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天气2013年_南雄天气预报一周天气24小时天气
1.惠州历史上下过雪吗
2.南雄的地理环境
3.恐龙的种类
4.广东省4月份天气表
惠州历史上下过雪吗
1. 广东惠州有没有下过雪
广东惠州没有下过,韶关地区的乐昌、坪石、南雄。
还有乳源、梅州每年都会下雪。最大的时候有20公分
参考资料:
还有一些珠三角的山区,例如从化的山区(吕田一带)。惠州的博罗山。
在2004年东莞的某地都甚至出现放在室外的水结冰现象。广东的21个市中有19个都能出现气象学意义的冬天。
一般是5—40天,只有汕头和湛江没有出现过。 广东的粤北如韶关、英德曾经下过雪。
粤北地区,如韶关,清远,英德等等都下过雪的。
2. 历史上广东省有过下雪的记录吗有。
1、广州上次下雪为1967年12月29日,从化、花都均出现雨夹雪;另外,霰曾出现两次,分别为1971年1月30日在花都、1983年1月22日在从化。
2、惠州、佛山2016年1月23日也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下雪,东莞上一次下雪则是在1957年。
来自广州天河、越秀、海珠、番禺等区,乃至东莞、佛山、惠州等地的网友兴奋地在朋友圈“晒”南粤雪景。
扩展资料
广东的气候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
广东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
受地形的影响,在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风坡有恩平、海丰和清远3个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毫米;在背风坡的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
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也较大,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
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发生,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春季的低温阴雨、秋季的寒露风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也是广东多发的灾害性天气。
人民网-组图:时隔半个世纪 广州又下雪了
3.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镇什么时候下过雪惠州古代地方志里自明清以来都有下雪的记录。在光绪《惠州府志》的“郡事”就有降雪较详细的记载:“顺治十三年春正月,归善大雪,雪深三四寸。”据了解,古代的归善代表着如今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等区域。
在1930年2月18日的 《大汉公报》上清楚记载着:“惠州每当隆冬,寒冷异常,有‘小北京’之号……雪絮纷飞,时降微雨。”另外,该报在1938年3月12日还有一则《罗浮山降瑞雪》的新闻,原来,在当年2月10日,罗浮山已经出现过一次降雪,从10日至13日,入夜以来,直吹北风,有细雨,片片雪花空中飞舞,至14日早晨更加寒冷,望向菜地,白茫茫一片,还有积雪没有融化,当时有老人说:“今年连降瑞雪,来年必定丰收。”
4. 广东下过雪吗广东下过雪。
广东粤北山区下雪并非新鲜事,近年来的公开报道发现,从11月到次年的2月,都是广东“初雪”可能出现的时段。而在分布的地区上,清远连州、阳山、韶关的乳源、南雄等粤北山区是初雪抵粤的常见地方。如果不仅算广东的初雪,广东中部地区也有下雪的纪录。
最近一次的当属2016年初的超级寒潮,广东全省出现降雪有540个乡镇,雨夹雪有1260个乡镇,当年1月24日,广州城区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场雪,惠州、佛山同日也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下雪,东莞的上一次下雪则在124年前。
扩展资料:
广州真的下雪了!23日夜、24日晨,广州不少地方“噼噼啪啪”下起小冰粒,经气象部门证实其为霰之后,24日中午时分,雪终于在“老广”们的热盼中降临羊城。
来自广州天河、越秀、海珠、番禺等区,乃至东莞、佛山、惠州等地的网友兴奋地在朋友圈“晒”南粤雪景。记者24日12时许在广州海幢公园附近看到,零星小雨中,片片白雪纷飞而下,轻柔落地,朵朵小雪花落在深色衣服或者车顶上显得尤为明显。
不少市民感叹,虽然并非鹅毛大雪,但在广州目睹下雪却是人生初次体验。
对此,广州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谌志刚向南方日报确认,23日夜间到24日上午,全市普遍观测到霰;24日中午前后,市内部分地区出现了短时雨夹雪。
气象部门专家翻查历史记录发现,广州上次下雪为1967年12月29日,从化、花都均出现雨夹雪;另外,霰曾出现两次,分别为1971年1月30日在花都、1983年1月22日在从化。
本次寒潮,气象部门起初预计广州仅北部山区会出现冰(霜)冻或雨夹雪,但24日广州市区出现雨夹雪,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不仅如此,惠州、佛山同日也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下雪,东莞上一次下雪则是在1957年。
人民网-时隔半个世纪 广州又下雪了
5. 深圳历史上下过雪么宋朝淳佑五年十二月(1246年初) 大雪三日,积盈尺余,炎方所未有也。
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雪,梅枯死。
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十二月 西樵山大雪,林木皆冰,二日乃解。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冬大雪霜,树木全枯死。
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大雪漫天如飞絮,积地四寸余。
