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朝邑地图_渭南市大荔县朝邑天气
1.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2.父母去世纪念文章3篇
3.有没有关于黄河的历史人物故事~~急用,,急用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每到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煮汤圆,吃汤圆,猜灯谜等活动。汤圆的样子是圆形的,意味着家家团团圆圆,甜甜蜜蜜。下面是我收集的元宵节的古诗,让我们一起欣赏元宵节在古代的魅力:
1、《元宵》
作者: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2、《十五夜观灯》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正月十五夜》
作者: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4、《上元夜》
作者: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5、《木兰花令》
作者:苏轼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醉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6、《正月十五夜灯》
作者: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7、《上元竹枝词》
作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8、《元夜即席》
作者:韩偓
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
烟空但仰如膏润,绮席都忘滴砌声。更待今宵开霁后,九衢车马未妨行。
9、《元夜踏灯》
作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10、《诗曰》
作者:姜白石
元宵争看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为了便于对元宵节的诗句的理解,下面扩展介绍一下关于元宵节的小知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父母去世纪念文章3篇
父母去世纪念 文章 怀念父亲母亲
父亲母亲去世已经很多年了,但父母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父母的容貌依然是那么清晰,慈祥的眼神还是那样充满着爱怜和期望。梦中的父母还在叮嘱着,呵护着,关爱着我……写到此处我的眼泪再也无法控制滴到键盘上,变成对父母的思念,我不知道哥哥姐姐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在想故去的父母。但我知道跨鹤西去的父母还在关爱着,惦记着,呵护着他们精心抚养了的九个儿女。父母在九个儿女有困难的时候,生病的时候,或是儿女们的儿女有事的时候还出现在儿女们的梦中。
父亲二十岁那年娶了母亲为妻,过着艰辛苦难的日子。
如果说父亲是伟大的,那么母亲用伟大形容是不够的。母亲从二十岁开始生孩子,一直到四十二岁生下我弟弟才结束了她那苦难的生理历程。母亲二十二年生了九个孩子,这种艰辛不是常人能忍受的。这种爱不是所有的母亲都能付出。这种艰辛也不是所有的母亲愿意承受的,我的母亲毫无抱怨的承受了,而且把我们抚养成人,没有让我们的精神和身体受到伤害。
八三年的四月三日,我的父亲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离开了我们,记得那一天天气非常好,吃了午饭,他说要出去走一走,结果父亲却永远离开了我们(突发脑溢血)。父亲一生历经苦难,跟着祖母长大(父母早逝),正因为自己的经历,所以 对子 女特别疼爱,为了儿女的生活、学业耗尽了一生。母亲说:你爸爸就象一部机器,永远在不停的转动,他终于休息了。
父亲走了,我们兄妹四个还没有成家,家里的担子只有母亲一人承担,尽管我的已经成家的哥哥姐姐非常孝顺。母亲是一个要强的人,所有的愁苦都放在心里,带着我们兄妹往前奔……我们兄妹四个成家后,母亲经常说:看着你们一家一家过得红红火火的,我这一生无牵挂了。九个儿女现在都已经是为人父母的人了。母亲耗尽了最后的精力,看着九个儿女成双成对,再也无力支付自己的能量,无奈的走了……留下了牵挂,留下了疼爱,带走的却是一生的苦难。
