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亚飞蝗是哪个目的?

2.什么导致了干旱?

3.飞蝗的成长

4.常见的蝗虫有哪些种类

5.怎样养殖东亚飞蝗

6.大风天气有什么危害

7.十一月份北京的天气气温如何?

东亚飞蝗是哪个目的?

天气干旱飞蝗爆发吗_干旱蝗灾

飞蝗

Locusta miratoria

昆虫纲直翅目(Orthoptera)蝗科(Locustidae)。重要的作物害虫。俗名蚂蚱。仅 1种,但因地理分布不同,全世界已知有9个亚种。中国分布有3个亚种,即东亚飞蝗(L.m.manilensis)、亚洲飞蝗(L.m.miratoria)和西藏飞蝗(L.m.tibetensis),以分布最广、为害最大的东亚飞蝗为代表。

直翅目(Orthoptera)蝗科(Acrididae)昆虫。常大量发生,长距离迁移,为害甚大。有两型︰散居型和群居型。二者的颜色、体型、生理学和行为各不相同。散居蝗蝻体色随环境不同而异,不集群,代谢率和摄氧率低,群居蝗蝻体色不变,黑**,聚集成大群,代谢率和摄氧率高。散居型翅短,足较长,前胸背板窄,群居型前胸背板呈马鞍形,肩宽,翅长。

如散居蝗蝻成熟时量大,则变为群居型;如群集密度大,持续时间长,则形成群居迁移型。如群居蝗蝻分散成熟,则转为散居型。散居型是物种的正常状态,群居型是对环境激烈变动的生理反应。处於适合的生长区即不形成迁移群,而形成於缺少合适栖息地的边缘地区。连续好季节使种群扩大,迫使散居型进入边缘区。环境条件不利时,又迫使扩大了的种群返回常住的小区内,形成群集。群居型好动,乾热天气时体温升高,本能地集群飞行。飞行时肌肉的活动促使体温更升高。只在环境条件改变时,如下雨、降温和夜晚才停飞。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的分布范围最广,遍布非洲、泰加林以南的大部欧亚大陆、东印度群岛、大洋洲热带部分和纽西兰。较小的义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和摩洛哥戟纹蝗(Dociostaurus maroccanus)在地中海地区对植物造成重大危害。南非的褐飞蝗(Locustana pardalina)和红翅蝗(Nomadacris septemfasciata)危害极大。中美和南美的主要迁飞种是南美蝗(Schistocerca paranensis)。落矶山蝗(Melanoplus spretus)和迁徙蝗(M. sanguinipes)在1870年代破坏了加拿大和美国的许多草场。

蝗灾一旦发生,几乎无法制止。防治方法包括消灭卵块、挖沟捕蝗蝻、撒毒铒、飞机灭蝗、根治其孳生地等。1945年在伦敦成立了治蝗研究中心,其宗旨为记载和说明蝗的暴发和迁飞,对受威胁国家发出警告,规画并监督防治手段,也对蝗虫的生活史等方面进行研究。

大陆广阔的草原地区,飞蝗屡次大规模发生,结成遮天盖日的大蝗群,集群迁飞。被侵入的地区,农作物时常遭到毁灭性的灾害。旧大陆广泛分布的飞蝗( Lo- custa migratoria),高加索、地中海地区的Doci- staurus marrocanus,非洲沙漠地区的Schistocercagregaria,南非洲的Locustana pardalina,南美洲的S.paranensis,北美洲的Melanoplus spretus是其代表种,飞蝗正是这些蝗虫种类的群居型。

什么导致了干旱?

问题一:形成干旱的原因有哪些 干旱的危害有哪些:

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

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是我国主要畜牧气象灾害,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畜产品和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气候暖干化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冬春季的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自2000年以来,由于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导致北方地区气候偏旱,林地地温偏高,草地枯草期长,森林地下火和草原火灾有增长的趋势。

干旱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1)气候暖干化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由于干旱缺水造成地表水源补给不足,只能依靠大量超地下水来维持居民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然而超地下水又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面积扩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2)干旱导致草场植被退化。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的生态脆弱地带,气候特点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雨热同季,降水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9月。北方地区雨季虽然也是每年的4-9月,但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异质性,有十年九旱的特点。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和不合理的人为干扰活动,导致了植被严重退化,进入21世纪以后,连续几年,干旱有加重的趋势,而且是春夏秋连旱,对脆弱生态系统非常不利。