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夜 风雨雷电雪雹并至,鱼多冰死。
清朝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十七、十八日(1893年初),大雪,平地积雪寸余。
民国18年(1929年)1月 入冬以来,天气奇暖,久不下雨。27日开始微雨不止,29日凌晨大吹北风,黎明转降微雪,天明之后,颇为寒冰。30日上午,仍降雪点,午后更寒,中央公园(在广州,当时南海县府驻广州)之梅花、红菊,铺满雪菲,均为艳白。31日晨,雪仍不已,寒度尤烈。查是晨盘福路已发现一年老乞丐冰死路边
========================
这是历史上广州的下雪记录,历史上有深圳吗?一小渔村
6. 广州历史上下过雪么广州地区最早于宋淳佑五年(1245)有“广州大雪三日,积盈尺余,炎方所未有”的记载。
到明弘治二年(1489)的244 年中,只有4 年(1245、1415、1488、1489)记载冬有雪(或冬大雪),记载的次数是很少的。到明嘉靖中期以后,降雪、结冰等有关寒害的记载逐渐增多。
明崇祯七年(1634)从化“春正月大雪,自四日至十日不止,山谷中有积至二三尺者”;清道光十五年(1835)广州“大雪漫天如飞絮,积地四寸余”;清光绪十八年(1892)番禺“冬十一月八日大雪”,香山“十一月二十八、九两日大雨雪,屋瓦檐溜皆满。”这些都是严寒的记载。
17世纪和19 世纪的严寒还表现在大雪南界比当今明显偏南0.5 ~ 0.8 个纬度。根据广东省气象局资料分析,自20 世纪初至80 年代,23°N 以南已无雪日。
但在历史时期23°N 以南的降雪是屡见不鲜的。
7. 广州下过雪吗屈大均曾云:“广州有霜而无雪,然霜亦微薄不可见。”
道光《广东通志》亦云:“岭以南无雪,霜亦不常见。”广州地处亚热带,冬日无雪,是常规,但天有不测之风云,偶然飞雪,亦无足怪。
屈大均就曾咏过罗浮山的大雪,也咏过羚羊峡的积雪,道光《广东通志》多次记载了广州下雪。 唐代诗人许浑《冬日登越王台怀旧》诗有句云:“河畔雪飞扬子宅,海边花盛越王台。”
杨子,指杨孚,东汉和帝(?—105年)时人,杨子宅在珠江南岸。明黄佐《广州先贤传》说:“杨孚宅在江浒南岸,尝移洛阳松柏植宅前,隆冬飞雪盈树。
”这可能是广州下雪的最早记载,但这次下雪,既无年月,又不见当时人的记录,如作为“以诗证史”,尚欠佐证,只可作传说而已。 南宋以降,广州下雪,见诸方志及时人题咏者,有“淳佑五年(1245年)十二月广州大雪”。
戴瞡《广州通志稿》引《郡》云:“腊初,大雪三日,积盈尺余,炎方所未有也。 时经略使方大琮躬出省视,贫民与诸营疲卒,均给缗钱,以恤其寒,阖郡大悦。”
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广州、番禺、南海“有雪,梅花枯死”。嘉靖十六年(1537年)冬,番禺、南海大雪。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十二月,从化大雪三日。“时冫互阴寒甚,昼下如珠,次日如鹅毛,六日至八日乃已。
山谷之中,峰尽壁立,林皆琼挺。老父俱言从来末有也。
自是连岁大稔。”崇祯七年(1634年)从化大雪。
顺治十一年(1654年)正月十八日,广州、龙门大雪。康熙五年(1666年)十二月二十夜,广州、番禺、南海大雪。
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广州大雪,当时居广州的东莞诗人何鲲在《乙未腊月二十一夜广州大雪》诗中描述云:“……乙未腊月廿一夜,打窗淅沥随风下,千门万户敞凌晨,青年皓首群相讶。 初疑罗浮春已催,千树万树梅花开,又疑五月木棉熟,南海庙前飞雪来。
子夜飘摇日中止,鸳瓦平沟屐没齿。儿童戏弄范以模,手掬瑶璠仙门里。
人尽冰衔在玉堂,蛎墙龙户生辉光,沉香浦冻珠成海,白云山拥玉为冈……”番禺大雪,“自是连年大熟”。南海“大雪漫天如飞絮,积地四寸余”。
龙门“寅卯刻大雪漫天,如飞絮,树屋皆白,积地三四寸,辰刻乃止”。 民国8年(1919年)正月初三,清远微雪。
民国9年(1920年)十二月初一,清远“落雪”。 由于民国以来,广州和各县志书成书年代不一,且有中断。
如《广州府志》中断100多年,各县志下限也不尽统一。暂以已见之于志书的为录,不排除有下雪而缺记载之事。
是以民国以来广州地区的降雪记录,另待专文考证。
南雄的地理环境
南雄地处大庾岭南麓,北宽南狭,南北两面群山连绵,中部盆地丘陵起伏。
古来对南北山区称之为“南山”、“北山”。南山自西南向东北延伸,以青嶂山为主峰,海拔917米,西南行有高峰(海拔840米)、寨顶埂、山角寨(海拔858米)等山岭;东北走有目龙埂、鸦子寨(海拔872米)、龙王脑(海拔616米)、猪头寨(海拔592)、洪泰山(海拔716米)等山岭,南行有王石寨(海拔761人)等山岭。北山由西南向东北伸展,以观音栋、帽子峰、油山为主峰。观音栋海拔1429米,为全市最高峰,东有老殿顶(海拔1395米)、龙华山(海拔1224米),北有白沙髻(海拔1342米)、盘墙虎(海拔1262米),西有粑子岭(海拔1190米)、花髻脑(海拔971米)等山岭。帽子峰海拔1058米,东南行有中岭(海拔902米)、巾子岭(海拔824米)、亚机(海拔875米)等山岭,西行有五峰山(海拔1224米)、俚木山(海拔1045米)、南山(海拔1303米)、云前脑(海拔1131米)、月岭寨(海拔1010米)等山岭。油山海拔1073米,东行有穆公寨(海拔789米),南行有西厢寨(海拔965米)、琵琶寨(海拔938米),西行有梅岭、仙人岭(海拔756米)等山岭。
南雄市地貌独特,按地势可分三个层次,高层形似驼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约占山地总面积的6%;中层山峰连绵,海拔600米左右,约占山地总面积的24%;底层(山座)海拔200米~600米,约占山地总面积的30%;基座庞大,约占山地总面积的40%。南北山地均以40度以上倾角向盆地倾斜。东西向则倾斜平缓,倾角一般10°~20°。中部丘陵自东北向西南沿浈江两岸伸展,浈江斜贯其中,形成一狭长大盆地,地质学称之为“南雄盆地”。 南雄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四季特点为:春季阴雨连绵,秋季降水偏少,冬季寒冷,夏季偏热。2012年天气概况:年平均气温为19.9℃,与常年平均气温持平,极端最低气温为-1.4℃,出现在12月31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7.4℃,出现在7月21日和8月1日。年降雨量为1966毫米,较常年偏多三成,最大日降雨量出现在6月24日,为124.8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469.6小时,较常年偏少近一成。