母亲走了,留我在这个世界上孤独地跋涉。是的,我们是成年人,已为人父母,我们被要求坚强,可在那时,我真的不想掩饰自己的无助和软弱。每一个不经意的时候,每一个不经意的场景,甚至别人的一声妈妈,都会让我的心刹那间一疼,心头的痂结了千层万层,妈妈,仍然是内心深处最柔弱最不可触碰的伤痛啊。
或许是母亲走得太突然,那短短的几秒,一遍遍在梦中被稀释和填充,我仿佛走入了时空隧道,我想改变这个结局。我呵护着母亲,清晰地感受着母亲的体温,我想让母亲吃药,又怕水凉,又怕临睡吃药会让妈不醒,周围有人在争执,我想起身制止,又担心这样会让母亲着了凉,我着急地打着手势——嘘,不要啊,请不要惊了我妈妈,她心脏不好,她需要休息……醒来,我依旧保持着梦中的姿势
没有了父母,许多的悲苦只有自己独自撑着了;没有了父母,我如同断了线的风筝,风和日丽我便悠然飘着,有了风雨,我也只能飘着,一任风雨的吹打;没有了父母,便没有人惦记着要把我拉回来;没有了父母,我格外的珍惜拥有,分别也许就是一瞬间的事。
我总相信我与父母之间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应,我梦见和父亲母亲在一起的情景总是很真切,那个世界里,父母定然想我,惦念我,一如我想他,惦念他。我相信,我宁愿相信,人死后是有精神存在的。世间万物的生命是一样的,草木荣枯一年一度,春天又是一片翠绿,既然它们这样循环往复,难道人类独独不是?我相信父亲母亲的离去也只是一片刻而已,将来我还是他们的女儿,他们还是我的父亲母亲,只是我们的春天是哪一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爱他们吧,明天或许就晚了。
父母去世纪念文章 怀念父亲母亲
滔滔黄河流不尽儿女们思念的泪水,巍巍条山唱不完父母亲的养育情恩。公元2008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九)黎明时分,我的父亲匆忙地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刻,去和三十年前早走的母亲九泉相会,于凌晨4时39分含笑而去,终年88岁。
父母双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们却把高尚的品德、平凡中的伟大传承给了我们,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9个儿女。
爸爸、妈妈--------您们永远守护在儿女们的身边,永远活在儿女们的心中。
爸爸、妈妈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我的父亲出生在1923年腊月24日。12岁那年爷爷就离开了人间,当年奶奶因为爷爷的离开就哭瞎了双眼,从此爸爸和奶奶相依为命,而父亲12岁就担当起家庭的重任,开始给财主家放羊打工,用自己的劳动养活着双目失明的奶奶。16岁那年,恶运降临在父亲的头上,正当他在独头村放羊时被日本鬼子抓了丁,开始了他第一次从军(从军地点芮城)。在日本鬼子的军营里,他不堪忍受日本鬼子对中国人的欺辱,一个月后当了逃兵。当年他们总共有三个人一起逃跑,其中一个人在逃跑的路上被日本鬼子枪杀、另一个冒着生命危险横渡黄河参加了八路军,而我父亲在日本鬼子呼啸的中捡回了性命,辗转回到了家中,秘密的躲藏起来。18岁,又赶上当时的国民党派兵我的三爷爷,父亲依然割舍照顾自己的瞎妈妈,从容的替代了他三父亲开始了第二次从军,要知道父亲“替父从军”而不是他的亲生父亲,他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来换取我们大家庭的幸福,是多么的伟大啊!(从军地点运城,兵种是警备队)。在从军的三个多月里,他始终保持了中华儿女爱国的气节,第二个月就和十七个战友筹划逃跑,后来被汉奸告密,逃跑失败,在严刑拷打面前他们共同忍受了屈辱和折磨,避免了生命的劫难,一个月后,他们连同二十多个同胞,利用日本鬼子除掉了汉奸,一周后集体逃跑,并北上参加了八路军,开始了他的第三次从军。在参加八路军的一年里,他英勇杀敌,先后参加了解放介休、解放平遥两大战役,并加入了中国***。解放前夕,他们一行三人被作为我党的地下联络员派回家乡,准备迎接全国的解放。回到家乡,由于我们这里还没有解放,父亲他们三人将我党发给他们的有关证件埋藏于枣疙瘩村(属永济的枣疙瘩还是芮城的枣疙瘩父亲没有讲)的秘密地点,后来全国解放,父亲再也找不到他们的相关证件,而这段历史却成为了他永久的秘密。我的父亲为了专心的照顾他的瞎妈妈,从此做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父亲的这段历史实在他患老年痴呆的去年自己无意中流露出来的,当我问起他详细情况时,他只会说出三个字------记不得,后经调查了解情况属实)。