(3)气候干旱加剧土地荒漠化进程。

干旱形成的原因:

水不平衡

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水的不平衡状况,是形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降水少

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时形成全国季节性易干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夏季风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早而且时间长,若7.8月雨量票少,容易产生伏旱。华北东北地区雨季在6―9月,春旱和春夏连旱特别严重。西南地区主要依靠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11―次年4月为旱季。

干旱常常以其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造成饥荒等特点而成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可分为相互联系的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两个方面。土壤干旱和气候干旱的主要表现都是降水不足。因此,降水不足是干旱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干旱的根本原因。降水量是直接影响土地是否干旱的关键因素,发生干旱的几率和降雨量是成正比的,但是干旱并不完全由降雨量决定,还与蒸发等因素有关。

社会经济方面

社会经济方面主要是指近几十年来我国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提高。其一,我国耕地复种指数(一个农业生产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其二,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旱威胁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其三,我国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的吃去增大,而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的增多。以上方面都会导致干旱的形成。

问题二:俗话说,"干旱起什么" 干旱起蝗灾。

水、旱、蝗是我国旧社会的三大自然灾害,给历代人民 带来相当严重的苦难。而且祸不单行,干旱、洪涝之后蝗灾相继而来。那么,干旱、洪涝与蝗灾有何联系呢?为什么干旱能引起蝗灾呢?原来,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定规律的,首先从蝗虫的生物学特性说起。飞蝗的食性虽然很杂,但它喜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最嗜食芦苇、稗草和红草等杂草。 蝗虫吃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比食其他植物生长快,成活率高,体大健壮,繁殖力强。蝗虫产卵对环境有明显的选择性,喜欢在土质比较坚实、微有碱性、地势向阳、植被稀疏 (覆盖度在25一50%之间)和土壤含水量为10一20%的环境产卵。土质坚实对卵的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地势向阳土温变化幅度大,卵发育较快;蝗虫怕阴暗潮湿环境,喜晒太阳,植被稀疏有利于蝗蛹及成虫的栖居。

我国蝗区有沿海、河泛、滨湖、内涝等四种类型,飞蝗发生消长与水文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干旱可造成湖泊水位低落或干涸,海潮不能到达的海滩地带的积水干枯、地面暴露,河岸滩地大面积暴瞅从而出现大面积的荒滩草地,严 苇、茅草、莎草等杂草丛生,成为适合蝗虫生活与繁殖的环境。同时,干旱还能抑制蝗虫天敌的繁殖。飞蝗在这样有利 的环境可以大量繁殖,种群数量迅速增长而大量发生危害。 在内涝蝗区又有先涝后旱,蚂蚱成片的农谚,据李光博等分析,先涝是指前一年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因降雨量大出 现洪涝,内涝土区地势相对低洼,出现大面积积水现象;所谓后旱则指8月下旬到9月间雨季长时间干旱无雨;至待积水干涸,但土壤水份含量仍大,大片被淹农田不能进行大耕 作,往往只能种值泥沟麦。各处散居型飞蝗多集中到这类 环境的农田、地梗、路边或草地中产卵,导致第二年夏蝗密 度明显增加,以至生;蚂蚌成片系指其发生严重,一片 片成群活动。

所以,干旱能引起蝗灾。

问题三:今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干旱 降雨少呗,大部分原因都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问题四:干旱是有什么造成的 地磁对天气的影响,我看过利用极低频影响天气的文章,这方面目前需要研究,这是俄罗斯和美国人的发现,证明了天气与极低频的联系,如果你在做这方面,可以做做研究,利用极低频原理进行人工降雨等,当然如果你有能力的话。

如果你要抗旱可以参考以下

木炭也许能吸收来庄稼所需要唬水分,可以先搞一个实验田,利用木炭具有吸水,易潮的特性,与土壤结合,因为木炭的存水率大于土壤的存水率,所以能够为庄稼储存水分,木炭材料为降低成本可以用玉米杆等材料加工,可以先搞一个实验,福邻。

问题五:干涸与干旱有什么区别? 干涸[形](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干旱[形]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却不同,它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问题六:什么天气系统引起高温干旱 经常是副热带高压或者大陆暖高压(脊);但是要注意如果某地位于高亚的底部或后部不但不会干旱还会有降水出现.

