,一天一个样。自然是想过二战失败的问题,害,走到那时再说吧,无非就是调剂找工作,那就认命了。心理承受能力在这段时间好像提升了不少,即使是面对最坏的结果也有勇气去承担。前半年闲下来就读书,读书、旅游、看**是我逃避当下生活的一些方式。读书的时候才不会有种浪费时间的负罪感。在微信读书书架上添了十多本书,但认真读完的却是寥寥。

出复试结果的前一天晚上,我和我爸都快要找好二战租房的房东了,我也大概做好了二战计划和安排,当天晚上没怎么睡着,翻了翻调剂系统,苦笑着关了页面。5月20日九点多,我再次拿起手机的时候,看到同学给我发的录取消息,手都是抖的,拟录取通知看了不下三遍,之后便是给朋友和家人报喜。爸妈立马就从单位赶回来了,看到我在沙发上哭得不成样,确认过后又匆匆赶回了单位,下班时还给我带了升学礼物。晚上约好请朋友吃饭。这是我被录取的第一天。

在接下来的十天里,本以为开心会延续下去,确实少了很多烦心事,不用再找工作、看省考书,档案也有了明确的去处。但选导师费了不少心思,科研压力也随之而来,以及在接下来三个月可支配的假期里,还有许多能力需要去不断提升。

今晚八点有五月天的线上演唱会, 一切形式的艺术都可以拯救荒芜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