境内河道属珠江流域,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浈江一条,总长96.3千米;二级河道凌江、南山水、瀑布水、新龙水、江头水、大坪水、大源水、黄坑水、邓坊水、下洞水、宝江水、南亩水等12条,总长356.7千米,河网密度5.21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18.333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浈江,从孔江水库至古市镇小水流经境内,长96.3千米,流域面积176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3.53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凌江、南山水、瀑布水、新龙水、江头水、大坪水、大源水、黄坑水、邓坊水、下洞水、宝江水、南亩水等。
南雄市境内四周群山环抱,中部丘陵平原,称“南雄红层盆地”,是远古时代恐龙的故乡。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素有“中国黄烟之乡”、“中国岭南银杏之乡”等美称。
南雄境内地质属燕山期花岗岩体及寒武纪震旦纪变质岩体。四周群山环抱,浈凌二江斜贯腹地。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山区最高峰为观音峰,海拔1429米,南部山区最高山峰为青嶂山,海拔917米。中部为狭长丘陵,自东北向西南沿浈江两岸伸展,直到始兴县马市,称为“南雄红层盆地”。红层下蕴藏着大量的古生物化石。1961年广东区测队采得的晚白垩纪恐龙化石非常珍贵,是全世界研究恐龙的最佳地方。
恐龙的种类
恐龙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之中生代的爬虫类。或为恐龙和与它同一时代的蛇颈龙、翼龙等的模糊总称。恐龙在某一时期突然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迷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关于恐龙绝种的真正原因,自古以来即众说纷云,但都没有一个一定的论点,因此到目前为止仍究是一个未解的谜题,在此仅将一些较为人所知的说法分述如下:
一.陨石碰撞说:
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曾撞击地球,使得君临地球长达一亿数千万年的恐龙绝种。此理论是由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路易.阿尔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学家所提出的。
这一颗巨大的陨石,直径大约十公里。因撞击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径达两百公里。因撞击而产生的能量,若换算成**炸药,则相当于一百万亿吨(megaton)。粉尘经由大气层扩散至成层圈。导致地球持续了数个月的黑暗状态。在这段期间中,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都因之而绝种。
二.彗星碰撞说:
「彗星碰撞说」是以古生物学者——戴维?劳普以及约翰?塞普柯斯基发表的「古生物的绝种是每两千六百万年发生一次」论点为开端而产生的。路易?阿尔巴勒兹将这个论点及自己的理论送给天体物理学者—查理?谬拉,后来谬拉就认为是由于太阳的半星复仇女神星的引力,周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缘故。
三.造山运动说:
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就无法再生活下去。因为气后变化,植物也改变了,食草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草食性恐龙灭绝,肉食性恐龙也失去了依持,结果也灭绝了。此一灭绝过程,持续了1,000—2,000万年。到了白垩纪末期,终至在地球上绝迹。
四.气候变动说:
由于板块移动的结果,海流产生改变,更引起气候巨幅的改变。严寒的气候使植物死亡,恐龙缺乏食物而导致了灭亡。
五.火山喷火说:
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喷火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
六.海洋潮退说:
根据巴克的说法,海洋潮退,陆地接壤时,生物彼此相接触,因而造成某种类的生物绝种。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欧洲这种岛屿大陆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陆上遇见别种动物就宣告灭亡。
除了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以外,还有疾病与寄生虫等的传染问题。
七.温血动物说:
有些人认为恐龙是温血性动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垩纪晚期的寒冷天候而导致无法存活。因为即使恐龙是温血性,体温仍然不高,可能和现生树獭的体温差不多,而要维持这样的体温,也只能生存在热带气候区。同时恐龙的呼吸器官并不完善,不能充分补给氧,而它们又没有厚毛避免体温丧失,却容易从其长尾和长脚上丧失大量热量。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如果体温降到一定的范围之下,就要消耗体能以提高体温,身体也就很快地变得虚弱。它们过于庞大的体驱,不能进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续几天,可能就会因为耗尽体力而遭到冻死的命运。
八.自相残杀说:
有人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它们自相残杀的结果——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恐龙为食,肉食恐龙增加,草食恐龙自然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消失,肉食恐龙因无肉可食,就自相残杀,最后终于同归于尽。
九.压迫学说:
恐龙的数目急增,在植物有限的情况下,造成了草食性恐龙的灭绝,接着靠食用草食性恐龙为生的肉食性恐龙也因为食物的不足而跟着死亡。(疑点:何以恐龙会在历经了长达约两亿年的生态平衡之后突然增加?为此学说成立的重要关键,也直接地造成了许多学者对恐龙异常增产的原因检讨。)
十.哺乳类说:
在中生代后半,已有哺乳类的祖先生存。根据化石的记录,当时的哺乳类体型甚小,数量也十分有限,直到白垩纪的后期,数量才开始急速增加。推测它们属于以昆虫等为主食的杂食性,这些小型哺乳类发现恐龙的卵之后,即不断取而食之。
(本人意见:真的是如此吗?如果哺乳类战胜了恐龙,那么随着哺乳类化石的增加,恐龙的化石应逐渐减少才对,但事实上并没有出现这种化石交替的现象。在其它书的记载,哺乳类化石真正的增加,是在恐龙的时代终了之后。而且,恐龙的化石是在突然之间消失。因此,恐龙被哺乳类消灭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十一.种的老化说:
认为恐龙由于繁荣期间长达一亿数千万年,使得肉体过于巨体化。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现异常发达的现象,因此在生活上产生极大的不便,终于导致绝种。
恐龙中最具代表性的雷龙,体长二十五公尺,体重达三十吨,由于体型过于庞大,使动作迟钝而丧失了生活能力。另外,三角龙等则因不断巨大化的三只角以及保护头部的骨骼等部位异常发达,反而走向自灭之途。
(本人意见:并非所有的恐龙体型都如此庞大,也有体长仅一公尺左右的小恐龙。另外,也有骨骼像鹿一般,能够轻快奔跑的恐龙。但为什么这种恐龙也同时绝种了呢?而且,异常发达的骨骼等部位,在冷血动物体内,推测能够吸收外界的温度,也能放出体内的热,以调节身体的温度,具有非常有利的功能。由此,我对于恐龙因种的老化而绝种的说法表示怀疑。)
十二.生物碱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恐龙所生存的最后时期—亦即白垩纪,开始出现显花植物,其中某些种类含有有毒的生物碱,恐龙因大量摄食,引起中毒而死亡。因为,哺乳类能够藉味觉和嗅觉来分辨有毒的植物,但是恐龙却没有这种能力。
不过,含有生物碱的植物并非突然出现于白垩纪后期,在恐龙绝种的五百万年前已经可以见到。此学说未说明何以恐龙在这段期间内仍能生存。
除了上述的十二种说法之外,还有「传染病」、「来自宇宙的放射线或超新星的爆炸」「未乘上诺亚方舟」、「太阳系震动说」等较鲜为人知的说法,至于那一个才是最好的说法,全凭各人的想法,并没有一定的对与错,毕竟恐龙灭亡之谜还没有真正解开呀!
谁最先发现了恐龙
普洛特-加龙省-加龙省的故事
曼特尔夫人发现恐龙的故事确实很浪漫,曼特尔先生又能够以一种严谨求实的态度来探索恐龙的归属问题,确实是迈出了人类科学地研究恐龙、认识恐龙的第一步。
但是在历史上,人类早就发现过恐龙的化石,只不过是当时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还不能对这些化石进行正确的解释而已。
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的晋朝时代,四川省五城县就发现过恐龙化石。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那是恐龙的遗骸,而是把它们当作是传说中的龙所遗留下来的骨头。
英国里丁大学的一位名叫哈士尔特德的研究人员根据一部历史小说《米尔根先生的妻子》中发现的线索,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最近宣布他终于发现了如下的事实:1677年,一个叫普洛特-加龙省-加龙省的英国人编写了一本关于牛津郡的自然历史书。在这本书里,普洛特-加龙省-加龙省描述了一件发现于卡罗维拉教区的一个采石场中的巨大的腿骨化石。普洛特-加龙省-加龙省为这块化石画了一张很好的插图,并指出这个大腿骨即不是牛的,也不是马或大象的,而是属于一种比它们还大的巨人的。
虽然普洛特-加龙省-加龙省没有认识到这块化石是恐龙的,甚至也没有把它与爬行动物联系起来,但是他用文字记载和用插图描绘的这块标本已经被后来的古生物学家鉴定是一种叫做巨齿龙的恐龙的大腿骨,而这块化石的发现比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早出145年。因此,哈士尔特德认为,普洛特-加龙省-加龙省应该是恐龙化石的第一个发现者和记录者。
“恐龙”之名的由来
实际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肯定是由来已久。早在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早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归属,因此一直误认为是“巨人的遗骸”。至于我们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采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动物化石入药,并把这些化石叫做“龙骨”。谁能肯定,这“龙骨”之名与恐龙化石的发现就没有联系吗?
最古老的爬虫类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宾西法尼亚纪』(31000万年前—27500万年前)。追本溯源,当系由两栖类演化而来。两栖类的卵需在水中能始发育。爬虫类演化出卵壳,可阻止水分散发。此一重大改革,使得爬虫类可以离开水生活。
到225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爬虫类成了地球上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称爬虫类时代。大型爬虫类恐龙即出现于中生代早期。草食性的梁龙和雷龙,是最大的陆栖动物。霸王龙是肉食性恐龙。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鱼龙及生活于空中的翼龙等。