问题七:请问干旱会造成什么? 干旱造成的危害和作物的生长季节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作物孕穗阶段出现的“卡脖子旱”危害较大。作物在孕穗期,对水分最敏感,如果出现干旱,常使作物*官发育不良,空粒显著增加,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至于数月、数季乃至数年的连旱,江河水位下降,河湖库塘干涸,农业灌溉无水源可用,农田干裂,庄稼枯死,粮食油料等大量减产。更严重者,农村人畜饮水都发生因难,工业用水和城镇居民用水受限,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其危害不亚于洪涝。

问题八:为什么会引起干旱 干旱的成因和对策

表现。从自然因素讲,主要是偶然性或周期性的降水减少,但是近年来人类的一些自身活动也加剧了水的供需的失衡。从人的因素上来考虑,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 人口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越来越短缺。

2. 森林植被被人类破坏,植物的蓄水作用丧失,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水减少。

3. 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水体污染,使可用水减少。

4. 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惊人,导致水短缺。所幸的是人类已经行动起来了。在我国,控制人口、植树造林、治理污染、发展环保产业已成为基本国策,作为农业大国,我们落后的灌溉方式也正在向高效节能的灌溉方式转变。

问题九:干旱是怎样形成的? 缺水。

问题十:形成干旱的原因有哪些 干旱的危害有哪些:

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

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是我国主要畜牧气象灾害,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畜产品和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气候暖干化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冬春季的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自2000年以来,由于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导致北方地区气候偏旱,林地地温偏高,草地枯草期长,森林地下火和草原火灾有增长的趋势。

干旱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1)气候暖干化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由于干旱缺水造成地表水源补给不足,只能依靠大量超地下水来维持居民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然而超地下水又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面积扩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2)干旱导致草场植被退化。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的生态脆弱地带,气候特点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雨热同季,降水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9月。北方地区雨季虽然也是每年的4-9月,但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异质性,有十年九旱的特点。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和不合理的人为干扰活动,导致了植被严重退化,进入21世纪以后,连续几年,干旱有加重的趋势,而且是春夏秋连旱,对脆弱生态系统非常不利。

(3)气候干旱加剧土地荒漠化进程。

干旱形成的原因:

水不平衡

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水的不平衡状况,是形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降水少

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时形成全国季节性易干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夏季风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早而且时间长,若7.8月雨量票少,容易产生伏旱。华北东北地区雨季在6―9月,春旱和春夏连旱特别严重。西南地区主要依靠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11―次年4月为旱季。

干旱常常以其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造成饥荒等特点而成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可分为相互联系的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两个方面。土壤干旱和气候干旱的主要表现都是降水不足。因此,降水不足是干旱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干旱的根本原因。降水量是直接影响土地是否干旱的关键因素,发生干旱的几率和降雨量是成正比的,但是干旱并不完全由降雨量决定,还与蒸发等因素有关。

社会经济方面

社会经济方面主要是指近几十年来我国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提高。其一,我国耕地复种指数(一个农业生产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其二,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旱威胁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其三,我国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的吃去增大,而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的增多。以上方面都会导致干旱的形成。

飞蝗的成长

常大量发生,长距离迁移,为害甚大。有两型︰散居型和群居型。二者的颜色、体型、生理学和行为各不相同。散居蝗蝻体色随环境不同而异,不集群,代谢率和摄氧率低,群居蝗蝻体色不变,黑**,聚集成大群,代谢率和摄氧率高。散居型翅短,足较长,前胸背板窄,群居型前胸背板呈马鞍形,肩宽,翅长。

分群居型和散居型。前者在高密度蝗群的生年出现,后者在小发生年密度很低时存在。两型之间尚有转变型 (或中间型),由高密度蝻群分散或低密度蝻群聚集而形成。群居型体色黑褐,头较宽,头顶稍高于前胸背板,复眼较大,前翅长与后足腿节长之比值大于 2,前胸背板略呈鞍状(侧面观),后缘钝圆形,背板两侧有黑褐色或黑绒状纵条纹。散居型为绿色,头较狭,头顶低于前胸背板,复眼较小,前翅长与后足腿节长之比值小于 2,前胸背板呈弧状隆起(侧面观),后缘直角形,背板两侧无褐色条纹,均为绿色。