解放后,父亲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了他的灿烂的人生。1950年,我父亲就一个人去了陕西朝邑,如今的大荔县,开始了长达十一年的黄河滩植树造林,共栽植树木三千余亩,成为当时享誉三秦的“林王社”植树大王。1953年,由于父亲植树名声的影响,被朝邑小于他十岁最漂亮的女士王秀芝看上相爱,并开始有了我们这个幸福的家庭。母亲的到来,不仅生养了我们,更重要的是为父亲分担起家务和照顾瞎奶奶的重任,家庭经济状况一度成为了当时黄河滩上像样富裕户。1958年,父母都骑上了名牌自行车。要知道,当年有辆自行车比现在家有奥迪都珍贵啊。只可惜1958年腊月28日一场大火,烧尽了我们家全部家产,父亲冲进大火、只抢出了他双目失明的妈妈,因为他知道:妈妈在他心中比什么都重要啊。1959年,国家为了修建三门峡水库,父亲舍小家顾国家,依然放弃了他苦心经营了11年的林地,将三千亩成才的树木无偿地奉献给了国家,洒泪黄河滩,移民回了原籍,如今的山西省夏阳村(当年移民我刚出生40天)。
回到本土,当时我们国家正处在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家没房住、没粮吃,父亲忍痛割爱卖掉了伴随他们的自行车,买了人家几间破房遮挡风寒。由于我们家孩子多,生产队分的粮食少而又少,仅能充饥还要挨饿,而且奶奶的身体更加恶化,父母无奈,将刚出生10个月的二妹妹送养了别人,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尝到了亲人分离的痛苦。“”期间,由于父亲的历史原因,被经常被当作斗争的典型。父亲是个有经济头脑的人,常常被揪出来说成是投机倒把“坏”分子,挨批挨斗;他在黄河滩开荒晒草,人家要割掉他的资本主义尾巴;他养蜂虎糊口,人家要倒掉他的资本主义老巢;他在中条山开荒种田,人家要拆掉他的资本主义温床。父母亲为了我们的成长受到的委屈实在无法继续言表。
19年,厄运又一次降临在我的家庭,我的母亲因意外事故过早的离开了人间,终年才47岁,是我的父亲一把屎尿、一心温暖,把我们9个儿女养大成人。在这里,我们只想说:爸爸,您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您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您虽然走了,您永远活在儿女们的心中,您的儿女永远的怀念您。
当我写到了母亲,又勾引起我们对母亲的怀念,她虽然离开我们三十年了,但儿女们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心中的妈妈,让我们9个儿女在这里共同的呼喊一声:妈妈,您们的儿女想念您。也许九泉之下的您,能听见儿女们的呼喊。
这里我要说一下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一个贤慧、善良、伟大的母亲。 自从到了我家就过着清贫日子。为了我们的家庭,她任劳任怨、节衣缩食;为了我们的成长,她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受尽了一个女人不应该受的苦和累。 她不仅料理着繁重的家务和抚养我们,更伟大的是三十多年如一日地照顾着我的奶奶。我的奶奶三十多岁时双目失明, 四十多岁全身瘫痪,吃饭要靠人喂、拉屎洒尿不能自理,侧个身子若别人不推她连动都动不了, 常年累月只能躺在炕上。是我的母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奶奶喂饭、擦屎、倒尿,整整二十多个春秋。母亲的贤惠、善良、孝顺,在我们十里八村至今仍传为佳话、树为楷模。我们更为有这样伟大的母亲,而骄傲、而自豪、而思念。
1982年,自从实行了责任制,我的父亲充分发挥了他具有经济头脑的特长,育苗植树、开荒种田、长途贩运、种养兼顾,使我家改变了贫穷的面貌,还清了所有的欠款、盖了新房,使儿女们一个一个的都成了家。父亲的勤劳、厚德、仁爱、果断,成为儿女们的示范;母亲的淳朴、善良、孝贤、美德称赞;父亲、母亲的丰功伟绩有目共睹;父亲、母亲的伟大随处可见;父亲、母亲平凡中的一生留给儿女和社会的永远是不平凡,永远是享用不完的精神财富。
父母高尚的品德仍然再现,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当时家庭特别困难,父母在困难中总是忘不了帮补和接济别人,他们宁可自己饿肚子,哪怕是红薯野菜充饥,也尽量减少孩子们的饥饿。讨饭的进了家门,他们总是把舍不得让孩子们吃得一块馍馍送给了人家,遇到吃饭总是留人家吃点热的,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父亲、母亲,你们好伟大啊,好有爱心啊。上个世纪90年代,父亲去河南看望长子,在回家的列车上,遇见一位湖南的大学生,当说起家庭的困难和无法继续就读的遭遇时侯,父亲依然把儿子孝敬他的五十元钱送给了那位大学生。半年之后,那位大学生以大爷的称呼向他写了 感谢信 ,并坚强的读完了大学。父母亲的言行时刻都 教育 着每一个儿女,使我们也同样的资助了失学 儿童 、向灾区捐款捐物、救济贫困。
