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气候

2.可可托海游记:别只顾寻宝石,景区的核心很少人知道

新疆气候

可可托海天气历史_可可托海天气预报30天查询结果

看你去哪里了

吐鲁番超级热

里面的古城我觉得比火焰山更热

我差点就晕4

也有凉快的地方

伊梨好还有喀那斯

具体的你发消息可以问我

新疆气候特征

一. 光热丰富,降水稀少

新疆气候特征是干旱,表现为光热丰富,降水稀少。

干旱环境形成的原因是远离海洋和高山环绕。来自海洋的水分在长途输送过程中逐渐减少,到达新疆上空时又被高山阻挡,不但水分减少,也形成降水分布的地区差异。

二.逆温层山地是

冬季避冷胜地

由于天山能阻挡冷空气南侵,天山成为气候分界线,北疆属中温带,南疆属暖温带。

年平均气温南疆平原10C-13C,北疆平原低于10C。极端最高气温吐鲁番曾达48.9C,极端最低气温富蕴县境可可托海曾达-51.5C。日平均大与10C的年累积气温,南疆平原4000C以上,北疆平原大多不到3500C。南疆平原无霜期200-220天,北疆平原大多不到150天。

山地气温夏季垂直递减明显,递减率为6C-8C/1000米。天山北坡中山带冬季存在逆温层,逆增率3C一5C/1000米。逆温层山地是冬季放牧场和避冷胜地,如乌鲁木齐市南山滑雪场。三.降水北疆多于南疆

年日照时数分布规律是:从北向南略减,阿勒泰3001小时,皮山2574小时;由西向东增加,霍城2828小时,星星峡3549小时;从平原至山区,北疆减少,南疆增加,原因是北疆山地阴雨天多,商疆平原浮尘、沙暴天气较多。

新疆的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风气流,其次来自北冰洋的冷湿气流,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季风都难进入新疆。全疆平均年降水量仅145毫米,为中国平均值(630毫米)的23%,在全球同纬度各地中,新疆几乎是最少的。降水分布规律是:北疆多于南疆,西部多于东部,山地多于平原,盆地边缘多于盆地中心,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北疆山地400-600毫米,局部接近1000毫米。天山南坡20-400毫米,昆仑山北坡200-300毫米。准噶尔盆地边缘150-250毫米,中心及东部100-150毫米。塔里木盆地西及北缘50-70毫米,东及南缘20-50毫米,中心不到20毫米,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县城附近仅4毫米。

参考资料:

://.tianshannet.cn/GB/channel11/51/200112/13/13813.html

可可托海游记:别只顾寻宝石,景区的核心很少人知道

可可托海是国家5A级景区,然而两天之内可以看完。当然,真正了解可可托海,两天的时间是不够的。而要深入认识可可托海,一辈子都不够。本人深入接触可可托海也才两年时间。

如果你近期有可可托海 旅游 ,建议收藏。让可可托海 历史 写作者本人当导游,是很难得的。

进可可托海有两条路,一般是走从富蕴县去的路。出了富蕴县不久,就进入了丘陵群,道路绕着丘陵弯来拐去。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走在前面的一辆据说是北京某单位老考察的车撞死了一只盘羊。根据和我们一起的缪副部长的说法,这地方原本不产盘羊的,第一次发现就被撞死了,让我们唏嘘了半天。

出了丘陵群,面前一个湖泊,这就是可可苏里湖。湖水看起来就不深,奇妙的是长出来很多芦苇,一些密集的芦苇形成浮岛,在湖波中不断荡漾起伏。芦苇和湖水色彩相近,倒影相融,天然沉淀出静谧安详。

可可托海的景区开发还在进行之中,所以这本来应该兴建休闲设施的湖景,目前还没有开始建设,属于免费状态。

过了可可苏里不久,就是87-66大选厂。这是中国第一家稀有金属机选矿厂,但是在正式投入使用的时候已经是15年了,没有赶上我国最初的两弹一星研制。不过景区倒是值得一看,了解一下选矿流程。当年在基本没有技术参考的情况下,中国专家们通过努力更生,钻研出了世界最先进的铍、锂选矿技术,一些技术至今没有被超越。而他们的研究环境,就是87-66大选厂这么简单、简陋。

过了大选厂,还有一个湖泊,这是伊雷木湖。伊雷木湖形成于1931年,当时的8.1级大地震造成了山体坍塌,截断了河流,因而形成堰塞湖。伊雷木湖湖面大约是可可苏里的五倍面积,是可可托海人养鱼的主要水源。在1961年“粮食关”,这里出产的鱼帮助很多可可托海人活了下来。

可可托海水电站就引用的伊雷木湖水,通过纯粹钻透一座山引到水电站。引水渠拦河坝就兴建了十多年时间,尝试了好几种方法,最终用沉箱法建设了大坝。

可可托海水电站是可可托海作为红色 旅游 基地的红色景观之一,开始由工五团建造。为了建造水电站,工五团有五十多人付出了生命。后来可可托海矿务局自己成立了安装队,接手电站建设。

机房建设在山腹中。整个山被掏空,最深的地方距离顶面出口136米,利用电梯上下。可可托海第一台机组于1965年2月15日发电,后面三台机组于“文化大革命”中以及之后陆续发电。机房内至今存留着当时年代特色的文字。

可可托海水电站曾经是中国最深的地下水电站。后来福建省修建了一个地下200多米的水电站,可可托海水电站屈居第二位。之所以建设在山的里面,主要是防止导弹袭击。建成以来,虽然并没有经历导弹的考验,但是在历次地震中均完好无损。