如散居蝗蝻成熟时量大,则变为群居型;如群集密度大,持续时间长,则形成群居迁移型。如群居蝗蝻分散成熟,则转为散居型。散居型是物种的正常状态,群居型是对环境激烈变动的生理反应。处於适合的生长区即不形成迁移群,而形成於缺少合适栖息地的边缘地区。连续好季节使种群扩大,迫使散居型进入边缘区。环境条件不利时,又迫使扩大了的种群返回常住的小区内,形成群集。群居型好动,乾热天气时体温升高,本能地集群飞行。飞行时肌肉的活动促使体温更升高。只在环境条件改变时,如下雨、降温和夜晚才停飞。 卵囊黄褐或淡褐色,长筒形,长约45毫米,中间略弯,上端为胶液,卵粒在下部微斜排列成4行。每块卵囊一般含卵50~80粒,卵粒长6~7毫米,直径约为1.5毫米左右。

若虫称蝗蝻或跳蝻,共 5龄。龄期识别是进行预测预报指导防治适期的重要依据。1龄体长5~10毫米,触角13~14节,翅芽很小,不明显。2龄体长8~14毫米,触角18~19节,翅芽稍现,前后翅芽相差不大,翅尖指向下方。3龄体长10~20毫米。触角20~21节。翅芽明显,前翅芽明显小于后翅芽,后翅芽略呈三角形,翅尖指向后下方。4龄体长16~25毫米。触角22~23节。翅芽翻向背面靠拢,黑色,长达腹部第 2节左右;翅尖指向后方。5龄体长20~40毫米。触角24~25节。翅芽显著增大,长达腹部第4、5节。前翅芽狭长并为后翅芽所掩盖,向背上合拢,翅尖指向后方。 1、在正常情况下,成虫羽化后平均 7天左右即可交配,雌虫一生可交配20~25次,交配后4~7天即可产卵在土下,深度约为4~6厘米。卵产下时分泌粘液胶着卵粒形成卵块。每头雌虫一般可产卵囊4~5块,最多达12块,每块一般含卵50~80粒,一生所产卵粒总数平均为300~400粒。产卵时对地形、方位、植被及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一定的选择性,绝大多数产在较坚实的土内。最适产卵的土壤含水量为10~20%,当土壤含水量低于 5%或高于25%时,产卵数量显著降低。表土氯离子含量0.2~1.2%为产卵繁殖的适宜地区,含盐量 0.5%以下的地区产卵最多,产卵地的最低含盐量临界为0.3%,当表土含盐量高于1.2%时则无卵的分布。也能进行孤雌生殖,孵化的幼蝻为雌性,生长发育正常,羽化后仍可交配产卵。这是飞蝗种群数量极低时进行自我调节的重要繁殖特性。

2、孵化。在天气适宜时,白天均可孵化,阴天较少,雨天更少,但小雨后的晴天孵化比较整齐。在湖、河水位波及地区所产的蝗卵有随水位下退而陆续孵化的现象,甚至可推迟1个月之久。在植被稀疏、地形高起、向阳地带的蝗卵发育快,孵化也较早。

3、取食。在黄淮平原的自然情况下,自日出后半小时即开始取食,16~17时为取食高峰,日落后取食渐少。温度低于15℃或高于38℃时,取食显著下降或停止取食。其生长速度、成活率及生殖力因食物不同而有差异,以取食红草、稗草、爬根草,及高粱、小麦者最强。一般情况下,成虫期的食量约为蝻期的3~7倍。在饥饿或被迫情况下,也取食大豆、油菜、向日葵、棉等。但对甘薯、马铃薯、麻类及田菁等均不取食。这对改造飞蝗发生地的植被、切断其食料植物来源、控制发生数量与面积有重要参考价值。