父亲晚年的时候,从不向儿女开口、提出任何困难、增加任何麻烦,他们高尚的品德永远值得儿女们的追忆和传承。特别是最近几年,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但他老人家时刻也保留着宽厚和博大的胸襟,始终不给儿女们增加任何负担和麻烦,无论儿女说什么,都以简单的“好”字和“行”字作为回答。临走的时刻,他怕儿女难受,依然强忍病痛,仅仅微弱的呻吟了一小声,而安祥的离去。爸爸,您为儿女们的成长受委屈了。爸爸,您为儿女们的成长受苦了。爸爸,您为守望对妈妈的爱情,坚持了三十年孤独的守候,一直等到生命的尽头。爸爸,您太伟大了。爸爸,您太坚强了。爸爸,妈妈,您们永远是儿女们的骄傲,永远是儿女们的楷模。请二老安心的长眠吧,您的儿女永远的怀念你们。也请你们放心,你们的儿女都会在你们的忌日和 清明 时节,在你们的坟头跪拜、祭奠。
我的父亲去世后,他的生前友好、所有亲朋、新老邻居、乡邻村友、儿女所在的单位都前来吊唁,并敬献了花圈以示哀悼。当地还专程为他敬献了挽联:上联-----盛岁陕滩植树造福秦地范示林王社,下联-----晚年育苗绿化晋垣誉满林业局。横批是:默默奉献。
爸爸出殡那天,晴朗的天空突然狂风大作、尘土飞扬,儿女们知道:这是大地为您送行;天空阴沉了短暂的十几分钟,还飘了几朵雪花,儿女们也知道:这是苍天为你落泪;当安葬好您的时候,天空又艳阳高照,恢复了宁静,儿女们更知道:是您在鼓励孩子们振作起来,让把对您的思念化作生活的动力。爸爸,您放心的走好,儿女们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一定会相互帮助、相互团结、共同携手,把你们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让您们永远的安心九泉。
爸爸、妈妈,您们永远活在儿女们的心中。
父母去世纪念文章 怀念父亲和母亲
我的父亲和母亲是吉林省人。
父亲何玉山于1910年生于吉林省永吉县,工人出身;母亲高耀光于1906年生于吉林省三叉河农村,贫农出身。父亲在吉林市念到初中二年级,因贫困,辍学打另工。1927年父亲考入吉林邮局当拣信生,后来调入哈尔滨邮局任邮车(火车)押车员;母亲在三叉河镇小学做工的亲友帮助下,在镇里念完小学和初中,随后到吉林市女施医院学产科5年 毕业 。父母于1931年在哈尔滨结婚不久,遇九一八事变。事变不久,父亲参加了哈尔滨邮政工人集体大罢工,邮务瘫痪,相持数旬。邮务停顿,日人焦急万分。当时,日本人对英国还有所顾忌,与邮务长英人司密斯几经交涉,以给不愿留在东北的邮工发给路条、路费,由邮局调入关内,作为把邮局移交日本的交换条件,使日本当局不得不让不愿当亡国奴的东三省三千邮政员工集体进关(参加抗战)。我父母亲落脚杭州,父亲在南星桥邮电局担任火车押车员、分拣员。
随着战事变迁,始终不肯当亡国奴的父母,由杭州辗转抗日邮政前线,而金华,而江山,而浦城,而鹰潭,后来逃难到江西赣州。日本鬼子打到赣州,又举家搬到景德镇,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在1937~1940年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岁月里,父亲冒着日军飞机轰炸和机枪扫射的危险,承担着邮车(先是火车,后是汽车)押运工作,经常往返于抗日前线,往来于杭州、金华、江山、浦城、湖镇、弋阳、鹰潭、南昌、株州等地。父亲是因抗日而流亡关内的东北汉子,自告奋勇地承担前线邮车的押运任务。为维护邮件成功转送,不怕牺牲。母亲则在兵荒马乱的逃难日子里,辗转频繁的搬家(浙江金华、福建浦城、江西鹰潭),无时无刻不担心父亲安危,同时保护和照料着我和弟妹三人。
1940年随着战线的转移,父母带着我们从鹰潭辗转到江西赣州。父亲在赣州邮局(后改为邮政储汇局),经考试升为乙等邮务员(后任汇兑组长),生活才安定下来。1943年日本鬼子打到赣州,不肯当亡国奴的父亲又带我们到景德镇安家。父亲在景德镇邮政储汇局办事处,任出纳组长。我二妹生于在赣州,我三弟、四弟和五弟生于景德镇。1945年日本投降,我父母喜出望外。为了让我们兄妹有更好的上学条件,父亲于1947年趁机调到九江邮局工作,一直工作到10年退休。在九江邮局,父亲担任过挂号组长、专区视察员、邮件付组长、分拣员、乡邮指导员、视察员、沙河邮政支局支局长、九江邮局乡邮指导员等工作。
父亲虽然只有初中二年 文化 ,可是一直勤奋好学。他的字写得很好,我们几个大学毕业的孩子写的就差多了。父亲吉林当分拣员时就补学英语,在哈尔滨当押车员时就参加补习班学俄语,还经常为邮局翻译英俄文邮件。后来还在九江市还义务教授过俄语。
父亲的精通邮政和汇兑业务,工作一贯认真负责,一直都受到同事的赞扬。父亲还喜爱创新和发明。我记得他为配制的圆珠笔油很好使。
父亲一辈子清廉。在“三反五反”运动中曾因(一点小事)受诬陷,人格受辱,精神受到很大的刺激,几乎得上精神官能症。后来,经查明是受到冤枉,澄清了事实,又被邮局安排到南昌东湖疗养院疗养一段时间(作为补偿),身体才得以康复。