爬虫类在地球上繁荣了约1亿5千万年左右。这个时代的动物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龙。人们一提到恐龙,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只巨大而凶暴的动物,其实恐龙中亦有小巧且温驯的小恐龙。
恐龙属脊椎动物爬虫类,曾产于中生代之陆上沼泽,中颈及尾皆长。后肢比前肢长且有尾。其中有数种好食肉,数种好食草,体概巨大,可认为陆生动物中之最大者。其体格在下等之种类,有似最古之鳄及喙头类,在高等之种类略与鸟类相似。
研究恐龙,全凭化石。古生物学家以其化石,推论其形态及习性。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恐龙就像现生的动物一样: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两条腿走路;有的以四条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动物;有的皮肤光滑,有的皮肤上有鳞或骨板。其共同相似之处是:所有的恐龙,脑子都很小,蛋下在陆地上(所有的爬虫类都是如此)。
恐龙的分类以及各种类型恐龙的介绍:
(1)雷龙:
有些恐龙的身躯十分庞大,像雷龙就是一个例子。在侏罗纪时,地球上的气候温暖而潮湿,到处都有青葱的森林,因为这些丰富的植物性食物,带来了草食性恐龙的繁荣,雷龙在这个时后也活跃于现在北美洲的平原上。
雷龙的体重约在三十五公吨到五十公吨之间,它那粗壮的腿,有如树干一样;长长的脖子,直立起来有七层楼房那样高,可以说是地球有始最大的动物。雷龙的身体虽然大得惊人,性情却很温和,平时以温带森林中的植物为食,有时会走入沼泽里,由于水具有浮力,可以减轻它身体的沉重负担,同时也能躲避像异特龙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龙的攻击。
(2)三觭龙:
剑龙和角龙身上的骨板和骨片,只能用做被动的防卫,而没办法做还击,到了觭龙出现,情势才逐渐改观。三觭龙是觭龙中体积最大的,头上长着两只长矛似的角,另外一只角突起于眼睛和鼻孔之间。这样尖锐的武器,连最可怕的肉食恐龙都要让它三分。
(3)剑龙:
出现于一亿五千万年前的剑龙,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耸起的两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着尖棘。剑龙是草食性的恐龙,行动缓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龙最好的防卫了。
(4)甲龙:
剑龙身上有骨板保护,但骨板遮不到的地方,仍然易受攻击。当剑龙逐渐绝迹,全身披着骨板的甲龙(犰狳龙)便代之而起。甲龙好像刀枪不入的坦克车,连霸王龙对它也无可奈何。
(5)霸王龙:
霸王龙(暴龙)是肉食性恐龙中最大也是最残暴的,霸王龙出现的时间已经是恐龙时代的最末期,距离现在大约八千万年前。霸王龙的身体高达十四公尺,体重大约十公吨,它的后脚十分粗大强壮,甚至能各自撑起一只犀牛。
从霸王龙的化石发现,它的每一颗牙齿,都大如一个成人的手掌,即使是眼睛也比人头还大。虽然身体大部份都大得惊人,但是霸王龙的一对前肢却是既小又短,短得甚至于没有办法把食物送入口中,凶手龙也和霸王龙有相同的习性,是很凶猛的动物。
[6]鸭冠龙:
鸭冠龙与霸王龙一样,出现于恐龙时代的末期。鸭冠龙最特别的地方在头部,它那扁而长的颚骨,像鸭的嘴巴,所以有了鸭冠龙这样的名字。过去人们以为鸭冠龙的生活与鸭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并且以水中植物为生。后来科学家研究鸭冠龙化石的时候发现,它们并不是吃水草为生的,而是以岸上的树木为食物,鹅冠龙也有同样的习性。
(7 )禽龙
1822年3月的一天,天气非常的寒冷,可是曼特尔先生还是照常出门去给病人看病。夫人在家里等着丈夫回来,心理总是惦记着他会不会着凉。后来,曼特尔夫人实在坐不住了,就带上一件丈夫的衣服出门向着他出诊的方向去迎接他。她走在一条正修建的公路上,公路两旁新开凿出的陡壁暴露出一层层的岩石。她习惯性地边走边观察两边新裸露出来的岩层,忽然,一些亮晶晶的东西引起了她的注意。“这是什么东西呢?”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走上前去仔细观看。哇!原来是一些样子奇特的动物牙齿化石。这些化石牙齿太大了,曼特尔夫人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牙齿。发现的兴奋使得曼特尔夫人忘记了给丈夫送衣服这件事。她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化石从岩层中取出来带回了家里。
晚些时候,曼特尔先生回到了家中。当夫人将新采集到的化石呈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惊呆了。他见过许许多多远古动物的化石牙齿,可是没有一种能够与这么大、这么奇特的牙齿相似。
在随后不久,曼特尔先生又在发现化石的地点附近找到了许多这样的牙齿化石以及相关的骨骼化石。为了弄清这些化石到底属于什么动物,曼特尔先生把这些化石带给了法国博物学家居维叶,请这位当时在全世界都是最有名的学者给予鉴定。
说实在的,居维叶也从来没有见过这类化石,而他读过的所有的由前辈科学家撰写的书籍和论文中也从来没有提到过这种化石。不过,居维叶还是根据他掌握的相当丰富的动物学知识做了一个判断,他认为牙齿是犀牛的,骨骼是河马的,它们的年代都不会太古老。
曼特尔先生对居维叶的鉴定非常怀疑,他认为居维叶的结论太草率了。他决定继续考证。从此,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到各地的博物馆去对比标本、查阅数据。
两年后的一天,他偶然结识了一位在伦敦皇家学院博物馆工作的博物学家,此人当时正在研究一种生活在中美洲的现代蜥蜴——鬣蜥。于是,曼特尔先生就带着那些化石来到伦敦皇家学院博物馆,与博物学家收集的鬣蜥的牙齿相对比,结果发现两者非常地相似。喜出望外的曼特尔先生就此得出结论,认为这些化石属于一种与鬣蜥同类、但是已经绝灭了的古代爬行动物,并把它命名为“鬣蜥的牙齿”。