4、群聚、扩散、迁移。是东亚飞蝗适应环境的行为特性,也是调节种群数量与空间分布的方法。可据以进行蝗情测报和取防治措施。黄淮地区开始群聚的地表温度在23℃上下,28~37℃为最适群居温度。低于15℃或高于40℃均无群聚现象,阴雨、风天也不群聚。2~3龄蝗蝻点片聚集时进行挑治最为适宜。扩散与迁移的能力随蝗蝻龄期的增大而加强,并受食物、地形、外界及其他因素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正常天气条件下,成虫羽化后 5~10天性器官即发育成熟。多在晴天傍晚飞翔活动。飞翔时,虫体温度升高,能在相当时间内维持一定的飞翔强度作远距离迁飞。降落后即进行交配、产卵,成为降落地区飞蝗猖獗发生的虫源。因此防止蝗蝻及成虫的扩散与迁移,对控制它的为害极为重要。

常见的蝗虫有哪些种类

有土蝗、稻蝗、东亚飞蝗、棉蝗、竹蝗等。

1、土蝗

土蝗又叫土蚂蚱,常见的有笨蝗、短星翅蝗、黑背蝗、尖翅蝗。属蝗虫的一类,形状略似飞蝗,分布地区很广,多生活在山区坡地以及平原低洼地区的高岗、堤田埂、地头等处。

除危害粮食作物外,还可危害棉花、蔬菜等。但不成群飞翔,也很少飞到较远的地区,危害性比飞蝗小。

2、稻蝗

稻蝗是对直翅目、斑腿蝗科、稻蝗属昆虫所有种类的统称。在我国分布有无齿稻蝗、山稻蝗、拟山稻蝗、中华稻蝗、海南稻蝗等14种。

北方地区常见稻蝗有5种:中华稻蝗、日本稻蝗、小稻蝗、长翅稻蝗、无齿稻蝗。其中中华稻蝗为优势种,占稻蝗总数的85%以上。稻蝗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越南等。

3、东亚飞蝗

东亚飞蝗,别名蚂蚱、蝗虫,为迁飞性“杂食性大害虫。东亚飞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总科共有223个属,859种。

东亚飞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一年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第二代为秋蝗。飞蝗有六条腿;驱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胸部有两对翅,前翅为角质,后翅为膜质。体黄褐色,雄虫在交尾期呈现鲜**。雌蝗体长39.5~51.2毫米,雄蝗体长33.0~41.5毫米。成虫善跳,善飞。

4、棉蝗

棉蝗,又名大青蝗,属直翅目Orthoptera,蝗科Locustidae,斑腿蝗亚科Catantopidae棉蝗属的一种蝗虫。

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山东、陕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安徽:缅甸、斯里兰卡、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泥泊尔、越南、朝鲜。

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密度较大。棉蝗食性较杂,寄主植物有木麻黄、团花、榄仁树、刺槐、抽木、南岭黄檀、相思树、竹类、棉花、甘蔗、水稻、柑桔、棕搁、可可、花生、美人蕉、大豆等豆类、芝麻、杂草等。

5、竹蝗

竹蝗,是网翅蝗科竹蝗属一类常见的竹类害虫,大面积发生时常造成成片竹林枯死。干旱天气会导致竹蝗食量增大,发育速度加快,繁殖更活跃。

百度百科——蝗虫

怎样养殖东亚飞蝗

做到“三勤”方能保证养殖成功:即勤喂、勤观察、勤清理(变质蚂蚱及时清除)。保持棚内清洁卫生,水份适宜,发现蝗虫外逃立即捉回,按照技术要领进行正常的饲养管理。

日常饲养当中,必须保持有充足的饲草,投喂前把饲草用清水冲洗一至三遍,一则增加饲草水份,二则清洗掉饲草中的杂质和农药残留物。在气温高达32℃以上时,注意遮棚和喷水降温,及时清棚,防止蝗虫吃到发霉变质的饲草,避免引起霉菌感染,造成损失。

秋蝗和夏蝗一样,主要预防阴雨天气,注意遮盖防雨,及时清棚,保持棚内干湿度,连续大风天要及时防护,防止纱布开裂或边沿泛起造成损失。秋蝗后期要有充足的饲草,并注意保温以延长饲养周期。露天模式常规饲养华北地区年可养殖2-3批。