父亲有记 日记 的习惯。我们知道他记了一辈子日记,可是在整理他遗物时,只找到从1981年到1990年的五本日记。关于过去的日记,他在日记里有过这样的交代:
“1981.9.4始
兴之所至,随便记之。不以日计,仍曰日记,数十年,几记几辍,文字贾祸,非今日始,一时兴至,乃又记之,非鸿爪之留迹,俾弥留际思忆。生逢盛世,毕生顶峰,不可不记。
86/9/26
政治:日记几度毁写,原于文字祸,(余)今已77春秋,政治已开明,故而也谈政治,谅无妨。……”
父亲说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抗战了15年,在邮局工作43年。1940年已经由邮政工人考上邮务员,以后一直担任职员工作(按旧职员对待,解放后一直糊里糊涂,享受工人工资,大多做的干部工作,到退休时才明白,实际是以工代干了20年)。10年退休以后被定为工人(补发证,时而工人,时而职员)。退休时,作为工人,按80%开退休金,不给父亲以干部的退休待遇(在80年代初,开始承认在49年解放前参加过抗战的包括国民党人员,都按100%发退休金,但须是干部。父亲因为是工人,不能享受此待遇,只有80%)。
母亲自小受____影响,对人友善,对邻居热情,解放后担任过居委会干部。曾被评为九江市第二届劳动模范。
我兄妹七人,得益于有文化、有信念、有医疗知识的父母,我们才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并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我们从小就知道要抗日,要爱国,要勤奋,要诚实守信,要讲究仁爱;我们兄妹个个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酒、不打 ),都能吃苦,善于适应环境;我们都是爱学习,爱创造的人。如今我家最小的弟弟都已退休2年。我们,继续勤奋地在不同领域里,打造光辉的余生,我们会以我们的成绩告慰父母在天之灵。
怀念父亲和母亲
我的父亲和母亲是吉林省人。
父亲何玉山于1910年生于永吉县,工人出身;母亲高耀光于1906年生于三叉河农村,贫农出身。父亲在吉林市念到初中二年级,因贫困,辍学打另工。1927年父亲考入吉林邮局当拣信生,后来调入哈尔滨邮局任邮车(火车)押车员;母亲在三叉河镇小学做工的亲友帮助下,在镇里念完小学和初中,随后到吉林市女施医院学产科5年毕业。
父母于1931年在哈尔滨结婚不久,遇九一八事变。事变不久,父亲参加了哈尔滨邮政工人集体大罢工,邮务瘫痪,相持数旬。邮务停顿,日人焦急万分。当时,日本人对英国还有所顾忌,与邮务长英人司密斯几经交涉,以给不愿留在东北的邮工发给路条、路费,由邮局调入关内,作为把邮局移交日本的交换条件,使日本当局不得不让不愿当亡国奴的东三省三千邮政员工集体进关。我父母亲落脚杭州,父亲在南星桥邮电局担任火车押车员、分拣员。
随着战事变迁,始终不肯当亡国奴的父母,由杭州辗转抗日邮政前线,而金华,而江山,而浦城,而鹰潭,后来逃难到江西赣州。日本鬼子打到赣州,又举家搬到到景德镇,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在1937~1940年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岁月里,父亲冒着日军飞机轰炸和机枪扫射的危险,承担着邮车(先是火车,后是汽车)押运工作,经常往返于抗日前线,往来于杭州、金华、江山、浦城、湖镇、弋阳、鹰潭、南昌、株州等地。父亲是因抗日而流亡关内的东北汉子,自告奋勇地承担前线邮车的押运任务。为维护邮件成功转送,不怕牺牲。母亲则在兵荒马乱的逃难日子里,辗转频繁的搬家(浙江金华、福建浦城、江西鹰潭),无时无刻不担心父亲安危,同时保护和照料着我和弟妹三人。
1940年随着战线的转移,父母带着我们从鹰潭辗转到江西赣州。父亲在赣州邮局(后改为邮政储汇局经考试升为乙等邮务员(后任汇兑组长),生活才安定下来。1943年日本鬼子打到赣州,不肯当亡国奴的父亲又带我们到景德镇安家。父亲在景德镇邮政储汇局办事处,任出纳组长。在赣州,我母亲生下我二妹,在景德镇生下三弟和四弟和五弟。1945年日本投降,我父母喜出望外。为了让我们兄妹有更好的上学条件,父亲于1947年趁机调到九江邮局工作,一直工作到10年退休。在九江邮局,父亲担任过挂号组长、专区视察员、邮件付组长、分拣员、乡邮指导员、视察员、沙河邮政支局支局长、九江邮局乡邮指导员等工作。
父亲虽然只有初中二年文化,可是一直勤奋好学。他的字写得很好,我们几个大学毕业的孩子写的就差多了。父亲吉林当分拣员时就补学英语,在哈尔滨当押车员时就参加补习班学俄语,还经常为邮局翻译英俄文邮件。后来还在九江市还义务教授过俄语。
父亲的精通邮政和汇兑业务,工作一贯认真负责,一直都受到同事的赞扬和领导的器重。父亲还喜爱创新和发明。我记得他为配制的圆珠笔油很好使。