从水电站往东十来公里,就到了可可托海镇。这里曾经是新疆最繁华的地方:苏联人成群结队,各种苏联产的先进机械声音轰鸣,拉矿石和其他物资的嘎斯车辆来往不绝。这里最多的时候有接近4万人口,人们的收入也很高,被称为“西部小上海”。

今天的可可托海,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到处都是苏式房屋。这些房屋多数是近些年建设的仿苏建筑,但也有一部分的确是当年苏联和中国合作开稀有金属矿的时候建造的,是 历史 的见证。

当然,除了苏式房屋之外, 历史 的见证还有很多。机械厂就是其中之一。机械厂、87-66大选厂、可可托海水电站至今还在运行之中,但同时也对游客开放,而且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貌。

机械厂承担着可可托海矿务局挖掘机、风钻等机械的修理。中苏交恶之后,这些原产于苏联的机械失去了配件供应,完全靠机械厂职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废旧的材料进行修理、替换、重组,使部分老化的机械重新发挥作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原本使用柴油机的挖掘机,被改造成了使用电力的了。

机械厂在后期还承担过 汽车 修理服务。这些机械师们从来没有涉足过 汽车 修理,他们把报废的 汽车 拆散,研究每一个组成零件的制造和功用,最终成为了 汽车 修理工。机械厂甚至还应上级要求生产过合格的枪管等武器装备。

可可托海有一个地质陈列馆,这是了解可可托海必须去的地方。陈列馆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主要展示可可托海的 历史 和贡献。可可托海在解放前就有苏联人在这里矿。解放后我国没有技术和设备,因此和苏联合营矿。1954年末,苏联把股份有偿交还给我们,中国从此自主经营。可可托海有三大贡献,即为国还债、生产两弹一星所需要的稀有金属和建立中国稀有金属体系。

在第二层,主要展示可可托海矿产的种类和作用。这一层的主题有点偏,但是一般游客都会自己发现其中的核心点。可可托海出产的铍、锂、钽铌、铯铷是制造两弹一星不可缺少的稀有金属,因此,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可可托海“两弹一星教育基地”称号,并赠送了、氢弹、人造卫星模型。这些模型就在陈列室。

陈列室里有矿物标本。其中那一块黑色的钽铌矿石是中国最大的单晶钽铌铁矿。此外还有不同颜色和造型的绿柱石标本,这就是提炼稀有金属铍的矿石。、氢弹都离不开铍。

再往东,有些地方用石块堆起来了,这些石块是开矿石并选矿后的尾矿,里面还有少量稀有金属元素。有的已经存放了近70年了。走过这些尾矿堆,便是举世闻名的“3号矿坑”。

“3号矿坑”是一个不科学的民间说法。解放前苏联人在可可托海勘探稀有金属矿,把这条矿脉命名为3号矿脉,这个坑是开3号矿脉留下的坑。这个矿脉是世界上稀有金属最集中的矿脉,主要出产的有绿柱石、锂辉石、钽铌铁矿和铯镏石。当然还有其他稀有金属元素。在世界已经发现的140种矿石中,这里就有86种。所以这里被称为“世界稀有金属矿天然博物馆”。

正是以这个矿坑为主的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支撑了中国早期的、氢弹、导弹、人造卫星和核潜艇的建造。1960年,可可托海在零下40多度的极寒天气里,连续奋战,生产矿石用来还苏联外债。在整个中国欠苏联的外债中,近三分之一是利用可可托海矿产还的。这一大壮举至今还是可可托海人的骄傲。

从1955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矿区都属于保密状态,没有正规部门的介绍信是无法出入的。很少人知道这里生产了令世界震惊的核弹材料。而且,这里提供了两个大国,即中国和苏联的原子能开发。

这个矿坑已经探明的储量只开了不到一半,现在已经作为国家战略物资封存。所有技术都是现成的,根据需要随时可以重新开。

矿坑顶上的阿依果孜矿洞是3号矿脉的一部分,不过是用平井的方式开的。在解放前,这个洞由一位名叫阿依果孜的人开,用来卖给苏联。解放后,由中苏合作开。

去可可托海 旅游 的人,一般都希望能拣到宝石。确实,可可托海宝石众多,祖母绿、海蓝宝石、紫牙乌等都出产。但是,在3号矿脉附近目前只在地下才有了,而一般游客又无法开。在距离可可托海几十公里的三矿、四矿野外还能捡到宝石,但是旅行社组织的路线不会到达这些地方。可以参加当地的户外徒步。

可可托海有一座著名的神钟山,在可可托海东部阿尔泰山深处。这里同时也是额尔齐斯河的发源地,神钟山就从额尔齐斯河脚下流过,涓涓细流自东向西,汇聚其他河流,成为了我国唯一流向北冰洋的世界著名河流。

神钟山是一座由花岗岩组成的山,造型奇异。在山的周围,陡峭的山坡上,就是可可托海牧民们的夏牧场。

本人向来不太推崇可可托海的自然景观,但是平心而论,可可托海的自然景观的确比较独特。可可托海是中国次寒极,有记录的最低气温仅次于黑龙江漠河。严寒对地貌形成了特殊作用。同时,1931年的大地震也对可可托海的独特地貌形成发挥了巨大作用。

卡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地震断裂带之一,生动显示了地震的破坏作用和地面撕裂之后,地下的物质被展现出来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