后来,随着发现的化石材料越来越多,人类对这些远古动物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我们知道所谓的“鬣蜥的牙齿”这种动物实际上是种类繁多的恐龙家族的一员;它确实与鬣蜥一样属于爬行动物,但是它与真正的鬣蜥的亲缘关系比起与其它种的恐龙的关系还要远呢!但是,按照生物命名法则,这种最早被科学地记录下来的恐龙的种名的拉丁文字并没有变,依然是“鬣蜥的牙齿”的意思。不过,它的中文名称则被译成为禽龙。
因此请记住:禽龙是科学史上最早记载的恐龙。同时,别忘了曼特尔这个名字以及他那位热爱大自然的妻子。
谁最先发现了恐龙--曼特尔夫妇
在英国南部的苏塞克斯郡有一个叫做刘易斯的小地方。180年前,这里曾经住着一位名叫曼特尔的乡村医生。这位曼特尔先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特别喜爱收集和研究化石。行医治病之余,他常常带着妻子一起爬山涉水去寻找和采集化石,足迹踏遍了周围有岩层出露的沟沟坎坎。久而久之,曼特尔夫人也成了一位“自然之友”和化石采集高手。
(8 )鹦鹉嘴龙
但是,直到曼特尔夫妇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了这是一种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因此,随后发现的新类型的恐龙以及其它一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名称全都和蜥蜴有关,例如“像鲸鱼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同时,由于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这些远古动物化石,往往个体巨大、奇形怪状,着实令人恐怖。
随着这些令人恐怖而类似于蜥蜴的远古动物的化石不断被发现和发掘,它们的种类积累得越来越多,许多博物学家已经开始意识到它们在动物分类学上应该自成一体。到了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爵士用拉丁文给它们创造了一个名称,这个拉丁文由两个词根组成,前面的词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后面的词根意思就是“蜥蜴”。从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这一大类彼此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是却表现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动物的统称。我们中国人则既有想象力又有概括力,把这个拉丁名翻译成了“恐龙”。
(9 )马门溪龙
现在我们知道,恐龙家族中确实有许多令人恐怖的庞然大物,但是也有一些小巧可爱的“小东西”。如果你到北京动物园西边不远的中国古动物馆去看一看,从身长不足1米的鹦鹉嘴龙到身长达22米的马门溪龙,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各种恐龙一定会使你对恐龙世界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10 )双龙
双龙的身体较为粗壮,头骨高大,颚骨发达,嘴裂很大,满嘴的牙齿像锋利的小刀子一样,牙齿的前后边缘上还有小的锯齿,这些特征显示它可以撕碎任何捕获到的猎物,然后将大块的肉吞进腹中。此外,双龙的头骨上在眼睛后面的部位都有孔,这些孔使为了更好地附着那些牵动颚骨的肌肉用的,因此双龙撕咬的力量一定非常强大。科学家推测,双龙可能是侏罗纪早期生态系统中最残暴、最凶猛的食肉动物。
双龙与古脚类恐龙埋藏在一起
双龙的后肢粗壮有力,脚上长有利爪,可以用来捕捉、撕裂猎物。2亿年前左右的那段时光里,双龙经常出没在河流湖泊间的高地上或丛林间,追捕着各种各样的素食动物。它们也可能喜欢孤独地生活,有时也可能会隐蔽在不易被发觉的地方等待时机偷袭猎物,甚至它们还可能像现代的鬣以由于各种原因死去的动物的尸体和腐肉为食。
我国在云南省晋宁县也发现过双龙的化石。
1987年8月,云南省昆明市博物馆恐龙发掘队在晋宁县夕阳乡发掘出了一具属于古脚类的云南龙的化石。不径而走的消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前来观看。这里的老百姓都是彝族同胞,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恐龙。但是当他们看到一块块化石的时候,一些人觉得这种骨头形状的石头似曾相识。有的人告诉发掘队说,在夕阳乡的木杆榔村的山坡上也见过这样的石头。
发掘队跟随着报信的人来到木杆榔村,那里果然有一串恐龙的脊椎骨出露在一个小冲沟里。他们决定在这里进行发掘。几天后,一个触目惊心的场景出现了。原来这里竟然有两条恐龙!而且,是两条完整的恐龙骨架扭在一起,其中一条是古脚类恐龙,而另一条却是食肉的双龙,后者的大嘴正好咬在前者的尾椎骨上。科学家根据化石的这种埋藏状况推测,这两条恐龙的死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它们在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中两败俱伤而双双死去;再一种可能就是古脚类恐龙已经死去多日,尸体上的肉已经腐败变质了,而饥肠辘辘的兽脚类只管填饱肚子,没想到却因吃了腐败变质的古脚类恐龙肉而中毒身死。从二者平静的姿势来看,后一种可能性甚至更大些。
中国双龙是侏罗纪早期最大的食肉恐龙,身长将近4米,嘴巴又尖又长。它的上颚的前部有一个裂凹,使得前上颚骨能够活动。科学家推测,它最喜欢吃的大概是其它动物的内脏,因为它的尖嘴可以伸进动物尸体的腹腔中,而头顶上那两块薄板状的冠状可以在头伸进尸体的腹腔时起到支撑腔壁的作用。
双龙也是环特提斯海动物群的成员之一,因此全世界发现的种类都大同小异。它们的化石在现代的南极洲也有发现,说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在当时可是一个温暖的恐龙天
大绝灭
恐龙化石被发现近年了,一个个新的种类被不断地发现,一批批科学家对它们的研究乐此不彼,一代代少年儿童和他们的家长们对这些神秘的远古生物产生着强烈的兴趣。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我们还知道,恐龙根本就不是蜥蜴。它们虽然都属于爬行动物,但是在门类繁杂的爬行动物大家族中,恐龙与蜥蜴的亲缘关系相差得还相当远呢!