父亲一辈子清廉。在“三反”运动因受诬陷,人格受辱,精神受到很大的刺激,几乎得上精神官能症。后来,澄清了事实,又被邮局安排到南昌东湖疗养院疗养一段时间,身体才得以康复。
父亲有记日记的习惯。我们知道他记了一辈子日记,可是在整理他遗物时,只找到从1981年到1990年的五本日记。关于过去的日记,他在日记里有过这样的交代:
“1981.9.4始
兴之所至,随便记之。不以日计,仍曰日记,数十年,几记几辍,文字贾祸,非今日始,一时兴至,乃又记之,非鸿爪之留迹,俾弥留际思忆。生逢盛世,毕生顶峰,不可不记。
86/9/26
政治:日记几度毁写,原于文字祸,(余)今已77春秋,政治已开明,故而也谈政治,谅无妨。……”
父亲说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抗战了15年,在邮局工作43年。1940年已经由邮政工人考上邮务员,以后一直担任职员工作,享受的是干部级工资。10年退休以后被定为工人(补发证,时而工人,时而职员)。退休时,作为工人,按80%开退休金,不给父亲以干部的退休待遇。
母亲自小受____影响,对人友善,对邻居热情,解放后担任过居委会干部。曾被评为九江市第二届劳动模范。
我兄妹七人,得益于有文化、有信念、有医疗知识的父母,我们才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并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我们从小就知道要抗日,要爱国,要勤奋,要诚实守信,要讲究仁爱;我们兄妹个个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都能吃苦,善于适应环境;我们都是爱学习,爱创造的人。如今我家最小的弟弟都已退休2年。我们继续勤奋地在不同领域里,打造光辉的余生,我们会以我们的成绩告慰父母在天之灵。
有没有关于黄河的历史人物故事~~急用,,急用
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
第二个资料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 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 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 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 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 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 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 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 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 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 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 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 之地。
六、历史兴盛的基础
地质学家们发现,黄土具备优良的解理性,适合开掘窑洞居住; 农学家们发现,黄土中各种矿物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们渐渐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凿窑洞居住,种植五谷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华夏先祖的足迹踏遍了黄土地。 随后的日子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立国800年的周朝源 起于此,而横扫,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
七、远古时代文明的启蒙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 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山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集,度过了华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历史记述改造自然的功绩