怎样保证蝗卵安全越冬:成蝗销售后,棚内杂草粪便必须清除干净,然后除治棚内害虫,防止蝼蛄、蚂蚁等**蝗卵,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把种源用麦糠、杂草、树叶等覆盖10厘米左右即可,这样才能保证种卵正常发育,安全越冬

大风天气有什么危害

摘要:大风天气是一种天气现象,气象学上把8级以上的风叫做大风。大风天气的出现会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比如影响人们出行,危害呼吸系统健康,加剧土壤沙化,影响种植业等。其中和人们关系最直接的就是出行,大风天气尘土飞扬,行车最需注意,接下来就一起来看下大风天行车注意吧。大风天的危害

1、对农业的危害

大风对农作物的危害包括机械性损伤和生理损害两方面。机械性损伤是指作物折枝损叶、落花落果、授粉不良、倒伏、断根和落粒等;生理损害是指作物水分代谢失调,加大蒸腾,植株因失水而凋萎。

大风还会造成土_风蚀、沙丘移动,而毁坏农田。在干旱地区盲目垦荒,大风将导致土地沙漠化。北方早春的大风,常使树木发生风害,出现偏冠和偏心现象。大风还能传播病原体,高空风是黏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飞蝗等害虫长距离迁飞的气象条件,造成植物病虫害蔓延。

2、对畜牧业的危害

大风使牧草因失水而干枯,其产量和质量均会下降。大风对牧草的生理损害与大风对农作物的生理损害相同。

草原上的畜群遇上大风天气,正常食会受到影响;连续多日的大风可使畜群的整体体质下降,抵抗疫病的能力降低。冬春季出现大风,幼弱牲畜因体热耗散大增,常互相拥挤成堆,有时会因挤压造成死亡。

3、对环境的危害

大风会加剧其他自然灾害(干旱、雷雨、冰雹、盐渍化、荒漠化等)的危害程度。例如,大风能剥蚀土壤,加速土壤沙化,促使半固定沙丘活化和流动沙丘前移,导致荒漠化进程加快;雷雨时常伴随大风,瞬时风力可达9~10级,狂风暴雨住住会造成灾害。

4、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其他各行业的危害

大风造成人员直接或间接伤亡的时有发生。大风经常会吹倒不牢固的建筑物、高空作业的吊车、广告牌、通信电力设备、电线杆、树木等,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大风天行车注意事项

1、逆风行驶时,应注意风向突然改变或道路出现较大弯度,风阻突然减少,会使车速猛然增大。行车中,应预防行人为躲避车辆行驶扬起的尘土,在车辆临近时突然跑向道路的另一边。

2、风沙天转弯,应打开前小灯,勤鸣喇叭,以引起行人、车辆的注意,缓慢行进,并随时做好制动停车的准备。在大风天夜间行驶时,应使用防眩目近光灯,不宜使用远光灯,以免因出现眩目的光幕而影响视线。风沙特别大时,应将车停靠在道路上风处,车头背向风沙,并半闭百叶窗,防止细微沙粒被发动机吸入气缸而加速机件磨损。

3、载货车辆应扎紧车上帆布,固定好车上货物;装载重量轻、体积大的物资,应停车避开暴风,以免车辆被暴风吹刮而离开正常的行驶路线。

十一月份北京的天气气温如何?

北京十一月多以晴天为主,平均温度是?1℃?~?10℃。

白天平均10℃,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夜间平均?1℃?,建议穿棉衣、冬大衣、皮夹克、厚呢外套、呢帽、手套、羽绒服、皮袄等厚重保暖衣服。

十一月有降雨或降雪的概率。

气候环境:

北京的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北京太阳辐射量全年平均为112~136千卡/厘米。两个高值区分别分布在延庆盆地及密云县西北部至怀柔东部一带,年辐射量均在135千卡/厘米以上;低值区位于房山区的霞云岭附近,年辐射量为112千卡/厘米。

北京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800小时之间。最大值在延庆县和古北口,为2800小时以上,最小值分布在霞云岭,日照为2063小时。

夏季正当雨季,日照时数减少,月日照在230小时左右;秋季日照时数虽没有春季多,但比夏季要多,月日照230~245小时;冬季是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少季节,月日照不足200小时,一般在170~190小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京