从灵巧的始盗龙到残暴的霸王龙
——食肉的兽脚类恐龙
侏罗纪早期的霸主——双龙
1942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侏罗纪早期地层中发现了一种体形较大的兽脚类恐龙,因为其头顶上有一对薄薄的V字形骨质,科学家把它命名为双龙。
中生代末大绝灭
这是因为,许许多多的恐龙与我们人类相比实在是太大了,让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思考,它们为什么会长那么大呢?还因为,恐龙的种类如此繁多,样子那么千奇百怪,不由得使我们想知道,恐龙这个庞大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成员?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那么多曾经浩浩荡荡、生气勃勃地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龙为什么一个不留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没有留下它们的后代,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这个谜永远激发着我们去探索、去求知。
现在我们知道,恐龙灭绝的时间是在距今6500万年前。而且在那个时候,不仅统治了地球达一亿多年的各种恐龙全部绝灭了,同样悲惨的命运还同时降临到了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和天空中生活的很多种其它的生物。在这次灾难中绝灭的还有蛇颈龙等海洋爬行动物,有翼龙等会飞的爬行动物,有彩蜥等恐龙的陆生爬行动物亲戚,有菊石、箭石等海洋无脊椎动物;至于海洋中的微型浮游动植物,钙质浮游有孔虫和钙质微型浮游植物也几乎被一扫而光。经过这场大劫难,当时地球上大约50%的生物属和几乎75%的生物种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这真是一场大绝灭、大灾难。大绝灭的结果使得在距今6500万年这个时间的前后,地球上生物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变。这场大绝灭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地球的地质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生代。
科学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分析研究了到目前为止可以发现的所有线索,提出了解释这一大绝灭现象的各种理论。但是至今,关于这场大绝灭的原因仍然没有找到一个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
也许,这样的答案等待着你来寻找。
以下,我们将陆续地介绍一些关于恐龙大绝灭原因的理论和学说,即向你介绍一些最基本的背景知识,也希望能够对你发现更好的解释提供一些启发。
小行星撞击理论
1980年在一个科学讨论会上,美国地质学家阿尔瓦雷茨等人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形象生动地宣讲了一段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烈日照耀下的热带灌木林中,许多不同种类和形态的恐龙平静地像往常一样或在湖边漫步,或在水中觅食;在森林的边缘,一只刚刚孵完卵的鸭嘴龙正在蛋巢边来回踱步;在一片开阔的原野上,一只霸王龙正准备扑向一只巨大的三角龙……
突然,一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巨响打破了这个宁静的世界。一个直径几公里大的流星猛烈地撞到地球上。这一撞可不得了,相当于几万个威力的爆炸在顷刻间发生。这是一颗不期而至的小行星,与地球碰撞后产生的撞击力可达1015吨TNT炸药爆炸所产生的能量。卷着尘埃的一个巨大的蘑菇云迅速升起,直冲天空,而后弥散开来,最后把整个地球都笼罩在里面。很快,恐龙就彼此看不见了,因为黑云遮天蔽日,白天也没有了阳光。这种恐怖的状况持续了一两年。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断了,因而大量枯萎、死亡。吃植物的素食恐龙因此相继死去。以后,吃肉的恐龙也由于失去了食物而灭绝了。
这段故事是小行星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恐龙大绝灭学说的精华。后来不断地被许多科学家给予支持。有些科学家甚至认为地球在这个时期不仅经历了一次较大的行星撞击,而且还接连受到了许多次小一些、但是依然严重威胁生命的小行星撞击,其中可以证实的在加勒比海和美国的衣阿华州发现的行星撞击的痕迹。
这一假说的证据还来自于在世界各地发现的6500万年前的沉积物中存在的一种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含有大量的铱元素,大量地存在于某些天体里,在地球上却根本不应该存在。这层富含铱元素的地层在北美洲、欧洲和澳大利亚的许多地区都被先后发现,在我国西藏的冈巴地区几年前也发现了这层含铱层。
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次爆炸使所有恐龙都灭绝了。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只有70%的恐龙在当时灭绝,其它的一些恐龙种类则勉强地躲过了劫难,可是在随后的几百万年里又逐渐绝灭了。这后一种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6500万年前的这次事件以后形成的地层里,仍有一些恐龙骨骼被发现。例如,美国新墨西哥洲6000万年前上下的地层中就曾经发现了恐龙的残骸。在阿拉斯加新生代的冻土带里,也发现过三角龙的化石。这些现象似乎说明,在这次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大爆炸以后,仍然有一些恐龙挣扎着生活了几百万年的时间,最后才因为不适应新的气候和新的环境而最终相继灭绝。
最新理论——大规模海底火山爆发
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安东尼奥-齐基基最近提出,造成恐龙大绝灭的原因很可能是大规模的海底火山爆发。
齐基基教授认为,白垩纪末期,地球上在海洋底下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从而,影响了海水的热平衡,并进而引起了陆地气候的变化,因此影响了需要大量食物维生的恐龙等动物的生存。他的理由是,现代海底火山爆发对海洋和大气产生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只是其影响程度比起6500万年前发生的海底火山爆发的程度小多了。
齐基基教授认为,过去,科学界对海底火山爆发的情况了解得很少,现在需要对这种严重影响地球
广东省4月份天气表
广东省2011年4月天气趋势预测
一、4月份天气趋势预测
1.主要降水过程
预计,2011年4月我省主要降水过程有4次,大致出现在:上旬前期(中~大雨)、中旬前中期(中~大雨)、下旬前期(中雨)和下旬后期(中~大雨)。
2. 月雨量
预计,2011年4月雨量粤东南较常年同期略偏多,其余地区较常年同期略偏少,即,粤东南偏多1~2成,其余地区偏少1~2成。具体预报见表1。
3.平均气温、最低气温