这里确实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这里也难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传说,神农氏曾教民稼穑。耐人寻味的是,神农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传授的实际上是焚林垦殖。
《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功绩": "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在诗经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木叮叮, 鸟鸣嘤嘤。"
九、黄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损
始皇帝统一六国,大量人口随之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与此同 时,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寝,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 实行屯垦戍边,多次向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 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
十、黄土高原森林第二次受大损
西汉时期,天下大治,中国人口激增至6000万。向西北开拓移 民成为解决人口膨胀压力的主要手段,仅汉武帝时期,就向西北边塞迁 徙了70余万人口。西汉将匈奴赶到遥远的漠北,将大片林牧区变成了 农耕区。西汉在河套开发的引黄灌溉工程,是以宁夏内蒙的贺兰山森林 和陕北森林的大破坏为代价的。
十一、黄土高原森林第三次受大损
唐朝立国之初,励精图治,经济迅速恢复。由于其经济贸易外交 的中心皆偏于西北,因而西北地区的屯田垦殖搞得有声有色。黄土高 原的林牧区开辟了大片农田,垦田数十万亩。每丁耕田有二三百亩, 广种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
唐代定都黄土地的中心城市-长安。盛唐气象,国力达到顶峰, 都城的规模当然前无古人,耗用木材无数。仅就长安附近而言,唐代除了在宝鸡、眉县、周至、户县等邻近山中伐外,还远到岐山、陇山和当时岚州(今岚县)、盛州(今内蒙额尔多斯高原一带)办。
十二、黄土高原森林第四次受大损
宋代建都开封,因为洛阳附近黄河南北的山岭早被砍伐一空了, 不得不远去吕梁山伐,当时渭河上游林区也横遭暴劫。史载北宋刚 刚立国,就在秦陇之间大肆伐。陕西秦岭、子午岭、罗山,宁夏贺 兰山、大盘山,甘肃沼河、陇南山地,森林先后遭到破坏。宋朝官商 每年仅从陕甘间的陇山就得大木万株以上,竟使当时开封城内良木堆积如山,私商卖木材更是不计其数。
十三、黄土高原森林第五次受大损
明朝重得西北,重视屯田,以便以屯养军,以军隶民。当时"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为最"。明初驻屯雁门、偏关长城附近时,那 里因山势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鲜径行,骑不能入"。到了明中叶, 北京的高官显贵,边关将士,当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 夫为邻,逐之不可,禁之不从"。单是每年贩运到北京的林木,就不 下百万根。
十四、黄土高原森林第六次受大损
满清入关,短短几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由8000万增至两亿。 华北、江南人满为患,于是大量流民自发涌向西北。黄土高原又一次成为破坏的重灾区,祈连山、六盘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参天,此时完 全成了光山秃岭。
十五、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
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成了名副其实的一片黄土。 黄土本身土质疏松,没有任何抗冲性,完全依靠地面植被及其根系的保 护。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森林为最,草原次之,农作物则几乎为零。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扫平具备保护能力的天然植被,代之以没有保护 能力的农作物。
十六、呜呼!黄河!
呜呼!千百年来,我们就这样在刀斧和战火中毁灭了黄河中下游的 天然植被。可叹伐尽林木营造的无数恢宏殿宇,而今安在哉?
黄土地是深厚的,也是脆弱的。因为它土质疏松,颗粒细腻,植被 一经破坏,水土流失就极其严重。很快我们就听到了哀婉的叹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十七、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沟壑纵深
目前高原上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沟壑有30多万条,1公里以下的 支沟、毛沟更是不计其数。一道道沟壑最终的归宿都是黄河,它们不停 地切割着黄土高原,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十八、黄土高原植被破坏,生态环境今非昔比
走在我们今天称之为黄土高原的莽原之上,满眼是嶙峋干裂、支离 破碎的黄土,没有树,甚至没有草,多少人曾深深感叹:人类的先民们, 怎能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发出如此灿烂的文明?
它们没有意识到的是,直到6000年前,绿色还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9%。
十九、一场暴雨地形巨变
随着植被覆盖率的下降,高原上河流沟壑强烈下切,在向上延伸的同 时,两侧也在拓宽,并且发展出支沟,支沟又发展成毛沟。这样的变化, 往往只需要数年、数月、数天甚至一场暴雨过后就能完成,因此黄土高原 也被称作世界上地形改变最为迅速的地区。
二十、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
每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这些沟壑。每年流失的 16亿吨泥土,绝不仅仅是把一条河染成触目惊心的**。它随水而下, 淤塞了湖泊,冲决了丘陵,抬高了河床,涤荡了平原。
二十一、三年两决口,百年大改道
黄河一天天暴虐起来,"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亲河 终于成了"中华之忧患"。与黄河水患的搏斗,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 亡的头等大事。
二十二、守着黄河缺水,郑州可为中游一例
郑州本来因水而兴,它依傍黄河,还有贾鲁河、熊耳河、金水河从 城中流过。但随着工农业的巨展,污染日趋加重,引水渠道纵横交错,三条曾经流淌不尽的河流先后枯竭。至70年代,郑州已完全依赖 黄河供水。
二十三、山东缺水,越近黄河越缺水
山东的水情况更加紧张,人口和耕地分别占到全国的7.2% 和7.3%,而水总量仅占全国的1.2%。人均水占有量仅有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3.3%。每公顷耕地占有水量4560立方米,是全国的17.3%。是越接近黄河水越短缺, 到黄河一带径流深降到只有60毫米,到鲁西北的临清、冠县一带竟只 有25毫米。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黄河,你是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故事在你周围扮演……”。
《黄河颂》的歌词,道出了黄河的悠久历史,唱出了黄河的不朽功绩。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巨川。
——摘自《黄河颂》
与尔同消万古愁
黄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渡黄河
〔明〕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过黄河
〔明〕李东阳
清口驿前初放船,
长淮东下水如弦。
劲催双橹渡河急,
一夜狂风到海边。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唐 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风》)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唐 李白《寄远》)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唐 杜甫《黄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神话传说: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历史人物:
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
俗语、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成语: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唐代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宋代丘崈《黄河清》鼓角清雄占云祲。喜边尘、今度还静。一线乍添,长觉皇州日永。楼外崇牙影转,拥千骑、欢声万井。太平官府人初见,梦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闱,云章粲、凤鸾飞动相映。宝带万钉,与作今朝佳庆。勋业如斯得也,况整顿、江淮大定。这回恰好,归朝去、共调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信天游:
黄河船夫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