预计,2011年4月我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5℃左右。月最低气温比常年同期略高0.5℃左右。具体预报见表1。
表1 2011年4月广东省各地雨量和气温预测表
站名
平均雨量
历史同期比较
平均气温
历史同期比较
最低气温
曲江
190~220
少1~2成
20
略低
10~11
乐昌
150~180
少1~2成
19~20
略低
10~11
仁化
190~230
少1~2成
19~20
略低
9~10
南雄
180~210
少1~2成
19~20
略低
9~10
乳源
190~220
少1~2成
19~20
略低
10~11
始兴
180~210
少1~2成
19~20
略低
10~11
翁源
210~250
少1~2成
20~21
略低
10~11
新丰
200~240
少1~2成
20~21
略低
11~12
清远
220~260
少1~2成
21~22
略低
12~13
连州
190~220
少1~2成
19~20
略低
10~11
连南
200~230
少1~2成
19~20
略低
10~11
连山
190~220
少1~2成
19~20
略低
9~10
阳山
210~240
少1~2成
20
略低
10~11
佛冈
240~280
少1~2成
20~21
略低
11~12
英德
210~240
少1~2成
20~21
略低
11~12
河源
210~250
少1~2成
21~22
略低
11~12
连平
210~240
少1~2成
20
略低
9~10
和平
180~210
少1~2成
19~20
略低
9~10
龙川
200~230
少1~2成
20~21
略低
11~12
紫金
200~230
少1~2成
21
略低
11~12
梅县
170~200
少1~2成
21~22
略低
11~12
大埔
160~180
少1~2成
21
略低
11~12
蕉岭
180~210
少1~2成
20~21
略低
11~12
平远
180~220
少1~2成
20~21
略低
10~11
兴宁
170~200
少1~2成
21
略低
11~12
五华
160~190
少1~2成
21~22
略低
11~12
丰顺
190~230
多1~2成
20~21
略低
12~13
高要
160~190
少1~2成
22
略低
13~14
怀集
200~240
少1~2成
21
略低
11~12
封开
160~190
少1~2成
21
略低
11~12
广宁
170~210
少1~2成
21~22
略低
11~12
郁南
150~180
少1~2成
21~22
略低
12~13
德庆
150~180
少1~2成
21~22
略低
12~13
罗定
130~150
少1~2成
22~23
略低
13~14
新兴
140~170
少1~2成
22
略低
13~14
云浮
150~170
少1~2成
21~22
略低
12~13
四会
180~210
少1~2成
21~22
略低
12~13
南海
160~180
少1~2成
22
略低
13~14
三水
170~200
少1~2成
21~22
略低
12~13
顺德
150~180
少1~2成
21~22
略低
13~14
广州
160~190
少1~2成
21~22
略低
12~13
花都
190~220
少1~2成
21~22
略低
12~13
从化
200~240
少1~2成
21~22
略低
12~13
番禺
160~190
少1~2成
21~22
略低
13~14
增城
200~230
少1~2成
21~22
略低
13~14
东莞
170~200
少1~2成
22
略低
13~14
惠东
210~250
多1~2成
21~22
略低
13~14
惠阳
200~240
多1~2成
21~22
略低
12~13
博罗
180~210
少1~2成
22
略低
13~14
龙门
230~270
少1~2成
21
略低
11~12
深圳
170~210
多1~2成
22
略低
13~14
汕尾
170~210
多1~2成
21~22
略低
13~14
海丰
220~260
多1~2成
21~22
略低
13~14
陆丰
170~210
多1~2成
21~22
略低
13~14
揭阳
190~220
多1~2成
20~21
略低
13~14
惠来
170~200
多1~2成
20~21
略低
13~14
普宁
200~240
多1~2成
20~21
略低
12~13
揭西
190~230
多1~2成
20~21
略低
11~12
汕头
170~210
多1~2成
20~21
略低
12~13
潮阳
180~210
多1~2成
20~21
略低
13~14
澄海
170~210
多1~2成
20
略低
12~13
南澳
140~170
多1~2成
20~21
略低
13~14
潮州
180~210
多1~2成
20~21
略低
12~13
饶平
170~210
多1~2成
20~21
略低
12~13
珠海
170~200
少1~2成
21~22
略低
14~15
斗门
200~230
少1~2成
21~22
略低
13~14
中山
170~200
少1~2成
22
略低
13~14
新会
170~200
少1~2成
21~22
略低
13~14
台山
170~200
少1~2成
22
略低
13~14
恩平
230~270
少1~2成
22
略低
13~14
开平
180~220
少1~2成
22~23
略低
13~14
鹤山
150~180
少1~2成
21~22
略低
13~14
上川
150~180
少1~2成
22~23
略低
15~16
阳江
200~230
少1~2成
22~23
略低
14~15
阳春
190~220
少1~2成
22~23
略低
13~14
茂名
120~140
少1~2成
23~24
略低
15~16
高州
130~150
少1~2成
23~24
略低
14~15
信宜
180~210
少1~2成
22~23
略低
13~14
化州
130~150
少1~2成
23
略低
15~16
电白
100~120
少1~2成
23~24
略低
15~16
湛江
120~140
少1~2成
23~24
略低
15~16
吴川
110~130
少1~2成
23
略低
15~16
遂溪
110~130
少1~2成
23~24
略低
15~16
廉江
110~130
少1~2成
23~24
略低
14~15
雷州
100~110
少1~2成
23~24
略低
15~16
徐闻
60~70
少1~2成
24~25
略低
16~17
二、3月份天气概况
月内,我省主要受到4次冷空气影响,大致发生在上旬前期、上旬后期、中旬中后期和下旬前期。月平均气温大部明显偏低,月雨量大部偏少,上旬后期和中旬后期分别出现2次中~大雨的降水过程。
上旬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偏低,其中北部地区偏低2.0℃以上,旬雨量全省大部分地区均偏少,其中一半偏少5成以上;中旬各地平均气温偏低0.2~4.0℃,旬雨量除东南部偏少2~4成,其余大部分地区均偏多2~4成,其中西南部偏西地区偏多1倍以上;下旬各地平均气温偏低0.7~4.5℃,全省各地降水均偏少5成以上(截至27日)。
几个代表站的前期雨量、气温实况详见表2。
表2 2011年2月下旬至2011年3月中旬各代表站气温、雨量实况
站名
2月下旬
3月上旬
3月中旬
平均气
温(℃)
雨量
(mm)
平均气
温(℃)
雨量
(mm)
平均气
温(℃)
雨量
(mm)
韶关
16.6
2.0
11.8
26.6
13.1
69.2
广州
17.5
0.0
15.8
17.5
15.6
35.0
汕头
16.7
0.0
15.3
1.1
16.4
30.3
深圳
18.4
0.3
17.5
2.8
17.6
12.1
湛江
17.5
1.5
17.2
8.8
16.5
18.0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